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16日訊昨天上午,相關部門領導及職能處室負責人做客金華新聞網演播室,就「如何營造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環境」與市民進行在線交流。
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
專項整治成效明顯
主持人:今年上半年,全市開展了春季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聯合執法檢查。請問,檢查中所定義的校園周邊是個多大的範圍?這次檢查和整治包含哪些內容?
呂紹榮:今年省食安辦的一個文件中規定,校園周邊是指與校園的直線距離200米,金華市目前暫時以省裡的要求來定義。
這次檢查和整治的範圍廣、內容多,概括起來主要是「兩店一攤」。「兩店」指餐飲店、食雜店。其中,餐飲店檢查餐飲服務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明、原輔料來源和索證索票、驗收制度的落實情況、食品加工經營廠的衛生情況;食雜店檢查食品流通許可證、營業執照、進貨檢查驗收、進貨臺帳、不合格食品的退市落實情況,以及食品包裝標識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及標準規定等問題。「一攤」是指食品攤販,這個也是最難管理,最難整治的,主要檢查食品加工來源、進貨渠道、是否存在利用有毒有害等食品,重點檢查經營條件和所經營食品是否按照規定標明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內容。
主持人:通過這次整治,當前金華市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總體情況怎麼樣,還存在哪些問題?
徐後超:通過百日整治,金華市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總體情況不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校園周邊流動攤販亂設攤點、經營食品的原料來源、原料質量、加工過程濫用食品添加劑等;校園周邊食雜店證照不齊、進貨驗收及臺帳、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不落實,經營假冒偽劣食品等;校園周邊餐飲店證照不齊、人員健康證明、原輔料來源和索證索票、驗收制度不落實,食品加工經營現場衛生狀況問題等。
提倡家長自製早餐
接孩子時自帶零食
網友「飄--渺」:校園門口出售食品,大多是油炸、燒烤類的。就算衛生達標,吃多了也對孩子的身體沒多少好處。孩子自制能力差,可能一看到就被吸引過去了。過去,市區一些學校曾開設食品安全相關課程。現在能否將這類課程在全市學校推廣?
胡錦全:學校已經將小攤小販納入管理體系,在上下學期間,學校值周老師對學生購買小攤小販食品進行勸阻,同時向家長宣傳食品安全知識,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工商、城管、食品安全管理、衛生等部門,借著衛生食品安全宣傳月開展教育,使學生對常用食品及飲料的性狀、顏色、質地、保質期等基本知識有所認識,提高食品安全的自我保護意識。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群體是家長,我們通過家長會,教育家長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少給孩子零用錢買零食,早餐提倡家長自己做,下午自帶一些食品來保證安全。
金璐:我們在採訪中,有些市民提出,現在學校食堂基本上是承包經營,學校能不能自己來辦食堂,而且教育部門能不能把對食堂辦得好不好,作為學校評級的內容之一,能不能讓食堂變得好吃,吸引住孩子的胃,讓學校周邊的食品安全問題迎刃而解?
胡錦全:辦好食堂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一是眾口難調,二是孩子喜歡新鮮感,如果始終一個口味肯定不行。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食堂我們一直要求自己經營,以此確保食品的安全和價格上的合理,這是很明確的。口味的問題相對來說複雜一些,我們想通過營養師和校醫等這些專業人員,做好菜餚的搭配,使孩子經常感到新鮮,能夠吃飽吃好,健康成長。
有證照的早餐點實行打分制
主持人:新金華論壇網友「泥巴媽媽」發帖反映:每天接女兒放學,學校門口那百米長的路,各種各樣的流動小吃攤前圍滿剛放學的學生。這些小吃攤在整治時避一避風頭,整治一過,又重操舊業。相關部門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何明明:相關部門在推進「品牌超市進校園」上下了很大功夫。2010年起,武義率先有16個學校建立「品牌超市進校園」。經過3年努力,全市各地都推廣了這項工作。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超市統一配送,另一種是由教育部門統一招標。
朱明暢:今年來,市城管行政執法局開展了百日集中整治行動。金華市對於有證照的早餐點,經過政府相關部門批准,是允許在一定時間段內在校園周邊設早餐點。對於那些無證照的流動攤販,城管執法人員在校園周邊實行高峰崗蹲點,比如每天早上和下午學生上學、放學後。對於有證照的早餐點,我們在管理上實行規範化,參照管理駕駛員12分制,若違反相關規定,檢查到要扣分,倒扣完向相關部門提出建議,不予以批准有關執照證件。同時,我們還加強對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的宣傳工作以及創導工作,今年以來,累計發放維護校園周邊環境倡議書1000餘份,開展各類勸導宣傳900餘次,取締流動攤點136個。
主持人:不少網友反映,校園周邊的小攤販流動性強治理難度很大。為了確保整治效果,有關部門在探索和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徐後超:今年7月15日開始的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動,把校園周邊的食品安全列入14項重點隱患整治的內容,應該說頻次很高,力度也較大。我們希望通過相關舉措,發揮政府部門的作用,同時也希望社會各界參與進來,共同為金華市食品安全努力。
朱明暢:今年以來,我們和工商、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進行聯合執法行動,還有一個措施是加強對校園周邊食品從業人員及學生、學生家長的食品安全保護意識的提高。比如城管行政執法局有一支「城市啄木鳥」隊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我們在校中小學生,我們通過宣傳提高了學生們的食品安全意識。
何明明:在建立長效機制方面,我們和相關部門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品牌超市進校園」。我們要求所有校園食品必須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的制度;同時,規定中標的校園食品配送企業必須預交一定的商品質量保證金。
將加大江南校園周邊小攤販的整治
主持人:近日,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市區江南的部分學校門口流動攤販較多,而江北的學校門口流動攤販普遍較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差呢?
蔡毅:我們今年開展百日整治,特別在江北針對學校進行主題教育宣傳,效果比較明顯,下一步將作為重點去推廣,這也是我們今年市區主題活動的一個主要工作,會列入常態化管理。我們希望家長在家裡也要和自己的小孩子講,儘量不要去學校周邊購買不衛生的食品,特別是燒烤。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形成氛圍。
張帥:有網友反映,一些校園周邊的小賣部、文具店,學生放學期間在自家店門口架起燒烤架賣熟食,這樣做是否符合規定?
何明明:這要看其經營物品是否在工商部門批准的經營範圍內,否則屬於超範圍經營。如果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有發現類似情況,可向工商部門投訴,我們會督促轄區工商所查實。
胡國洪:浙江貿易學校晚上後門有很多流動攤販,路上很髒,沒人打掃,流動攤販沒人管,學生吃壞肚子無人問津,對這個問題,哪個部門能幫忙解決一下,哪位領導解答一下?
蔡毅:我們會把這個問題帶回去,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去安排整治。
不斷完善「品牌超市進校園」
主持人:家長們反映,校園周邊食品店的袋裝食品售價過於低廉,令人懷疑它的質量和生產衛生狀況。有哪些措施對此進行監管?
劉永清:我們主要從這幾個環節進行監管:一是準入。現在經銷食品,首先要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辦證時要對場地設施人員進行現場核查,符合條件才給辦。我們現在培育一些大型的供貨商,向校園周邊,校園裡面的小雜食店,進行統一配送,提高質量。第二個方面,我們平時對這些食品經營主體,定期進行檢查,把檢查信息進行收集,根據它的信用等級,來確定平時的監管頻率。第三個方面是加強宣傳教育,包括像學生這些對食品這些辨識能力比較弱的消費群體的教育,以及對經營主體進行宣傳教育。最後,還是要加強引導,這些校園周邊店也屬於社會的弱勢群體,一味取締打擊也不是辦法。
網友「鳳凰慾火」反映:孩子到下午肚子就很餓了。可現在市區一些小學禁止學生帶零食進校園,學校裡也沒有小賣部。現在孩子一放學就到校門口的小店去買零食。
胡錦全:帶食品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食品放了一天之後可能會變質,保管不好會汙染,安全、營養沒有保障。孩子放學後肚子餓,有多方面原因,可能是中飯沒吃飽,也可能下午運動量大。家長最好在接孩子時帶點吃的。
主持人:市區部分學校已經實施了「品牌超市進校園」行動,能不能在有條件的中、小學校都這麼做?
胡錦全:「品牌超市進校園」從去年開始推廣,金華市覆蓋面大,在食品安全委員會牽頭下,整個工作開展有序,並取得了明顯成效,這項工作將繼續推進和深化,同時相關部門要繼續加強這方面的監管。總之讓孩子吃到安全營養的食品是我們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