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泰國一般都會去曼谷,芭堤雅,但是有一座古城不可不去,它曾經輝煌了四百多年,那就是大城府,也叫做阿瑜陀耶古城。圖中是瑪哈泰寺的一座佛殿。
瑪哈泰寺就在阿瑜陀耶古城的中部,這是一座皇室寺廟,就像承德避暑山莊的普樂寺普寧寺安遠廟一樣。從寺廟建成,距今六百七十三年了,大城府被攻陷後,成了殘垣斷壁。這是牆根一行佛像,都是半截身子。
到瑪哈泰寺讓人情不自禁想起了柬埔寨的吳哥窟,像巴戎寺,崩密列,茶膠寺,巴肯山,鬥象臺等等建築。瑪哈泰寺現在是世界文化遺產組成單位。古蹟邊綠樹成蔭,蔥蔥鬱鬱。
這個榕樹包佛頭的最為有名,渾然一體似的,我在大唐西市遊玩的時候也見過。跟佛頭合影,要蹲下來,顯得尊重。這樣盤根錯節的樹根,在崩密列不少見。
瑪哈泰寺見證了阿瑜陀耶曾經擁有的輝煌,這裡曾經有二百多座佛塔,還有十多個僧院,規模極大。參天大樹下一尊佛像,保存完整,默然靜坐,打坐的姿態,端莊持重。
殘垣斷壁,這都是被緬甸攻破大城府以後,留下的殘垣斷壁,加上二百五十多年間,風吹雨打,風的剝離,水的侵蝕,成了這般坍塌廢墟的模樣。這種素可泰式佛塔最美。
牆垣下半截身子的佛像,雕工高超,流線型軀體,雖然佛頭不在了,依然保持打坐靜默的姿勢,可見佛法的力量。尤其肩膀部位還是斷開的,更顯滄桑古老。
這個就像藏傳佛教的舍利塔,像高僧圓寂後的塔,最起碼幾百年了,巍然矗立,估計是瑪哈泰寺哪位高僧大德的塔。就像少林寺的塔林一樣,不過這個只有一座立在這裡。
漫步在瑪哈泰寺,能感受到那種撲面而來的滄桑,悠久的歷史,還有曾經輝煌的寺廟建築,以及濃厚的佛教氛圍。這塊雕塑渾身成了無數的碎塊,勉強拼接在一起,
右邊就是整個瑪哈泰寺遺蹟中最大的殘垣斷壁了,就是純素可泰式的主塔,還有高棉式小塔,錫蘭式小塔,室利佛逝等等。佛塔是用紅土建成,然後塗上灰色的泥,粉飾一下就成了。這個佛像斷然而坐,這種佛像在泰國曼谷玉佛寺很多。
想起辛棄疾那首詞,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瑪哈泰寺雖然不是舞榭歌臺,但是當瑪哈泰寺被損毀的時候,整個大城府也夷為平地了。現在殘留的半截身佛像,就像埃及盧克索神廟的獅身人面大道一樣,用遠隔時空的遺蹟,見證那段滄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