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文
最近在國內比較火爆,有些刷屏的一個和日本有關的事情,是前不久出爐的2019年日本文具大賞(「文房具屋さん大賞」)。
這個大賞並不算很古老,到今年也只是第七屆。它由日本的一個疑似有教科書爭議的出版社扶桑社,聯合日本的幾家文具商,百貨店等共同評選出當年有創意的文具產品,然後展示和推廣,商業氛圍還是蠻濃的。
如果你對日本文具有更多了解的話,客觀而言,這個大賞也只能算是一般。比對過去幾年的大賞結果,其實內容基本大同小異。
比如橡皮擦,過去有一年,獲獎的那款,是擦出的橡皮屑是球狀的,比較好清理,今年則是橡皮擦有磁性的,可以吸走橡皮屑,它們的目的都是更好地清理橡皮屑;再比如鉛筆,不斷鉛、多種顏色、多功能等等,筆袋則是直立的,就是款型和外觀不一樣。
就設計創意來說,阿布就覺得其中一款不錯,那就是這個方形有顏色的膠棒,好放,方形不容易滾落,塗抹的時候無死角,蠻好的。
當然,日本是個辦公控的國家,很多產品都比國內重視設計,這個還是有得談的。小小的文具,日本人也會做個評比,影響力並跨過太平洋,在中國出現了刷屏效果,本身就值得我們學習。
只是這個大賞,僅僅是日本文具乃至整個生活、文化設計的一個小點,僅僅跟風展示,實在意思不大,況且也未必是最經典的,所以它不是今天的主題。
擇日我們會從更大範圍,挑選一些腦洞大開的文具設計,讓大家在更大視野範圍裡養養眼。另外就是推薦一部和文具,以及大齡青年有關的日劇,《家族的形式》,裡面談的全部都是文具,但這個劇市場反響不錯哦。
今天我們要談的內容,是日本三個設計師的多維度分享。
一個就是設計那種直立筆袋的專業文具開發設計師,理科女原小姐;另外兩個則是日本頂級的設計師,原研哉和阿部雅世。
他們身為設計師,同時也都為大學教授,頭銜挺多的。而原研哉的最響名頭是——無印良品的設計總監,阿部雅世則一直在國外活動,僅在「國際設計之都」米蘭就住了16年,後來移居到柏林,他是一位做中西方設計交流的日本設計師。
吐槽筆袋,她的設計比獲獎的好看哎!
有關理科女原小姐的訪談,最早見於《Hint Magazine》雜誌,那也是這本雜誌有關文具設計訪談的第五期內容,她是sun-star太陽星文具株式會社的企劃開發。
為什麼拿原小姐來說事,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她設計的筆袋品牌,是日本最先發售立式筆袋的DELDE,雖然這個牌子的筆袋,並不是這次國內刷屏的筆袋作品,但它的產品在日本卻一直很有人氣;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原小姐是個理科女。昨天談了理科男,正好湊個熱鬧(理科男的故事請點:做這些年旅行定製,我發現了理工男這幾個小秘密)。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你看了她的介紹,而是直接看她設計的筆袋,你無法想像,它竟然是理科生——最早設計汽車轉型而來的原小姐的產品。
原小姐的產品到底怎麼樣?讓我們與這次獲獎的那款直立型筆袋做個對比,圖片最能說話:
先上獲獎的這個筆袋:
下面這個是原小姐設計的筆袋:
怎麼樣?是不是心裡有了答案。
介紹起DELDE的產品,原小姐一點都不謙虛。她更是直接說,DELDE是功能性和設計性兼備的文具雜貨品牌,這個牌子最先發售的立式筆袋,「是我進入公司後首次被採用的商品設計。」
原來直立筆袋就是人家首先設計出來的,怪不得看著圖片感覺就不一樣。
不要以為做設計就是腦洞一開,隨便就能想出來,事實沒那麼容易。以原小姐為例,她每周要為DELDE拿出一個設計方案,而裡面有2-5個設計,這不僅是原小姐本人的工作量,而是每個人都要這樣。而原小姐進入公司四年,總共則提了約540個方案。
所以,好的設計,其實是先有量的積累,之後慢慢試出來的,這是設計專業性的地方,最終被篩選出來的設計,被大眾所認可,也只是千辛萬苦的最終結果。
而當原小姐被問到,有這樣的頻度和量,應該是一直想著文具,或者很早以前就開始喜歡文具了嗎?
她則回答說,與其說是喜歡文具,不如說是喜歡設計製作。從小時候起,任何形式都可以,想要去做和商品製作有關的工作,於是上大學的時候,選擇在理工學院學習了汽車和風車設計製造。
之所以從汽車設計轉型到文具設計,則是因為,「汽車等工業產品從設計到問世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而文具從開發設計到投產時間相對較短的,感覺更好。」原小姐說。
話說成為暢銷產品,她設計的伸縮筆袋的靈感,原小姐說,其實是借鑑了老師授課時用的「指示棒」伸縮構造。
暢銷品的另一個關鍵,還有製作工藝細節。原小姐的這個伸縮筆袋下部,紅色質地部分,材質是硬的。這個硬是有講究的。
「這個紅色的質地部分的硬度是一個特色。如果這裡不堅固,就很難滑動。但是如果太硬了,可愛感就會消失,所以尋找硬度適中的芯材是很困難的。為了讓底部有穩定感,使用更加堅硬的芯材料。然後,把墊子放進內側,以免筆尖受損。原小姐這麼說道。
DELDE這個牌子賣產品也有策略的,比如和每年四季結合起來,推出季節限定款設計。今年1月,更是推出了附有口袋的新設計,這個原因更細節,「有人說現有的設計,橡皮很難取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所以加上了口袋。」原小姐說。
有關DELDE產品的設計,更誇張的是,它全部是由原小姐一個人負責的。從設計到成本設定、和工廠的交流、商品目錄攝影時的設備集合、考慮商品的廣告詞等,都由她一個人負責。
想想整個流程,應該是非常累的工作,但原小姐不這麼認為,她說,雖然很辛苦,但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最大化的實現,所以覺得很有幹勁。
原小姐設計的DELDE產品,除了筆袋,還有筆盒,也是2019年1月才推出來的。為什麼要設計它,是因為「聽說有學校禁止使用站立式筆盒,為此開發了這款使用方便的平底長款筆盒。」更節省空間之餘,原小姐還說,它參考了摺疊式眼鏡盒。
之所以有很多靈感來源,則與原小姐的一個習慣有關——「平時只要發現有趣的結構,就會記下來。」
而DELDE的產品,好看得似乎都有向別人炫耀的功能,這點上,原小姐說,「我的目標就是想設計製作使用者認為方便的東西,並且使用後會忍不住想把這件好東西推薦給身邊人,與大家一起分享!」
真的是一個好狠的設計師。
大設計師的對談,日本和歐洲的百貨
談完原小姐,讓我們再看看大設計師原研哉和阿部雅世的一個對談,他們的這個主題,是日本和歐洲百貨,原來還真的天外有天。最後他們也解釋了為什麼日本的文具設計,會在中國刷屏的原因: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外國產品都是有異國情調且充滿魅力的。」
原研哉:您怎麼看日本的日用百貨商品呢?比如講義夾、筆記本、垃圾箱之類。
阿部雅世:可以說製作還是蠻精良的,從外形細長、不佔空間的垃圾箱到洗碗的炊帚,都很不錯,但顏色有點問題。色彩是設計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一些商品對於色彩的選擇,卻給我一種敷衍了事的感覺。
我到德國之後才感覺到,原來一塊抹布的顏色也可以這麼漂亮,也許就用途而言,色彩並不那麼重要,但是,像日本這樣不重視色彩的情況,在德國是很少見的。
原研哉:這是真的嗎?
阿部雅世:是的,我發現日本的日用百貨裡,無論是100日元的東西還是50日元的東西,質量都很不錯的。在歐洲,如果您肯出好價錢,當然可以買到質量很好的商品,但是質量中等的商品很少,便宜貨的質量都很差,那些東西在日本都不能稱其為商品。
因為日本的進口商品,都是可以滿足消費者挑剔眼光的高級貨,所以不由得會覺得,還是歐洲的日用百貨好。
原研哉:日本可是從歐洲進口了無數華麗,而且富有存在感的日用百貨,日本人也一直覺得生活中有它們的存在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有的時候,只要盯著一隻具有歐洲風格的厚玻璃瓶看一會,就會不由得開始思考為什麼人們會被這種質感所吸引,也許正是因為,厚得誇張的玻璃才勾起了人們烹飪的欲望吧。
我對歐洲的日用百貨非常感興趣,因為從那裡可以感覺到在歐洲源遠流長的社會生活中沒有被消耗掉的感性,由於我是無印良品的設計師,所以經常會一個勁地想這些問題。
但是,要讓一個質量很好但隨處可見的商品得到好評,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稍不注意就會賣不出去,最終從消費者的視野中消失,所以筆記本、備忘錄、講義夾之類商品我們每年都會做一些改進。
阿部雅世:每年都會改進筆記本?「改進」這個詞最初由日本豐田公司提出,現在儼然已成為國際語了,在歐洲也作為日本特有的方法被大肆報導。具體有哪些改進呢?
原研哉:比如給筆記本加個袋,附贈橡皮,改變紙張的厚度,或是在每頁的邊緣直接留有填寫頁碼的地方,又或者是改變筆記本的行距,將它們變厚或變薄等等。
各種各樣的方法我們都要嘗試。我們的產品每年都會有一些細微的改變,我們向市場不斷推出新產品,就像是在玩轉碟一樣。
轉蝶這個雜技,如果停止搖動手中的杆子,碟子就會掉下來摔碎。在這種避免陳舊、不斷出新的變化中,也包含了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以及用這些想法來改造事物的意識,由於我們每年都這樣反覆嘗試,商品的質量也一點點好起來了。
阿部雅世:為了能再做好一點而拼命努力,就這一點而言,日本人真的是了不起。我覺著與其說歐洲人做不到這樣,還不如說他們腦中沒有轉碟這個概念。
原研哉:柏林有一個筆記本品牌叫做「柏林人(Berliner)」,質量非常好。四個角均由金屬材料製成,封面所用的材料質地堅硬、不易褶皺,作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已經是相當成熟的了。今後的日用百貨將何去何從,和文化有一定的關聯,所以我很在意日本日用百貨的水平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對抗歐洲產品的歷史積澱。
阿部雅世:您是說日用百貨的水平……
原研哉:我在做一個叫「感覺(FEELING)」的項目時,有機會仔細觀察了德國製造講義夾的流程。那套流程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金屬模具的固定方法、固定的方向,和容納模具的薄板厚度相適合的金屬模具的厚度,以及如何拆下模具等等,都有嚴格規定。
講義夾的金屬模塊模具非常多,我想,他們想出這個方法也是一定花了不少時間。在日本,消費者容易喜新厭舊,採購方又經常被銷量所左右,所以我感到提高質量的工作被忽視了,思考、智慧的積澱還遠遠不夠。
阿部雅世:確實,在歐洲想要設計一個很棒的作品,最初的開發是非常花時間的,一旦確定了標準就不會輕易改。Moleskine的筆記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海明威用他寫字至今一點也沒有變。這些筆記本被用舊後仍然會被整齊的排列在書櫥裡,我們除了將它稱為思考的積澱以外,還能說什麼呢?
這樣的情況在不斷喜歡改進的日本是很難想像的,但是這只是因為擅長的方面不同而已,現在去日本的歐洲人經常會買些百貨回來,比如無印良品的東西:炊帚、熱水袋,廚房用垃圾箱,還有可以像雨傘一樣撐開,在室內晾襪子用的晾竿,大家都很喜歡買這些東西回來,因為這些東西在歐洲是沒有的。
原研哉:最近還出現了可以粘在玻璃或牆壁上的半圓形的晾竿,這應該說是典型的日本式思維,德國人就算想到也會因為半圓的不穩定性而不喜歡它。
阿部雅世:在歐洲很少見到這種在生活上的點點滴滴中體現出來的智慧,所以原先生,您看著歐洲的厚玻璃瓶感動的時候,歐洲的設計師們也正看著塑料的廚房用垃圾箱感動呢。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外國產品都是有異國情調且充滿魅力的。
想了解更多有關阿布旅行手記的內容,歡迎點擊「了解更多」,我們希望提供全方位的日本旅遊知識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