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發現的這份老火車時刻表上還是繁體字
「滬寧線」時刻表
「寧蕪線」時刻表
最漫長的「滬烏直快」時刻表
東方網3月27日消息:一份據稱在收藏品市場淘到的上世紀60年代的火車時刻表,引起了西祠網友的興趣。記者在這份時刻表中看到,從上海開往新疆烏魯木齊的直快列車,要運行101個小時,沿途要停靠83站;而時刻表中最「磨嘰」的一班從南京開往安徽蕪湖的列車,甚至在南京市就要停靠南京站、興衛村、紫金山、光華門、中華門、西善橋、古雄、江寧鎮、銅井等9站。
有意思的是,這份標註1965年的時刻表甚至比南京火車站的很多鐵路員工的工齡都要長,以至於都找不到合適的人來「解讀」它的前世今生。不過巧的是,揚子晚報記者昨天找到一位95歲高齡、乘坐過這份時刻表上相應班次列車的老人,他告訴了我們那個年代的乘車感受。 揚子晚報記者 肖 雷
那張古董級的時刻表
當時的南京站正是剛停運的南京西站
前天下午,網友「ignorethis」在南京西祠胡同論壇發帖稱:自己在南藝后街收藏品市場閒逛,無意中淘到了1965年上海鐵路局的火車時刻表,讓人不禁感慨當年乘火車的艱難。網帖後面是一組該火車時刻表的圖片。
記者注意到,這份火車時刻表所寫的實行時間是1965年4月21日。因為1964年國務院剛剛公布第一批《簡化字總表》,這份印刷於1965年4月21日之前的時刻表,還使用了很多當時尚未簡化的漢字。而如今的南京站是在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建成以後才投入使用的,這份火車時刻表中風光無限的「南京站」,對應的正是幾天前剛剛關閉客運業務的南京西站。
該網帖出現在西祠胡同論壇後,網友紛紛表示,在南京西站剛剛取消客運業務的時候,找到這樣一份當時的南京西站時刻表,絕對是珍貴的歷史記憶。
這份時刻表比很多鐵路職工工齡還長
看著這份將近半個世紀前的列車時刻表,南京站黨群辦副主任索威也頗為感慨,他說,自己是上世界80年代才參加工作的,這份1965年4月份開始實行的時刻表,自己之前還真沒有見過,不過應該不會是假的。「這份運行圖中的南京站,就是幾天前剛剛關閉客運業務的南京西站。這份時刻表的歷史,要比南京很多的鐵路職工工齡還要長。現在南京西站的站長,對當時南京站的情況應該最了解,可是他也是1972年才參加工作的。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建成以後,上海鐵路局的很多火車都改變了時刻表,西站的站長參加工作的時候,這份時刻表肯定發生了很多變化。所以現在讓大家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況,一時還真找不到合適的人來。」
那些無法重溫的線路
最「繁忙」的線路:滬寧之間有14趟列車
時刻表最上端是滬寧線上的火車時刻表,記者看到,南京和上海之間每天有8趟火車往返,加上北京和上海之間每天6趟火車往返,南京至上海這個路段,成為整份時刻表中最繁忙的線路。然而當時從南京開往上海的火車,最快的是91次寧滬快客列車,上午7點03分發車,下午13點07分到達上海,沿途停靠12站,歷時6小時04分。而最慢的303次寧滬普客列車,下午14點45分發車,要到晚上23點45分才能到達上海,沿途停靠33站,歷時整整9個小時。
如今
京滬高鐵和滬寧城際鐵路開通之後,南京和上海之間每天有超過400趟列車往返,最快的G1次高速列車,中午12點41分南京南站發車,13點48分就可以一站到達上海虹橋站,僅僅需要67分鐘,幾乎比47年前快了8倍。
最「磨嘰」的火車:南京市內就要停靠9站
記者翻看時刻表發現,南京開往蕪湖的343次普客列車,可以說是整份時刻表中最「磨嘰」的火車。這趟列車下午17點33分從南京站開出,21點57分到達蕪湖,全程4小時24分,共停靠17站。而在19點52分到達馬鞍山的慈湖站之前,這趟火車僅僅在南京市內就要停靠9站,分別為:南京站、興衛村站、紫金山站、光華門站、中華門站、西善橋站、古雄站、江寧鎮站、銅井站。記者算了一下,每兩個站之間的運行時間,幾乎都在15分鐘以內。
如今
從南京前往蕪湖,更多的人會選擇寧蕪高速公路,路程也就在1個小時左右。選擇火車的話,最快的K221次列車需要1小時41分,最慢的要數K346次列車,需要3小時09分還是挺「磨嘰」的。
最「漫長」的火車:一共運行101個小時
整份火車時刻表中,路途最為艱苦的非上海開往新疆烏魯木齊的52/53次烏滬直快列車莫屬。雖然號稱直快列車,然而這趟列車14點26分從上海站開出之後,需要經過101小時03分的漫長旅程,才能在第4天的傍晚19點29分抵達烏魯木齊。這趟列車沿途停靠的站數,更是達到驚人的83站。這趟火車,也是華東地區開往西北地區唯一的一趟火車。
記者注意到,這趟火車19點28分從南京站開出之後,需要經過1個小時39分鐘,直到21點07分,才能到達一江之隔的浦口站。這是為什麼呢?健忘的記者看了網友的評論才恍然大悟:當時南京長江大橋尚未建成,火車過江還需要使用輪渡。火車先要開上輪船,到了對岸之後還要下輪船,一上一下,加上等待其它火車,當時的南京站到浦口站需要將近100分鐘,也就不稀奇了。
如今
乘坐火車從上海前往烏魯木齊,目前雖然也只有T52/T53一趟,不過時間要縮短很多,只需要43小時35分鐘。沿途停靠站的數量,也減少到24站。而從上海到烏魯木齊,每天則有8趟飛機航班,時間僅需5個小時左右。
那些泛黃的乘車經歷
95歲高齡老人回憶「滬烏直快」
「那會兒,不少南京人從城南到城東、城北都會坐火車」
相隔半個世紀,有誰還能告訴我們這份「古老」的時刻表背後無數前輩的乘車經歷?多方輾轉之後,揚子晚報記者很幸運地聯繫上了今年已95歲高齡的黃先生。新中國成立以後,黃先生一直都在南京生活,對半個世紀前的火車很了解。
「當時的火車都還是燒煤的蒸汽機車,一開起來,機車上面要冒出濃濃的煙。燒油的內燃機車,當時才剛剛研製成功,還沒有在鐵路上使用,電車就更不用說了。而當時的車廂裡面,還都是木頭做的條凳,是真真正正的『硬座』。車廂裡面連風扇都沒有,更別說空調了,有的窗戶還是破的。坐在火車裡面,夏天熱得要命,冬天更是寒冷。當時的鐵路,絕大多數都還是單線鐵路,兩列火車迎面開過來,必須要在車站才能錯開。所以那時候的普通火車,幾乎是逢站必停,無論大小。加上那個時候公交車還很少,自行車更是稀罕玩意兒,不少人從城南去城東、城北,都會坐火車過去。」
而從上海開往烏魯木齊的火車,黃先生還真坐過兩次。「說是到烏魯木齊需要4天4夜,實際上晚點太正常了。我1968年坐那趟去蘭州,就整整坐了4天4夜。那時候沒什麼吃的,上車前要帶很多餅,一日三餐就是開水和大餅。但是因為路途長,一路上大家都是在車廂裡面聊天,等到站的時候,都是很熟很熟的朋友了。」黃先生告訴記者。
回想起半個世紀的快速發展,黃先生表示快得自己都反應不過來了。「80年代開始有內燃機車,90年代上海和南京之間就有了電力機車。到了21世紀,轉眼間就有了動車、高速列車。以前去上海要一天的時間,現在1個小時就到了,這在當時是想都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