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不幸的,
出生後不久母親離她而去,
1歲多被確診為腦癱,
4歲那年父親因車禍意外去世
……
她又是幸運的,
姑姑、姑父把她視為親生女兒,
10歲病情好轉得以進入校園,
更難能可貴的是,
遇到兩位同學,
5年來做她的「拐杖」。
一路走來,三人就像家人一樣。
在培英初中校園裡,16歲的婷婷(化名)是一個感人的存在,而婷婷和5年來堅持照顧她的王燕媚、嚴梓玲三人的身影,更成了校園裡一本行走的「活教材」。
▼她們的每一天都充滿著愛▼
△點擊可查看新聞視頻。
不幸女孩
失去父母依然被愛包圍
12月4日,一個普通的周五,下午5點45分,培英初中最後一節課的下課鈴響起,初二6班的王燕媚和嚴梓玲起身走到同學婷婷身旁,隨後蹲下身,彎下腰,緩緩把婷婷扶起。婷婷發力顯得有些困難,身子直往下墜,但兩位同學已經很熟練的用雙手始終緊託住她。三人穿過走廊和校道,走到了校門。校門外,婷婷的姑父馬先生已在等候。
「謝謝兩位同學,在你們的照顧和陪伴下,婷婷又度過了美好的一周。」馬先生一邊細心把婷婷扶上摩託車後座,一邊用溫和的語氣致謝。後座上的婷婷也笑著用其顫抖的聲音說:「謝謝小媚和小玲,我們下周一見。」
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會在培英初中出現。
「婷婷是一位早產兒,出生時只有1.6公斤,在保溫箱裡呆了近兩周,好不容易才存活下來,但1歲多的時候,又被確診為腦癱。醫生當時就說,她日後無論是語言表達能力、行動能力,還是智力,都難以達到正常人的水平。」馬先生告訴記者,婷婷出生後不久,她的母親就離她而去,父親也在她4歲那年(2008年)因車禍意外去世,命運一次又一次對這位本就不幸的女孩「開起了玩笑」。
馬先生是一名退伍軍人,婷婷父親去世時他的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寬裕,但他們全家還是毫不猶豫決定撫養婷婷。在往後的日子裡,他們從未放棄讓婷婷成為一名正常人的一絲可能,帶著她到江門、廣州等地多家醫院就醫,並於2013年,在廣州一家醫院進行了手術。「術後回到江門的婷婷開啟了漫長的物理治療階段。一年到頭,除了過年幾天,每天上午和下午都分別要到江門市殘疾人聯合會和江門市五邑中醫院接受物理治療,由我和我嶽母以及太太輪流接送。」馬先生說。
也許是命運沒有拋棄這個愛笑的女孩,婷婷的情況有了好轉,漸漸可以一個人通過拐杖進行短時間行走,並逐步能與人正常交流。
從小學到初中
三位女孩成「家人」
隨著行動和語言能力逐步變好,婷婷在10歲那年迎來了小學生活。「由於年齡偏大,婷婷當時直接在北苑小學上了三年級。」馬先生說,剛入學時,為了不給其他人添麻煩,他嶽母儘量堅持每兩節課就到學校扶婷婷上一次衛生間,同時在校園內活動一下,只有沒空才會讓學校安排老師和同學幫忙。到了四年級,在班主任的發動下,不少同學開始伸出援手,主動照顧婷婷,後來班主任還制定了分工表,讓同學們分組輪流照顧婷婷。一次偶然的機會,王燕媚和嚴梓玲兩位同班同學逐步成為「主力」。
王燕媚記得,那是一個平常的下午,在大課間時間段,她看到婷婷想一個人起來走走,但有點吃力,她本能地走過去想扶一把,想不到嚴梓玲幾乎和她同一時間走到婷婷身旁,兩人一個在左,一個在右。就這樣,她們一左一右扶著婷婷,有說有笑地在校園裡走了好長時間。那天,兩位「新手」都覺得很累,但她們都有一致的想法:好事要麼不做,要做就盡力做、持續做,要一起當婷婷在校園裡的「拐杖」。
從那天起,她們三人相互扶持行走的身影成為了校園裡每天都會出現的風景線,無論是上下學、上衛生間、課間走動,還是需要較大動作幅度才能完成的教室內務,她們都儘可能陪伴婷婷一起完成。到了放學時間,無論多晚,她們都會陪伴婷婷一直等到家長到校才離去。
這樣的日子一天天過去,三人在相互扶持中積累了深厚的友誼,也有了不同的收穫。「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做人要有擔當和責任感,一開始我不明白其含義,後來漸漸懂了。」嚴梓玲說,如今她把照顧婷婷看作是一份責任,這份責任帶給她動力和成就感,也使她成長。
三人行,必有我師。在相處中,王燕媚發現,婷婷身上的很多品質都值得她學習。「她不單是我們三個當中成績最好的,也是遇事最冷靜,做事最細心的一個。她知道我有低血糖,不時會犯暈,每次我忘記帶糖,她都是第一個給我遞糖的。」王燕媚說。
在婷婷眼裡,王燕媚和嚴梓玲就像她的家人,她們不單給予自己照顧,更改變了她看世界的角度。「曾經我覺得自己是班上最不幸的人,後來,我認為自己是最幸運的。是她們讓我覺得,世界是充滿色彩的,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小確幸。」婷婷說。
一年多前,三位女生小學畢業,一起入讀培英初中。在開學前,王燕媚和嚴梓玲不約而同地向學校提出要求:繼續和婷婷當同班同學,做她堅實的「拐杖」。該要求得到了校方的同意。從小學邁入初中,如今她們依然每天在校園裡行走,為所有學生傳遞真情、傳遞愛。
行走的「活教材」
她們是傳遞愛的榜樣
如今,三位女生長達5年的溫情故事成為行走的「活教材」,也是很多培英初中教師在課堂上常常引用的正能量案例。「無論是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等內容時,老師們都喜歡引用這個『活教材』,可以達到很不錯的教學效果,也促使我們班乃至整個年級都形成了很好的學風。」婷婷的班主任李豔紅說。
「不單三位女生的故事,婷婷本身也很讓人動容,她性格積極、樂觀、隨和,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在我們班可受歡迎了。更可貴的是,她比絕大部分人都要努力學習,印象中從未缺交過一次作業,成績一直保持在中等水平。她,就是我的榜樣!」婷婷的同班同學阿盈對她讚不絕口。
「6年來,無論是北苑小學,還是培英初中,都給予了婷婷非常多的照顧,例如把她所在的課室設置在離衛生間比較近的位置、較低的樓層,為教學樓每層的衛生間都安裝殘疾人扶手,為她量身打造適合的文體課程等,這一切讓婷婷感受到所有人都沒有放棄她,明白只要努力,生活就會有希望。」馬先生說。
三位女生還能肩並肩走多久?
不得而知,
但她們已為此確立了共同的目標:
一起努力,未來考上同一所高中,
繼續在同一個班裡學習。
「未來也許會有很多未知,但我們三人都希望,可以一起走更多的路,面對更多的事,共同成長,共同進步。」談及未來,嚴梓玲如是說。
來源:綜合江門日報(文/圖 記者/呂中言)
原標題:《我們是你的「雙腿」!江門兩少年無微不至照顧殘疾同學,五年不言棄!》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