很多小夥伴在選購護膚品時,不注重科學護膚,盲目跟風追求成分及功效,最終購買不適合自己的產品。面子邏輯不禁要問,一味追求產品成分能達到理想化嗎?接下來,面子邏輯為大家羅列了三個即便是成分黨都有可能不清楚的護膚盲區。
一、功效成分濃度越高越好?
很多人錯誤的認為,產品成分濃度越高,效果越好。實際上,並非如此,拿酸類成分來說,濃度高但皮膚不耐受的情況下,不但沒有達到理想的護膚效果,反而可能導致更多的肌膚問題。面子邏輯建議大家,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產品,有些功效成分,即便是添加了百分之零點幾的濃度,都能發揮作用,比如乙醯基六肽-8這類成分,即便添加濃度不高,也能起到很好抗皺作用。
二、面霜使用前需要放手心裡「乳化」?
面霜使用前放手心「乳化」的說法並不正確,準確來說是「融化」對於質地厚重,且添加了大量固體或半固體油脂的面霜,確實需要利用手心的溫度,融化裡面較多的油脂,這樣膚感會更舒適,且使用的延展性會更好。不過面子邏輯要提醒大家,並不是每一款產品都需要這樣放手心融化的動作哦,對於質地輕薄,本身延展性就比較好的產品,是可以直接上臉的。
三、「胺基酸」潔面是皂基體系?
並不是所有的胺基酸都是安全的,有的產品宣稱是胺基酸潔面,配方卻是經典的皂基體系,例如肉豆蔻酸、硬脂酸等,與鹼性成分會發生皂化反應,影響PH值,對於敏感肌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進一步加重受損程度。
護膚不能盲目追捧成分,失去原有的理性判斷。面子邏輯用科學邏輯詮釋肌膚美學,提倡科學理性的護理方式,幫助大家科學護理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