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子龍是2007年廣東韶關的高考狀元,他出生在當地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祖上世代務農。
2010年,鄒子龍拿到了人大農業經濟管理和北大經濟學專業雙學歷,卻帶著女友陳羿好和一個好哥們兒,一起跑到珠海去「當農民」。
三人在珠海開了一個綠色農場。一年之後,好哥們兒堅持不下去了,跑到一間地產公司就職。鄒子龍在家人的催促下,回到人大考研。
鄒子龍一邊考研,一邊和女友陳羿好一起打理農場。2012年,他們的農場遇到颱風,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蔬菜被狂風席捲一空,雞鴨全部沒了。
父母感覺他「上了這麼好的大學,考了研,找不到一個體面工作,特別丟人。」但是鄒子龍依然不聽勸告,他說他要改變世人對「當農民」的看法。
於是在同學和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接著開辦綠色農場。多年經營後,光基礎建設投入就過千萬,一直到六年之後才做到收支平衡。
2017年,29歲的鄒子龍當上了珠海「綠手指」有機農業園的董事長。現在他的農業園每年盈利2000萬元。
一、開荒種菜贏得愛情
鄒子龍2010從學校畢業,手裡攥著兩張文憑。一個是人民大學的農業經濟管理學士文憑,一個是北大的經濟學學士文憑。他可以去城市裡當白領,但是他選擇回鄉當農民。
當時,他重慶的籍的女朋友陳羿好剛剛從人大畢業,被一家電視臺錄取了。可是為了和她一起去開荒,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來到珠海承包了一個山頭開荒種田。鄒子龍的好兄弟馮永友,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鄒子龍的父母剛開始知道他想當農民,非常反對。因為在中國當農民十分辛苦,且收入微薄。鄒子龍學的是農業經濟學,雖然缺乏經驗,但是他對國內的農業市場有一定的認識。
現代社會,中國人豐衣足食,經濟上去了,人們對綠色蔬菜有需求,同為人大畢業生的陳羿好也非常支持鄒子龍。
他們一開始辦農場並不順利,第一年就因為缺乏經驗而導致入不敷出。好哥們很快就退出他們的行列,只留下他和女友二人。
在創業最初的階段,鄒子龍為了解決農業用電和灌溉的問題,每天要在田間工作十幾個小時。陳羿被他吃苦耐勞的精神感動,二人最終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2011年,鄒子龍回到人大讀研,陳羿好就一個人留下來管理農場。等到鄒子龍有空,他們會一起指導僱來的農夫,按照他們制定的科學標準種田。
除了種蔬菜,他們還在農場裡面養殖雞、鴨、魚、鵝和生豬。這種田園生活,讓鄒子龍感到非常滿足。因此之故,即使後來他成了農業園的董事長,有自己寬敞明亮、纖塵不染的辦公室後,他都不願意呆在房間裡。
二、鄒子龍希望他的兒子當農民
鄒子龍的農業園引進國外創新的「CSA」模式經營。讓顧客提前一年或者一季度支付費用,由農場按顧客選定的品種種植蔬菜、水果,養殖小動物。到期再由農業園負責運送到顧客手裡。
最初,鄒子龍的農場規模較小,只能供應70家客戶。不過十年之後,他的農業園生產規模翻了十倍以上,每年收入已經突破2000萬元。在鄒子龍創業的頭兩年,他的同學和一些大學生也被吸引到他的農業園來。
最初的一年之內,陸續來到他農場工作的人有近兩百名,不過最後絕大部分又都回到了城市裡。因此,他只能僱用當地的老農。
妻子懷孕之後,農場人手不夠,助手一個人開車出去送菜,晚上11點鐘在山上翻了車。鄒子龍爬了半小時的山路,才找到出事地點。
助手抱怨說:大家過的是「野人生活」。可是,鄒子龍卻並不認為這樣的生活有問題。他還對旁人說,將來兒子大學畢業後,回到農場來工作,希望大家不要像看「怪物」一樣看他。
時隔十年後,大家再去看鄒子龍在珠海三灶的農業園,道路早已修好,成為一個真正的現代化農莊了。現在鄒子龍的「綠手指」有了標準化的養魚場、蔬菜園,還有自己的冷藏庫。他還多了兩個合伙人,都是人大的校友。另外,他還專門聘請了職業經理人。
儘管農業園發展得很快,但是鄒子龍並不希望他的農場太大。他認為一個農場300畝地足夠了。再多,就要另找一個場地。有人建議他把附近農民的產品收購,全部貼上他的標籤投向市場,然後再吸引資本上市,他卻並不急於上市。
鄒子龍認為:應當優先保證農場綠色產品的質量,再考慮農場下一步的發展。別人覺得綠色蔬菜不好做,他卻想利用從前學到的知識,引進一些國外先進的模式來替農民們做一個樣版。
結語
鄒子龍是人大碩士,擁有人大、北大雙學士學位。從他求學的經歷和農業實踐的過程來看,他應該是一個智商超高,品學兼優的「學霸」。找一份白領高薪的工作,對他而言是很簡單的事。可是他早在讀書的時候,就打定了主意要當農民。
鄒子龍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他本人也熱愛田間的勞作。表面上看,他是放棄了學歷,浪費了讀書的那些時光。事實上他只是「學以致用」罷了。
誰說上了名校,拿到了碩士畢業證,就一定不能去種田呢?他學的就是「農業經濟管理」,現在做的恰好就是自己的老本行。2020年的鄒子龍,是珠海綠手指份額農業園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以前國人看不起農民,是因為過去的農民沒有文化,很窮。現在大部分的農民還是很窮,但是大家都有文化。所以鄒子龍說:希望更多有知識的年輕人走向農村,改變農村的環境。
再過個十年二十年,等到鄒子龍的下一代們長大,大學生畢業後回去當農民,也許就不會有人覺得稀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