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嫻、馮一意、蕭潔雲、Soo Kang、柯大衛,張永琪離開之後環球雅思業務的總負責人三年換過五次。
業內普遍認為如今的環球雅思的經營出現問題,與管理層頻繁更迭有緊密的關係,而張永琪的離職無疑是其中的導火索。
2013年12月,培生集團大中華區總裁黃嫻通過內部郵件宣布張永琪離職。該郵件顯示,張永琪在當年的11月19日即已離任,由於相關手續還未辦完,張永琪正式離開他創辦的環球雅思是在2014年初。
由此,在新總裁馮一意到任之前,環球雅思各主要業務線負責人暫時向黃嫻匯報,也開始了頻繁更換主管的三年。又經歷過兩人主管後,目前與華爾街英語共同在中國零售業務部門下,由華爾街英語中國區總經理柯大衛主管。
從2011年底達成收購的交易,到2013年底,那兩年發生了什麼?
此前,張永琪在與藍鯨教育交流中表示,在收購環球雅思之前,培生一直表達對環球雅思的認可,然後一再表示「這個企業在被收購之後一定還是由你繼續帶著大家繼續做」。但是沒出半年,培生說,「既然我們併購了,那我們是不是要把整個財務體系統一了?」張永琪覺得那也對,財務體系就合併了。
之後,培生又說:「我們整個應該保持互相溝通,我們信息化,比如郵箱、技術要統一。」張永琪認為這樣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所以技術平臺都統一。
環球雅思與培生的主營業務是最後統一的。「前面這些都打通了之後,然後培生集團覺得環球雅思業務挺熟的,財務報表也看了,每年預算也很清楚,他們就說,基本上整個這方面我們給你出一版政策,按這方向走。這就開始全面接手。」
張永琪回憶起這個過程,對藍鯨教育說:「我那時候也是被逼的。」
「併入培生以後,我們整個環球應該可以說是整個培生寵兒,就是我們有錢、有資源,培生在業務上、財務上都找我。互相毫無保留坦誠的交流,但搞來搞去不落地,一年一件事沒辦成。所以,那時我覺得沒必要受那個氣,算了,你們折騰,我也拿時間給你們弄。」從張永琪的角度,他是被培生的管理方式給氣走的。
但真是沒有迴旋餘地了嗎?
藍鯨教育發現,雙方更主要的衝突點是,張永琪試圖通過培生走向國際市場,但培生一心要讓環球雅思業務集中在中國,並且讓所收購的戴爾英語、環球雅思、華爾街英語構成少兒階段——留學準備階段——在職階段的重點布局產業鏈。因此,他在培生旗下的兩年所期待的大多沒有實現。
一個相反的例子是,被培生由全球私募投資公司凱雷集團手中收購來的華爾街英語,其中國區業務已與海外其他區域的業務割裂開,在其成人英語領域保持獨立的運營狀態,被稱為「鐵桶一塊」,培生滲透較小,而目前華爾街英語仍有較好的盈利。
另一個在公司被上市公司收購後退出的著名例子是昂立教育的創始人劉常科,他在2014年7月完成與新南洋的交易後,於2015年2月從新南洋董事、副總經理的職位上辭職,儘管業界對於劉常科是否屬套現退出同樣有猜測,但劉常科完成了昂立教育管理層的順利對接,由林濤率領的昂立團隊至今保持業績穩定增長,兌現了三年業績對賭。
環球雅思高層的頻繁更迭與其他培訓機構的高管輪換有明顯的不同,這由環球雅思與培生集團的業務差異、張永琪與培生高層壓抑了兩年的矛盾引起,繼而在各種因素下加深,蔓延了環球雅思的整個「後張永琪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