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了,家長們都會很擔心。對於很多新手媽媽們來說,可能孩子一有點什麼頭疼腦熱的,就會馬上帶孩子去醫院。因為除了去醫院,她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但是,作為寶媽,其實能做的很多。比如在家中常備一些兒童的專用物品,在孩子不舒服的時候或許能派上用場。
1、爐甘石洗劑
家中常備爐甘石洗劑,可以在寶寶發生瘙癢性皮膚病時用得上。比如夏天容易長溼疹或者痱子。爐甘石洗劑具有很好的收斂和保護作用。相對而言,如果寶寶後背長了溼疹,塗一層厚厚的痱子粉,反而可能容易不透氣。
2、口服補液鹽
口服補液鹽也是需要經常準備著的一樣東西。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都可以用。口服補液鹽的作用主要是能補充體內水分,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如果寶寶經常腹瀉,嘔吐,就可以先給孩子補充一些補液鹽,這樣可以避免在送孩子去醫院的過程中發生脫水。
3、一條溫毛巾
這是針對於寶寶發燒的情況來說的。當孩子發燒時的體溫超過了38.5度,是可以採取物理降溫的方式的。比如可以用一條溫熱的毛巾輕輕擦拭孩子的腋窩、脖子、手肘窩、額頭等散熱快的部位,有助於排汗而降溫。這裡要注意,不要直接拿冰袋敷額頭。寶寶皮膚很嫩,容易凍傷,還容易讓冷氣堵滯,溫度反而降不下來。
4、生理鹽水滴鼻液
如果你家寶寶有鼻炎或者經常鼻塞,可以試著在家裡放一些生理鹽水的滴鼻劑。生理鹽水是濃度為0.9%的鹽水,不會對寶寶的鼻黏膜造成刺激,用適當的滴鼻液點鼻子可以起到通鼻子的效果。也可以用小棉籤蘸溼後輕輕擦拭寶寶的鼻腔去除分泌物。
5、退熱貼
如果發燒在39度或以上,就必須要使用兒童退燒藥了。但是由於孩子身體的各方面系統發育不完善,肝腎對藥物的排洩功能很弱,因此,孩子和成人的藥物在藥物種類,用法用量方面都不一樣。孩子並不是大人的「縮影」。但是家長可以在家裡備一些兒童專用的退熱貼,如果一下子燒起來,溫度很高,可以先用上退熱貼,再馬上帶孩子去醫院。
這種藥物不能隨便用!
是的,就是抗生素類藥物。抗生素類藥物時用於大多數細菌感染的疾病,見效快而且效果較明顯。但是如果一有點問題就用抗生素,其一容易導致藥物依賴,其二會有不可預知的副反應,而且還可能讓體內的細菌對這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那這種抗生素就不能用了,需要換另一種。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只要一有點小毛病,就會牽動父母的神經。但其實只要對孩子的常見症狀有所了解,同時知道哪些情況時不用去醫院的,不僅能避免頻繁跑醫院的麻煩和辛苦,還能防止經常帶孩子去醫院而可能發生醫院內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