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開始學習人工智慧技術是否已經晚了

2020-12-16 IT人劉俊明

機器學習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同時也在帶相關方向的研究生,所以我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人工智慧是比較典型的交叉學科,對於數學、物理、計算機等學科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如果具備紮實的數學基礎和計算機基礎,32歲是完全可以轉向人工智慧領域的,比如不少IT行業的研發人員都是在30歲之後轉向人工智慧領域的。另外,也有不少研發人員在30歲之後通過讀博士研究生來深入學習人工智慧。

但是,如果基礎比較薄弱,選擇人工智慧領域要慎重,比較現實的選擇是從應用的角度出發。未來隨著產業結構升級的推進,傳統行業會釋放出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崗位,比如機器人的應用與維護等等。未來大量的職場人在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下,也需要掌握一定的人工智慧知識,以便於在工作中與智能體進行合作。

對於32歲的職場人來說,要想學習人工智慧技術,應該注重三方面內容:

第一:與行業相結合。職場人學習人工智慧技術最好與自身的行業相結合,未來在智能體全面落地到傳統行業時必然會釋放出大量的技能型崗位。另外,與行業相結合能夠有更為系統和深入的學習過程。

第二:注重實踐。人工智慧產品目前依然處在行業發展的初期,大量的智能體依然對應用場景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在學習人工智慧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實踐。未來智能體的全面落地應用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這個過程也需要產業人的全面參與,以便於打破各種行業壁壘。

第三:緊跟技術發展趨勢。目前人工智慧技術正處在發展當中,技術的更新迭代速度也比較快,所以就需要學習者不斷根據技術發展來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

我從事網際網路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網際網路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技術的三個層次,人工智慧製造業應用場景
    此後的近幾年,關於人工智慧的研究和應用開始遍地開花。隨著智能製造熱潮的到來,人工智慧應用已經貫穿於設計、生產、管理和服務等製造業的各個環節。 01人工智慧技術的三個層次 人工智慧技術和產品經過過去幾年的實踐檢驗,目前應用較為成熟,推動著人工智慧與各行各業的加速融合。
  • 課堂中人工智慧技術在教育
    這還是有條件的家庭,而且還是少數,絕大部分家庭,父母忙於工作,是沒有時間輔導孩子學習的,有的父母,雖然有時間輔導,但自身知識問題,已經達不到輔導孩子學習的水平了;而有的家長,有時間,有知識能力,但沒有精力,或者沒有耐心輔導,這個問題也非常普遍。
  • 2017人工智慧技術趨勢報告
    這些令人振奮的進展將智能技術從實驗室帶到了產業及應用層面,「人工智慧」及「深度學習」等概念也進入了大眾視野並成為流行詞彙。作為國內首家系統性關注人工智慧的科技媒體,機器之心在過去幾年的報導工作中見證了深度學習引領的又一次人工智慧浪潮以及大眾關注的熱情,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由於「AI Effect」的存在,有很多人忽略了深度學習之外的其它人工智慧技術,對人工智慧各種技術分類及基礎概念、技術的歷史進程和發展方向都缺乏成體系化的了解,導致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整體發展趨勢及「可用性」缺少宏觀認識
  • 人工智慧專業需要學習哪些人工智慧技術
    相關產品也在國家大力扶持的推動下紛紛落地,圖像識別技術(例如人臉識別、車牌自動識別等)、語音識別技術(例如智能音箱產品、手機智能助手等)、 智能搜索(例如谷歌、百度等)都是人工智慧的技術展現。人工智慧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慧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
  • 多元智能視域中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及教育應用
    人機博弈加劇了人類原本就已存在的技術恐慌。由於當前的人工智慧技術缺乏倫理的原則和規制,只是根據人類設置的程序執行人類的命令,一方面擔心技術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後果堪憂;另一方面,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引起的和可能帶來的一些人權倫理、責任倫理、道德倫理、代際倫理、環境倫理等問題,也需要正視並得到合理的解決[20]。
  • 當前學習大數據技術是否已經晚了
    首先,當前學習大數據並不晚,或者也可以說是正當其時,一方面原因是當前大數據正處在全面落地應用的初期,人才缺口比較大,而且大數據領域對於人才類型的需求也比較多元化,另一方面原因是當前學習大數據會有更好的學習體驗,有大量的學習資料和技術案例可以參考。
  • 人工智慧技術對老齡化人有什麼幫助
    打開APP 人工智慧技術對老齡化人有什麼幫助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2-18 13:49:22   但是不得不提到的是老齡化是全世界範圍內的一個難題,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達2.41億,預計到2050年前後,老年人口將達到峰值4.87億,佔總人口的34.9%。我國進入了急速老齡化的階段,養老的需求亟待解決。   那麼人工智慧技術是否有望解決這個問題呢?
  • 計算機視覺、機器視覺、圖像處理以及人工智慧技術
    近幾年,人工智慧技術異常的火爆。在這個火爆的過程中,有的人看好,有的人看衰人工智慧。不管人工智慧技術未來再經歷幾次大起大落,目前人工智慧技術給我們帶來的落地的應用還是非常讓人滿意的。人工智慧技術目前已經落地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人臉識別、城市安防、自然語言翻譯與處理、智能推薦、自動駕駛等。
  • 為什麼要採用人工智慧技術
    到2020年人工智慧技術將會興起,也許這就是人工智慧讓很多人緊張的原因之一。或者說,人工智慧無處不在。從智慧型手機到谷歌搜索,再到Netflix和Spotify的推薦,人工智慧在很多方麵塑造了現代工作和生活。
  • 教師與人工智慧技術關係的新釋——基於技術現象學「人性結構」的視角
    實際亦如此,正是由於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知識習得困難,無法解決技術性難題,從而使其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緊張、害怕和畏懼等心理反應,當這種情緒瀰漫於教師群體時,就會把他人「出醜」的經歷移植到自己身上,進一步加劇自己的恐慌[10]。在傳統技術時代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技術恐慌,但是在信息化時代,這種恐慌無疑被急劇放大了,成了教育教學中一個突出存在的問題。因此,大腦的生理局限成了信息化時代教師存在的一種「缺陷」。
  • 麥肯錫: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的五大障礙
    當然,當我們看到Alexa、Siri以及AlphaGO不斷佔據新聞頭條的同時,不得不承認的另一個現實情況是——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在內的諸多人工智慧技術仍然存在非常多的局限性
  • UI設計師崗位是否會被人工智慧技術所取代
    首先,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很多行業崗位都會在人工智慧技術的推動下實現升級,其中也自然包括UI設計崗位。實際上,當前UI設計領域也確實在使用人工智慧技術,部分大型科技公司也推出了相應的產品,雖然在設計能力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是也確實能夠滿足一部分UI設計需求。
  • 專業介紹 |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專業介紹
    發展人工智慧已經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新一代人工智慧落地和產業發展持續提速,帶來投資新機遇,對人工智慧等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急劇增長。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專業是2019年山東省教育廳立項高等職業教育高水平專業群重點發展專業,2020年,與浪潮集團共建「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學院」,在軟體技術專業開設了人工智慧方向,2021年起,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專業開始招生,專業與浪潮集團、山東省計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等企業積極開展專業共建。
  • 計算機及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與應用——陳秀新副教授訪談
    記者:大家好,隨著計算機及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及普及,我們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計算機的技術成果也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們邀請到北京工商大學人工智慧學院的陳秀新副教授來帶我們深入了解一下計算機以及人工智慧技術在現代社會的應用。
  • 人工智慧晶片技術
    儘管全球人工智慧產業還處於初 期發展階段,但隨著政府和產業界的 積極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大規模產業 化應用方面突飛猛進,在算法和晶片 等人工智慧基礎技術層面積累了強大 的技術創新,這些成果未必能即時商 業化,但對未來科技的影響深遠。
  • 2018人工智慧未來企業排行榜
    11商湯科技人工智慧視覺深度學習平臺12神州泰嶽綜合類軟體產品及服務13寒武紀科技深度學習專用的智能晶片14漢王科技文字識別技術與智能交互15全志科技智能晶片設計16face++ 曠視科技人工智慧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17創略科技智能客戶數據平臺18海雲數據企業級大數據整體運營與分析服務19影譜科技視覺技術、智能影像生產企業20智臻智能智慧機器人技術提供和平臺運營21GEO集奧聚合智能化金融解決方案22
  • 無人駕駛等人工智慧技術是否一定需要5G的支持
    首先,無人駕駛、智能家居和遠程醫療等智能化應用一定要有一個完善的場景支撐,其中網絡通信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所以在5G時代,人工智慧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藉助於5G通信網絡,很多人工智慧產品也可以明顯拓展其自身的應用場景邊界。
  • 培生攜手微軟亞洲研究院 以人工智慧技術賦能個性化學習
    朗文小英將培生的原版英語課程《朗文小學英語》(LWTE)與微軟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完美融合,為學生打造個性化學習體驗。培生與微軟亞洲研究院戰略合作籤約儀式  目前,全國過百所領先小學正在使用《朗文小學英語》作為英語教材,在過去十年中,這一教材已幫助逾20萬小學生提高了英語能力。
  • 零基礎轉行學習人工智慧技術需要面對哪些困難
    首先,零基礎轉行人工智慧領域是具有較大困難的,原因在於三方面,其一是人工智慧是典型的交叉學科,涉及到數學、計算機、哲學、控制學、神經學和語言學等諸多學科,不僅知識量比較大,學習難度也比較大;其二是學習人工智慧需要有一定的實踐場景,需要有數據和算力的支撐;其三是人工智慧學習方向諸多,
  • 五大可識別圖片的人工智慧技術分析
    一大批能看懂圖片的人工智慧技術已經來到人間,下面不妨來看看機器之心的盤點:  谷歌 TensorFlow  5月份谷歌推出 Google Photos時,媒體關注的焦點是:人工智慧和圖片搜索結合後所產生的強大功能。谷歌聲稱(並且用戶也很快確認),搜尋特定某人,你會找到對方從現在到嬰兒時期的照片。搜索品種名,你就能找到相應品種狗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