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錄取投檔線是高校的錄取分數線,由於我國存在著各省錄取人數、分數各不相同的局面,要想做到從總體來看大學錄取分數的真正排名很難。
每一年高考錄取之後,一般總結的也是分省對分數線進行統計,不同的大學在不同的省份具有不同的優勢。
從錄取來看,比如東北的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南方地區省份錄取分數往往不如人意。同樣的西南的四川大學、重慶大學在北方地區的調檔線也相比較較低的水平。除了北京的大學和上海的大學,其他的眾多高校實際上都存在由於地域差異帶來的高低不同的錄取現狀。
對於綜合錄取分數的均值統計,肯定和在不同的省份差異有所去區別,不過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018年文科錄取投檔線高校均值前十五名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
2018理科錄取投檔線高校均值排名前20名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南開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
簡要分析
最有意思的就是理科投檔線排序第一的是北京大學,文科排序第一的是清華大學,按照清華大學工科強,北京大學文理科強的格局,邏輯上文科排序第一的應該是北京大學才對,既然是清華大學文科錄取調檔線排序第一,那麼有知道為什麼的嗎?
主要還是因為清華大學招收的文科類學生更少,理科類考生更多,招生數量的多少實際上對於分數線的高低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明白這一點也就容易理解為什麼清華大學招收文科學生的平均分更高了。
另外,北京和上海的高校在招生中具有優勢,尤其是對外經貿、北京外國語,還有中央財經等高校,實際上招生的分數遠遠超過眾多的985高校,除了學校的專業實力之外,地理優勢無疑是最大的優勢。同樣的,上海也是如此,在上海的更多大學中,除了上海的死鎖985大學之外,另外的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甚至上海大學招生的分數都不低,甚至高於許多西部的985大學。主要原因也是熱門專業和城市的地域優勢所帶來的好處。
在文科類招生分數排名中,招生的分數高低和學校的實力並不完全成正比。通常來說我國綜合大學中人文社科領域綜合排名北大為第一,其次是人大、復旦、南大、武大、北師大等高校。在工科領域則是清華、上海交大、浙大、哈工大、西交、華科等高校。
在每年的招生環節中,最具優勢的是北京和上海的高校,北京和上海的一些普通高校往往錄取分數線也很高,錄取分數比較受傷的則是哈工大、川大、西交等實力可以,但錄取的位次比不上實力的排名。但也有例外,中科大地處合肥,但是由於自身的強大實力和招生體量比較小,每年的錄取分數也很高。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校體量和錄取分數之間的關係,這也是很多人討論的問題,比如吉大一年招收8000多名本科生,和中科大一年招3000名本科生之間,又怎麼進行比較?這也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巨無霸大學在一些學校排名中往往會佔據體量上的優勢,也是所謂的「山川吉」等巨無霸大學。還有備受讚譽一直沒有擴招的中科大,作為小而精的代表。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尤其是高等教育大眾化來看,這些擴招的大學實際上為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做出很大的貢獻,讓更多的人能夠上重點好大學,如果每一所985大學都像清北一樣,每一年招收不到3000人的學生,我估摸著能夠考上985大學的學生得減少一半以上,競爭壓力也會進一步增加。擴招和不擴招沒有誰對誰錯,我經常看到這種體量和規模的爭議問題時候,就會想站在哪一方似乎都有理由。
高等教育的入學本來就是一個儘可能公平的過程,我們的教育同樣也是如此,教育的公平最求的只是一種比較的公平,也不是絕對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