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女生抖音彈奏千年古琴 網友:聽3000遍都不過癮

2020-12-15 央廣網

「小曲300遍,大曲3000遍,聽到這曲子,直接幻想到3019年……」網友聽到古琴和中國鼓合奏的《權御天下》之後,在白無瑕的抖音帳號下留下這樣的評論。

千年古琴,又走到年輕人中間

白無瑕,畢業於上海大學。今年才27歲,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偏偏琴藝非凡。

她在抖音上發布的一首琴鼓合奏的《權御天下》,獲得近18萬點讚。一首《左手指月》古琴獨奏,30多萬網友為她點讚,3萬多人轉發。她在抖音發布了70多段短視頻,獲贊累計超過125萬。通過白無瑕的演奏,讓古琴被更多人知曉、了解和喜愛。

古琴與箏、琵琶等其他樂器大不相同,古琴計譜方式特殊,並且很多曲譜是口口相傳,會演奏古琴並能夠把古琴演奏好的人並不多。同時,古琴古樸、清遠、儒雅敦厚,沒有肆意宣洩,只在平和中流露超脫。2003年古琴藝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

白無瑕是中國民族管弦協會古琴委員會(中國琴會)會員。啟蒙於宋明先生,後師從青年古琴演奏家梁惠君女士與唐彬先生,並得古琴大師龔一先生點撥。

白無瑕在抖音上的古琴演奏,不僅詮釋了「音樂無國界」,也打破時間界限,讓當代年輕人喜歡上古典音樂。不論是古曲陽關三疊、梅花三弄,還是現代流行音樂青花瓷、大魚海棠、白蛇緣起,甚至歐美劇《權利的遊戲》中的背景樂,一經白無瑕的古琴創新演繹,都給人一種全新的試聽享受。抖音評論區也有大量古琴愛好者瞬間被圈粉,紛紛留言求曲譜。

而音樂內在的魅力,不論聽眾理不理解曲子的創作背景和曲名,都能夠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震撼。伯牙遇知音時的暢快,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相遇時的纏綿,嵇康面臨死亡時的曠達,這些都不需要語言來解釋,音樂能直接挑動心弦。

觀看短視頻就是一種傳承

古琴是中國最早的彈弦樂器,有超過3000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認為操琴通樂能夠提高個人修養,文人墨客也都喜歡撫琴。

李白喜歡熱鬧,「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白居易喜歡安靜,「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晏幾道回顧青春,「綠綺琴中心事,齊紈扇上時光。」蘇軾深情難訴,「恩冤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

自古以來文人們飽滿充盈的情感、複雜的人生經歷,通過抹、挑、勾、剔等手法融入宮、商、角、徵、羽五根弦中。古琴藝術,也超出音律之外,融入千年的文化情感和民族精神。

「古琴只有琴弦,所以音準很難,但這樣一來,反而迸發出來很多的音樂靈感,叮叮噔噔的聲音時而低沉,時而悠遠,琴在眼前,而聲自千裡,若人生之起起伏伏,如命運之坎坎坷坷。空谷幽蘭,春雨沾花,江河驟下,高山暮雪…」白無瑕抖音評論區,有位網友對古琴作出深度解讀。

在抖音短視頻中,白無瑕在演繹古琴曲傳承古琴文化的同時,還把中國鼓、簫等傳統樂器融入進來,展示古代墮馬髻,唐制裙衫等傳統服裝配飾,讓聽眾更全面融入中國古典文化之美。

隨著教育水平、物質生活水平提升,當代年輕人對精神追求也越來越重視。古琴獨特的音色,高古的意境,經白無瑕之手融入現代流行元素,更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喜好。只是在此之前,一直缺乏聆聽、學習古琴的機會。尤其缺乏像抖音白無瑕這樣專業級演奏者的分享和指導。

白無瑕學藝有成之後,她也在積極推廣古琴藝術傳承和國際交流。她本人在2015年就已經加入上海傳承古琴非物質文化公益組織「大音希聲」,長期參與古琴普及演出及講座。2017年4月受美國肯塔基大學孔子學院邀請於辛格特麗藝術中心演出了《國樂劇場·臨安桂雨》,並得到了孔子學院和當地觀眾的高度評價。

但傳統文化的傳承並不是某些人的責任。傳承除了需要演奏者,也需要欣賞者。在白無瑕和她所在的自得琴社看來,每個人的觀看,都是對非遺的支持和傳播。

抖音已是國內最大的非遺視頻傳播平臺。截止4月6日,1372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抖音上涵蓋1214項,涵蓋率達88.4%。國家級非遺項目相關視頻數量超過1500萬,播放超過950億次,獲得點讚超過16億次。

相關焦點

  • 2014龍人古琴藝術節開幕 "琴頌詩經"闡述千年古琴文化
    ,龍人古琴研究院導師。因為古琴的技術簡單,所以很多歷史名人都彈得很好。楊青介紹,伯牙、孔明、李白、白居易、蘇東坡等都彈古琴。  楊青認為,現在很多人的文化認知等都超過專業演奏的人士,只要通過短暫的學習,就可以掌握琴藝。「我辦過多期培訓班,只要三天,每天學習六個小時,連琴譜都不識的人,都可以達到技術四級。
  • 古琴為什麼火了?
    能親手彈奏千年唐琴,在浙派古琴傳承人徐君躍看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世界上每一位琴人都夢寐以求的盛事。九年前,也就是2010年,「彩鳳鳴岐」第一次走出館閣,重現清音,徐君躍是當時音樂會上的彈奏琴家之一。他至今記得,當指尖划過琴弦時,內心的絲絲悸動。徐君躍回憶:「9年前,同樣是千年唐琴,同樣是名家彈奏,同樣的規格。唯一的不同,就是受歡迎程度。
  • 浙博唐代古琴音樂會座無虛席 13歲講解員告訴你千年清音有多珍貴
    浙博唐代古琴音樂會座無虛席 13歲講解員告訴你千年清音有多珍貴   浙江在線杭州9月1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郭婧 攝像 魏志陽 通訊員 胡慧媚)「高山流水覓知音
  • 正乙祠戲樓賞「古琴雅集」:看古琴與古戲樓如何「碰撞」
    能否成為「知音」其實並不重要,感受古琴之美,尤其是了解古琴曲背後那些動人的故事,體味傳統文化之博大精深,就已經足夠了。就像楊浪所說:「在這有300多年歷史的古戲樓,聽有3000年以上歷史的古琴,演奏1000多年前唐朝的曲譜,表達的是2000多年前漢朝的離別之情,這就是文化。」
  • 讓古琴文化紮根龍江 李樹果:展古風古韻 傳千年琴音
    讓古琴文化紮根龍江 李樹果:展古風古韻 傳千年琴音第四屆古琴新年音樂會將於1月5日在黑龍江省圖書館舉辦東北網1月3日訊 黑龍江有氣勢恢宏的交響樂,也有傳承千年的古韻琴音。初聽琴音即被吸引「坐有琴書便是仙」採訪李樹果時,他已經與琴相伴十餘年。很難想像,這個身高1米85,長相陽光帥氣的退伍軍人,最初是如何與古琴結緣的。
  • 走進古琴,和巫娜老師蘭亭相會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這一天,王羲之、謝安一行人在會稽山陰蘭亭,組織了一場風雅聚會。千年前,他們也許沒想到這會成為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雅集,沒想到《蘭亭序》會成為千古第一行書。
  • 海內外古琴大師雲集「《東皋琴譜》古琴音樂會」
    此次音樂會大師雲集,四位古琴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丁承運、姚公白、龔一、劉赤城匯聚一堂,除了來自大陸的多位琴界泰鬥,更有來自香港和臺灣的琴家謝俊仁、陳雯,來自美國的琴家唐世璋、來自日本的琴家坂田進一,以及來自俄羅斯的琴家妮娜,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戴曉蓮,浙江文史館館員、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陳熙珵,共同為大家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古琴音樂會
  • 同濟大學古琴選修課爆滿 傳統文化抓住年輕人的心
    來到倪羽朦的課上,他們更切身地感受到傳統古琴的魅力。作為楊浦區區級非遺項目古琴的傳承人,倪羽朦最初學彈古琴,是因為受到父親的耳濡目染。倪羽朦的父親是中國當代著名斫琴家、梅庵琴派第四代傳人倪詩韻,是個實打實的「琴痴」。「小時候在家,除了吃飯和睡覺,父親都在彈琴。家裡永遠飄蕩著嫋嫋琴音。有時候好奇,我就過去看一會,更多的時候就邊做自己的事,邊聽著父親的琴音。」
  • 古琴大師龔一論「琴道」一半在彈奏之功 一半在琴聲之外
    A 演奏 彈奏前對樂曲內容「深呼吸」習琴剛入手很容易,花點時間在「抹挑勾剔」上,很快可以有收穫,可是易學難精。78歲的古琴大師龔一,結合前一天晚上在觀賞紹興古琴愛好者們演出中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了「怎樣彈好古琴」的理念。
  • 古琴|如何彈奏出「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琴韻?
    其實琴韻是演奏古琴的一個「持續感」問題,因為大部分琴曲在編曲與指法安排上採用同音階音色的方法組曲;所以彈奏起來手指就必須不斷變換弦相音位,兩音相隔距離遠的還要跳動,因此產生了一個音與音連貫協調的「持續感」問題,也就是餘韻問題。
  • 古琴與古箏的區別
    古琴的結構頗有分寸講究,詳盡分類有琴額、嶽山、承露、起項、琴頸、琴肩、琴弦、徵位、琴腰、龍齦、冠角(焦尾)等。古琴彈奏的時間越長,琴音會越圓潤、淳和,若長時間閒置不彈而一朝拾起,其聲音會回生而黯然失色,所以有人說古琴善通靈性,便是指此。  古琴常見的造型有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區別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而不同。琴漆的斷紋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誌。
  • 抖音翻唱17歲的女孩是誰 在抖音裡獲得了無數的好評點讚
    因此在抖音裡獲得了無數的好評點讚,而這首歌曲的原唱是劉德華,收錄在《如果有一天》的專輯中,喜歡原唱的觀眾可以去聽一下哦。回歸正題,大家都很好奇翻唱17歲的女孩是誰,那麼抖音翻唱17歲的女孩是誰叫什麼?下面劇透時光為大家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古琴大師30年僅打譜20首 琴曲三千今人常聞者不過百首
    「如何不讓琴譜只是博物館的文物,這需要我們幾代人的努力。」王悠荻說,「如果再過數十年回顧,對我來說,一生最有意義的事一定是將這些沉睡的曲譜儘可能復甦,得以流傳。」  憾:三千古琴曲如今能聽不過百  著高飽和度色的精緻洋裝,一雙高跟鞋風風火火遊走於深港之間,生於1989年的王悠荻一臉明媚,看上去和時尚又不乏端莊的職場女性無甚差別。
  • 古琴什麼牌子好?
    首先選琴來講,古琴作為樂器,能彈奏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要先滿足最基本的三個條件,不打板,不抗指,不沙音。只有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古琴才能作為優秀古琴的首選。其次是聲音音色,作為初學練習琴來講,只要聲音均衡,沒有噪音即可。但是音色又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關鍵點,因為音色的表現直接影響著古琴初學者的興趣與練習的積極性。
  • 商角徵羽,五音傳千年,從古琴到二胡,你還知道哪些傳統樂器?
    還有耳尖的網友,一下子就聽出古琴前世故事中配的背景樂來自《琅琊榜》,而扮演唐代斫琴名師的雷威正是《琅琊榜2》中扮演長林王的孫淳,臺詞「王者,若德神俱在;鳳,必回鳴於岐山」讓人一秒穿越。不得不說,孫淳的演繹太完美了,溫文爾雅的氣質,與古琴相得益彰…商角徵羽,五音傳千年。
  • 蜀派古琴演奏家曾成偉在川博彈...
    200多名通過預約搶票的觀眾早早來到展廳,與66.5萬通過封面新聞直播收看活動的網友一起,聆聽古琴音樂會,提前探營古琴展,忙碌了一天的喧囂頓然消散在淙淙清泉般的音符中。自古以來,巴蜀就盛產古琴材料,制琴技藝名揚天下,名琴輩出。遙想當年古琴臺上,名琴一張,司馬相如奏出一曲「鳳求凰」,留下文君當壚這段傳唱千年的愛情故事,巴蜀人民對琴的追求由此延續千年。儘管讓司馬相如與李白鬥琴的神仙打架的場面永遠不會出現,但你可以在四川博物院的「琴·心」古琴展上,一睹與他們同時代的古琴長啥樣。
  • 古琴可以自學嗎?
    古琴可以自學嗎?在現代社會,網上有著各種各樣的教學視頻。就促進了有一部分人會想著去自學古琴,但是也有對此很多人都心存疑慮。因為古琴來講,常用的指法多達近百種,指法的錯誤運用會造成古琴學習進度緩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古琴到底適不適合大家自學。
  • 竹笛演奏家譚偉海在抖音演奏《滄海一聲笑》網友:這一版最有味道
    最近在抖音平臺上, 為了讓人們與自己產生共鳴,感受到音樂的美好,很多藝術家們紛紛入駐抖音,亮出了自己的拿手絕活。與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相比,嗩吶似乎一直處於尷尬的地位,一方面因為是民樂,所以有幾分廟堂之高的意思,另一方面,由於在民間不吹不奏,所以很多人對其不是很熟悉。
  • 三千年的延續,彈撥的是心聲;博物館的古琴,薰陶的是心靈
    最近去了浙江省博物館,參觀了一場「世界非物質遺產中的中國古琴」展覽,初步了解到「中國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主要由弦與木質共鳴器發音。古琴以其歷史久遠、文獻浩瀚、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其深邃、空靈的音色展現了古樸內雅、清渺悠遠的精神境界。」
  • 古琴挑選攻略|怎麼去挑選一張好的古琴?
    不過,在市場上,並非所有的古琴都具備藝術價值,也並非所有的古琴都具備作為樂器的條件。在對古琴進行挑選的時候,要切合於實際,首先是樂器,其次才是藝術。作為一張能夠彈奏的樂器,我們要求一張古琴必須要滿足不砂音、不打板、不抗指。這是一個鐵打的定律,也是一張合格古琴的基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