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演變0205句子成分:一般與特殊
句子成分的一般規範
之前講詞義的古今流變,這固然是文言文的閱讀困難的首要原因,但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句子語法規則的不同。比如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倒裝是一種習慣,是大量、頻繁出現的,而今天的書面語中倒裝現象則很少見。如果我們不"習慣"倒裝現象,就算知道詞義也難以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是以"等於"以是","何如"就是"如何","賢哉回也"即"回賢也哉"等等等等。
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基本的語法規則:句子成分。沒有這點常識,無從理解倒裝等語法現象。
句子成分即: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其中構成句子主幹的是主語、謂語和賓語,如"司馬光(主語)砸(謂語)缸(賓語)";而定語、狀語、補語是句子的修飾性成分,如"機智的(定語)司馬光(主語)用石頭(狀語)砸(謂語)破了(補語)大(定語)缸(賓語)"。有英語語法基礎的同學,會覺得這"主謂賓定狀補"跟英語好像是一樣的——的確如此,句子成分是相通的。
主語,是句子的"主人",也就是整個句子描述或說明的對象,說明是"誰"或"什麼"。劃分句子成分時,主語符號為雙橫線(雙下劃線)。
例如:
我們要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我們"是主語)
運動會日程還沒有公布。("日程"是主語)
小明十五歲了。("小明"是主語)
逃避不能解決問題。("逃避"是動詞)
堅強是一種寶貴的品質。("堅強"是形容詞)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謂語中是用來陳述或描述主語的,其作用是表明主語怎麼樣、有什麼性質、處在什麼狀態等等,解釋主語"做什麼"或"怎麼樣"。劃分句子成分時,謂語符號為單橫線(下劃線)。
例如:
魚兒在河裡遊泳。(遊泳,動詞作謂語)
山上的樹又綠了。(綠,形容詞作謂語)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靜悄悄,形容詞短語作謂語)
外面天氣很熱。(熱,形容詞做謂語)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勢高峻,月亮就小了;水位下降,石頭便露了出來。)
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賓語,是句子中的"客人",也就是主語的行為、動作所支配的對象,總是跟在謂語動詞的後頭(沒有賓語的句子除外,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劃分句子成分時,賓語符號為波浪線。
例如:
最有效的防禦手段是進攻。(動詞作賓語)
誰說女子不如男?(主謂短語作賓語)
早上一起床,大家發現風停了,浪也靜了。(複句形式作賓語)
我給你一個任務。
定語,起"限定"作用的句子成分,是修飾、限制主語或賓語的。定語是用來修飾、限定、說明名詞或代詞的品質與特徵的。當一個句子有多個定語的時候就要注意排序問題。劃分句子成分時,定語符號為雙括號()。
例如:
誠實永遠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可貴)品德。
(今天上午的)(第二節)語文課改為英語課。(多定語的順序)
(運動會)日程還沒有公布。
(天真的)孩子漸漸長大了。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清風"是"清涼的風")
狀語,描述或限定事物發生時所處的狀態、程度等,交代事物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目的,結果方式,條件或伴隨情況等情況的句子成分。劃分句子成分時,狀語符號為中括號[ ]。
例如:
誠實[永遠]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可貴品德。
今天上午的第二節語文課[將]改為英語課。
運動會日程[還沒有]公布。("日程"是主語)
天真的孩子[漸漸]長大了。("的"字短語是典型的"定語+中心語"結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徐"是"慢慢地")
靜靜地,悄悄地,小草揮動著柔嫩的手臂。
補語,補充說明事物發生的結果、程度、趨向、可能、狀態、數量等的成分。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的連帶成分,述補結構中,補語是補充說明動詞或形容詞性中心語的,可以補充說明、追求解釋"怎麼樣"、"多少次"、"何處"、"何時"、"什麼結果"等問題。補語都放在中心語後頭,補語多用形容詞、數量詞、趨向動詞、介賓結構來擔任,各種關係的詞組也常作補語。劃分句子成分時,補語符號為尖括號< >。
例如: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今天上午的語文課已經結束<好一會兒了>。
運動會日程還沒有公布<出來>。
天真的孩子漸漸變得<成熟起來>。
我們笑得肚子痛。
從句子成分的功能上看,構成主幹的是主語、謂語和賓語,它們構成了句子的骨架,就像"司馬光(誰)砸(做什麼)缸(動作的對象)",而定語、狀語和補語,幫助句意進一步趨於明確、具體,如"機智的(定語)司馬光(主語)用石頭(狀語)砸(謂語)破了(補語)大(定語)缸(賓語)"。與句子成分的功能相應地,不同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也是有規律的。句子成分的"法定次序"口訣如下,請諸君務必牢記於心:
主謂賓、定狀補,主幹枝葉分清楚。
定語位居主賓前,謂前為狀謂後補。
狀語有時在主前,逗號分開心有數。
這個口訣如果用"公式"表達,就是:
定語/(狀語,)&主語 + 狀語&謂語&補語 + 定語&賓語
希望各位結構上面的口訣試著理解此公式——不算難,這畢竟講的只是句子的基本語法,是正常的語序規律。
句子成分的特殊形式
這裡必須特別強調地是,所謂"正常的語序規律"是我們現代人在現代文中熟悉的句子成分語序規範。文言文中句子的語序常常是不符合上面的"公式"。比如,文言文中司空見慣的"倒裝句",就是將句中的主語、謂語、賓語、狀語等顛倒順序的一種語法現象。這種現象,現代漢語中也有,例如:
小草[靜靜地悄悄地]揮動著柔嫩的手臂。(正常語序)
[靜靜地,悄悄地],小草揮動著柔嫩的手臂。(倒裝語序)
後面這句就將本應位於主語(小草)之後,謂語動詞(揮動)之前的狀語挪到了主語前面,這就叫"狀語前置"——一"前置"就是往前移,反之則稱為"後置"。
類似的又如:
[三十年前],閏土還是一個聰明能幹,甚至帶著幾分神奇色彩的少年。
閏土[三十年前]還是一個聰明能幹,甚至帶著幾分神奇色彩的少年。
他退休了吧,[大概]。
他[大概]退休了吧。
我走[先]!
我[先]走!
仔細對照、品讀一下,不難發現這些句子成份的前置或後置要麼是用顛倒詞句的次序來達到加強語勢、語調和突出語意等效果,如"靜靜地"一句;要麼是口語中的不規範表達,不能和書面語相提並論。在現代漢語中"倒裝"只是少量存在的。而在文言文中,"倒裝"現象比比皆是:
賢哉回也!(即"回賢也哉!"顏回很賢德啊!)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即"蚓無利爪牙,強筋骨。"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
如果不對這種"倒裝"習以為常,下面這些句子按字面語序就全都說不通了: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
"香霧雲鬢溼,清輝玉臂寒。"杜甫《月夜》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所以,下一節,我們就專門講講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文中保留的例句解釋:
山 高 月 小,水 落 石 出。
吾 [日三] 省 吾身。
我 給 你一個任務。
(清) 風 [徐] 來,水波 [不] 興。
[靜靜地,悄悄地],小草揮動著(柔嫩的)手臂。
我們笑得<肚子痛>。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即以何,憑什麼)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即以是,憑此,因此)謂之'文'也。"《論語》
"香霧雲鬢溼(即溼雲鬢,打溼了雲鬢),清輝玉臂寒(即寒玉臂,使玉臂生寒)。"杜甫《月夜》
"竹喧歸浣女(即浣女歸,浣女們歸來了),蓮動下漁舟(即漁舟下,漁舟下水了)。"王維《山居秋暝》
"林暗草驚風(即風驚草,風吹動草叢),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即若飛度關山,像飛一般越過座座關山)。《木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