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成都晚報報導,10月24日下午2時,在中央電視臺的一個演播室裡,一場高規格、高水平的英語綜合能力比賽正在舉行。成都七中的華溪老師和劉亦然同學組成的「師生組合」,憑藉激情的演講、幽默的情景劇、有力的辯論將所有的對手遠遠甩在身後。在最後一輪比賽之前,他們已經以絕對優勢提前奪冠。最終,他們以領先第2名近10分的優勢,獲得了中央電視臺「希望英語挑戰賽」年度總冠軍。據悉,本次比賽的實況將於12月的每周六中午12時15分和晚上7時在CCTV-10播出。
據了解,華溪是成都七中的英語老師,劉亦然是成都七中理科實驗班的學生,這對「師生組合」於今年2月應邀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希望英語挑戰賽」。通過努力,他們從18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奪得了4月第一周周賽的冠軍和4月月賽的冠軍。上月,他們又接到了中央電視臺邀請參加年度總決賽的通知。參加決賽的有6支月賽冠軍隊伍。
比賽項目有演講、情景劇表演、搶答以及聽力測試等,都要由師生共同完成。到最後一輪比賽時,「劉華組合」已經遠遠超過其他人,提前一輪奪冠。領獎時,劉亦然把校旗披在了身上。劉亦然告訴記者:「以前我從來沒有想到可以上中央電視臺,這次不僅在電視上向全國觀眾講英語,還拿到了年度冠軍,我感覺特別好。」
●幕後新聞
12萬次擊鍵「敲」出科創獎
劉亦然初中在七中育才學校就讀,那時什麼競賽都搞,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得過四川省第一名,參加全國中學生應用物理競賽也是全省第一併獲得全國一等獎。劉亦然說,北大和清華是他的夢想,他會向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國際關係或國際經貿等方向發展。
劉亦然對計算機感興趣,經常需要中文輸入,然而鍵盤的排列順序是按英語字母的使用習慣,與中文拼音的特點不同,輸入很不方便。他就與同學一起敲了12萬次鍵盤,計算每個鍵的使用頻率,最後把鍵盤排列全部打亂,發明了「拼音錄入法和鍵盤鍵位的設置」。這個理論模型獲得了四川省18屆青少年科創大賽三等獎、「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二等獎和教育部、中國科協「明天小小科學家」提名獎。
劉亦然的外語「真經」
劉亦然剛上初三時就參加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得了87分;緊接著,他又參加了四級口語考試,得了A+。高一時,他又把六級也過了,考了79分。昨日,劉亦然向記者講述了他學習英語的一些經驗。
●經驗一:接觸大量英語材料,聽大量磁帶或廣播。我以前看中央九臺節目,剛開始根本聽不懂,慢慢地,藉助畫面能夠聽懂一二個詞、句子,後來就完全聽得懂了。慢慢積累的量在某一天就會發生質變。
●經驗二:學英語一定要聽外國原聲,聽中國老師的磁帶多多少少會帶一點口音。
●經驗三:學英語沒有捷徑,有機會就要講英語,特別是跟外國人;跟外國朋友網上交流、寫英文電子郵件,也是非常好的訓練。
●經驗四:我主張利用零碎時間學英語,比如上學、放學路上的時間都可以聽一聽、背一背單詞。(記者胡健)
來源: 新華網四川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