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之前不是先設置ISO、光圈和快門,而是先確定你拍的是什麼。它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再確定使用光圈優先還是快門優先,不需要每個都要去調。
1.光圈優先:拍攝對象是靜止或輕微活動的物體,設置好光圈的大小,ISO自動,快門自動顯示曝光正常的速度。
建議拍輕微活動的物體不要把光圈調最大,最大光圈降3檔左右。具體光圈大小根據實時場景配匹的快門速度夠不夠手持安全快門。
2.快門優先:拍攝對象是運動的,設置好安全快門,ISO自動,光圈自動顯示曝光平衡的大小。
建議安全快門速度:正常行走(1/500秒),快速行走(1/1000秒),跑步或騎自行車(1/2000秒),行駛的汽車(1/4000秒)。類似差不多速度的套上去用就行了。
3.ISO設置:感光度默認情況下設為自動,ISO的自動值都是在光圈和快門不夠用的情況下,自動提高感光值,使畫面曝光平衡。
如快門優先時,在室內把快門提到1/300秒時,光圈已經最大了,但畫面還是欠曝,系統自動把ISO提高的正常曝光值。
4.不要急著用M檔:如果你連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都沒理解透,M檔根本就無從下手,因為3個都要自己調,尤其是換不同的場景時又重新調,機器能搞定的事為什麼非要人工的做呢?
當然,並不是說M檔很難,只要理解了曝光三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一些日常拍攝的曝光值心裡有個定數,M檔才能用得順手。
比如拍一個騎自行車的人,快門速度確定為1/2000秒,光圈值為F5,此時就剩ISO了,來回撥動,直到曝光正常。ISO其實設為自動,操作會變得更簡單,確定了快門速度,只要調光圈就行了。
總結:
曝光三要素是互補的作用,都可以使畫面變亮或變暗。
光圈大,進光量多,快門就要加快,減少進光的時間;
反之,快門變慢,進光時間長,光圈就要縮小,減少進光量。
ISO不要主動亂調,它是在光圈和快門不能滿足正常曝光的情況下,以犧牲畫質的代價來保證曝光的平衡,默認設自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