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戰鬥:網際網路平臺的黑灰產狙擊戰

2020-12-15 澎湃新聞

原創 韓小黃 AI藍媒匯

作者|韓小黃

來源|AI藍媒匯(lanmeih001)

網際網路的發展為生活提供了越來越大的便利,但伴隨著技術的更迭,信息安全問題始終蛇隨棍上,風險與機遇相伴相生。

在用戶看不到的地方,各大平臺早就於暗處展開了一場不為人知的黑灰產狙擊戰。

詐騙,從電信到網際網路

如果說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A面,是信息改變生活、信息創造價值。那麼伴隨著技術帶來的美好生活改變,外界也不得不注意到隱藏在暗處不為人知的B面——嚴峻的信息安全問題。

「你好,在嗎?」

「您的社保卡涉嫌洗黑錢……」

「我們提供五到十萬的小額貸款,利息特別低……」

電信時代,因隱私洩露導致的詐騙案件就不勝枚舉,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段隨著平臺形式的變化,也愈發變本加厲。

今年10月,哈爾濱市公安局剛剛破獲了一起跨省「微商詐騙」案件,嫌疑人以朋友圈販賣名表為由前後非法所得近百萬元。而類似的相關案件比比皆是,今年9月,陝西仙居警方破獲了一起「面膜微商」詐騙團夥,犯罪團夥以科技公司的概念包裝自己,在社交平臺招收代理商,但其營造出來的所謂買家和賣家均為同一人。警方披露,僅4個月內,全國就有1000多人因此中招,被騙金額從199元到數萬元不等。

刷單、代理這些因社交平臺、電商平臺而興起的詐騙現象已經十分嚴峻。

AI藍媒匯發現,在黑貓投訴上搜索「微商」,與其相關的投訴消息達到11446條,與「刷單」相關的投訴結果達到9289條。

另一個公開數據是,目前流行於大學生群體的電信詐騙種類中,兼職刷單佔比高達33%,冒充好友佔比22%,網絡購物佔比14%,冒充客服佔比10%,充值返現佔比7%,遊戲交易佔比7%,網絡貸款佔比3%,其他佔比4%。

網絡黑產無所不在,一方面警示用戶不要輕信「天上掉餡餅」,另一方面也倒逼整個行業的集體思考,除了依靠政府監管,平臺自身究竟能為防範網絡安全、保護用戶信息安全做些什麼?

平臺率先承擔自治責任

值得慶幸的是,行業第一時間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面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大部分頭部平臺也意識到需要率先承擔自治責任。

以電商巨頭淘寶為例,其在去年推行針對網店的稽查系統時,注意到在平臺內部存在的一整條「炒信」黑色產業鏈,利用店主急於提高店鋪信譽的需求進行勒索、詐騙等現象。通過自查發現問題後,淘寶就利用自身平臺技術對網站進行清查,並聯合警方、工商部門共同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包括對當下流行的刷單問題,淘寶也始終通過完善大數據模型,對刷單行為進行實時監控,儘可能從根源上防治刷單行為的擴大和猖獗。

另一個走在監管前面的平臺就是抖音。

眾所周知,抖音在日前因「假靳東事件」在行業內引發了不小的輿論風波,業內也圍繞短視頻平臺誕生的新型詐騙手段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在這期間,抖音作為涉事平臺也率先針對該事件進行了相關自查自治。

AI藍媒匯注意到,事件爆發之後,抖音在其主站頁面緊急上線了用戶搜索提示,在結果頁的明顯位置提醒用戶注意區分異常帳號,最大程度做到警示作用。

另一方面,據抖音在平臺治理開放日上公開數據顯示,事件爆發後,抖音安全中心針對假靳東相關帳號進行了及時速清,2天內清查了5000+疑似靳東仿冒帳號,完成下架話題143個,召回並處理了問題存量視頻195w。

據AI藍媒匯了解,實際上抖音早在今年4月份就開啟了「仿冒名人」的打擊專項,只不過在項目的前兩個階段,抖音針對的是「侵犯明星肖像名譽權」的侵權帳號,以及「以快速漲粉和直播帶貨變現為目的的電商黑產」。

在半年時間裡,抖音針對「仿冒名人」問題上線了數十條風控策略模型打擊冒充名人帳號,前後召回了超過30萬的問題帳號。

截至目前,抖音安全中心已經封禁了黑產作弊帳號7萬餘個、重置仿冒資料用戶3萬餘個、處理問題視頻超過400萬條。

分層治理:以防為先

可以看出,此次因為「假靳東事件」觸發的緊急治理措施只是肉眼可見的冰山一角,大量由平臺主導的自治工作往往是隱藏在海平面下碩大的冰山主體。

對於行業裡很多公司的安全團隊來說,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隱藏在公開事件背後,甚至是發生在公開事件之前的。安全工作的目的就是保障不發生意外事件,一旦發生了說明工作是存在問題的,而不發生工作,意味著所有的工作都是不為人知的。

黑灰產狙擊工作就是典型的安全工作,但打擊黑灰產,即便是不被看到,也都是希望跑在違法違規行為與內容之前。

以「冒充名人」詐騙的事情為例,在上個月雙11活動期間,就出現了類似的「假冒客服詐騙」行為,主要表現就是在明星直播間「假冒客服」,溝通用戶實施退款詐騙。抖音安全中心在日常巡查中看到了此類詐騙的苗頭之後,迅速上線了相關打擊的策略模型,打擊相關帳號,從源頭攔截此類詐騙行為。

從治理邏輯上來看,抖音安全中心是以「防」為先,利用技術對抗攔截,將大量工作安置於後臺,儘可能做到不被前臺感知,因為一旦感知,就代表有用戶可能受傷害。

而這種以「防」為先,在後臺的工作,往往不為人知。

今年4月,抖音安全中心成立了「冒充名人打擊專項」,梳理了平臺上仿冒名人的問題現狀,整理出900多位容易被仿冒的明星名單,聯動公司明星垂類相關負責人進行實時維護與信息聯動,保證明星帳號輸出內容的真實性。

與此同時建立針對冒充名人行為的打擊標準、搭建專項審核隊列、訓練仿冒名人模型、制定問題帳號和視頻召回策略,針對用戶資料仿冒、視頻仿冒等行為進行梯度打壓。

也就是說,在「假靳東事件」爆發之前,「冒充名人專項」活動就已經為特殊輿情事件完成了大量的奠基工作。今年6月到事件爆發之前,平臺就已經召回進審13041個樣本,審出封禁1689個樣本,人工批量封禁3w+,已累計封禁 34948個帳號,其中包含6031個仿冒靳東帳號和5056個仿冒馬雲。

而這些,恰恰是在偶發性事件爆發之前,被隱藏在後臺的不為人知的真實數據,偶發性事件爆發之後,這些數據是有意義還是無意義?

對於平臺來說,黑灰產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的治理,都是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治理體系,最底層是技術能力,中層是產品能力,上層直接面對用戶的是運營能力。

從建立模型主動攔截、到接收用戶反饋進行審核、到常規與突發巡查相結合,再到完善產品功能作出警示提醒,抖音安全中心針對平臺內外的網絡黑產打擊層層遞進、全面覆蓋,儘可能地將安全問題思考得全面和深入。

但即便是這樣,業內也不得不誠然,平臺的治理工作依舊任重而道遠。正如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至今仍然存在電信詐騙一樣,網絡信息黑產問題已經形成了較長且深入的產業鏈,在巨大利益誘惑的面前技術手段更新迭代,且有著明顯的跨平臺犯罪特徵。

那麼理所當然,針對某一平臺爆發的網絡詐騙事件,就不該局限於該平臺一己之力完成治理,更多地是需要產業鏈上涉及的各個關鍵平臺聯合起來,共同針對網絡黑產予以打擊防範。

彼時,這場隱秘的角落裡展開的「戰鬥」才有可能從單打獨鬥的「巷戰」升級為高效精準的「狙擊戰」。

原標題:《不為人知的戰鬥:網際網路平臺的黑灰產狙擊戰》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黑灰產業是什麼意思 起底網絡黑灰產「黑金」利益鏈
    產值龐大 危害巨大  「事件發生時正值我們進行『年貨節』大促,期間有大批量平臺正常發放的優惠券被消耗,黑灰產團夥就是挑準了這個時機下手的。至1月20日上午9點,遭盜取優惠券和正常優惠券的總和突破平臺預設閾值,系統監控到異常並自動報警後被發現,我們在第一時間修復了相關漏洞,並報警。」拼多多風控團隊負責人李明(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 《2020網絡黑灰產犯罪研究報告》發布
    會上,百度還發布了《2020網絡黑灰產犯罪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依據打擊黑灰產的實踐與經驗,對當下網絡黑灰產犯罪提出針對性防治建議。近年來,我國網絡犯罪呈現出生態化、鏈條化、國際化和低齡化等普遍趨勢,逐步演化出內容秩序威脅型、數據流量威脅型、技術威脅型和暗網等四種常見的黑灰產類型。
  • 起底網購黑灰產 十天賺5萬
    此外,在南都記者走訪的全國著名電商聚集地浙江義烏等地,「黑灰產」極為囂張,對電商平臺賣家的傷害巨大,有不少賣家因為一款產品的價格標註錯誤不僅導致虧本,甚至直接關店,更有賣家看到這樣的錢來得太容易,轉而成為「黑灰產」的一員。
  • 網絡黑灰鏈條日益複雜 平臺自治成效凸顯
    正義網北京12月2日電(記者於瀟)黑灰產業屢禁不止,藉由短視頻的興起,黑色鏈條呈現日益複雜趨勢。「黑灰產團夥對新興技術和工具的利用,增加了網際網路平臺安全治理的難度。」網際網路安全專家、抖音安全中心負責人帥帥在接受正義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 三個實操項目來看網際網路灰黑產行業套路
    有錢賺的地方,總是充滿著人性支配下的灰黑產人性百態,將這塊江湖演繹的淋漓盡致。大部分人潛意識會將灰黑產理解為兼職,灰黑產其實是遊走在法律邊緣,和法律打擦邊球的行當,例如17年互助資金盤,18年數字貨幣私募,19年的錯綜複雜的區塊鏈套路,更深入的灰黑產就不多說了,不合適,畢竟大多數人還是在充當灰黑產的口糧,而不是地主。
  • 假靳東事件背後,抖音封禁18萬個黑灰產帳號
    這些黑灰產已經成為短視頻平臺必須要治理的對象。假名人背後的黑灰產今年10月,假靳東事件曝出,抖音對相關帳號進行處理,2天之內清查了5000+疑似靳東仿冒帳號。截止10月底,完成下架話題143個,並處理了問題存量視頻195萬。
  • 假靳東事件背後 抖音封禁18萬個黑灰產帳號
    「哪裡有流量,黑產就往哪跑。」抖音安全中心總監周冉稱,目前短視頻裡還有色情導流、羊毛黨、殺豬盤、網絡詐騙導流等黑灰產團夥。這些黑灰產已經成為短視頻平臺必須要治理的對象。當下,短視頻是最火爆的流量所在地,也因此成為黑灰產團隊聚集地。   抖音安全中心總監周冉介紹,目前色情黑產團隊在短視頻平臺也很猖獗。色情黑產團夥在短視頻平臺上的主要變現方式是,大批量購買抖音帳號,發布帶有性暗示信息的視頻、評論引流至色情網站甚至是色情APP上,甚至會導流到線下招嫖場所,還會導流到QQ微信第三方平臺,在這些第三方平臺兜售色情視頻。
  • 全國首個打擊黑灰產「部督」案件追蹤
    網絡黑灰產究竟是哪些產業?它們如何在灰黑色地帶運營非法牟利?這些產業的從業者為什麼沒有像網絡主播、電子競技運營師、網約配送員等新興職業被國家認可?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追蹤全國首個打擊黑灰產的公安部「部督」案件,深入調查網絡黑灰產的運轉過程。
  • 起底網購「黑灰產」:靠虛假退貨十天能夠賺五萬
    此外,在南都記者走訪的全國著名電商聚集地浙江義烏等地,「黑灰產」極為囂張,對電商平臺賣家的傷害巨大,有不少賣家因為一款產品的價格標註錯誤不僅導致虧本,甚至直接關店,更有賣家看到這樣的錢來得太容易,轉而成為「黑灰產」的一員。
  • 以案說法:勿當網絡黑灰產犯罪的「工具人」
    網際網路時代,你與網絡黑灰產犯罪的距離,也許就是你與手機的距離。各種冒充熟人、明星、公檢法詐騙等案件屢見不鮮,網絡賭博、炒賣期貨、兼職外快等一夜暴富的推銷讓人防不勝防。犯罪分子隱蔽得越來越深,更多浮出水面的只是幕後「幫兇」,這些「幫兇」並未直接參與詐騙、傳銷、賭博等犯罪,卻游離在犯罪的灰色地帶,為犯罪分子提供通信、資金結算等各方面的幫助,充當黑灰產犯罪的「工具人」。
  • 岷縣警方打掉「黑灰產」犯罪團夥
    法治甘肅網 甘肅法制報訊(新甘肅·甘肅法制報記者王剛)近日,岷縣公安局成功打掉1個為電信網絡賭博提供服務的「黑灰產」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現場查獲作案手機19部、電話卡33張、銀行卡43張、駕駛證17張、身份證77張、現金4萬餘元。
  • 連雲港警方搗毀2個「黑灰產」團夥,涉案金額700餘萬元
    受害人稍不注意,就會掉進陷阱,上當受騙,而「黑灰產」恰恰是電信網絡詐騙迅猛發展的幕後推手。該「黑灰產」團夥以盧某、文某為首,運營模式有組織、有分工,具備一定的規模,窩點分別藏匿於福建龍巖和江西萍鄉。給這些微信號換綁黑卡後,他們又通過爬蟲軟體從電商平臺APP上扒取個人手機號,為該微信號加好友「養號」。當微信好友達到一定數量時,他們就將那些微信號以2000-3000元的價格賣給境外詐騙團夥。境外詐騙團夥遂利用買來的微信號積累「客戶」,推廣「理財投資」類廣告實施詐騙。其間,境外詐騙團夥使用的微信號一旦被查封,黑灰產的解封員就迅速提供有償服務,進行解封。
  • 黑灰產團夥攻破購物平臺,近千萬優惠券被「薅羊毛」,已立案調查
    黑灰產團夥攻破購物平臺,近千萬優惠券被「薅羊毛」,已立案調查1月20號上午有人爆出一個網購平臺疑似出現了優惠券的漏洞,用戶是可以多次的領取無門檻的100元優惠券,甚至有人藉此機會充值了數十萬元的花費,隨後這個網購平臺做出了回應。
  • 海口警方偵破一起網絡黑灰產案 查獲微信號近2萬個
    中新網海口11月26日電 (凌楠)近日,海口警方成功偵破海南首個網絡「黑灰產」部督案件——「2020.9.29」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海口警方介紹,截至11月23日,專案組經過三輪收網行動,在海南海口、江蘇徐州、湖南長沙、四川遂寧、山東濟南、廣東揭陽等6省8地市抓獲卡商、號商、接碼平臺老闆等黑灰產犯罪嫌疑人18名。
  • 拼多多回應領取無門檻券Bug:有黑灰產團夥不正當牟利
    今天中午,拼多多官方發布聲明,稱有黑灰產團夥通過一個過期的優惠券漏洞盜取數千萬元平臺優惠券,進行不正當牟利。針對此行為,平臺已第一時間修復漏洞,並正對涉事訂單進行溯源追蹤,同時已向公安機關報案。該報告還指出,黑灰產共有四種類型:虛假帳號註冊等源頭性黑灰產;用於進行非法交易、交流的平臺;木馬植入、釣魚網站、各類惡意軟體等;大多以惡意註冊、虛假認證、盜號等形式實現的網絡黑帳號。
  • 拼多多刷屏事件啟示:新名詞黑灰產意外走紅,謠言比薅羊毛更容易傳播
    」在拼多多的官方聲明中,提到「有黑灰產團夥通過一個過期的優惠券漏洞盜取數千萬元平臺優惠券,進行不正當牟利。」有些網友產生疑惑,什麼是黑灰產?黑灰產對於網絡黑灰產,有些人比較陌生。據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等機構發布的《2018網絡黑灰產治理研究報告》估算,2017年我國網絡安全產業規模為450多億元,而黑灰產已達近千億元規模;全年因垃圾簡訊、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洩露等造成的經濟損失估算達915億元,而且電信詐騙案每年以20%~30%的速度在增長。
  • 「黑灰產」是什麼?掃碼領禮品,微信號就被封了…
    你知道什麼是網絡「黑灰產」嗎?  延 伸 閱 讀  網絡「黑灰產」的概念  隨著科技信息的高速發展,網絡「黑灰產」業應運而生,主要分為黑色產業鏈和灰色產業鏈兩種。  黑色產業鏈是已經定性為違法犯罪的產業鏈行為,包括「黑客攻擊」「盜取帳號」「釣魚網站」等幾類違法犯罪活動。
  • 海口警方偵破「斷卡」行動首個黑灰產「部督」案
    截至11月20日,「2020.9.29」專案組經過三輪收網行動,打掉大型接碼平臺1個,搗毀「卡商」工作室3個;扣押電話黑卡3萬餘張,通信模塊設備「貓池」「卡池」200多部,以及電腦、手機作案工具一批;抓獲接碼平臺老闆、「卡商」、「號商」等黑灰產犯罪嫌疑人18名。
  • 那些你不知道的黑灰產
    拼多多方面表示,當日凌晨有黑灰產團夥通過一個過期的優惠券漏洞盜取數千萬元平臺優惠券,進行不正當牟利。針對該事件,拼多多稱目前上海警方已以「網絡詐騙」的罪名立案並成立專案組,並依據「財產保全」的相關規定,對涉事訂單進行批量凍結。拼多多平臺正配合警方,對涉事訂單進行溯源追蹤,並最終依據警方的調查結果對相關訂單做出依法依規處理。
  • 全國首個打擊黑灰產「部督」案:起底10萬個微信號背後的灰色利益鏈
    網絡黑灰產究竟是哪些產業?它們如何在灰黑色地帶運營非法牟利?這些產業的從業者為什麼沒有像網絡主播、電子競技運營師、網約配送員等新興職業被國家認可?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追蹤全國首個打擊黑灰產的公安部「部督」案件,深入調查網絡黑灰產的運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