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平古村裡的「烏弄堂」

2020-12-24 八婺快訊

寺平古村的土庫廳南側有一條弄堂,東西走向,很狹很狹,窄到只能一個人通過。又很長很長,長得要經過六七幢房子的邊牆。弄堂內沒有人家的門口出入,只是一條簡便的通道。它依傍著高高的傍頭山牆,悠長而孤獨地站著,好像永遠走不完的樣子。每次走進那裡面,巨大的陰暗和潮溼都會將我小小的影子裹住,不知是弄堂兩邊房子的山牆高,還是弄堂的狹窄,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弄堂內也是昏沉沉的,只有一絲亮光在弄堂盡頭如磷火般地忽閃著,讓人心生恐懼。這就是寺平古村裡的 「烏弄堂」 ,這就是我們小時候捉迷藏時也不敢躲進去的黑胡同。

清涼如水的弄堂風,將暑熱吹薄,在夏夜清空中吹開一條裂縫,吹出了一絲絲如哭泣一般的低吟聲,讓人毛骨悚然。人被斜陽拉長的身形,蕭索地罩在光暈裡,與靜謐面面相覷,越過悠長的午後,蒼涼的寂廖和黑暗便有了讓人可懼的融合。原來,用我雙手也能撐觸到巷弄的磚牆,那些我走過的卵石路也早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裡。我想,我仍是那個在巷弄間緩緩穿行的自家人,家鄉給我的悠然情思,我從未忘記過。那條烏弄堂裡留下了我們孩提時打鬧的身影;那些綠苔生長的卵石路上,也印下了我們為生計而奔波的步履。

烏弄堂兩邊有大片的民宅住房,而居住的人口卻廖廖無幾。左邊一戶人家,人丁稍旺,也不過五六人。

在這片房屋的西端,還居住著原國民黨軍統特務機關,東南辦事處的一位姓張的電臺老兵,解放初期成了寺平人的上門女婿,解放後就落戶在寺平,所以大大小小都叫他 「姑夫」,膝下無子女,老婆逝世後,便孑孓一人。後來村裡照顧他,安排他在寺平村東邊的的丘陵山坡下,土名叫紅山的地方,守管那片闊葉林中的枇杷園。從而,此地就留下了好多的空閒雜房,這地域叫「土庫廳后角」,而今成了村落的東南邊端,隨著幾戶人家住入新建的小洋樓後,在這隻居住著寥寥幾位老者,顯得更加冷冷清清。

我想,烏弄堂就是條古巷,它在快速發展變化的古村落裡的存在,終究成了無聲的歷史,成了一本厚重耐讀的書,在以後延綿的歲月裡,總有人會時不時地念著它,和我一樣,在某個寂寞的午後,甚至在某些細碎的時光裡,能夠閒下來靜靜地、細細地品讀著它的無字文書吧!

在烏弄堂的北面,有平排兩幢青磚黛瓦的樓房,建於民國中期,雖然牆面沒粉刷過白灰,但馬頭牆聳立,座北朝南,挺有氣勢。我清楚記得這房子中居住著的兩位特殊的人物。在東端住著一位患小兒麻痺症後成殘疾人叫戴樹壽,但村中後輩人早已忘了他的名字,都習慣叫他「抽筋」。小時候我見到他,仿佛是見到了一個幽靈。偶爾經過的那條弄堂,那個叫抽筋的人,嘴角流著涎水,走路跌跌撞撞的,憨笑著,一步步朝我走來,我嚇得忘記了逃跑,緊貼在牆邊一動不動,等待著讓路。他盯著我嘿嘿一笑,用手摸摸我的頭,然後揚長而去。我傻傻地立著,直到他消失在弄堂的盡頭。

我仍記得爹爹曾給我們這群孩子講過,德有是樹壽的叔叔,倆人是叔侄關係。祖上原是大戶人家,家境很好,雖談不上家財萬貫,但也是富庶人家。到了樹壽父親的輩上,家境逐漸敗落。村裡的老人都說他家出了個敗家子,這人就是「抽筋」 他爸,據說他愛吃「鍋巴」,經常從家裡盛一畚鬥的大米,去找有煮豬食的大鍋的人家去燜飯,米飯就送給這戶人家,只要留下鍋巴,用菜油炸一下,起鍋帶回食用,就這樣家境都讓他慢慢吃空了。再加上家運不好,一家出了兩個廢人,繼後無望,從而落幕成瘍。

一個邊緣巷陌,閒門虛掩,透過狹縫,見一曲隱情陪斜陽,一抹滄桑伴歲月,風雨塵盡,曾經的奢華在湮滅中寂廖。

古村的那條黑胡同,老態已無法遮掩:每一塊磚面都坑坑窪窪,像老人飽經風霜的額頭,布滿歲月積累的皺紋。磚面的青色,曾經窯火高溫煉烤引以為傲,現在已經變得暗弱、混沌而且潮溼,下面幾層泛著鹼花,上面幾層牆皮還在不斷剝蝕。整條牆體已經出現了歪斜,也許用不了多久,那堵牆就會轟然倒下。它竟然變得如此不堪,以至於我無法確定,是不是我已銀髮飄飛,而胡同才會衰老的,就像那些拄著拐杖的老人一樣。我不止一次做過這個夢,直到喘著粗氣一下子從夢中醒來,那個「抽筋」,他依舊破衣爛衫,嘴角依舊流著涎水,臉上依舊留著傻傻的笑,而我們卻圍著他跳著叫著:「寺平抽筋,中戴擂,堰頭雪豐排排隊」,那幾句侮辱人的自編童謠。他不曾對我有過什麼欺侮,卻總是讓我恐懼,雖然他已經過世多年,不在我的視線裡已經很久很久了。而時光已將胡同裡的過去永久珍藏,如同一幀老照片,在泛黃的歲月裡,散發著那抹時空流螢般的藍光!

2020年6月15日寫於寺平古村

特約作者:胡阿榮。作者簡介:筆名胡圖,系浙江省基層宣講名師、浙江省散文學會會員、金華小鄒魯文化促進會會員、金華市詩詞楹聯學會會員、金華市地名文化研究會專家組成員等。)

相關焦點

  • 金華開發區寺平古村上演「嫦娥奔月」
    9月13日晚上8點,金華開發區湯溪鎮寺平古村的文化廣場上,上萬名觀眾同時抬頭仰望天空,在音樂聲中,只見一名女子正身著裙服在在10米高空中,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向月亮飛奔而去……「這是我們村今年為了豐富遊客的旅遊體驗而特意引進的『嫦娥奔月』大型情景劇,該劇只在上海公開演出過,在我省還是首次公開表演。」寺平古村黨支部書記戴維平自豪地說。
  • 影視研學基地助推提檔升級 寺平古村研學遊迎來新發展
    2019-01-28 15:2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貢小兵 胡阿榮「在新的一年中,我們將充分把握「小戲骨」影視研學基地落戶寺平古村的良機,把豐富的古建遺存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紅色紀念館等旅遊資源、文化資源進行深度融合,進一步做大做強寺平古村的研學遊
  • 「著古裝,留靚影」,金華開發區寺平古村推出「五一穿越遊」
    寺平古村是個有著700多年的歷史古村。該村古建存量巨大,磚雕工藝精美,2010年被評為國家級「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同時還是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全國文保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近年來,該村在發展古建遊的同時,積極打造紅色旅遊景點,建設了以毛澤東主席的雕像和胸章等藏品為主的紅色革命紀念館,成為市內外一個知名的紅色旅遊景點。
  • 金華開發區湯溪鎮寺平古村推出了「著古裝留靚影 五一穿越遊」活動
    5月1日~3日,金華開發區湯溪鎮寺平古村將推出「著古裝留靚影 五一穿越遊」活動。寺平古村是一個有著700多年的歷史古村。該村古建存量巨大,磚雕工藝精美。2010年被評為國家級「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同時還是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全國文保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近年來,該村在發展古建旅遊的同時,積極打造紅色旅遊景點。建設了以毛澤東雕像和胸章等為主的紅色革命紀念館,成為金華一個重要的紅色旅遊景點。
  • 2020寺平古村文化旅遊節暨第四屆「銀娘祭月」國慶中秋節開幕
    今天(10月1日),金華開發區湯溪鎮寺平古村舉行2020年文化旅遊節暨第四屆「銀娘祭月」國慶中秋節活動。活動由湯溪鎮人民政府主辦,以「感尋家門口的鄉愁」為主題。文化旅遊節融入了漢服等傳統中國文化元素,讓遊客在體驗鄉村風光的同時,感受寺平人文精神和民俗民風的獨特魅力。
  • 探村浙江金華|寺平古村,七星伴月格局,最美磚雕民居
    浙江金華,婺城,寺平古村。始建於元末,距今有700多年歷史,毗鄰秀美的九峰山,古風極其優美的村落。據傳,春秋時期,有個菇蔑族被周王朝驅逐南遷至此,建國菇蔑,取戴為姓,等待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被秦漢帝國所滅,他們不再幻想興國,於是就在寺廟的旁邊一平地上建屋居住下來,取名寺平村。建村之初,寺平古村的祖先即以神秘的「七星伴月」的地形圖景來規劃全村的建築,希望能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古老的村落先人們,依據七星的方位,分別建造了七座宏偉的殿堂。
  • 中秋節無數遊客湧向寺平古村 只為看一眼「銀娘」到底有多美
    2019年9月13日,第二屆「銀娘祭月」中秋節活動在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湯溪鎮寺平古村如期上演,其中「銀娘省親」這一劇目,吸引了無數當地人和外地遊客前來觀看。人們要看一看這個傳說中的」銀娘「到底有多美。寺平古村是第五批國家級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距今已有700餘歷史。該村始建於明代初期,古建築面廣量大,較為完整而極具地方特色的歷史建築和文物古蹟有82處。徽派建築風格的古色古屋遍布全村,古磚雕工藝之精美,古建築保護之完整,令專家學者、遊客嘆為觀止。近年來,寺平古村依託古建築文化,著力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
  • 國慶中秋寺平古村民俗活動豐富多彩
    國慶中秋寺平古村民俗活動豐富多彩
  • 陪銀娘省親,看嫦娥奔月走,到寺平古村過個不一樣的中秋節去
    「今年的中秋節來我們寺平古村,不僅可以陪『銀娘』『省親』和『祭月』,還能親眼看到『嫦娥奔月』的整個過程,感受到特別的視覺衝擊。」9月11日,金華開發區湯溪鎮寺平古村黨支部書記戴維平介紹說。資料圖片據悉,2019寺平古村農民豐收節暨第三屆「銀娘祭月」中秋節旅遊活動時間已正式敲定,日子就定在9月13-15日。與往年相比,今年又增加了「嫦娥奔月」這一大型表演項目。
  • 古村寺腳下探尋膠山古寺
    古村寺腳下探尋膠山古寺文/潤豐春雨方歇,春陽方好,神清氣怡,約兩三夥伴,稍加收整,輕裝出行,欲擇一世人罕至處覽勝。聞膠山有古寺,經千載,歷風雨,外人罕至,中有美色,嗟嗟乎世外桃源,遂欣然而往。馭車至將近處,有一村,路崎嶇,車不得行,乃棄車徒步而往。及至村前,有石碑刻村名:寺腳下。
  • 遇見金華最美後花園 這裡有養生樂園、靜謐古村、萬畝茶園
    金華開發區資源旅遊豐富,旅遊產業亮點紛呈,以九峰山風景區、四顧屏、峙壠湖公園、萬畝茶園等的山水生態遊;寺平古村落、城隍廟、鴿塢塔畲族民俗風情村等的鄉土古村遊;九峰溫泉體驗館等的休閒娛樂遊及伊利、蒙牛、中國火腿博覽館等的工業遊的四大旅遊板塊
  • 平贊高速石贊線寺家莊埠收費站開通運營
    通訊員王建勳攝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吳培源 通訊員葛淳、張天行)7月1日上午8時,平贊高速石贊線寺家莊埠收費站開通運營,這標誌著平贊高速主線和支線全部建成通車。 寺家莊收費站位於平贊高速石贊線鹿泉區寺家莊鎮東營東街,為6進6出收費站(含三個ETC車道),向北與石家莊南三環路及南繞城高速相接,是平贊高速距石家莊市區最近,規模最大的站點,開通後將極大節省市區居民去往沿線各地的通行時間,有效緩解省會南部區域交通壓力。
  • 杭州旅遊法喜寺,見證了杭州輝煌歷史的天竺三寺!
    法喜寺其實就是三天竺中的上天竺法喜講寺,法喜寺上天竺法喜講寺 門票:10 開放時間:4:30-18:30 位於上天竺的法喜寺,始建於五代時期,現在是三天竺中最火也是規模最大的,以求姻緣靈驗和好吃不貴的齋飯紅出了圈,還有的人來這裡為了張國榮先生的排位,總而言之現在的法喜寺很顯然的成為了一個網紅IP寺廟,實際上除了這些之外它還是一座千年古剎,中國白衣觀音的起源地,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絕對值得深度體驗一下
  • 詩歌:寺平古村的燈夜
  • 歷史如煙,被淹沒的古村、古寺、十裡銀杏林
    《四明談助》記載:「鯨魚山,土人稱『龍山』,在兩皎合處,山下有松巖寺」。古籍中還有詳細介紹,「鄞西南九十裡大皎山,舊有松巖寺。晉天福七年(942),有秋江禪師者遊方至此,趺坐石上。俄而虎踞其側,山民異之,為建精舍以居,初名『小溪松巖院』。宋治平二年(1065)賜名『松巖禪寺』……康熙間重構。乾隆間復構。
  • 探村貴州安順|本寨古村,六百年風雲暗蘊,八千裡星月可追
    貴州省安順市,本寨古村。正如「六百年風雲暗蘊,八千裡星月可追」村中楹聯所言,這裡古韻尤其濃厚。不管是碉樓、古堡,或是四方宅院,還有骷髏洞、青龍寺、雲舊寺等,人少景美,最值一去。村旁,還建有一座古樸的廟宇,廟牆上書寫黃色「佛光普照」大字和塗黃圓圈寫「南無阿彌陀佛」紅色大字,門眉上掛「青龍寺」匾,廟門左邊立石碑刻本寨村前清秀才金貢禹撰、雲鄉居士王恩瀘書《贊青龍寺》:「奇哉青龍,美哉青龍,鎖住財門仗爾功。前植柳,後栽松,源遠流長,河水溶田如石硯。路似彎弓,鳥鳴樹上,魚躍波中。耕者農夫,釣者漁翁。山之簇簇沿徑繞,閣上峨峨被藤蒙。
  • 溫州永嘉這個不為人知的古村裡,百年梨花悄然綻放
    我縣文史專家高遠說,公爵爵位極高沒有不入正史的先例,翻遍唐史沒有類似記載,因此這個傳說極有可能是民間杜撰的,但寺名高賢也決非等閒之事,確實令人納悶。世事滄桑,高賢寺慢慢頹敗,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最近一幢建築物被拆毀。——(編者注)3坐擁在風景裡的生態古村高賢寺古村是全國保留最好的梨花古村之一。
  • 浙江台州深山裡神秘的古村,至今沒通公路,村裡掛滿了驢友戰旗
    而如今,村裡卻不乏熱鬧,因為台州當地人的一篇介紹推文,讓這座世外桃源展現於外面的花花世界,從此古村落聲名鵲起,眾多徒步驢友紛至沓來,老人們也發展起了農家樂,當遇見驢友們登上古村,一切顯得其樂融融。從山腳下徒步上山,大部分路段都是不規則的石鋪小徑,基本上都是叢林中穿越,可能關照驢友集中登山,一路上景色倒是一般,沒有過多的留戀,而集中力量登上古村後,眼前景象豁然開朗,仿佛進入一片世外仙境,獨特的火山熔巖石柱高達數百米,巖體裸露,奇譎萬千,梯田層疊,在陽光的沐浴下,梯田的水紋波光凌凌,美不勝收。
  • 訪古村古寺,覓靜心靜意
    古村內主要有主要有蕭、楊、許、鄭四大姓氏,明末清初時從福建漳州遷至這裡圍寨建屋,繁衍生息發展至今已有幾千人口。漫步古村,遠離都市喧囂的安靜之感油然而生,這裡的亭臺樓閣,一柱一梁都展現著客家建築風格的獨立同時也昭示著這座古村落昔日的輝煌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