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視頻節目前兩天已經上線了,還沒看過節目的朋友可以點這裡:
上集://vc.yiche.com/vplay/451832.html
下集://vc.yiche.com/vplay/455834.html
這次我們一路向北之旅並沒有軌跡路線,在下文中我會在我們途經的地點給大家提供高德導航信息。
大家好,2019年的第一篇圖文,先祝大家新年快樂!時隔一年,洪隊和樂樂又來到了阿爾山,阿爾山機場冬天格外冷清,大晚上來機場接洪隊和攝影老師。我跟梁哥還有攝影師皙聞已經提前從北京開車來了,大老師是明天早上的飛機,然後明天一早就開始我們這次的行程。
清晨和傍晚的阿爾山火車站真的是特別好看,火車站不大,是偽滿時期修建的,至今火車站還在使用。非常好看的日式建築,右下角這個半圓形尖頂其實是個碉堡,現在已經把射擊孔堵住了。阿爾山是我們這次的起點,簡單說下我們這回的路線:阿爾山—額爾古納—恩和—根河—布蘇裡軍事要塞—滿歸—漠河北極村-北紅村
第二天一早準備出發,洪隊特意託運了兒童座椅,外面零下17度,上回見樂樂還是夏天去野三坡的時候,印象特別深刻,剛來公司的第一天就把公司的飛機炸了這回來東北樂樂也不嫌冷,男孩嘛就得多出去走走。
我們去野已經去過了祖國的最東,這回去中國最北,我們也找找北。很好奇什麼時候去中國最西和最南、今天的目的地是額爾古納,一路的國道,全程鋪裝路面。景色也是大草原和林場,今天天氣不太好,沒有太陽,而且還一直颳大風,天氣預報說明天下雪,還好梁哥在出發前已經更換雪地胎了,所以放心走。另外說一下,這期節目並沒有軌跡路線,全程都可以導航到達。
高德地圖導航搜索:額爾古納市。
晚上剛到額爾古納市區就飄起了雪花,這個城市夜景裝扮的非常漂亮,非常的俄羅斯風格。額爾古納旁邊還有一條額爾古納河,蒙語裡是捧呈、敬獻的意思。如果是大家時間充裕可以在附近好好逛一逛,附近的歷史故事還是很豐富的我們今天從阿爾山開了一天車,現在已經是晚上十點了,今天早點休息,明天準備去看俄羅斯大媽!
樂樂昨天有點感冒,所以早上也就沒出發太早,這也是拍親子去野最大的好處——不用一大早起床早上酒店附近吃碗拉麵,然後沿201省道出發去恩和。恩和這個小鄉鎮已經算是邊境了,梁哥來之前說:我帶你們去看說著東北話的俄羅斯大媽們!結果到了之後吧......冬天就不建議大家來了。
高德地圖導航搜索:恩和俄羅斯族民族鄉。
車一進村子,都沒有行人,路上之後零星的幾頭牛,只有幾個小房子冒著煙在生火取暖。開車把每個街道都看了一遍,開門的小商店小客棧一共也不超過十家。簡直就是個空村子,被梁哥忽悠了。大老師一看這地方冬天也沒意思,跟梁哥玩鞦韆去了……要不是這個鞦韆承重不好,我肯定就攛掇梁哥跟大老師擠在一起蕩鞦韆了,那畫面多溫馨多浪漫是吧。
所有的小木屋裡全都是空房子,冬天這裡只有放馬的牧民和少數長期居住的居民,根本沒有任何玩的。所以來恩和體驗俄羅斯風情還是得夏天來,目前這裡還保持著有30%俄羅斯族人,夏天來吃吃大列巴喝著自製格瓦斯,聽著俄羅斯族大媽說東北話。既然沒有玩的也沒有景點,也沒有幾家可以吃飯住宿的地方,那我們決定今天開到根河,明天去軍事基地
高德地圖導航搜索:根河市
晚上八點,我們到了根河,換了雪地胎路面有積雪走著也還不錯,沒有出現打滑車輪空轉的情況。梁哥下車去辦入住,結果被流浪狗吸走了,而且不管走到哪梁哥肯定是最招動物的。這零下三十度的晚上,這些流浪貓流浪狗也是夠受的了。bili哥!要不你給抱你們屋去吧。
今晚改善夥食!吃火鍋!跟梁哥出門三天,前三天吃了三天面,各種拉麵刀削麵餃子包子,不過沒吃自熱飯已經很不錯了。吃火鍋怎能不吃火鍋伴侶,只是這個脆皮桶太小了,不然我能打出好幾層的冰淇淋。
昨晚東北降溫,天氣預報顯示昨晚零下40度,還好我們把兩臺標緻和後勤車都停在了暖庫,第二天早上出發就不會打不著車了。今天得走一天的301省道,東北路政除雪還算挺及時的,一路上只在光照面的上下坡遇到了道路結冰,東北這裡的車輛幾乎都換了雪地胎,所以一路都挺順利的。
走了能有三四個小時的林區省路,突然路邊就出現了一個景區大門,我身後其實就是1960年代建的布蘇裡火車站,現在這個火車站已經沒有客運和貨運業務了,只當作列車停靠站使用,然後旁邊還有一個道岔是可以直接通到軍事基地裡面的,當年也就是通過鐵路運輸的油料補給和戰備物資還有三個團的兵力,所以當時這其實是一條戰備鐵路,只不過現在是一條客運貨運鐵路,前幾天的新聞裡還提到過經過這裡的一列雪國火車,我們上午走了一路就是在這條鐵路左右穿行。
布蘇裡在鄂倫春語裡是「森林茂密」的意思。軍事基地所在的山叫嘎仙,所以以前這裡叫嘎仙溝軍事基地。歷史背景在正片中韓老師和講解員已經講過了,那我就給大家補充一下沒講的東西。先介紹一下背景,基地是在深挖洞廣積糧的年代建造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中蘇關係惡化的交戰。整體是屬於瀋陽軍區的後勤補給基地,有各種油料庫,軍備物資庫,具體的咱們看下面的照片慢慢聊。
高德地圖導航搜索:布蘇裡北疆軍事文化旅遊區
嚮導首先帶我們開到了當時中國最大的戰備儲油庫,整個山體都掏空了,上下一共三層,大大小小七個油罐。我們看到的出入洞口有兩個,都非常隱蔽,而且出入口肯定不止兩個,如果沒有指引第一次進去肯定會走暈。
油料庫裡通道都是全程有被覆,級別肯定是當時最高的,有獨立的洗消部,獨立的通風換氣供電系統。1967年當時國家花了27億,歷經30多年後,在1999年解密後交給地方,建造時期其實是跟北京北部的7010基地一個性質。
防水防火防彈的大門。相對於外面零下三十度,洞裡面冬天也不算冷,但肯定是零下,因為洞內有冰柱。反正我是走了一身汗,夏天這裡面應該挺涼快的。當時最繁忙的時候有兩個工程團,一個汽車團,一個守備團,還有很多民兵營,軍列火車也是天天有。
洞內隨處可見的這種復古燈,昏暗的通道裡空無一人,想想當時這裡可是有兩個團的工程兵日日夜夜炸出的山洞,那個年代沒有大型器械,只能是民兵一點一點把渣土運出洞。
韓老師他們走的匆忙,所以我能在隊尾好好拍些照片,探尋一下當年的痕跡。結果我仔細一看,這個分線盒比我大了10歲!瀋陽第三防爆電器廠88年生產,然而至今東三省還有很多這種軍工產業工廠。
這個大管子並不是輸油管道,而是油庫的通風系統,不然各種油料的氣味可能會在洞內無法散發出去,就更加危險了。進了洞口往裡大概走了五十米,才能看到第一個儲油罐。
這些油罐是兩個連的女兵,在冰冷又不見天日的條件下,用整整三年的時間焊接而成。為什麼用女兵?這是由於山洞狹窄,還要保證儲油管道最大安全儲油,所以選用女兵焊接。
小油罐是100立方米的,一個洞室裡有三或四個,分別放汽油和嚴寒稠式機油,並沒有醬油和花生油……100立方米等於10萬升油,所以這裡的一個300立方大油罐或者一組小油罐其實已經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大加油站的儲油量了。可想而之這裡為什麼稱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後勤戰備油庫了吧。
大老師和梁哥走的快,洪隊在後面帶著樂樂開啟了講解模式。小朋友多了解些也是挺好的,學校歷史老師肯定不會講這些好玩還不為人知的故事,學校裡的課本好像也就是講到新中國成立,但其實過去的每一天都是歷史,發生的每件事都值得尊重,更不能像某國家課本裡隨意篡改歷史事實!
這是這個油庫最大的一個油罐,我們在門口仔細看了一下標牌,上面寫著70號汽油,1984年入庫,油料產自大慶煉油廠。我也特意查了一下中國油料的歷史:70年代中國開始使用70號汽油,當時基地應該還在建設中或者剛剛建好,具體時間已經無法考證了。當時7080年代的汽油機壓縮比還很低,在發動機製造工藝和燃油加工能力還沒有那麼高的年代,使用70號汽油也是屬於正常水平,並沒有什麼軍隊特供油品。甚至到了90年代末有的軍隊還在使用70號汽油,直到2000年之後,才徹底不使用70號汽油。而1999年基地才徹底不使用,所以油罐裡還儲存的是70號汽油。只不過現在大罐子裡已經沒有油料了,估計也就剩下點油渣了(問遍了公司所有人都對70號汽油沒印象,所以如果資料有誤還請各位老司機們指教)
我們大部隊上到油庫的二層,因為路不好走,所以洪隊帶著樂樂從另外一個出口走出去了。我墊後的時候在通道邊上發現了一個架子,我乍一看還以為是衣架呢,然後一看還有一個指針,再湊近仔細看發現是個溼度計,順手就拿相機拍了一張,回來之後我就想了一下,如果說洞內需要測溼度溫度的話,那就說明這個油庫可能還會有調節洞內溼度溫度環境的設備,乾燥器除溼器之類的。
看看油庫內多狹窄,油罐距離牆面也就一米,韓老師要是再胖點估計就走不了了,攝影老師拿著最輕便的DV通過就費勁,何況我還傻呵呵的拿了個獨腳架和70200……最後獨腳架的一根支撐腿撞防爆門邊上犧牲了所以知道當時為什麼建造的時候要用女兵了吧,身材小,通過性強!要是張大鑫或者二師兄就果斷放棄這條路吧大鑫鑫和師兄莫名躺槍油庫最上邊這層是檢修層,就是這幾個油罐的頂部平臺,這部分是不對遊客開放的,因為樓梯比較陡,而且通道岔路也多,我們出來的洞口非常隱蔽,正片航拍的畫面可以看到,只不過天氣太冷,飛機雲臺防抖凍壞了,畫面效果不是很好,給大家跪了!
出來之後嚮導帶我們來了窯洞指揮部和宿舍。其實這裡並不是主要的宿舍區,更像是警備團或者通訊兵的單獨宿舍。而大部隊的宿舍是在一進基地大門附近和火車站附近。如果有了解布蘇裡基地的朋友也可以在下面評論裡好好聊聊。
指揮部裡有各種的沙盤、地圖。旁邊的幾間屋子裡還有軍械室、彈藥室、被服室等等,雖然都標註了沒間屋子的作用,但是這些屋子當時具體是什麼作用現在也不確定了。
身為95後,反正我只在電影電視劇裡見過這種接線臺和電報機,我有印象的時候已經是諾基亞摩託羅拉時代了。
布蘇裡的全貌圖:
左下的這一片房子是基地大門入口,有禮堂、食堂、宿舍之類的;
左上方的那個山頭,就是攝影老師正在拍的山包,就是我們沒有進去的飛彈庫和裝備庫;
右下方的幾個藍色的房子是當時基地裡的火車站,每天接送軍列和油料,嚮導說現在火車站基本看不出當時的模樣了,就剩下個鐵軌,右上方的隱蔽的小山包,就是梁哥手底下的樹林,就是我們去的油料庫。
今天一天的參觀也就結束了,這裡目前已經被開發成純正的景區了,不涉及洩密之類的,跟著嚮導走別去危險的地方就行。
如果你是軍事迷的話還是推薦來這裡轉轉的。
昨天去了布蘇裡,早上又回到了根河,然後第二天來一位鄂溫克族網友家看馴鹿,對,就是聖誕老人的座駕,只不過聖誕老人的鹿是芬蘭牌照。
不看不知道,馴鹿是真的可愛,馴鹿本身是很溫和的,但是只要有吃的,就肯定會湊上來。鄂溫克族是跟馴鹿一起搬遷的,鹿遷徙到哪,民族就走到哪。目前中國的馴鹿基本都是屬於半家養的,投餵的食物是豆餅。
馴鹿其實是每年都會長新的鹿角的,也會自然脫落,只不過鹿在發情打架的時候會用角攻擊,所以人們才會把鹿角鋸掉。要是大家有機會,可以摸摸馴鹿身上的毛,沒準馴鹿還會舔你一口。但是會不會遇到正片裡大老師被鹿角捅屁股的情況我就不知道了各位小心吧。
上午看完馴鹿,下午去中國冷極。這裡曾經監測到了-58度的最低氣溫,創造了中國境內最低溫,而且是真的冷,汽車水溫上不去,無人機電池眼睜睜的看著往下掉電量。出門兩分鐘解凍兩小時!
路過冷極村正好吃個午飯,餃子還沒煮好,梁哥發現了一個好玩的,然後就跟洪隊裝扮上了,大紅大綠的……韓老師的表情亮了:我的兩個隊友呢?!我不認識他倆!
高德地圖導航搜索:冷極村。
從冷極村出來就已經三點半了,四點半就天黑了,開了三個小時,到了滿歸鎮。小鎮子不大,晚上更是空無一人,實在是太冷了。找個有暖庫的旅店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洪隊拿著他的保溫杯敲門:志鑫!出來拍照啦。洪隊,下回我感覺保溫杯裡可以泡點枸杞、鐵觀音、胖大海之類的。
高德地圖導航搜索:滿歸鎮。
今天的行程是從滿歸鎮繼續向北出發,途徑漠河城區補給加油,然後去往北極村和北紅村。說到了加油,大家走這趟線遇到加油站就要加油,因為本身加油站就很少,而且有時候會遇到加油站不營業,那就尷尬了。從漠河到北極村的路就特別好走了,雙向四車道。只不過我到了之後才知道,北極村是要買票的……嗯,我進個村子看看居然還要買票?!而且村子裡好像除了住宿和商店啥也沒有。
高德地圖導航搜索:北極村旅遊風景區。
北極村廣場上有幾個冰雕和雪屋,也沒看見幾個人,附近有個北極點,但是並不是中國最北點,這個北極點應該是北極村的最北點。那中國最北點到底什麼樣呢,明天我帶您去看。
我跟皙聞去拍鏡頭了,然後聽見手臺裡叫我。我過來一看,樂樂咋哭了洪隊還在哄樂樂。原來是大老師和梁叔叔給樂樂堆了個小雪人,然後樂樂不捨得跟雪人分開了,不想把雪人自己扔在這裡。洪隊哄樂樂說,一會讓攝影叔叔給你拍張雪人的照片,視頻照片都拍,你回家還能看到你的小雪人。
樂樂!這是你的小雪人!他還在這呢(不過我都已經成攝影叔叔了,嗯,我不開心了)
從北極村出來已經天黑了,離北紅村還有一個半小時車程,到了之後買了點菸花,就當是殺青戲了!
高德地圖導航搜索:北紅村。
剛才還哭鼻子的樂樂現在也開心了,不過自從北京禁放煙花爆竹之後,我已經好幾年沒看過煙花了。
北紅村的晚上是真冷,出門之後必須保持活動狀態,不然馬上就凍僵。一大早梁哥預約了兩個馬車,體驗一下兩個大男人在一個被窩裡。
剛好今天黑龍江上有冬捕的漁民,我們也來看看,一頭撒網另外一頭收網。看看今天又有啥收穫。
結果捕上來的都是小魚,也就能有七八釐米長的小魚,從冰窟窿一拽上來就被凍住了。問了漁民,他們現在很少撒大網撈魚,大部分都是這種小網,捕些小魚回家吃。
剛才掉地上一個小魚,粘在的地上,一拿起來魚頭被拽沒了,魚已經被凍成魚乾了,梁哥本來打算嘗一下小魚刺身,然後怕把舌頭粘上就放棄這個念頭了。
冰河上還有玩滑梯的,油膩三兄弟玩了好幾圈,回來之後凍的都僵了。
冰冷刺骨的小風往臉上砸,還是洪隊有經驗,又帶帽子又帶圍巾的,只露出眼睛是最明智的選擇。
而且在外面待時間長了,呼出的空氣會在帽子和眉毛睫毛上凍成冰。然後你閉眼呼吸三十秒之後會發現眼睛睜不開了……
吃也吃了玩也玩了,這回圖文也到了最後一張照片。為了拍中國最北點又進了一次景區,而且每人一百六的價格只看中國最北好像有點不值……而且還有好幾個零下三十多度在這牌子前拍裸照的遊客…嗯,我就不評論什麼了。
聲明:本文由易車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易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