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晚,有網友貼出浙江財經大學學生的對話截圖,稱學校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突漲學費」,此事件引發輿論關注。針對這一情況,22日,浙江財經大學在官方微博兩次發表通報,稱此次「學費誤增」事件因工作失誤,學校教務系統多計算了一個學期的學分學費。22日下午,記者從校方獲悉,所有多繳納的學費都已退回學生的支付帳戶。
21日,一名學生爆料稱,浙江財經大學2019年學費漲幅近3000元,比起以往六七千的學費,2019年這一學年的學費在1萬元左右,學生們紛紛表示對於在沒有任何通知和收費明細的情況下突漲學費的不理解。
記者從截屏的學校收費頁面看到,收費項目包括四項內容:學費3000元、住宿費1600元、「其他費3」2520元、「其他費4」3300元。而另一名爆料學生的四項條目費用分別為4800元、1600元、500元和4560元。學生普遍反映,希望學校對「其他費3」和「其他費4」的明細作出解釋。
7月22日凌晨,浙江財經大學在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因工作失誤,該校教務系統多計算了一個學期的學分學費,導致部分學生收費系統金額出現較大「誤增」。昨日13時57分,校方再次發表情況通報稱,7月22日16時前,將向同學全額退還多收取的學費。
記者致電浙江財經大學教務處後了解到,該校學費總數由專業學費和學分學費構成,此前均經過物價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批准。其中,專業學費即「其他費(用)3」,由於各個專業之間存在差異,學費標準會有差異。而對於學分學費,學校採用的收費方式是預收制,即每學年開學時按照平均學分(40學分/年)預收,學年結束時依據學生實際修讀學分進行結算。其中網上所展示的「學費」一欄指的即為預收學分學費。
教務處相關負責人解釋,「其他費(用)4」指的是補繳學分學費,也是造成此次學費「誤增」的原因。「大學生涯中,大一、大二的同學往往在一學年內會修較高學分,對於超過40學分的部分在學年結束時存在補繳的情況;大三特別是大四所需修讀學分少。但最後學分學費總額是固定的,只是分布不夠均衡。」具體到本次學費「突漲」,是由於學校更換了教務系統,新系統誤將學生已選修的下學期的學分算入到此前一學年內,從而造成了學分學費「誤增」。
該負責人稱,22日9時,學校已將準確的學生繳費數據通過系統發布,並用具體的收費名稱代替了模糊的「其他費(用)3」「其他費(用)4」。截至發稿,記者了解到,所有多收取的學費都已退回學生支付帳戶。
記者隨後聯繫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他表示,高校漲學費問題事關學生切身利益,必須認真對待,「如果真要漲學費,必須舉行聽證會,還應聽取學生的意見。」
(記者 王索妮 見習記者 胡宗昊)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來源: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