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楠和她的哥們兒

2021-01-07 鳳凰衛視

2003年,一檔關注普通人生活命運的節目《冷暖人生》誕生。八年來,在秉承節目「讓絕望者重生、讓哭泣者歡欣、讓徘徊者前行」這一宗旨背後,是一群有著赤子之情和赤子之心,志同道合共同為節目同呼吸共命運的團隊。走過「七年之癢」,他們之間的感情依舊,對節目的熱愛依舊。有趣的是,這幾個好搭檔除了曉楠之外都是男性。今天,在這裡主持人陳曉楠講述的,不是她自己也不是節目中的採訪嘉賓,而是,節目組自己的故事。

在曉楠看來,《冷暖人生》節目成為現在這個樣子,更多的是因為製片人朱為民。是他,塑造了整個節目的靈魂。他對世界和社會的觀察與思考,對人性的發掘,很大程度決定了這個節目的定位。幸運的是,他和曉楠在這方面的意見驚人的統一。

 製片人朱為民:希望可以和他做一輩子的好搭檔

曉楠印象中的朱為民,是一個外表看起來沉穩甚至有些木訥,但是內心波濤洶湧的人。做片子的時候,永遠都沉浸在其中,用節目組同事們的話說,就是每次進屋,都看見那邊坐著一個胖子,頭頂上冒著煙。而他所有的藝術情懷人生情懷,都蘊含在了他的片子之中。他特別善於發現複雜事物中,人性有力量有光彩的東西,三四個小時的素材,經過他出神入化的編輯,字斟句酌的推敲,會把所有精華的東西完全融合進半個小時的節目中,讓你看的時候覺得環環相扣,看完了又覺得意猶未盡,這種能力令曉楠讚嘆不已。

曉楠最珍惜的,是兩個人之間難得的默契。因為很難找到一個不論在技術上還是在藝術上都如此默契的一個搭檔。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北大荒拍攝知青返鄉,在現場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兩個人只能跟著知青的腳步,憑著感覺拍。但即使是這樣,他們也能在短短兩天的時間內拍攝出幾集的素材,因為無需多言,採訪拍攝中只需要一個眼神,就心照不宣的知道對方想做什麼想怎樣去做。如此情景,讓一旁被拍的知青們看起來都覺得驚奇。這樣的拍攝過程對於曉楠來說,簡直是種享受。

因為珍惜,所以害怕失去。曉楠覺得從人格上來說朱為民是她敬佩的,從技術和藝術上,她是特別依賴的,這樣一位節目的主心骨同時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可以,她希望可以和他做一輩子的好搭檔。

編導鄭福州:我們的大哥

編導鄭福州,節目組的人都親切地稱呼他為「老五」。老五是節目組中年紀最大的,也是經歷最為傳奇的一位。他當過兵,做過生意,之後又跑到雲南藝術學院去讀了研究生,他發過大財也貧困潦倒過,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之後,他並沒有因此對生活麻木反而依舊保持了一顆善於發現善於感動的心,並在人到中年之際,再次選擇和自己半輩子的朋友朱為民一起做《冷暖人生》。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老五特別能吃苦,2008年四川地震發生之後,老五作為鳳凰衛視特派的第一批記者背上機器徒步走了數小時之後進入汶川。晚上累了,他看到帳篷旁邊有一個蓆子,直接倒下就睡。結果,滿臉倦容的大鬍子老五被在災區採訪的記者們團團包圍,鎂光燈對著他閃個不停,原來,他們以為老五也是災民。

如果要是評選《冷暖人生》節目組中最傳奇的人物,那麼非老五莫屬,他寫得一手好文,說快板張嘴就來,再難搞定、再難纏的採訪對象,只要派他出馬,肯定能行,老五豐富的人生經歷造就了他善於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的功夫。而與此同時,他自己也是個有故事的人。節目組的同事們合計著,如果哪天節目沒有素材了,就把老五拉出來採訪一遍,最起碼也能拍出上中下三集來。

編導季業:我的雙重好友

季業是曉楠的老朋友,還是在北京廣播學院讀書的時候,她就認識了這位永遠不會受外界幹擾,始終保持自己的人生準則,生活在自己平和世界中的師兄。這種寵辱不驚的氣質,讓曉楠又敬又嘆。

季業加入《冷暖人生》節目組的時候,剛好是節目組從深圳移師北京,那時候欄目組只留下朱為民和曉楠兩個人。當時還在黑龍江電視臺工作的他給曉楠打了個電話,說想要回到北京,問曉楠是否有合適的工作推薦給他,曉楠向他說明了節目組的情況,季業二話不說就來了。起初,曉楠很擔心,怕自己會因為工作而失去這樣一位生活中的摯友,後來發現自己的擔心完全多餘,因為由於兩個人的價值觀相同,而且都擁有一顆赤子之心,於是朋友的含義又多了一層,變成了既是生活中,同時還是工作上的好朋友。

在工作中,季業被稱為節目組的最後底線。經常是大家因為明天的片子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把他拉來當評判,他永遠是用深刻、客觀和冷靜的方式去評判,大家心服口服。最令曉楠難忘還是2008年在四川震區採訪,當時周二剛編完紀錄片《生命的七十二小時》,節目組突然又接到周六還要出一集90分鐘《皇牌大放送》的任務,而此時節目的素材還在拍攝中,大家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但同時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人是季業,因為能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之下,把一個片子編得有條不紊的人也只有他了。當曉楠他們周五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回到北京時,發現季業已經拿著寫好的文字稿在那裡等他們了。看稿子的時候,曉楠邊看邊哭,一方面是因為拍攝的素材確實感動,而另一方面,她是因為季業這個沒去過現場的人能如此精確地表達出她在拍攝中的所思所想而感到幸福。

編導張印寶:唯一的八零後

八零後青年張印寶是《冷暖人生》節目組最年輕的成員,曉楠親切地稱呼他為「小寶」。別看小寶是個八零後,論吃苦,論鑽研,他可是一點都不服輸。還是在讀研究生期間,這個好學的小夥子就跟在製片人朱為民後邊,邊拍邊學。拍華山獨臂挑夫的時候,走到半路上,胖子老朱已經累得呼哧呼哧,他問挑夫:還有多遠?挑夫答說還有一半的路途,他不由得嘆了口氣,於是,他的徒弟小寶跟著挑夫,邊走邊拍一直到山頂。在美國芝加哥舉辦的第43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上,這部專題片榮獲電視紀錄片類「藝術與人文貢獻銀雨果獎」。

如今,四五年過去,小寶在大家眼中,儼然已經進化為全組的老朱第二,拍攝的領悟能力,對現場的觀察能力簡直和他的師父像是一個模子出來的。曉楠覺得,小寶這個孩子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優秀,他總是時刻張開他學習的毛孔不斷學習和吸收著,同時總是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其實《冷暖人生》這樣的節目對年輕人來說是有難度的,需要理解一些特別複雜的社會現象。在他的人生還沒有特別多的經歷和感悟的時候,他需要要去理解別人,曉楠覺得,這很難,但是聰明的小寶已經做得很好了。

曉楠說,關於她這幾個好哥們們,其實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能和這樣一群興趣愛好相同的人在一起工作,於她,真的是種莫大的幸福。她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和這些哥們們一起,繼續好好幹下去,為著他們共同追求,為著他們摯愛的節目和熱心的觀眾們。

相關焦點

  • 陳曉楠:我還是願意娓娓道來
    特約記者:周敏 何謙這是一次紙上的聚集,呈現她的立場、態度、情緒和故事。她被時代的聚光燈照亮,也被自身的光芒所點亮。她在榮獲"年度時尚女性大獎"時用易感的心說過:尋找內心的光亮。她的角色,從她的故事裡一一圈定,於對話中一一切換,閃回,並定格。她分享鳳凰衛視的幕後,敘述新聞路上日常的詩意與艱辛;她小心翼翼捧出《冷暖人生》,洞察民間的溫度;她檢閱親歷戰場的記憶,細數不為人知的感懷和念想。她,就是陳曉楠。
  • 陳曉楠主持的這檔優質紀錄片,還有多少人沒看過?
    最近在午飯時間偶然點開一個視頻,結果一看不得了,壹醬居然在這檔節目裡發現了著名主持人陳曉楠。說起陳曉楠,可能會有更多的觀眾認識董卿,而不認識她。如果說到她的經典欄目《冷暖人間》,也許很多人就會稍微有那麼點印象。
  • 陳曉楠:精神的困境與掙扎,是這個時代更大的真相
    《冷暖人生》主持人陳曉楠清楚地記得, 那是「一次相當艱難的採訪, 採訪現場拍攝屢次被阻止, 最後還被搶奪了攝像機和磁帶, 直到幾個月之後, 被拍攝的主角自己偷偷來到北京, 我們的節目最終才得以成片。」陳曉楠:要不是突然而起的輿論風暴,還真沒意識到距離上一次採訪已經過去了九年。她身材矮小,聲音細弱,敘述的卻是難以想見的殘暴與黑暗。誰都沒想到,這個故事九年後以更激烈的方式掀起更大的波瀾。或許,一切沒那麼複雜也沒那麼簡單,不是對環境的屈從,也不是什麼大愛無疆,而僅僅是一個無盡絕望的女人發起的最後一次心理自救。
  • 胡一虎陳曉楠主持 「大愛鎮江」元旦頒獎
    鳳凰衛視胡一虎、陳曉楠將來鎮江擔任主持「大愛鎮江」新聞人物頒獎晚會元月一日舉行
  • 愛上哥們兒的女友,我該怎麼辦?
    兩三天後,我發現柳欣挺勤快的,無論誰讓幫著做點小工作,她都樂呵呵的接受。慢慢的,我對柳欣有了不一樣的感覺,我想追她,想讓她成為我的女朋友。可是一直沒好意思開口。日子就這樣平淡地過著。轉眼到了月底,主任說,這段時間大家都挺辛苦的,單位又來了新人,晚上一起聚餐,大家都放鬆放鬆。隨著一波波的推杯換盞,大家都喝的有點多了。這時,我正想趁著酒勁向柳欣表白。
  • 哥們兒 不只是「bro」!
    在國內我們會習慣性稱呼自己的哥們兒為「老鐵「在國外我們經常聽到老外>叫自己兄弟為"bro"但是不是哥們兒除了"bro"以外就沒其他表達方式呢?①buddy夥計"buddy"這個詞比較神奇如果你用複數的形式"buddies"它有「鐵哥們兒
  • 怎麼用英語來說「哥們兒」?
    你都怎麼和朋友用英語打招呼? 「My friend, how are you?」 隔著屏幕聞到了一股咖喱味……只有在印度才比較流行用My friend的說法來稱呼自己的朋友。來學習一下在歐美大家都怎麼稱兄道弟的吧。
  • 實用口語:用英語怎麼說「哥們兒」?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實用口語:用英語怎麼說「哥們兒」?   Mate 哥們兒   這個說法在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比較常用。通常用於非正式的場合。   I'm going to this party with some of my mates.   我要和我的幾個哥們兒一起去這個聚會。   在蘇格蘭還有Pal這個詞可以替代Mate的使用。用過Paypal的朋友有沒有覺得很眼熟呀!
  • 英語口語:英文如何稱呼「哥們兒」
    中國男人喜歡稱呼「兄弟」,「哥們兒」之類的。意思就是「哥們兒」、「老兄」。   例:Hey, dude, what's up?   嗨,哥們兒,咋了?   4. Buddy   複數形式的buddies指的是關係特別要好的男生,這裡你千萬別想歪了,它跟「好基友」可是兩碼事。Buddies指的就是「鐵哥們兒」、「發小」。
  • 爆笑:哥們兒給他老婆買的金耳釘,被兒子拿磁鐵吸住了!
    一哥們兒老婆過生日,他為了討老婆開心,就準備送她一對金耳釘。到了金店一看價格,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攢下的「私房錢」頓時不捨得了。於是又轉身出來了,剛走沒幾米發現路邊有個賣首飾的,這哥們兒突然靈光一閃有了主意。
  • 男人有事寧願找哥們兒,也不願和老婆訴說,往往都是這些原因!
    所以在這種時候,兄弟和哥們就成為了男人傾訴的對象。在很多情況下男人有事寧願找哥們兒也不願意跟老婆說,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一、 自尊心在作怪很多男人的自尊心都是很強的,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尤其如此,他們寧願自己一個人承擔或者是找哥們兒一起商量,也不會隨便的找老婆訴說。
  • 我所認識的王思懿那可真是夠哥們兒
    因為工作關係,我們接觸的機會比較多,她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衣著樸實、性格開朗、修長的身材,端秀的面龐中透露出自然的美麗。平時基本都是素顏簡裝,言談舉止更像個小兄弟、小哥們兒,沒有一絲一毫大明星的架子,很難讓人聯想到她就是《水滸傳》中那個嬌豔美麗、風情萬種的小娘子潘金蓮。
  • 陳建斌和兒子打拳擊,上來第一句話:手下留情啊哥們兒
    陳建斌和兒子打拳擊,上來第一句話:手下留情啊哥們兒陳建斌和兒子蔣勤勤和陳建斌一起去看兒子打拳擊,看了一會之後,陳建斌自發奮勇的要和兒子打打拳擊玩一玩,陳建斌上來第一句話:手下留情啊哥們兒陳建斌和兒子只見陳建斌一直在防禦,並為進攻,雖然在拳擊的臺上,這濃濃的父愛也是抑制住了勝利所帶來的喜悅,在子女面前,有哪個父母願意贏呢?
  • 杜江&霍思燕:我是你的哥們兒,也是你的寶貝!
    在之後的一周,她還抱著嗯哼,和杜江跑了4個城市的院線,期間有幾次,忙完已是深夜。這所有的一切,無非都是為了宣傳《高跟鞋先生》,然而在這部杜江主演的電影裡,霍思燕只出現了5分鐘而已。嚴格來說,她算是友情客串。
  • 形容男孩子關係好的詞 「哥們兒」,英語怎麼說?
    哈哈,今天呢,我們就來學習幾個形容男孩子關係好的詞——「哥們兒」!哥們兒,我會永遠支持你!3. mate這個單詞啊,有很多很多意思,它可以當「配偶」、「同事」、「熟人」講。喂,哥們兒,怎麼啦?That’s not me, dude.那不是我,夥計。Dude, would you like to go for a coffee?哥們兒,你願意跟我去喝杯咖啡嗎?
  • 英語新詞:哥們兒深聊 deep bro talk
    一般來說,女性好友在一起好像更容易彼此傾吐心聲,男性哥們兒在一起似乎除了談論時事和工作,就是互開玩笑,沒個正形兒。其實,男性好友有時也會「深度對話」的。(Source: urbandictionary.com)  Deep bro talk指兩個關係很近的男性朋友之間一次嚴肅的談話,內容涉及他們當前生活中經歷的所有事情,我們稱為「哥們兒深聊」。這種談話是很神聖的,在沒有得到另一方允許的情況下,談話內容不可以透露給任何一個人。
  • 愛上哥們兒 萌樂網《劍雨江湖》荒誕事件大盤點
    彎彎浪漫愛情劇《愛上哥們兒》,講述了黑道太子爺如何撩兄弟泡上哥們兒的奇葩戲碼,再次刷新了我們的三觀。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萌樂網《劍雨江湖》每日荒誕的事件發生,而哪些會讓你目瞪口呆,哪些會讓你驚叫連連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用英語怎麼說「哥們兒」?一篇文章教你各種通用叫法!
    跟老外的聊天中,經常需要打招呼,中國人一般都是用兄弟,那麼和老外朋友怎麼稱呼呢 ?比如說:「My friend, how are you?」Mate 哥們兒這個說法在英國,澳大利亞較常用。通常用於非正式的場合。I'm going to this party with some of my mates.
  • 澳大利亞流行語排行榜出爐 「哥們兒」排第一
    澳大利亞流行語排行榜出爐 「哥們兒」排第一 2018-04-24近日,澳大利亞社交媒體就對13歲至19歲的年輕人做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如今澳大利亞「新新一代」最常說的流行語前三名分別是「哥們兒」(dude)、「好的」(K)和「無禮」(salty)。
  • 不要叫「哥們兒 My friend」,隔著屏幕都能聞到咖喱味!
    高級《每日笨一句》音頻部分點擊這裡聽錄音☟ ☟ ☟ ☟ ☟ 你都怎麼和朋友用英語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