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蕾 11月12日,萬博新經濟研究院聯合新華社中國財富網發布《2018年中國營商環境指數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2018年中國31個省級行政區營商環境進行綜合考量後排序,其中,上海營商環境指數總分為81.81,排名居首,北京以81.61分位居第二,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分別為江蘇和浙江,得分分別為79.88分和78.53分。需要指出的是,本次研究範圍限於大陸地區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港澳臺地區。
根據《報告》,上海排名居首,得益於軟硬環境指標均表現優異,在高速公路密度、軌道運營長度、金融網點等十二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一。排名第二的北京在軟環境上表現更好,軟環境指數得分在全國排名居首。但受氣候環境和地理位置的制約,北京硬環境排名相較於軟環境略顯靠後,得分排名第七。
《報告》顯示,中國各地的營商環境發展並不平衡,東部營商環境最優,中部次之,西部相對最為薄弱。其中,在中國大陸地區31個省級行政區域中,2018年營商環境指數排名前十的分別為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廣東、山東、天津、福建、遼寧和湖北,以東部地區為主。東部地區排名前五的分別為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廣東;中部地區排名前五的分別為湖北、安徽、湖南、河南、江西;西部地區排名前五的分別為陝西、四川、重慶、廣西、雲南。
據了解,萬博營商環境指數的一級指標為硬環境指標和軟環境指標,其中硬環境在評價體系中的權重為40%,具體包括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2個二級指標,11個三級指標。軟環境在評價體系中的權重為60%,具體包括技術創新環境、金融環境、人才環境、文化環境和生活環境等5個二級指標,24個三級指標,其中具體的三級指標構成及權重設計目前沒有公開披露。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指出,目前,各省市區硬環境差距總體呈現收斂趨勢,但軟環境分差比較大,多數省份仍處於探索階段。與硬環境相比,軟環境與經濟發展相關性更大,而軟環境的金融環境、技術創新環境、人才環境與經濟的相關性最大。
《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北京、上海、浙江等經濟發達省份,包括金融環境、技術創新環境、人才環境、文化環境、生活環境在內的軟環境正成為其核心競爭力。軟環境排名後十位的省份,有八個省份與經濟總量排名最後的省份重合。
劉哲在接受經濟觀察網採訪時表示,軟環境指數中的金融環境二級指標下,共設5個三級指標,主要從直接融資、金融服務易得性、金融資產規模和外資進入程度等角度評估金融環境,對於目前市場普遍關心的民營企業發展問題,劉哲表示《報告》在文化環境二級指標下,以民營企業活躍度這項三級指標進行評估。
據了解,目前針對營商環境的評估,主要有世界銀行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DoingBusiness》,該報告每年發布一次,更多地體現了工業時代的特色,包括了大量與工業發展相關的營商環境指標,比如辦理介入電網手續所需費用、辦理施工許可程序、產權轉移登記所需費用等。
本次《報告》在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指標設計上則更多地體現知識產業、信息產業、文化娛樂產業、金融產業和其他服務業等新經濟對營商環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