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的前世今生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財智堂中堂

上海能追溯到的最早辦學記錄在南宋鹹淳年間(約1267年),由上海人唐時措、唐時拱倆兄弟,於方浜長生橋東北(今丹鳳路西)購韓姓房屋並改建為梓潼祠,畫孔子像於祠中,修建了「古修堂」,作為「諸生肄習所」。當時上海還未建縣,因此稱為鎮學。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分華亭五鄉二十保,建立上海縣。根據中國封建制度,建縣後,除建造縣衙門,還須修建城隍廟和文廟。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縣尹周汝楫將原鎮學改作縣學,並令縣教諭在縣署東首營建文廟,未竣。次年,由鄉貴萬戶長費拱辰出資建成,有正殿、講堂、齋舍等建築。

此後隨著上海地區不斷的發展,求學機制也不斷完善,私塾、書院等各類辦學機構興盛起來。洋務運動以後,西學漸進,上海新式教育出現。

1842年英國艦隊進犯吳淞口,上海失守,隨後清政府籤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上海作為五處通商口岸之一,被迫開埠。

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打醒了國人,開始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清廷的洋務派官員全國推行大規模工業運動,培養留學童生,打開西學之門。

1863年,時任江蘇巡撫的李鴻章,認為上海為洋人匯集之地,但缺少精通外語的人才,需設立語言類學校,於是選址舊學宮,即今學院路四牌樓附近,創辦「學習外國語言文字同文館」,簡稱「上海同文館」。後於1867年更名為「上海廣方言館」,1869年遷入江南製造局,還增設冶鑄、製造等技藝課。

1895年甲午海戰戰敗,洋務運動隨之落幕,但它為新式教育奠定了基礎。隨後的維新變法繼續將近代教育推向前進。

上海是維新運動中心之一,在興學、啟蒙、救國的大背景下,中國人創辦的第一所大學——南洋公學誕生了。創始人盛宣懷,他曾是李鴻章行營內文案兼營房處會辦,後來任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電報局、華盛紡織總廠、鐵路總公司、中國通商銀行和漢陽鐵廠督辦,是李鴻章洋務路線的忠實執行者。

學堂1896年經光緒帝準許,擇地徐家匯新建校舍,1897年4月8日南洋公學正式開學。特聘美國博士福開森為監院(現武康路舊名福開森路,說的就是他)。

1911年辛亥革命後改名為南洋大學堂,1912年由交通部管轄更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堂,1921年唐山工專、北京郵院、交通傳習所三校合併,與上海工專一起正式成立交通大學。1959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別獨立為兩所學校,其中上海部分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大是國內唯一一所跨越三個世紀,保留髮源地與辦學地不變的高校。

教會大學

外國教會在上海的傳教活動始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並且和一個大名人有關——松江府上海縣人徐光啟,此時他還不是禮部尚書、太子太保,只在翰林院工作,但卻是虔誠的天主教徒。這一年他因父去世由京返鄉守制,路過南京時,順路邀請義大利神父郭居靜來滬傳教,上海教會由此而始。

經過多年的積累,傳教士也覺得「傳道受業解惑」,辦學,教書育人這種方式更容易被人接受,尤其是在上海成為租界以後,西方的現代教育模式被原封不動的搬了過來。後來事實證明,教會大學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時天主教在上海創辦的高等教育是震旦學院,1902年由天主教耶穌會司鐸馬相伯主持創建。取名「震旦」意寓中國之曙光,含「東方日出,前途無量」之意,學校選址在法租界盧家灣一帶。1905年,震旦學院發生學潮反對外國傳教士幹涉校政,在于右任、邵力子等一群學生的擁戴之下,馬相伯決議另立新校。同年在吳淞另擇校舍,復旦公學誕生。命名復旦,寓意「日月光華,旦復旦兮」(這句話還有一個學校也用了,後面再說)。1915年(一說為1920年)在江灣(今邯鄲路220號)購地建校舍,1917年更名為「復旦大學」。

復旦並不是嚴格意義的教會學校,應屬民辦官助。

1952年,震旦大學被撤銷,中文、外語、化學學科併入復旦,土木歸同濟。

基督教在上海創辦的近代高等學校是聖約翰大學,由1865年美國基督教聖公會創辦的雅培書院和次年成立的度恩書院於1879年合併成立,校址選在滬西梵皇渡。1892年正式開設大學課程,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1906年以後畢業可進美國大學深造。美國傳教士卜舫濟1888年擔任校長,直到1942年退休。

1952年,聖約翰大學英文、歷史學科歸復旦,土木歸同濟,唯有法律、政治、社會學科保留下來,改名為華東政法學院。2007年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25年聖約翰大學因為校方禁止師生支持「五卅運動」而引發學潮,部分師生在今淮海路華山路附近成立私立大學——光華大學。「光華」二字亦取自「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熟悉吧)。

巧的是,之前一年即1924年,也有一所大學成立,也是因為學潮。不過是從廈門大學跑到上海來的,他們不滿廈大個別教授的教學方法而被開除,於1924年7月成立大夏大學。

後來這兩個因學潮而成立的學校還在一起了。

1951年根據中央教育部決定,大夏大學和光華大學合併,以中山北路3663號大夏大學為校址,成立華東師範大學。

1906年美國基督教北浸禮會創辦上海浸會神道學院,3年後南浸禮會又辦了浸會大學堂。1911年二部合併成立上海浸會大學,選址在滬東黃浦江畔,校長是魏馥蘭。後易名為滬江學院,1914年正式更名為滬江大學。1917年在美國維吉尼亞州註冊,得授學位。1928年,劉湛恩擔任首位華人校長。1937年8月後,因日軍侵佔,學校暫遷公共租界內圓明園路廣學會、亞洲文會幾個樓面繼續辦學。與同在租界內的聖約翰大學,結成上海基督教聯合大學,攜手共渡難關。

1952年,滬江大學被撤銷,各學科分別歸入復旦和華東師範大學等院校,另組建上海機械學院。1996年成立上海理工大學。

1893年一名來自德國的隨艦醫生埃裡希.寶隆來到上海,看到當時的老百姓缺醫少藥,霍亂、瘧疾肆虐,出於一名醫生救死扶傷的職業本能,他決定在上海開設診所。1900年其創辦的「同濟醫院」正式掛牌。「同濟」一詞即由德語「Deutsch(德意志)」的諧音而來,其實就是開了一個「德意志醫院」。開了醫院寶隆又發現沒醫生,就想辦學培養本地西醫人才,於是1907年便有了「德文醫學堂」,1908年更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稱同濟德文醫工學堂;

1923年正式定名同濟大學;

1924年5月20日,教育部批准同濟醫科為大學。因此,每年的5月20日定為校慶日。

1927年國民政府正式接管命名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1937年淞滬戰役爆發,學校在八年抗戰中八次搬遷。抗戰勝利後1946年回到上海,利用其美路(今四平路)原日本中學和日本第七國民學校和江灣圖書館等處恢復教學。

1952年,聖約翰大學、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11所高校土木系全部歸入同濟大學,同濟的機械、機電學科並給交大,醫科歸入武漢同濟醫科大學。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吧。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952年真是神奇的一年!

相關焦點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作者:胡楊映月情人之所以對你柔情似水,之所以是浪漫溫柔的代名詞,之所以讓你感覺愛得百轉柔腸,之所以讓你刻骨銘心,是因為你們是前世的夫妻。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 前世今生因果輪迴
    世界如此之大無奇不有,我們生活在這美好的世界裡,人生在世是否真的會有前世與今生。每一個人都在猜想,都在找答案。如果真的有前世,就會想到有沒有來世。前世與今生如果真的還有今生,那麼今生無法報答的恩情等到來世再報 。人世間是如此美好,今生修來的福分是前世的因果。好人必有好報。前世的因果,決定了今生的命運。
  • 3所高校開設課程 講述武漢前世今生
    近兩年,為了讓在漢讀書的學生更好地了解他們學習和生活的城市,華中科技大學、江漢大學、長江職業學院等高校陸續開設了介紹武漢城市史的課程。  華中科技大學:  課堂搬到武漢歷史文化街區  上周六,華中科技大學夏增民老師帶著20名學生前往武昌老城北片及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進行現場教學,實地了解武漢的前世今生。這是華中科技大學針對啟明學院學生開設的特色公選課——《文化與自然遺產》。
  • 大學的「前世今生」
    還是要了解大學的「前世今生」。好比如說「青島科技大學」,山東還有個山東科技大學,這個青島科技大學單純看名字真的是不了解其特點,到底值得報考麼?如果你去研究這個學校的歷史,就會發現,這個學校離不開2個詞,「化工」和「橡膠」,那麼這樣你就明白了,這個學校最厲害的2個專業了吧!
  • 廖閱鵬:前世今生催眠曲,帶你夢回前世,總結今生!
    最近在最右上,看到了一則消息,許多人聽了廖閱鵬的前世今生催眠曲,都看到了自己的前世,我覺得很神奇,便趁著月黑風高之夜,孤身一人躲在被窩裡,悄悄的打開了喜馬拉雅收音機,點開了前世今生催眠曲,帶上耳機,準備一場穿越之旅。
  • 北新涇的「前世今生」……
    北新涇的「前世今生」…… 2020-10-05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輪迴的實證:貝滿中學老師的前世今生
    左邊前世照片,女校算術老師;右邊今生照片,某部門主編邊前世照片,女校算術老師;右邊今生,某部門主編左邊是前世照片,還是個名人,康有為的外孫女--羅儀鳳,在女校當英文老師;右邊今生照片,成普通人了,某部門核心員工。這世跑到自己前世的墓前轉了轉,不過貌似也沒得到啥靈感。
  • 袁勇麟教授暢談協和的前世今生
    《協和的前世今生》專題教育講座 楊競雯/攝談及學院的「今生」,新生入學講座《協和的前世今生》同學認真聽講 劉夢卿/攝新生入學講座《協和的前世今生》同學認真聽講 劉夢卿/攝新生入學講座《協和的前世今生》 國際商學系同學認真聽講座  謝寧靜/攝
  • 上海監獄的前世今生
    上海監獄存在的歷史悠久,自唐朝天寶十年(751年)設華亭縣起,上海地區就有了監獄(華亭縣獄)。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翻開了新中國上海監獄史的新篇章。解放以來,上海監獄隸屬幾經變遷。1949年9月,上海市人民法院監獄正式掛牌成立。1952年6月,上海市公安局管訓處與上海市監獄合併,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勞改處。
  • 多粘菌素的前世今生
    多粘菌素的前世今生多粘菌素(Polymyxins)的前世發現於1947年,是由多粘類芽孢桿菌產生的抗菌多肽HEALTH多粘菌素的今生21世紀後,針對革蘭陰性桿菌治療的限制級抗菌藥物碳青黴烯類耐藥率逐年增加,因此耐碳青黴烯類革蘭陰性桿菌的治療成為了臨床,尤其是重症感染患者救治的難點。多粘菌素由於其破壞細菌外膜完整性的殺菌機制,成為這類耐藥菌的最後一道挽救性治療方案,重新回歸到臨床視野。
  • 人人值得一看——談前世 | 贈書《前世今生》
    佛在經上常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這前世的因果,你看看現在受的就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想想來世什麼樣的果報,現在造的因就是。 你看看現在這個世界,這果!你就曉得前世造什麼樣的因;再看看現在社會大家造的因,我就曉得將來社會會有什麼果報。歷史是一面鏡子!這決定不是假的。
  •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2020-04-01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黃浦區最牛老街道,記錄城市前世今生,滿滿都是老上海味道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由於經濟發展速度一直在我國處於排頭兵的位置,更是如此,近幾年拆遷、改造部分區域從來都沒有停止過,這不,在去年11月份有關部門發文拆遷黃浦區內一部分老舊街道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今生長壽為何因  前世買物放生靈今生短命為何因  前世宰殺眾生命今生無妻為何因  前世偷奸謀人妻今生守寡為何因  前世輕賤丈夫身今生奴婢為何因  前世忘恩負義人今生眼明為何因  前世舍油點佛燈今生瞎眼為何因  前世指路不分明今生缺口為何因
  • 從魚行密布到漁人碼頭 上海魚市場的前世今生
    原標題:【記憶】從魚行密布到漁人碼頭,上海魚市場的前世今生  據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官方微信,漫步在東方漁人碼頭的濱江大道,傾聽江潮拍岸,兩條「魚」型地標建築絕對是不可忽略的景觀。上海 魚與漁  上海地區的水產貿易,早期的記載見於唐代。據《吳郡志》記載:唐代以鬥數魚,買賣者多論鬥。皮日休《釣侶》詩云:「趁眠無事避風濤,一鬥霜鱗換濁醪」。同治年間(約1864年),在今十六鋪地區,出現了兩三家魚行。到1935年,十六鋪已是行棧林立,有冰鮮魚行23家,河鮮魚行7家。
  • 柏林自由大學的前世今生
    t)的前世與今生。根據最新2011QS世界大學排名,柏林自由大學位列全球高校百強第66名,在德國高校中排位第4,緊隨海德堡大學(53),慕尼黑工業大學(54)和慕尼黑大學 翻開歷史長卷,德國人總是習慣將柏林自由大學的前世與今日與位於柏林菩提樹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的另一所德國名校洪堡大學(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緊密聯繫在一起。
  • 你知道TA的「前世今生」嗎?
    你知道TA的「前世今生」嗎?一起來看看TA的「前世今生」統計事業需要你我共同守護資料:統計微訊 上海統計原標題:《你知道TA的「前世今生」嗎?》
  • 帶你了解國內所有「交通大學」的前世今生,解開你的不解和疑惑
    在如今眾多獨立高校中,有許多高校幾十年或者一百年前是一家,比如我們熟知的「各種」交通大學,他們有的是重點高校,有的普通高校,有的在大陸,有的在臺灣,有些100年前是一家,有的則是後來成立定名時才有的「交通」二字,一聽把好多人頭都搞大了,今天,小編帶你簡單的了解在這些交通大學的前世今生
  • 《七月半2:前世今生》發先導預告 怨氣再歸來
    由著名製片人劉鴻再度製片,導演李紅建執導,陳美行、翟子陌、羅翔、王良、趙吉、苗青、夏星翎、常奕然、付曼、張力飛、曾漪蓮等青春偶像聯袂主演的恐怖電影《七月半2:前世今生》即將於8月19日登陸全國各大銀幕。
  • 今生的愛人就是前世埋葬你的人
    佛祖解釋道,其實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就是你那個未婚妻的前世,而你正是那個路過她身邊,給她穿上一件衣服的路人。她今生和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情。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便是最後把她掩埋的那個人。那人便是她後來所嫁之人……「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實,當你與愛人攜手之時,就是前世殘存的記憶在提醒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