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Republic of Trinidad and Tobago)位於11°18'00.00"N,60°32'00.00"W,處於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緊鄰於委內瑞拉外海。千里達及托巴哥總人口121.8萬(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203億美元(2017年)。
能源產品產值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40%左右,能源出口約佔出口總收入的80%,是加勒比地區重要的石油輸出國。加工製造業門類較齊全。建築業、旅遊業、金融保險業等行業發展較快。特多已同中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美國等國籤署了雙邊投資協定,與中國、加拿大、丹麥、德國、法國、義大利、挪威、瑞典、瑞士、美國等國籤署了避免雙重徵稅協定,以吸引更多外來直接投資。
2017年12月5日,歐盟宣布千里達及托巴哥列入避稅天堂黑名單。
歷史溯源
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位於北緯 10°38', 西經 61°31',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緊鄰於委內瑞拉外海。全國是由兩個主要的大島特立尼達島與多巴哥島,再加上21個較小島嶼組成,而全國大部分的人口,都是集中在特立尼達島之上。總面積為5128平方公裡,其中特立尼達島4828平方公裡,多巴哥島300平方公裡。位於西印度群島中小安的列斯群島東南端,西南和西北與委內瑞拉隔海相望。由小安的列斯群島中的千里達及托巴哥和附近一些小島組成。
1498年哥倫布第三次航海時發現特多等地,並在特島西南部Maruga登陸。
1530年西班牙任命其總督。
1592年西班牙在特多建立第一個定居點。因特多無金、銀礦產,長期被西班牙王室忽略。
1642年拉脫維亞人在多巴哥島定居,其後屢遭法國、英國列強入侵,多次易主,被稱為歐洲殖民者棋盤上被典當最多的地方,據說1814年被徹底劃給英國以前共易主31次。
1757年特多首都確定為位於特立尼達島西北部的西班牙港,該市是特多第一大城市,人口約49萬,是全國政治、商業、文化和金融中心,也是加勒比地區商業和金融中心。皇后公園和薩瓦娜廣場附近為市中心區域,薩瓦娜廣場享有「全世界最大的城市綠地」稱號。
1777-1783年西班牙國王為加強邊緣海外住地的防禦,邀請法國信奉羅馬天主教的教徒到特多等海外領地移民。大量在其他西印度群島上的法國移民帶著黑奴來到特多發展可可、咖啡和甘蔗種植業。
1796年5名中國水手抵達特立尼達島。
1797年英國艦隊一槍不發打敗西班牙軍隊,佔領千里達及托巴哥。
1802年根據「亞眠條約」特立尼達島劃給英國。
1806年華人契約工抵達特多,先從事種植業,後經商。
1812年根據「巴黎條約」多巴哥島劃給英國。
1840年印度契約工抵達特多從事種植業。
1889年特、多兩島合併成為英國殖民地。
二戰期間美國在千里達及托巴哥建立225個軍事基地(1970年撤除)。
1946年千里達及托巴哥舉行第一次普選。
1956年千里達及托巴哥實行內部自治。
1957年千里達及托巴哥參加「西印度聯邦」。
1962年「西印度聯邦」解體。8月31日千里達及托巴哥宣布獨立。
1974年6月20日千里達及托巴哥與中國建交。
1976年千里達及托巴哥現行憲法8月生效。8月1日改制為共和國,但仍為大英國協成員國。
特立尼亞和多巴哥,是加勒比海地區的主要天然氣和石油輸出國,該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天然瀝青產出湖——彼奇湖,該湖面積約47公頃,湖中瀝青儲存量多達1200萬噸,全球每年有95%的天然瀝青都來自於此湖,幾乎實現了壟斷全球。雖然歷經數年開採,彼奇湖的瀝青卻從來都沒有減少的跡象,湖面面積從未縮小。憑藉蘊藏豐富的自然資源,特多建立了大量的能源開採設施,經濟結構也主要以能源開發和加工業為主,特別是能源產業直接佔據了特多國民生產總值的40%,為特多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西班牙港因為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自然環境優勢,被世界稱為「濱海花園城市」,城市北部的馬拉加斯灣地區,更是中美地區著名海濱浴場,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西班牙港旅遊業因此日漸興盛。憑藉著世界知名的旅遊資源,再加上國內蘊藏的礦產資源、全球最大的瀝青湖和西印度群島航運中心的特殊地位,特多想要不富裕都難。因此在當地政府的全力發展之下,千里達及托巴哥的經濟突飛猛進,民眾都過著令中南美洲其他國家豔羨不已的生活。
來源:網絡。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不代表本號立場,並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各位閱讀者交流參考之目的。
本號所轉載內容沒有任何商業宣傳目的,僅供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本號將會立刻刪除!給您帶來的不便,盡請諒解!
本號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