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究竟啥意思?

2021-02-13 精闢閱讀

精闢閱讀

中國人必備閱讀寶庫,涵蓋人生哲學、職場智慧、教育經驗、情感文學,每日奉上有思想深度的營養套餐。

從古至今,有很多關於婚俗方面的禁忌,一旦違反了這些禁忌,不僅會給自己惹來很多麻煩,甚至還會對子孫後代有不良影響。

古人講「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說的就是有關婚姻方面的禁忌,蕃是繁盛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同姓男女不能通婚,否則子孫後代不會繁盛。

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語之後,可能都會產生一些疑問,為什麼同姓人不能結婚呢?這本根不符合常理。

深挖這句俗語背後的含義之後,就會發現強調的,並不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同姓婚姻,而是說同宗同族的近親婚姻,這樣理解就解釋的通了。

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這句俗語出自《左傳》,「晉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說的是晉文公重耳的故事。

從這段話中可以得知,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同姓不能通婚的習俗。並且這種習俗也是,繼承於更久遠的時代。

在原始部落社會中,由於生產力比較低,人們為了爭奪食物和地盤,會經常發生小規模爭鬥。

勝利的一方可以肆意侵略戰敗部落,比如,可以將男人當做奴隸,從事一些較重的體力勞動或上戰場。

而搶來的女人除了做奴婢之外,還會被部落中的強者佔有。為他們生兒育女,這樣就可以使子孫茂盛繁衍。

這其實也是一個部落走向強大的手段,而搶來的牛、羊、馬等牲畜,則會成為耕地的工具。事實上就算是部落內部,有時也會因為爭權奪利或搶女人,而大打出手。

這樣就很容易導致部族力量被削弱,所以才會禁止在本族內搶女人。進而演化成為了禁止同姓同宗結婚。

實際上隨著文明時代到來,這種所謂的同姓不通婚,逐漸變成了大家熟知的近親不能結婚。

據《晉語》記載:「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同志雖遠,男女不相及;畏黷故也。黷則生怨,怨亂毓災,災毓滅姓。是故娶妻避同姓,畏亂災也」。

這其實就是再一次重申了,同姓男女不能結婚的婚俗。一般認為早在夏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同姓不婚」的規定。

但自秦漢以後,姓與氏混為一談,這個規定就就被逐漸淡化了。但是按照古代婚俗來看,「同姓」後來多代指同宗同族,所以同姓不婚說的就是,有血緣關係的男女,絕對不能結婚。

二、同姓不通婚的原因:知禮儀,強宗族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規定,主要是因為同姓男女,一般都會擁有同一個祖先。他們之間有血緣關係,結婚之後生出的後代,往往都會出現身體比較弱的情況。

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一代不如一代,那麼這個家族就會慢慢消失。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所以才會規定「同姓不婚」。

這也就是俗語「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所要表達的內在含義。因為同姓一般都意味著同族,血緣關係一定很近,這樣子孫後代就不會繁盛。

戰國時期鄭國國相子產,曾明確規定內官不準同姓通婚;而晉國司空季子也說:「異德合姓」。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在古人的思想觀念中,認為同姓通婚,對繁衍後代的危害特別大。所以古人在結婚的時候,都會選擇非同姓或非同族之人。

比如,周王室子女不與晉、吳、衛、魯通婚,皆因都出自同宗同族。實際上古人對同姓不通婚非常在意。

因為他們不希望破壞禮法,同時也不想讓宗族勢力衰弱。清代學者顧炎武曾說:「是知禮不娶同姓者,非但防嫌,亦以戒獨也。」

說白了娶妻不娶同姓,主要是因為「知禮」。而同宗同族的人血緣一樣,所以生出來的孩子就很容易體弱多病,這一點在現代醫學中已經得到驗證。

異姓通婚不僅是禮法規定,同時也可以達到強強聯合的目的,避免使宗族陷入孤立境地。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姓」皆來自於五帝,而他們之所以得姓,是因為他們本於五行。所以才有「五行有相生,故同姓不婚」的說法。很顯然這種說法缺少科學依據,並且在現代人眼中也沒有說服力。

 喜歡本文就點【閱讀原文】關注吧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究竟啥意思?
    古人講「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說的就是有關婚姻方面的禁忌,蕃是繁盛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同姓男女不能通婚,否則子孫後代不會繁盛。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語之後,可能都會產生一些疑問,為什麼同姓人不能結婚呢?這本根不符合常理。深挖這句俗語背後的含義之後,就會發現強調的,並不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同姓婚姻,而是說同宗同族的近親婚姻,這樣理解就解釋的通了。
  • 古人常說:「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究竟啥意思?
    古人講「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說的就是有關婚姻方面的禁忌,蕃是繁盛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同姓男女不能通婚,否則子孫後代不會繁盛。 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語之後,可能都會產生一些疑問,為什麼同姓人不能結婚呢?這根本不符合常理。
  • 古人講「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啥意思?為何古代同姓不能結對?
    在漫長的文明進程中,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近親結婚」的危害,於是留下了「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說法。 「男女同姓」,當今時代並不少見。「同姓」不代表「同親」,只要不同親,自然是可以結婚生子的。那麼,這句老話是否放在現代就有失偏頗了呢?
  • 古人講「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啥意思?為何古人認為同姓不能結婚?
    古人講「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說的就是有關婚姻方面的禁忌,蕃是繁盛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同姓男女不能通婚,否則子孫後代不會繁盛。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語之後,可能都會產生一些疑問,為什麼同姓人不能結婚呢?
  • 為什麼說「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姓的男女真的不能結婚嗎?
    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有同姓不能通婚的風俗。這樣的禁忌在各民族之間,都普遍存在。儘管關於同姓之人不能通婚的記載很多,但是在遠古的神話時代,沒有這樣的禁忌,在黃帝時代到夏商時期,如顓頊之女女修,為伯益之曾祖母,堯的兩個女兒嫁給舜,都是同性婚姻。
  • 同姓的人可以在一起嗎有什麼禁忌 為什麼同姓不能在一起
    同姓相愛其實也不錯,不用糾結以後的孩子姓什麼,但是同姓的人相愛好像是有點不好的,究竟是哪裡不好呢?   同姓根本不是問題 ,同性才是問題。「同姓不婚」是我國封建社會遺留的習俗。所謂「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有一定道理但不能以偏概全。
  • 同姓的人能結婚嗎 同姓結婚有什麼講究
    同姓的人能結婚嗎?其實同姓根本不是問題 ,同性才是問題。「同姓不婚」是我國封建社會遺留的習俗 。
  • 古人為何「同姓不婚」?
    一、遺傳原因說 這一觀點認為禁止同姓為婚是在於避免親近繁殖帶來的不利因素。周人已十分清楚同姓相婚會造成後代的畸型和不育,不利人口蕃衍和繼嗣,所以便作了同姓不婚的規定。 《左傳·僖公二十年》記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 為什麼有人說,同姓之間不能結婚?為什麼現在同姓可以結婚了?
    為什麼有人說,同姓之間不能結婚?為什麼現在同姓可以結婚了?《通志.氏族略》開篇寫到「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
  • 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財」,是啥意思?究竟準不準?
    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財」,是啥意思?究竟準不準?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莫名其妙的眼皮跳,而且還是一隻眼跳,一隻眼不跳,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聽家中的老人說一句」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如果是左眼跳的話,那麼就會繼續讓它跳,並且期待著發財,如果是右眼跳,那麼就會揉眼睛,讓眼皮不跳。
  • 民間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究竟啥意思?到底準不準?
    民間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究竟啥意思?到底準不準?其中「俗語」就是古人留給我們多種文化的其中之一。顧名思義,俗語就是一種通俗易懂的語言,它沒有很華麗的辭藻,反而都是一種很簡單的語言。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相信大家一定知道這句話,有一首歌也有這樣的歌詞:左眼皮跳跳,好事要來到,不是要升官就是快要發財了!可見我們還是有很多人很「信任」這一俗語的。
  • 農村俗語:「男女相親不一樣,一個偷瞄一個望」是啥意思呢?
    前兩天與一位老農聊起古代男女青年相親的事情。老農說,古代男女相親可與現在不一樣。現代的男女青年已經沒有了封建思想,在相親時都敢於大膽地「審視」對方,看看對方究竟符合不符合自己的審美要求,同時,也敢於當面互相徵詢意見。
  • 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好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按照農村的說法,如果在農曆的每個月的初一生下了男丁,那麼,這個男丁長大後會缺乏才能,無論幹什麼事情都難以成功;如果在農曆的每個月的十五生下一個女孩兒,那麼,這個女孩兒長大後會死心塌地地與丈夫過日子,會處處想佔娘家的便宜,娘家想佔姑娘家的便宜是不可能的,因此,這個姑娘就等於白生了。
  • 民間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啥意思?
    作為漢語成員之一的俗語,雖然通俗易懂,低調內斂,但其同樣包羅萬象,其中有講民俗民風的、修身齊家的、為人處世的等等。時至今日,俗語依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就比如這句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咱們一起看一下。
  • 農村俗語:「好男不娶虎刺梅,好女不嫁流光錘」,究竟是啥意思?
    每到過年的時候,大齡單身男女青年大多頗為煩惱,不得不面對左鄰右舍的「關懷」,還有親友的詢問,最長問道的是:「現在談對象了麼,怎麼不把對象帶回來。」每當聽到這樣的問題,心中恨不得把對方一頓怒懟,但表面上只能強顏歡笑,然後隨便找個藉口搪塞過去。婚姻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事情,必須慎重考慮,甭管別人評價,最好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老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如何選擇另一半呢?
  • 老祖宗處世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
    老祖宗處世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人立於天地之間,處在繁華俗世之中,一不小心就會走上歧途,於是乎老人們便把自己的經驗和走的岔道總結成智慧語言,口口相傳給下一代,作為以農業為本的超級文明古國,在鄉間田地當中有許多俗語植根於生活沃土,卻也是文學領域的生動素材,而今天給大家介紹了這麼一句處世俗語便是如此,「窮不走水,富不涉淫」,作為老祖宗的血淚忠告,您知道嗎?
  • 民間俗語:「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說的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說的是啥意思?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其中的俗語文化更是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經非常流行了。在當時那個年代教育還沒有普及,所以民間俗語很容易得到推廣。和詩歌辭賦什麼的相比,俗語在深度內涵上要落後許多,但是俗語通俗易懂,而且在很多方面都適用,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很多俗語都得到了廣泛的流傳。雖然在今天俗語的地位不如從前,但熱衷於使用俗語的人仍然非常多,而且對於很多學者們來說,研究俗語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我們從俗語中能夠發現很多古人很多為人處世的態度。
  • 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啥意思?老祖宗的待客之道
    提要: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啥意思?今天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就是關於農村的習俗和禁忌。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是什麼意思?
  • 「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這句俗語啥意思?一起來了解一下
    「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這句俗語啥意思?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看起來也很簡單,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這看似簡單的話裡究竟包含著什麼樣的故事呢。看到這句俗語我們首先關注到的就是其中的兩個重疊的數字。七七八八在大多數人的理解中應該是表達差不多,形容零零碎碎的意思。
  • 古人常說:「生七不娶,暗九不過」,這生七和暗九指的是啥意思?
    在祖國的廣大農村之上,傳承著一種民間文化,它的名稱叫俗語,是勤勞又充滿智慧的老祖先根據自身的經驗所融匯而成的,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而經過一代代人的「取其精華,去除糟粕」後,更成為了後世子孫的為人處世的寶典。而今日,筆者便帶來了一句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你知道是啥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