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控清交CEO張旭東:數據「可用不可見」和「規定用途用量」,讓數據...

2020-12-25 36kr

在長達數千年的農業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是土地和勞動。進入工業時代,資本和技術等要素逐漸成為更重要的社會資源。而當數字經濟時代到來,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不斷湧現,全球數據呈現爆發性增長的趨勢,海量數據在AI、金融、醫療等領域的價值已經成為各方共識,數據儼然正成為這個時代最核心的生產要素,驅動人類社會邁向更高發展階段。

然而,不同於土地、資本和技術等生產要素,數據一旦「被看見」就會洩露具體信息,難以限制用途和用量,使得各方的數據都不願不敢共享,當下數據割裂、數據壁壘和數據孤島現象嚴重。同時,數據極易被無限複製的特性也使得價值難以衡量,無法通過市場供需進行定價或者交易,阻礙了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在市場上的大規模有序流通。

具體到現實生活中,數據已經被各行各業視為一種「隱形資產」,許多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數據流通和隱私數據保護之間的的矛盾,從而能夠使手中的數據能夠真正成為一種「隱形資產」進行增值。目前業內摸索出的解法是通過隱私計算的方式,幫助各方在使用數據時只獲取數據價值,避免暴露原始數據,使數據「可用不可見」。據36氪了解,自2018年起,提供隱私計算解決方案的公司逐步增多,資本市場的關注度也隨著市場趨勢提高。 

華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控清交)是該行業的知名公司之一。該公司是由清華大學於2018年6月發起的信息技術公司,專注於研究、開發和建設基於現代密碼學和博弈論的大數據安全融合技術、標準和基礎設施。前高盛全球合伙人張旭東先生出任CEO,清華大學徐葳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

目前華控清交員工團隊近百人,其中75%以上擁有博士和碩士學位,員工來自華為、阿里、百度、IBM、谷歌、甲骨文和湯森路透等科技行業頭部公司。公司的主要股東包括清華大學、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北京市海澱區創業扶持基金、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聯想集團和高榕資本。

在產品端,該公司目前已自主開發並推出了基於多方安全計算(MPC)的數據安全融合平臺,可以使多個非互信資料庫在數據相互保密的前提下進行高效數據融合計算。該平臺運用嚴格數學證明的密碼學理論,在計算機指令集和編譯器層面用密文計算替代明文計算,數據提供方和數據使用方之間的基於計算合約來調配算力執行隱私計算服務,並把計算結果給到合約指定的結果獲得方,從而真正實現了「數據可用不可見」同時「規定數據的用途和用量」(「計算合約」)。

並且,華控清交開發的數據融合平臺是一個擁有企業級部署、開發便利、承載技術和計算擴展性的通用性平臺。同時還可以提供靈活組合的多層次產品和服務。           

華控清交的的數據融合平臺

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就用數學理論證明了凡是可以在數據明文上進行的計算理論上都可以在密文上直接進行計算並得出與明文計算完全一致的結果,從而創立了多方安全計算理論。

然而往往理論到現實之間常常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在日前的一次直播分享中,華控清交CEO張旭東介紹說,多方安全計算的安全性雖然很早就得到數學理論驗證,但是和明文計算相比,全密文的計算對於算力和性能的要求也要多出百萬倍以上。如何實現多方安全計算密碼學理論到隱私計算技術的跨越在全球範圍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據他介紹,華控清交已經通過一系列工程化研究的探索和實踐,以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的多方安全計算技術為基礎,結合聯邦學習、可信計算,數據脫敏和差分隱私等基於明文的數據隱私保護技術和區塊鏈存證技術,開發創建了一套基於多方安全計算的密文計算和明文計算相結合的隱私計算技術體系,實現了多方安全計算技術的實用化和產品化,使得密文計算的性能提升到可以滿足商業應用的水平。

張旭東認為,密文計算和明文計算並不是競爭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在解決計算效率問題時,需要將明文計算和密文計算結合,前者保證效率,後者在最關鍵處保證數據的隱私安全。兩者靈活運用才能最大程度平衡計算的準確性、保密性和效率。

從密碼學理論到通用隱私保護計算技術體系

在「規定用途和用量」方面,張旭東進一步解釋,規定用途就是指定算法,規定用量就是限定使用的次數或頻率。數據計算過程中的數據使用方和數據提供方根據需求在發起計算任務前達成一個使用協議,按約定的協議進行計算,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計算合約」。在合約的約束下完成計算任務,則數據提供方所共享的使數據的特定使用權,而不暴露任何明文信息。華控清交表示通過建立從密碼學理論到通用隱私保護計算體系,能夠為助力數據的要素化提供技術抓手,並為建設數據互聯、融合與流通的基礎設施奠定基礎。

據36氪了解,目前業內已有不少關於隱私計算技術手段的研究和探索,且各有優劣。在行業中也已有多家公司提供隱私計算相關解決方案,各公司由於背景和技術積澱差異性,對各技術路線的倚重也有所不同,不過各方都認為單獨一項技術手段難以滿足現實場景中數據安全融合的實際需求,切實可用的方案必然是結合多種技術的綜合性解決方案。

目前常用的隱私計算技術手段

36氪通過採訪發現,目前隱私計算的主流技術路線主要可分為多方安全計算(MPC)、可信執行環境(TEE)和聯邦學習等。華控清交目前可提供全面的隱私計算解決方案,廣泛適用於查詢、聯合統計、聯合建模等多種場景。業內其他相關公司還包括數牘科技、翼方健數、鍩崴科技等,BAT也有自身的方案提供。

在直播裡,華控清交CEO張旭東從行業趨勢出發,圍繞「數據成為生產要素」的原因、難點、如何做以及對未來的展望四個方面剖析了自己對數據生產要素化的理解,並通過對數據價值「波粒二象性」的重新定義,提出了如何在數據流通中通過採用數據安全融合的新方式,使用數據的計算價值,解決傳統信息共享的發展瓶頸。36氪也根據相關內容進行了整理。

數據成為生產要素的前提

張旭東認為,隨著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核心生產要素,農業社會是土地和勞動力,工業社會是資本、技術與管理,資訊時代是知識,而如今的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信息處理和計算的對象與結果載體,是對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在分配和使用時進行優化的決策依據,利用數據對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進行整體監測調控和局部優化分析,可以大幅度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這是數據「天然」是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

但是,數據不會「天然」成為生產要素,要解決兩個核心問題才會真正成為生產要素。一是流通,二是確權。

數據有著與其他生產要素的不同的特徵:複製成本低、可以無限地被複製、可以同時被多方使用、同時使用過程中還會生產出新的數據。傳統的信息基於明文數據分享,而明文數據一旦被看見就會洩露具體信息,難以限制其用途和用量,難以釐清「責、權、利」,這導致了明文數據難以通過供需關係定價,難以大規模市場流通。

針對這些,張旭東提出了數據的「波粒二象性」,即數據的價值一方面在於其可見的信息價值,類似於量子力學的「粒子」;另一方面在於其參與計算得出的結果價值,即其計算價值,類似於量子力學的「波」。

數據「可用不可見」和規定計算價值用途用量的意義

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得以廣泛應用的今天,數據的價值被更多的地體現在其計算價值上。將數據承載的信息價值和計算價值分開,使得數據「可用不可見」,才能避免明文數據因被看見導致的無限供應和使用。

同時需要規定數據計算價值的具體用途和用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對數據定性定量的供應。因此,通過市場進行定價並大規模進行流通的將不是數據本身,而是數據的特定使用權。數據「可用不可見」和「規定用途和用量」可以實現數據的歸屬權、使用權、受益權和處置權的分立,為數據真正成為生產要素奠定確權基礎。

張旭東也強調了「數據融合」的概念,即多種數據一起使用,可以疊加數據的內在維度,大幅提高(1+1>2)數據的計算價值。數據的計算價值是通過計算體現出來的,將多方的數據通過「可用不可見」的方式按規定用途進行計算,每一個算法產生的計算結果就是一個新的價值,而每次參與運算的數據就是一次對特定使用權的消費。「數據融合」可以有效解決之前數據「不能共享」、「不願共享」、「不敢共享」的流通難題。

數據實現生產要素化的展望

在展望未來時,張旭東用「數據打電話」對數據實現生產要素化的藍圖進行了比喻。用「電話機」比喻客戶端數據服務(DS),DS將遍布每個提供或使用數據特定使用權的社會個體,用「程控交換機」比喻隱私計算服務,在「電話機」和「程控交換機」之間流動的是計算因子- 數據的密文碎片,本身不承載任何可以「看見」的信息。「程控交換機」和「程控交換機」之間還將連接成一張多維立體的國家數據網,可以連接每一個社會個體。

數據要素化基礎設施的基本模塊

整體來看,張旭東認為基於合約的隱私計算技術能夠有效地構建社會化數據閉環,真正打消數據價值鏈的不同環節對數據歸屬、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顧慮,為數據融合、為數據參與社會化大生產、為數據真正成為生產要素奠定技術基礎。

相關焦點

  • 華控清交CEO張旭東:數據的交易流通之痛與隱私計算之道
    近期,《AI金融評論》邀請到了華控清交CEO張旭東做客雷鋒網公開課,談談他眼中的數據隱私保護技術,以及華控清交一系列工程化研究的探索和實踐。以下為張旭東公開課全文,AI金融評論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數據的現實生態數據是數字經濟的關鍵生產要素。
  • 華控清交:解析數據安全融合平臺的運作邏輯以及應用場景
    根據統計,本屆服貿會共有來自148個國家和地區的1.8萬家企業和機構、10萬人報名參展參會。其中,36氪在隱私計算領域重點關注的一家公司——「華控清交」也參與了此次展會。在展會現場,「華控清交」的展臺與高通、華為相鄰,公司介紹本次活動的目的是向受眾科普數據可用不可見以及規定數據用途用量的必要性和實踐方式,重點展示了公司的數據安全融合平臺的設計邏輯、特點、效果以及相關的硬體產品。
  • 數據「可用不可見」?讓數據安全共享流通的清華技術來了
    ◎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對於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長聘副教授徐葳來說,成為華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華控清交」)首席科學家,是「誤打誤撞」。
  • 港交所擬收購華控清交股份,後者為曠視創始人恩師姚期智所創
    華控清交成立於 2018 年 6 月,專攻數據加密技術,解決數據的使用權與所有權之間的矛盾。9 月 6 日機器之心消息,昨日港交所稱,擬收購北京一家數據科技公司「華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的少數權益,港交所已籤訂意向書,雙方擬於今年第四季完成交易。
  • 港交所:擬收購內地科技公司華控清交 為姚期智所創
    來源:瑞恩資本港交所再度收購科技公司,集團昨宣布,計劃收購北京一家數據科技公司華控清交的少數權益,交易尚待雙方籤署具約束力協議作實,預計今年第四季完成交易。港交所表示,今次收購是落實科技發展戰略、探索大數據業務的舉措之一。預計第四季完成交易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數據將很快成為金融市場上的一個新資產類別,與華控清交合作可共同實現建立數據市場的願景。
  •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何杰:數據交易需要破題
    「儘管有一些改革事項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是還有部分事項還沒有破題,比如如何構建起與國際接軌的金融風險體系,探索數據交易,在金融法制上做出更大的創新突破等。」12月20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何杰在深圳先行示範區首屆金融峰會上表示。
  • 區塊鏈讓數據「可用不可見」 支付寶隱私保護引入技術保障
    11月23日,在杭州召開的2019網際網路法律大會上,螞蟻金服發布了《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白皮書》。白皮書顯示,支付寶在行業內率先推出的「摩斯」安全計算平臺(MORSE),通過結合區塊鏈等技術,能有效解決商業醫療保險、政務服務等數據共享中的隱私保護問題。
  • 北京金控範文仲:正與銀行合作探索數據加密下聯合授信新方式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程維妙)「金控集團正與商業銀行合作建設金融數據操作間,利用多方安全計算、數據可用不可見等新技術
  • 這項技術可以讓隱私數據「可用不可見」
    大數據時代,企業數據需求量增加,跨行業的數據共享和應用成為企業剛需。但是大數據流通市場仍存在諸多的風險,如個人隱私保護方面,當機構通過服務方查詢數據時,服務方可能留存用戶資料,數據開放和數據安全之間如何達成平衡成為大家思考的問題。
  • 數據可用不可見是大勢所趨,這裡有一份來自同盾科技的「知識聯邦...
    2016年11月,我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旨在通過多項舉措加強個人信息和數據保護。2018年5月在歐盟生效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1]規定用戶可以要求經營者刪除其個人數據並且停止利用其數據進行建模,而違背該條例的企業將會面臨巨額罰款。
  • 從近兩年綜評和清北錄取數據看滬上哪些高中強勢崛起
    當然目前相關的升學數據很少公開,因此所剩不多的綜評錄取公示成了絕大多數人討論的主要依據。今天我們就結合這幾年的綜評數據以及部分其他途徑流出的較為可信的數據,來看看今年有哪些學校脫穎而出。4.以奉賢中學、松江二中、行知中學為代表的郊區頭牌高考成績亮眼,而青浦高級和嘉定一中則因為四校分校復附青浦、交附嘉定的招生失去了部分優質生源,這幾年高考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 港交所(00388)擬購華控清交股份,預計第四季度完成交易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香港交易所(00388)周三宣布,將收購北京的數據科技公司華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華控清交」)的少數股份。華控清交是一家數據安全技術提供商,專攻多方安全計算技術的研發工作。多方安全計算是密碼學的一個分支領域,通過這項技術可以在數據加密的前提下實現多方數據分析。公開信息顯示,華控清交由清華大學、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和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於2018年6月聯合發起並控股。
  • 阿里數據安全技術首次登頂世界冠軍
    只需20秒,多個醫院就能使用「可用不可見」技術,完成多個患者數據的聯合建模,且每個患者的數據均不需要離開各自的醫院。近日,阿里安全雙子座實驗室和螞蟻金服摩斯團隊在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印第安納大學等聯合主辦的iDASH 安全計算賽事中,獲得了「安全多方計算」賽道的並列第一名。這是自2014年iDASH 舉辦比賽至今,首次由中國大陸代表隊奪冠。據悉,iDASH競賽旨在探索解決雲環境下海量基因組分析期間的數據隱私和安全性問題。
  • 解決數據驅動時代下的數據安全難題,國雙有妙解
    在數據驅動的過程中,數據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不容忽視,包括數據洩露等在內的各種數據安全問題,不僅讓企業蒙受巨大損失,也給社會和個人帶來了危害。那麼,企業在數據應用過程中,該如何保護數據安全?又該如何在挖掘數據價值和保護用戶隱私之間尋求平衡?對此,國雙營銷雲技術總經理吳充以國雙與巨量引擎合作共建的DataHub數據平臺為例,進行了深度解讀。
  • 隱私計算2020盤點: 數據安全流動新藍海業已形成
    12月8日,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演講中表示,一些科技企業在採集、使用企業和個人數據時嚴重侵犯企業利益和個人隱私,大型科技公司實際上擁有數據的控制權,需要儘快明確各方數據權益,推動完善數據流轉和價格形成機制。 大規模利用和濫用數據的遠不止網際網路巨頭。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賦能各行各業,數據只有在流通共享中才能發揮更大價值,卻日益受到隱私安全問題掣肘。
  • 連花清瘟膠囊有何具體功效?兒童用量怎麼把控?有副作用嗎?
    連花清瘟膠囊是我國治療感冒、流感的著名藥物,它來源於我國漢、明、清三個朝代名醫治療感冒、流感等外感熱病的用藥經驗,並結合現代藥理研究創製而成。連花清瘟膠囊有何具體功效?連花清瘟膠囊是目前常使用的一個中藥製劑,是由連翹,金銀花和炒杏仁,板藍根,魚腥草等一些中藥成份組成的中藥。功效是可以清瘟解毒,宣肺洩熱,目前主要就是可以用於流行性感冒屬於熱毒襲肺證,比如症狀有發熱或者是高熱,惡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或者是頭痛,咽乾咽痛。
  • python金融風控評分卡模型和數據分析
    python金融風控評分卡模型和數據分析微專業課:http://dwz.date/b9vv作者Toby:持牌照消費金融模型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