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進化鎮裘家塢村。
村外有座小山崗,山坡上一片翠綠竹林。
村裡老人說,開荒挖地那些年,總能挖出盆盆罐罐的碎片,從做工看,年代非常久遠。
前幾天,那裡有了重大發現,經杭州市考古研究所專家勘察,初步認定是一座古老窯址,來自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古越國。
這個古窯距離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大名鼎鼎的「跨湖橋文化」遺址,僅僅20多公裡。
距離裘家塢近百公裡的慈谿,有一片上林湖。波光粼粼的水面下,滿湖底都是青瓷碎片,那裡是越窯青瓷的故鄉,早些年一片品相好的青瓷片,曾在海外市場拍賣出上萬元高價。
裘家塢位於寧紹平原西部,東鄰紹興,南接諸暨,西連富陽。這裡地處古越之地,北隔錢塘江與杭州相望。
昨天我來到裘家塢,找到這座長滿毛竹的小山崗。山下十步之遙,是連成片的民居,高鐵杭長線從不遠處的頭頂呼嘯而過。
這座小山崗,當地人叫「唐家嶺」。旁邊一塊凹地,被木質柵欄重重保護起來。
山坡上一處被挖掘機挖出的橫斷面上,露出密密麻麻的「古文化層」,鑲嵌著各種形狀的古陶殘片,星星點點多不勝數。
裘陸銘,40多歲,土生土長的裘家塢人,現在是進化鎮文化站負責人,他家老房子離這裡只有幾百米。
「以前村裡蓋房子挖地基、大人下地幹活,常常挖出不少古陶器。」裘陸銘說,小時候他常聽大人們講,隔壁大湯村曾發現一個大寶藏。
後來他查閱資料知道,那是中國陶瓷歷史的一次重大發現:1956年5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文物普查隊在茅灣裡發現大量陶瓷碎片、燒壞變形的陶瓷器、釉渣、窯具和紅燒土。考古隊員採集到大量印紋陶器,主要器形有甕、壇、罐、缽等貯藏器,還有大量原始青瓷標本。
考古結論認為:茅灣裡窯址是一處春秋戰國時期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合燒的窯址,使用了龍窯燒制——龍窯依山順勢而建,從下而上形似長龍。
2006年5月25日,茅灣裡窯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上世紀50年代起,裘家塢所在的進化鎮,不斷有春秋戰國時期的窯址發現。「蕭山窯」也從此載入《中國陶瓷史》。
「這麼多年來,村裡不斷有古陶片發現,我想,這片土地下面,肯定也深藏著寶貝……」
今年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裘陸銘發現一張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歷史文獻資料,上面介紹,裘家塢有更多古老的窯址。
裘陸銘又興奮又激動,它們究竟在哪個地方?
今年上半年,裘陸銘一到周末,就開車從蕭山城區的家,趕到20多公裡外的老家裘家塢。每次從唐家嶺的小山崗下經過,他心裡都惴惴不安,「寶藏到底在哪裡?文獻上的窯址到底存在嗎?」
一周前他聽幾個村民說,有人撿到寶貝了。
村裡正在修建林道,一個挖掘機師傅在唐家嶺附近的工地上,挖到幾個「寶貝」,抱回了家。
裘陸銘立刻聯繫村委會,找到挖掘機師傅家裡——「寶貝們」已經清洗得乾乾淨淨,在家裡供著。
蕭山文保部門鑑定,其中一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印紋硬陶,形體完整,是難得的珍貴文物。
幾個月來,裘陸銘雙腿走遍了裘家塢村每個角落和附近山嶺,一無所獲。
他去請教進化鎮原廣播站負責人、60多歲的賈燦忠。賈大伯為人熱情,對考古也有興趣。聽說裘陸銘在尋寶,來了興致,馬上加入。
那段時間,賈大伯走遍裘家塢村,問遍老年活動室的老人,翻遍裘家塢和周邊村落的家譜和進化地方志,又跑去請教村裡80歲的裘子成。裘爺爺腿不軟眼不花,走路很有精氣神,對裘家塢的歷史掌故和人文地理了如指掌。
裘爺爺說,現在的唐家嶺,到處是房子,以前可都是山林和水塘。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後,裘家塢就不斷挖出陶片。上世紀70年代生產隊勞動,也發現過不少陶片。80年代開始,不少村民造房子挖地基,挖出來很多罈罈罐罐,不少販子專門跑來高價收購……
裘爺爺也加入了尋寶,他和賈大伯一有空,就去村子周圍山坡上轉悠。
12月7日上午,裘爺爺路過唐家嶺,一臺挖掘機正在作業。
大鏟落下抬起,斷面上出現了密密麻麻的「文化層」,鑲嵌著數不清的古陶片……
老人趕緊通知了賈大伯和裘陸銘。消息也很快驚動了蕭山區和杭州市的文保部門,技術人員和專家驚奇地發現,泥土斷層中瓷片堆積得非常密集,不少瓷片上印有精美花紋。
杭州市考古研究所考古領隊楊金東認真研究印紋陶片,根據上面的紋飾判斷年代。
「有些陶片是一個罈子的下半部分,當時春秋時期的罈子,上面是米篩紋,下半部分是網格紋,這個是有時代特徵的。
「經過現場勘探,初步判斷此處是春秋時期的古窯址。兩千多年前,從裡面燒制出來的東西,供越國民眾使用,瓷的質量非常不錯。
「蕭山地區的古窯址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進化地區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原始瓷和印紋陶的燒造中心之一。這個窯址算是一個新發現的遺址點,對於整個蕭山地區商周時期窯業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說不定,這個寶藏會帶來更多大發現,比如古越人的墓葬、甚至他們的生活遺蹟……」楊金東說。
記者了解到,接下來,窯址現場將被嚴格保護,等待文物主管部門進一步發掘研究。
記者 程瀟龍 文/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