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一張世界地圖,很容易認為巨大的海洋會成為陸地動物運動的有效障礙。雖然大象不能在太平洋上遊泳,但事實證明,大量的植物和動物,甚至是人類,已經無意間從一個大陸跨越海洋漂浮到另一個大陸。現在有證據表明,幾百萬年前,微小的,久坐不動的陷門蜘蛛進行了這樣漫長的旅程,從非洲一直穿越印度洋到澳大利亞。或者可以理解為陷門蜘蛛Moggridgea rainbowi的祖先可能在從非洲到澳大利亞的海洋旅途中倖存下來。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索菲哈裡森指出,來自澳大利亞南海岸袋鼠島的Moggridgea rainbowi蜘蛛被稱為陷門蜘蛛,因為它們在地面上安裝了一個帶有安全蓋子的絲綢洞穴。洞穴和活板門為蜘蛛提供了棲身和保護以及捕捉獵物的有用工具。這意味著蜘蛛在一生中並不需要運動超過幾米的距離。但有證據表明,這些澳大利亞蜘蛛的祖先可能已經走過數百萬米從非洲來到澳大利亞。這看起來並不奇怪,因為澳大利亞早已在岡瓦納古陸時期與其他大陸連接。可以方便在全球範圍內運輸物種。但也有第三種選擇:蜘蛛可能已經飄過了海洋。
為了弄清哪個故事最可能是真實的,哈裡森和她的同事們研究了蜘蛛的基因。他們轉向了六個基因,這些基因已經被尋求理解為物種之間關係的蜘蛛生物學家深入研究。研究對象涉及到七個來自袋鼠從島的基因標本M. rainbowi,五個品種的Moggridgea南非蜘蛛以及密切相關的種屬,七種澳大利亞西南部的蜘蛛Bertmainius等。研究人員利用這些數據建立了一個蜘蛛家族樹,顯示哪些物種與其最近的共同祖先居住多久之前有最密切的關係。分析顯示,M. rainbowi與非洲Moggridgea蜘蛛關係最密切。而物種在200萬到1600萬年前分裂了。此研究結果已經PLOS ONE雜誌報導了。
研究人員總結說,岡瓦納古陸時期過後,儘管蜘蛛群落在印度洋上萬公裡的旅程中倖存下來,但這也是最有可能解釋陷門蜘蛛如何到達袋鼠島的原因。
哈裡森和她的同事們指出,這種海洋之旅對於這個蜘蛛來說並不是前所未有的。已知有三種Moggridgea蜘蛛生活在非洲大陸岸邊的島嶼上。兩個人住在曾經是大陸一部分的島嶼上,他們可能在他們的島嶼與非洲分離的同時分道揚鑣。但是,第三個是M. nesiota,生活在葛摩島,這是火山島。蜘蛛必須經過340公裡的海洋才能到達那裡。這些類型的蜘蛛可能非常適合遠洋旅行。如果一大片土地衝入海中,滿載著蜘蛛,蜘蛛或許可以躲藏在巢穴中旅行。研究人員指出。此外,他們不需要大量食物,可以抵抗溺水,甚至「屏住呼吸」,並在臨時淹水期間依靠儲存的氧氣存活。
因此,對於不同物種來說,大陸不再是阻礙其物種運動行為的屏障。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