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用噴霧劑,是一種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的局部給藥形式,它直接作用於鼻腔黏膜,避免了全身用藥的眾多不良反應。
目前市場上的鼻噴劑種類繁多、作用各異。有藥物性質的,有生理性的海水、鹽水,還有中成藥物製作的局部殺菌的藥物……。臨床上鼻噴劑用的比較多的主要是一些局部類固醇激素,比如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還有一些收縮鼻腔黏膜的,比如鹽酸羥甲唑啉鼻噴劑、呋麻滴鼻劑;還有一些促進鼻腔生理清潔作用的,比如鼻可樂、鼻腔生理性海水鼻噴霧劑;還有就是中成藥物的鼻噴霧劑,但總體來說具體用哪一種,需要各自的病情選用。
臨床上,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醫生,這些藥一點用都沒有!」,患者(自信臉)從包裡摸出一瓶開封於一年前、偶爾用一兩噴、現在一個多月沒用的X牌鼻用噴霧劑,立即準備用藥。「你會用噴霧劑麼?用一下我看看是不是正確的吧。」「會!」。他使勁吸了吸鼻涕,抬起下巴仰起頭,將噴頭幾乎完全塞進鼻孔,對準鼻根部。說時遲,那時快,猛地一噴一吸、再一噴一吸,單手一氣呵成。蓋好外蓋,一副驕傲臉!
看到這,只能呵呵,因為某些噴霧劑的說明書也是這麼介紹的。看似簡單的「一噴」,其中卻有很多細小的操作要點,有很多的奧妙,一旦忽視就有可能存在用藥操作不規範,用藥效果不佳。
不論口服藥物還是噴霧劑,日常生活用藥需要謹記久置未用的藥物再次使用前一定要查看生產日期並保證其在有效期內。
2.遵醫囑規律用藥
鼻用噴霧劑常需持續應用一段時間才能發揮其治療作用。例如,我國指南指出,鼻用糖皮質激素,對於輕度和中-重度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治療療程不少於2周,對於中-重度持續性過敏性鼻炎,其療程為4周以上;抗組胺藥的治療療程不少於2周。
許多患者未按照醫師制定的治療方案隨意增減、停用藥物,依從性差,導致病情反反覆覆,以至於一些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慢慢出現咳嗽變異型哮喘或支氣管哮喘的表現。
3·用藥前搖勻藥物,並試噴。
根據說明書要求,部分藥物用藥前需要搖勻。新開封的藥物或久置未用的噴霧劑再次啟用,應當搖勻後試噴幾次,直至水霧連續均勻噴出方可使用。有藥物說明書指出,建議超過14天未用的鼻用噴霧器再次使用前需進行試噴。對於該時間並無統一意見,建議結合具體說明書。
4·用藥前擤淨鼻涕,清潔鼻腔。
使用噴霧劑前應先擤淨鼻涕、清潔鼻腔,可輔助使用鹽水衝洗清潔鼻腔,有利於藥物均勻、充分作用於鼻腔黏膜。
5·用藥時保持自然頭位,頭稍前傾
噴藥時眼睛稍向下看,不要仰頭,否則噴入的藥物易滑入咽喉部位、導致用藥後苦感和嗆咳,而殘留於鼻部藥物量減少。(別仰頭!記住)
2017年BASIC指南推薦的鼻用滴劑使用姿勢
6·置入噴頭前端,而非將噴頭完全伸進鼻腔。
設計良好的鼻噴霧劑是彌散的霧狀,有一定的輻射範圍,不用將噴頭完全伸進鼻腔,只需將其前端置入前鼻孔即可,太近距離的接觸反而影響藥物噴散的範圍,甚至可能導致噴頭抵住鼻腔黏膜阻礙藥物的正常噴出、影響本次用藥的劑量。
使用噴霧劑時,只需將噴頭前端置入前鼻孔,不用將噴頭全部伸進鼻腔。
噴藥時候應保證噴頭指向鼻腔外側鼻甲的方向,而非鼻中隔。建議左手持藥噴右側鼻孔、右手持藥噴左側鼻孔,這樣交互操作有利於避免這種錯誤。
噴頭指向鼻腔外側壁,而非鼻中隔面
噴藥時鼻部輕吸氣,避免劇烈吸氣將藥物吸入咽喉部。
9·雙手配合操作
用藥操作時建議一手拇指託在瓶底,食指與中指分別放在噴頭的兩側,夾住噴頭,另一隻手按住未噴藥側鼻翼。
噴藥時,一手持藥,另一手應輕壓未用藥側。
10·清潔乾淨噴頭後蓋上外蓋,防止鼻腔分泌物及殘留藥物長時間存留堵塞噴頭。
11·用藥結束後避免即刻用力吸鼻涕、擤鼻涕,以保證藥物與黏膜的接觸時間和藥物吸收。
想了解更多,就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