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九月五日電 題:專訪北投裡長張聿文
中新社記者 肖龍聯 董會峰
張聿文滿頭大汗,正站在梯子上忙著修理擴音器,看見我們走來,他連忙爬下梯子,請我們到辦公室坐。其友郭先生從冰櫃中拿出一瓶「冰鎮」烏龍茶飲料對記者說,這是張聿文自製的茶,將茶泡在可樂瓶中,泡好後經冰凍,清涼、茶味濃,既解渴又經濟。
今年四十二歲的張聿文是臺北市北投區林泉裡裡長。臺北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們到他的辦公室專訪了他。張聿文是北投區四十二個裡長中的一位,管轄十七個鄰、三千多人,每鄰設一鄰長。按照島內選舉辦法,縣(市)、鄉、村、裡長任期均為四年。張聿文笑稱,我這個官,相當於大陸的村長。
張聿文說,我是臺灣「軍公教」第二代(軍公教指軍人、公務員、教師),父親張達五是一九四九年來臺的軍人,官職為中校,於去年享年七十八歲病故。張聿文是這個大陸去臺人員大家庭中的老二,大哥在宜蘭縣,三弟在深圳市,四弟原在上海、廣州從事廣告行業,去年返臺,在陽明山開咖啡店。
作為裡長,張聿文沒有薪俸。他手下有一名幹事,卻是有薪俸的公務人員,這位幹事是通過報考公務員被錄取之後,分配到他的裡任職的。張聿文開玩笑說,我是被老婆養起來的裡長。其妻在宋美齡開辦的醫院裡從醫,家中有兩子。
張聿文告訴記者,他的辦公經費由臺北市政府撥款,每年約五十萬元新臺幣,主要用於裡的辦公、為民眾服務的各項開支,節約歸裡,超支不補。作為裡長,負責為民眾服好務。裡長不管轄區內的稅收,稅收由臺北市政府稅收部門收取。其他管理費也一毫不能取,否則要坐牢。
因為人少,為了節約經費,張聿文既當裡長,同時也兼職做很多雜事。進門時他正在修理的擴音器,是用來通知民眾開會用的。
記者在張聿文的辦公室看到許多獎狀、獎牌,以及與臺北市長馬英九合影的照片、馬英九為他題寫的勉勵言詞。看得出,張聿文管轄的林泉裡是北投區的先進裡。目前已有三十多家溫泉開發商來此投資,一改昔日「風化之地的舊貌」,這裡如今已成為休閒、度假、觀光之地。
這位無黨籍的裡長具有大學學歷,目前正攻讀碩士。他解釋說,朋友們支持他競選臺北市議員,如果沒有學問、沒有真才實學,何以擔當重任?
張聿文裡長的名片上印著他站立敬軍禮的全身照,標準的軍禮是他受軍人家庭薰陶的結果;名片上寫著「行動、實踐」四個字,這也許是他的人生格言。
張聿文隨後帶我們來到「北投區禪園」。這裡曾是關押張學良將軍之地。地處地熱谷區,與附近的溫泉、歷史性建築物、博物館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自然人文景觀。張學良在此留有墨跡:「不怕死,不愛錢,丈夫決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餘年。」這個往日的關押政治犯之禁地,今日已變成西餐廳、日式茶館林立之所,美食雲集。今非昔比,一種滄桑感油然而生……
在「北投區禪園」,所到之處,上至餐館經理,下到服務生,都紛紛熱情地向張聿文招呼致意,足見這位基層「父母官」在當地良好的人緣。
這時,手機鈴聲響起,原來是一個民眾向裡長報告,他的摩託車頭盔掉了。張聿文告訴記者,對這種治安之事,他要協調警方破案,給民眾一個交待。說罷,他起身向我們告辭,身影很快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