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丹福大學沃爾特·沙伊德爾教授做客「人大史學講堂」

2020-12-20 人大新聞網

5月30日,「人大史學講堂」第64講舉行。本期講堂邀請到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沃爾特·沙伊德爾教授作題為「中國、羅馬和第一次大分流」的演講。講座由歷史學院教授徐曉旭主持,美國德堡大學古典系劉津瑜教授和歷史學院王大慶副教授共同擔任評議人。北京大學古典學研究中心的穆啟樂、範韋裡克和劉淳,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的胡玉娟和呂厚量,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的李永斌,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的唐納德·沃斯特、金永麗、侯深、周施廷等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校內外數十名同學也參加了此次講座。

沙伊德爾教授運用比較史學、全球史等理論與方法,對於人類歷史上的帝國做出了宏觀的和深入的分析與思考。他表示,在羅馬帝國的形成過程中,城邦之間的相互整合是在彼此平等的狀態之下進行的;而在中國,這種政權的擴張則是在君主制之下進行的,是在不平等基礎上的一種吸納,從而使國家機器官僚化,形成了秦帝國。羅馬帝國也存在類似過程,但是也只存在於帝國形成初期的階段。到漢朝—羅馬帝國建立之後,兩大帝國的狀況有趨同的跡象,這是所謂「第一次合流」。但羅馬帝國崩潰後,歐洲再無可與之相匹敵的大帝國能重現羅馬帝國的「大政權控制」,雖然不斷出現嘗試者,但最終都歸於失敗。到了近代,出現「歐洲帝國出口」的現象,即殖民主義擴張的進程,形成了大英帝國。

帝國為何長久以來未能在歐洲重現?沙伊德爾教授認為,歐洲本土有兩個因素是中國所沒有的,即民族國家的出現和外部強權的幹預。關於彭慕蘭提出的著名的「大分流」的說法,他認為,在中國,社會精英階層普遍支持大一統的意識形態,而生態邊疆,即農業社會與遊牧社會之間的衝突,對建立大帝國非常有利,歐洲則不存在這些因素。農耕與遊牧社會的交往和衝突以及在地位上的不平等,也符合一開始就指出的「整合」過程。歐洲遠離遊牧文明,這方面的影響也就比較小。

歐洲與其他地區拉開很大距離即「大分流」的原因,在沙伊德爾教授看來,也應當從有沒有「大一統」當中來尋求。「多中心」統治和「壟斷統治」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多中心」的競爭是平等的,這意味著政府與社會之間需要不斷討價還價來達成某種平衡,也有利於社會創新;而東亞模式起初是壟斷性質的,政權經常在與自己的精英競爭,還有與遊牧社會的競爭,這些都是不平等的競爭。這種競爭的結果是努力維持現狀,形成較為封閉的狀態,並且主要依賴自己的內在資源。兩種模式的差異非常之大。歐洲很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尤其是與「大分流」密切相關的工業革命、航海革命等,它們發生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不存在「大一統」的帝國。因此,研究「大帝國」對我們進一步理解「大分流」是大有裨益的。

在評議環節中,劉津瑜教授為大家梳理了沙伊德爾教授講座內容的要點,並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王大慶、唐納德·沃斯特、穆啟樂、胡玉娟、侯深等學者以及在場的同學紛紛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沙伊德爾教授進行了進一步的交流和探討。

沃爾特·沙伊德爾(Walter Scheidel)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古典學系教授,國際著名的古羅馬史研究專家。沙伊德爾教授出版著作多部,包括《羅馬和中國》(Rome and China)、《牛津古代近東和地中海國家研究指南》(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State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and Mediterranean)和《劍橋希臘羅馬經濟史》(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Greco-Roman World)。 他的最新著作《古代中國和羅馬的國家權力》(State Power in Ancient China and Rome)大獲好評。

相關焦點

  • 沃爾特·沙伊德爾 編《古代中國與羅馬的國家權力》
    ——傑弗裡·勞埃德爵士,劍橋大學古代中國與羅馬的國家權力〔美〕沃爾特·沙伊德爾 編楊硯 等 譯「古典與文明」叢書定價:58元,精裝,470頁ISBN:9787108067982生活沃爾特·沙伊德爾(Walter Scheidel)美國史丹福大學人文學科迪卡森講席教授、古典學和歷史學教授,古羅馬研究領域當前最重要、最活躍的學者之一。所涉領域主要包括古代社會和經濟史,前現代歷史人口學以及世界歷史的比較和跨學科研究。
  • 韓國慶熙大學白裕相教授做客「人大史學講堂」分享「古代中國醫學...
    10月13日下午,「人大史學講堂」的第六十六講在公共教學三樓舉行。做客本期史學講堂的是韓國慶熙大學韓醫學院原典學系主任白裕相(Baik Yousang)教授,講座的題目是「古代中國醫學的韓國傳播」。擔任本次講座的評議人是慶熙大學韓醫學院原典學張祐彰(Jang Woo Chang)副教授。歷史學院歷史系主任王大慶主持本期講堂,歷史學院趙榮俊講師擔任翻譯。
  • 臺灣政治大學周惠民教授做客「人大史學講堂」
    5月8日下午,適逢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政治大學日」之機,來自臺灣政治大學歷史系的周惠民教授應邀在歷史學院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題為「飲食文化史:研究課題與方法」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是「人大史學講堂」系列講座的第七十二講。歷史學院歷史系系主任王大慶主持講座,歷史學院教師周施廷、杜宣瑩,以及世界史專業的多位碩士生和博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教授做客南開金融學術講堂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範琦)6月7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王傑副教授做客南開金融學術講堂,以「Dimension Reduction in Regress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acroeconomics」為題為師生帶來了精彩講座。
  • 美國著名納米材料專家尤裡•高果奇教授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
    美國著名納米材料專家尤裡•高果奇教授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  清華新聞網12月12日電 12月10日下午,美國著名納米材料專家、ACS Nano副主編、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傑出教授尤裡•高果奇(Yury Gogotsi)訪問清華並做客清華大學海外名師講堂,發表了題為《MXenes
  • 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謝博德教授做客第75期浮山講堂講英語學習盲點
    新聞網訊 5月28日晚,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副教授、世界語系中文項目主任的謝博德應邀做客我校浮山講堂第75期講座,在圖書館報告廳以「英語學習的盲點——中美行為文化差異」為題,給近300名聽眾帶來一次學習之旅。謝博德以「為什麼學習語言?如何跟美國人交朋友?」
  • 美國愛荷華大學數學系教授葉揚波做客明德數學講堂 漫談黎曼猜想
    12月27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數學學院明德數學講堂系列第六講舉辦。美國愛荷華大學數學系教授葉揚波應邀作了題為「漫談黎曼猜想」的學術報告。數學學院副院長韓麗濤主持,數學學院部分教師和研究生參加報告會。
  • 浙江大學周玲強教授受邀做客我院線上「MTA名家講堂」
    11月23日下午,浙江大學旅遊學院周玲強教授受邀做客我院線上「MTA名家講堂」,圍繞「鄉村旅遊促鄉村振興」進行專題講座。本次講座在學院會議室舉行,副院長王德強主持,旅遊管理教研室教師、旅遊管理專業研究生和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本科生共計90餘人聆聽講座。
  • 美國夏威夷大學學者做客南開金融學術講堂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曉 柳明)6月8日,來自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經濟系的王亮副教授應邀做客南開金融學術講堂,並作了題為「Money and Credi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的精彩報告。  在報告中,王亮探究了貨幣與信用作為競爭性支付工具的理論及其應用。
  • 諾獎得主巴裡·夏普萊斯受聘清華大學名譽教授 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
    諾獎得主巴裡·夏普萊斯受聘清華大學名譽教授  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  清華新聞網11月6日電   11月4日下午,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巴裡·夏普萊斯(Karl Barry Sharpless)受聘為清華大學名譽教授儀式暨主題演講會舉行。
  • 【埃科學術】暨大晏青教授做客埃科大講堂,分享新聞熱點專業
    2018年4月23日晚,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晏青副教授帶著他的碩士研究生陳靄婷同學受邀來到廣州埃科人才研究所總部做客埃科大講堂,我研究所學術部部長朱曉雯博士接待和主持開講
  •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derson院士做客翱翔名家講堂
    西工大新聞網11月26日電(通訊員 高峻)11月25日下午14點,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國立大學Brian D. O.Anderson教授做客我校翱翔名家講堂,在長安校區教西D100為同學們進行了《Localization of UAVs in GPS-denied environment》主題報告。與Anderson院士一起到場的還有澳大利亞伊莉莎白二世榮譽研究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工學院副院長、自動化學院人才特區特聘人才於長斌教授,他同時為同學們帶來了《澳國立/西工大工學學士「2+2」聯合培養項目》的宣講。
  • 美國斯坦福市市長戴夢龍做客江都
    美國斯坦福市市長戴夢龍做客江都   2002年11月12日13:50  揚子晚報   在11月9日至10日舉行的中國江都國際龍獅邀請賽上,來了兩位特別的客人———美國斯坦福市市長戴夢龍夫婦
  • 臺灣輔仁大學教授做客山東大學(威海)
    5月27日晚,臺灣輔仁大學陳福濱教授應邀做客山東大學(威海)團委第三期行知講堂,為該校師生作了題為「IQ、EQ、CQ、MQ與價值觀」的主題報告。學校師生代表400餘人到場聆聽。  陳福濱結合具體案例生動闡釋了IQ、EQ、CQ、MQ彼此間的關係及個人對價值觀的理解。
  • 史丹福大學津巴多教授在北京大學作主題公益演講
    2016年4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觀眾廳座無虛席,盛況空前。以「斯坦福監獄實驗」聞名於世的著名心理學家、美國心理學會原主席、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eorge Zimbardo)在這裡發表了主題為「從惡魔到英雄之路」的精彩演講。
  • 清華大學甘陽教授受聘我校兼職教授,做客博雅講堂
    甘陽教授,全國大學通識教育聯盟發起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思想界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之一。圖為浙江工商大學校長陳壽燦(圖左)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甘陽教授(圖右)2019年11月27日下午,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甘陽教授走進我校博雅講堂,在下沙校區圖書館一樓報告廳進行了「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主題講座。浙江工商大學校長陳壽燦、副校長趙英軍出席了本次博雅講堂。
  • 譚元元做客同濟大學高等講堂暨惟新講壇,與師生「譚」話芭蕾
    著名芭蕾舞表演藝術家譚元元做客同濟高等講堂,講述芭蕾藝術之美 來源:藝術與傳媒學院   時間:2020-12-15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