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從誕生發展到今天,從簡單的空調扇到傳統的製冷空調,再到今天冷暖通用,節能化甚至智能化的超空調時代,期間已經走過了百餘年的歷程。人們不僅已經在生活當中完全離不開它,對於它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製冷/制暖效果,靜音效果,功耗等都是我們在選購空調時非常關注的問題。如今,空調的種類也很多,大類有窗體空調、分體式空調,分體式空調使用較多的又有立櫃式空調、掛壁式空調、中央空調等,根據房屋面積可以進行相應選擇。分體掛壁式空調體積相對較小,網購價格也比較便宜,在我們自行操作時會相對簡單一點,當然,即使我們不自己去安裝,也應該了解安裝過程,空調行業有句業內話「三分質量,七分安裝」,可見空調正確安裝的重要性。
空調工作原理
我們上學時,物理課中曾講過液化(由氣體變為液態)時要排出熱量和汽化(由液體變為氣體)時要吸收熱量。其實空調製冷制熱原理就是根據這個來的,即空調工作時將製冷劑由氣態變為液態時,會釋放大量的熱量,而由液態轉變為氣態時,會吸收大量的熱量。製冷方式有壓縮式製冷和吸收式製冷,我們以常見的壓縮式製冷方式進行說明。
壓縮式製冷制熱過程:壓縮機將氣態的製冷劑壓縮為高溫高壓的氣態製冷劑,然後送到冷凝器(室外機)散熱後成為常溫高壓的液態製冷劑,液化放熱,所以室外機吹出來的是熱風。然後到毛細管,進入蒸發器(室內機),由於製冷劑從毛細管到達蒸發器後空間突然增大,壓力減小,液態的製冷劑就會汽化,變成氣態低溫的製冷劑,汽化吸熱,從而吸收大量的熱量,蒸發器就會變冷,室內機的風扇將室內的空氣從蒸發器中吹過,所以室內機吹出來的就是冷風;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蒸發器後就會凝結成水滴,順著水管流出去,這就是空調會出水的原因。製冷劑吸熱後恢復為常溫氣態再進入壓縮機壓縮,循環往復進行持續製冷。制熱的時候有一個叫四通閥的部件,使製冷劑在冷凝器與蒸發器的流動方向與製冷時相反,所以制熱的時候室外吹的是冷風,室內機吹的是熱風。空調壓縮機工作原理可以這樣概括:空調壓縮機工作時,通過不停地把低壓區一端的熱量吸收到製冷劑中再送到高壓區分發到空氣中,不斷起到調節氣溫的作用。
變頻空調的「變頻」原理:變頻空調的核心是變頻器,通過對電流的轉換來實現電動機運轉頻率的自動調節,把50Hz的固定電網頻率改為30至130Hz的變化頻率,同時還能使電源電壓範圍達到142V至270V。在變頻空調工作時,當供電頻率高時,壓縮機速快運轉,空調製冷熱量就大,而當供電頻率較低時,空調製冷熱量就小。與定頻技術相比,變頻空調的誕生在技術上無疑是重大的突破,變頻技術允許空調改變壓縮機的運行速度,從而以不同輸出功率來應對不同的應用需求。
環保型空調工作原理:環保節能空調機是採用水蒸發效應原理,用物理的方法實現降溫,其利用溼簾作為降溫介質,水從溼簾的頂部沿溼簾的波紋表面均勻的流下,使溼簾從上到下均勻的溼潤,風機抽風時,產生壓力,迫使未飽和的空氣流經多孔溼潤溼簾表面時,空氣中大量的溼熱轉化為潛熱,迫使進入室內的空氣從幹球溫度(是指從暴露於空氣中而又不受太陽直接照射的幹球溫度表上所讀取的數值)降低,接近溼球溫度(是指當前環境僅通過蒸發水分所能達到的最低溫度),增加了空氣的溼度,使得乾燥的熱空氣變為潔淨的涼爽空氣,從而起到降溫增溼的作用。但是為了保證空調在夏天時的製冷效果,水冷空調一般都要求接入水井,井水溫度在18℃以下,而且要水源充足。如果冬天制熱時,水路管道則可以接入暖氣爐、壁掛爐、集中供暖等管道,還要增加循環水泵。其適用範圍: 放型空(車)間;條件惡劣車間之降溫、換氣、增氧、除塵、淨化、去異味、防塵肺。其優點:無壓縮機、無冷媒、無汙染的環保型產品,這是利用室外全新鮮空氣蒸發冷卻原理降溫,並與室內進行對流換氣,從而達到通風降溫淨化目的;投資造價低,並且設備不佔任何建築面積;運行成本極低,與傳統壓縮機空調系列相比,耗電量只有其1/10;系統簡單,易於快捷安裝、維護,無須專業維護人員。
空調匹的概念:匹數指的是電器消耗功率,1匹=1馬力=735W,匹並不指製冷量。平時所說的空調是多少匹,是根據空調消耗功率估算出空調的製冷量。一般來說,習慣用1匹等於2500W的製冷量(也就是25機型),1.5匹約等於3500W的量(也就是35機型)。26機型約為1.1匹,27機型為1.2匹,28機型約為1.3匹,32機型為1.4匹;33機型約為1.5匹,36機型為大1.5匹。 一般,1匹空調適用面積10~15平方米,1.25匹適用10~19平方米,1.5匹適用16~26平方米,1.7匹適用15~30平方米,兩匹適用20~37平方米,3匹適用30~58平方米.空調1P是指1匹,也就是說此臺空調的製冷量2500瓦,說簡單點就是根據房間使用面積大小不同可以選擇P數不同的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