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7月22日連雲港訊 進入七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灌雲豆丹美食文化節開幕的時令。連雲港閒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常年技術顧問、江蘇海洋大學教師夏振強也踏上了市場調研之旅,今年的調研目的地是遠在灌雲千裡之外的河南,在先後考察了周口市太康縣玉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昌市秋實農業合作社、漯河市臨穎縣浩田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扶溝縣綠橄欖豆丹產業園後,他對四地豆丹養殖的優缺點作了詳盡的分析,並對公司今後服務方向及注意事項留下了書面報告。
「河南市場是灌雲豆丹跨出縣境的最大的市場,今年我們出售的豆丹仔保守計就達1億粒,創收超過2000萬元。以畝均1萬粒計,河南的灌雲豆丹養殖面積突破1萬畝,技術顧問、成蟲採收、食材加工等大多聘請的是灌雲技工,這一個省的市場給灌雲種植養殖戶、經紀人、加工戶帶來的增收將不少於600萬元。」 夏振強告訴筆者,此外,灌雲豆丹在縣境外的養殖地還包括海南、山東、安徽等省和省內的泰州、鹽城、徐州等地。
與往年相比,灌雲豆丹養殖為何能快步走出縣境?「有利可圖是主要原因。」夏振強說,獲得中國地理標識產品、養殖技術有了「灌雲標準」使得豆丹養殖有了信譽、技術保障,而灌雲市場產品容量的欠飽和更深深吸引了縣內外的養殖戶。去年,楊集鎮某養殖戶養殖面積僅10餘畝,畝均產竟達220斤,以時均價60元/斤算,畝均創收超萬元,這樣的收益遠遠超過糧經作物種植的效益。焦學來原本是灌雲一名豆丹經紀人,在多年的產品販運中,他逐漸掌握了豆丹養殖、採收、市場、加工等技術,2017年果斷帶著資金遠赴海南,和合伙人承辦了300多畝地轉飼養殖豆丹,相比灌雲,海南的高溫為首茬豆丹空運灌雲市場並獲得高利潤提供了可能。不久,當地的蘭經國營農場便向焦學來拋來了合作的橄欖枝。
除了有利可圖,外地人瞅準灌雲豆丹市場與媒體的聚焦宣傳不無關係。自2011年第一屆豆丹美食文化節舉辦以來,每年節慶期間,各級各類媒體匯聚灌雲集中推介豆丹美食。在第七屆豆丹美食文化節舉辦期間,某官方微博發布的「說說你第一次吃豆丹的感覺」話題,短短兩天時間,話題閱讀量超過千萬,留言數達到17000多條,轉載量近萬。在幾大搜尋引擎,僅百度輸入「灌雲豆丹」便可找到相關結果11.7萬個。打開搜狗,輸入詞條「灌雲豆丹」解釋,灌雲豆丹是連雲港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產品之一,被譽為「國內少有、蘇北僅有、灌雲特有」的美味珍品。豆丹,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有滋陰補腎、健胃強身和防治風溼病等功效,向來被灌雲人奉為筵中特有的菜餚佳品。
在灌雲當地,養殖戶也表達了相同的利益趨向。由縣農業部門提供的一份數據表明,近年來,灌雲規模以上養殖戶都超過300戶。今年全縣養殖面積約20000畝,其中,大小弓棚、日光溫室等設施養殖(人工)面積、露天養殖各7000畝,縣境外養殖面積6000畝,總面積比往年擴大30%左右。按人工養殖畝產150斤、自然養殖畝產120斤,市場均價50~80元計,畝均效益萬元左右,這樣的收益比傳統的糧經作物都要可觀的多。「相比往年,今年豆丹的價格趨於平民化,七月份以來,活蟲價位一直浮動在50~60元,很多愛好豆丹美食的市民也趁機買上二三十斤加工冷藏,以備食用。」縣農業部門一位負責人說。
當地有一位餐飲業老闆見證了灌雲豆丹產業的壯大,他叫陳光山。經營著一家名叫「三星大酒店」餐館的他是這家餐館的總經理兼總廚師長、「灌雲豆丹」美食做法的市級非遺傳承人,曾先後五上央視。現年63歲的陳光山是近半個世紀「豆丹美食」的見證人,每年慕名到他店裡品菜的人北到北京,南到上海。「以餐飲帶動,灌雲豆丹已經形成了養殖、銷售、加工一體的產業鏈,帶動了數萬人就業,小豆丹成了富民大產業。」陳光山說。
筆者從7月16日上午舉行的今年灌雲豆丹美食文化節工作推進會獲悉,這已經是該縣連續舉辦的第九屆,開幕式將於7月20日舉行。節慶活動包括開閉幕式、「中華廚祖——伊尹」祭拜活動、「一帶一路」名廚精英大賽暨美食展示、擀豆丹大賽、產業高峰論壇、洋眼看豆丹、千人品美食等10個主體活動和「豆丹仙子」尋寶、豆丹美食文化節攝影大賽、媒體聚焦豆丹美食文化節等16個輔助活動,當地將通過以豆丹為特色、美食為主體、文化為內涵、節慶為載體,進一步弘揚灌雲的旅遊美食文化,不斷吸引更多朋友到灌雲來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