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足球視野裡,未有過考級成才,也未有過應試足球催生後備力量,孩子需要的是足夠的踢球時間和「自由生長」的權利。
據教育部披露,由全國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以及全國幼兒足球專家委員會審議通過的全國幼兒足球活動的負面清單,在2020年全國校園足球工作視頻會議上發布。清單中的「禁止幼兒足球考級」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足球,從娃娃抓起」,這沒問題。但這不意味著要對孩子揠苗助長。「禁止幼兒足球考級」,正包含了這層意思,置於當前背景下,也稱得上撥亂反正。
幼兒足球最該培養的是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身體內部的足球潛能,而考級是機械化的、僵硬的考核模式,也是一種應試考試,很容易讓孩子過早地進入「市儈足球」的語境,從而壓制其足球天性。靠考級,出不了中國的梅西,也出不了激情四射的踢球者。因此,確有必要對幼兒足球考級說不。
追溯幼兒足球考級的歷史,其實不算久遠。7年前,足管系統就傳出了「是不是可以讓孩子像學習音樂那樣,建立一些等級考試制度」的聲音。這以後,幼兒足球考級有了一定的熱度和市場,以「少兒足球考級培訓」「體育考級」等為名頭的培訓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在一些幼兒足球訓練場所,不少幼兒家長的議論也離不開「考級」二字。
足球考級的支持者,向來喜歡將此與鋼琴、美術等考級相聯繫。殊不知,無論是鋼琴考級,還是其他一些熱門技藝的考級,也是讓很多家長和孩子頭疼的事——太耗費金錢和精力。
不可否認,考級有很多明裡暗裡的「好處」,誘導著家長和孩子們一邊牢騷滿腹一邊樂此不疲。長期以來,考級熱也因此高燒不退。而幼兒足球考級制度的設計者,也試圖藉助考級魔性助長足球熱。
中國足球當下的後備力量,確實讓人憂心,但靠幼兒足球考級去蓄積新生力量,路子明顯是跑偏了。這是因為,儘管考級能把更多孩子帶到足球場上來,看似好事一樁,但這種看上去很美的考級思路,卻並不科學。
且不說足球考級具不具備鋼琴、美術考級那樣的誘惑力,單就其路徑而言,功利性的目標必然造成功利性的幼兒足球。那種考完鋼琴十級卻連一首完整的曲子都彈不流暢,或者就此把「業務」丟棄的現象,也很可能出現在幼兒足球領域。而且,一旦考級成為最終目的,人們就容易以投機心理應對。最後,只能給幼兒頭上增加一道虛幻的光芒,缺乏實質意義。
發展校園足球的核心目的之一,當然是打好基礎、發掘人才,可是連顛球都要分級別地考級,只會讓有趣的足球變得無趣,讓真心喜愛足球的孩子厭煩和遠離。為了中國足球的明天,為了幼兒足球的純淨,就該及早去除其中的功利因素,讓自由的、接地氣的足球回歸。
世界足球的視野裡,從未有過考級成才的神話,也從未有過應試足球催生後備力量的傳說。街頭的自由桑巴、熱土上的不羈嘶喊,讓一代代足球奇才湧現。他們的故事一再啟示我們:孩子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踢球時間和「自由生長」的權利,而不是無休止的應試和束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布的負面清單中,「禁止進行正式足球比賽」「禁止進行成人化、專業化、小學化的足球訓練」等內容也很關鍵。這些,也都是對幼兒足球功利化、反規律問題的糾正——別說幼兒足球不該如此,青少年足球不能以成績為重、不可拔苗助長,也一直是世界足壇的公論。那種拍腦袋、逞一時之快的幼兒足球功利模式,是時候退場了。
來源: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