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圍牆的高校+博物館,未來可期

2020-09-05 文匯網

圖為籌建中的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效果圖

圖為錢學森圖書館

高校+博物館,是學術機構,是教育空間,也是文化載體,它的發展,從來不是一道易解題。日前,上海交通大學聘任上海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克倫研究員為學校博物館(籌)館長,同時該校宣布將打造由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程及美術館、董浩雲航運博物館、錢學森圖書館、李政道圖書館共同組成的博物館群落。

圖為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啟動向國內外公開徵集歷史、文化、藝術與科技等方面的文物之外,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還與上海博物館、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陝西省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籤訂了戰略協議,將引入各大博物館的展覽。對此,上海交通大學檔案文博管理中心主任、博物館執行館長張凱說:「高校博物館要進一步發揮學科歷史見證、大學文化地標、藏品學術研究機構等多方面的功能。」未來,越來越多以文博育人為核心的高校博物館將打開圍牆,從側重科學研究發展到服務更廣闊的社會公眾文化。

高校是博物館之母:1683年,牛津大學誕生現代意義上的第一所博物館

追溯博物館的發展史,不難發現:現代博物館的起源就和大學有著深厚的淵源,甚至可以說,高校是博物館之母。1683年,英國阿什莫爾公爵將收藏的動植物、礦物、寶石、武器、錢幣、紀念章、服飾、生活用具、雕刻、繪畫、手工藝品等悉數捐贈給牛津大學。為此,牛津大學專門建立了一座新博物館——阿什莫林藝術和考古博物館用於收藏,現代意義上的第一所博物館就此誕生。

無獨有偶,中國第一批博物館——同文館博物館、南通博物苑,也是高校博物館。博物館被人們稱為 「第二課堂」,共同的教育功能和使命使然讓博物館和高校之間有著天然的緣分。

圖為籌建中的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效果圖

事實上,在世界博物館的發展歷史上,高校博物館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世界上許多著名高校將博物館作為高校建設的重要部分。高校博物館不僅承擔學校的學術研究和教學任務,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廣泛的公共社會服務中。如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柏林洪堡大學的自然博物館,劍橋大學由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帝國戰爭博物館、古典考古博物館、民俗博物館等組成的高校博物館群;哈佛大學更有近20個博物館組成的博物館群……

圖為錢學森圖書館中珍藏的錢學森勳章

據保守統計,中國目前至少有450所高校博物館,且各有專業性上的側重。比如,1952年,著名人類學家林惠祥將搜集的海內外文物全部捐獻給廈門大學,中國高校第一座人類學博物館——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就此建成,不同朝代的文物、從猿人到現代人進化的系列模型和碑廊等展品生動詮釋人類的起源和發展。1993年,中國高校第一座考古專業博物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落成,該博物館依託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專業的優勢,將石器、銅器、甲骨、陶器、瓷器、書畫、碑帖等數萬餘件藏品的故事娓娓道來。

從籌備中的交大博物館看一所高校博物館的定位和情懷

從事文物學、考古學和博物館學的系統研究多年的陳克倫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表示,博物館的藏品徵集,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從本館的陳列、研究的需要出發。

圖為錢學森的水力學考卷

比如,一張卷面整潔、解題一氣呵成、只因一道答題中「Ns」漏寫了一個「s」而獲得了96分的試卷是上海交通大學檔案館的鎮館之寶之一,也是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 (籌)未來的館藏之一。這是錢學森1933年參加水力學考試的試卷。1929年7月,18歲的錢學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學,1933年他參加的水力學考試由金愨老師出題並主持,金愨在批閱考卷時發現錢學森不但6道題都答對了,且卷面整潔,實屬不易。這張試卷有一兩道題難度非常大,當時很少有學生能全部答對。金愨將這份難得的考卷珍藏了四十多年,1980年錢學森回母校看望老師時,金愨才拿出考卷並捐贈給學校檔案館。

圖為中國第一份物理學博士論文

記者獲悉,籌備中的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已擁有實物檔案、名人字畫與手稿等藏品3300多件(套),它們中包括:上海交通大學創始人盛宣懷在晚清經營洋務運動的時候使用過的印章、近代出版家張元濟使用過的文房四寶、唐文治校長使用過的英文打字機、1907年在上海交通大學誕生的中國第一份物理學博士論文……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建成後,將用整整一層樓展示這些人文內容,還有一層樓將展現上海交通大學的歷史,從盛宣懷建立南洋公學,到中國共產黨於1925年在這裡成立中國高校中最早的支部,再到西安交大的成立,將120多年的校史娓娓道來。

圖為董浩雲航運博物館的館藏

「博物館藏品的收藏標準並不是恆定不變的,它應該隨著博物館的發展而發展和變化,收藏的內容和範圍會因時代而有所改變。」陳克倫認為,高校博物館也不例外,如何讓文物更好地煥發光彩,充分發揮展覽的社會效益,需要在教育和傳播方面下大功夫。「承載著人類的想像力的博物館,每個人都可以在博物館中找到與文物獨特的連接方式。」

相關連結:細數上海高校博物館裡那些「鎮館之寶」

中國高校博物館,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但是各有特色,其中不少博物館更是臥虎藏龍。

上海高校博物館中,哪裡可以了解到最翔實的紡織技術發展歷史?坐落於上海東華大學延安路校區的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通過圖片、文字材料、豐富的紡織實物和器具將中國的紡織技術發展歷程詳細道來。相比澳門路上的上海紡織博物館僅僅展示了上海地區紡織業發展的歷史文脈,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著眼於整個紡織藝術發展史。

世界上最大的一張紙幣在哪裡收藏?建於1952年的華東師範大學古錢幣博物館收藏著一張比A4紙還大的紙幣,這張縱34.1釐米、橫22.2釐米的大明通行寶鈔是該館的「鎮館之寶」,這是明朝官方發行的唯一紙幣,也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紙幣。大明通行寶鈔又稱洪武寶鈔,是明初流通貨幣,桑穰紙印刷,呈淺青色。這枚鈔票的邊框為龍紋花欄,橫標 「大明通行寶鈔」,兩端護以火焰紋。花欄內上框印面額「壹貫」二字,中下印有十串錢貫圖案,左右篆「大明寶鈔、天下通行」八字;龍紋花欄內下框印「戶部奏準印造」及「大明寶鈔與銅錢通行使用,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貳佰伍拾兩,仍給犯人財產。洪武 年 月 日」。

中國近代第一份物理學博士論文藏於哪裡?中國第一份物理學博士論文——李復幾1907年發表的博士論文原件於2017年由其後人捐贈給了母校上海交通大學校史博物館。李復幾1899年入交大前身南洋公學中院學習,1901年8月與其他3人一起被南洋公學選派留歐。李復幾先留學英國,1906年入德國波恩大學,1907年1月完成博士論文《關于勒納德鹼金屬光譜理論的分光鏡實驗研究》,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第一位物理學博士。回國後,由於當時國內缺乏開展科學研究的基本條件,李復幾轉入工礦、交通等實業界工作,曾服務於漢冶萍公司,成為卓有成就的工程技術專家。

作者:汪荔誠

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供圖

編輯:陸紓文

相關焦點

  • 打造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聘請故宮博物院院長擔任山東博物館名譽館長、薈萃山東籍文化名家藏品作品的「山東名人館」正式開館、「劉國松現代水墨藝術館」開展、美國環球健康與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環球自然日」活動在山東博物館啟動……博物館作為收藏和傳承人類文化遺產的殿堂,打造沒有「圍牆」的特色館意義突出。
  • 走,逛逛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博物館一時間「門庭冷落」,卻也激活了早已靜水深流的線上活力,仿佛突然在博物館的圍牆上打開了一扇新門……  數說博物館  2019年,廣州市屬博物館、紀念館的入館人數為827.84萬人次。
  • 天津博物館:真正打造「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本文轉自【中國網】;中國網5月25日訊 在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由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天津博物館和中國移動天津公司、天津九宸數字影像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5G智能互動體驗展」於5月18日在天津博物館開幕。
  • 浙江安吉:61個沒有圍牆的生態博物館群
    中國第三代生態博物館的代表浙江安吉:61個沒有圍牆的生態博物館群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魏靜 □ 忽豔)生態博物館是一種以特定區域為單位、沒有圍牆的「活體博物館」。與傳統博物館不同,生態博物館被認為是「一個進化的定義」,沒有「固定模式」,各自都有一套獨特的經歷和經驗。以「浙江安吉生態博物館群」為代表的生態博物館被稱為「中國第三代生態博物館」,其回歸中國最根本的「鄉土性」,用以發現地方價值,並拓展至中國城市社區的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中,由保護單一的民族文化遺產走向保護綜合類文化遺產。
  • 歷時5年,近30萬字的《跨越圍牆的幼兒園課程:博物館之旅》下周重磅首發!如何讓孩子真正「玩透」博物館
    如何讓孩子愛上博物館,從博物館之旅中感悟傳統文化、拓展思維創新能力、培養動手實踐能力?杭州有一家幼兒園,不僅開發設計了博物館課程,將博物館之旅引入園本課程,讓每個孩子能讓博物館中學習成長,園長馮偉群還帶領老師,一起創作了一本厚厚的近30萬字大部頭著作《跨越圍牆的幼兒園課程:博物館之旅》。
  • 洛陽: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讓收藏的文物「活起來」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是一座城市獨特的文化標誌。  在市文物局局長余杰看來,打造「東方博物館之都」,首先是由我國推進文化建設的大勢決定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多次強調堅定文化自信,並就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重要指示——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 勇於追夢,未來可期
    為此,有網友質疑:「考古專業冷門,不容易找到好工作」,為了表達對鍾芳蓉的支持各地博物館、考古機構和工作者紛紛為她送上「考古豪華大禮包」。 8月2日,鍾芳蓉也開通微博作出回應,稱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的影響,選擇報考考古專業。
  • 「攜夢同行,未來可期」| 2020年青田縣「僑雁歸巢 築夢家鄉行」活動
    高校青年人們參觀縣革命歷史博物館,深入解青田革命老根據地的紅色歷史,感知帶有僑鄉標誌濃烈而獨特的精神符號。高校青年們參觀珏豐紅酒中心,深入了解富有青田魅力的紅酒文化,家鄉的紅酒在唇齒間留香,家鄉的溫情在心中縈繞。
  • 未來可期!光華道最新進展來了!
    未來可期!光華道最新進展來了!未來,光華道建成後與祥雲路貫通,沿線豐潤地標建築分布有天宮寺塔公園、萬達廣場、萬達酒店、唐山北站、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等,打造成豐潤建築地標的「黃金走廊」,未來發展繁華可期。
  • 德國:布蘭登堡門、柏林圍牆、博物館島、啤酒美食
    導語:德國,布蘭登堡門、柏林圍牆、博物館島、啤酒美食。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行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而如果想要野餐,國會大廈前面有一大片草坪可供休憩!更有趣的是,每一種啤酒都有自己對應的酒杯,像小麥啤酒就是裝在半公升的高杯或一般馬克杯裡。而且,德國還有立已經有500年歷史的啤酒純釀法,對釀造啤酒所加的材料加以限制,這些小細節都透露出德國人對啤酒的注重。
  • 【新警日記】青春不負 未來可期
    【新警日記】青春不負 未來可期 2020-12-14 1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有個博物館,沒有圍牆柵欄也不需要門票,遊客還可以觸摸展品
    印象中的博物館,是座非常宏偉的建築,有十分莊重的大門。裡面擁有歷史悠久的珍貴藏品,並且這些展品都用玻璃櫥窗保護起來。走進博物館內,遊客們不可以隨意觸碰展品,有些甚至不允許拍照,能做的只有靜靜欣賞展品。直到去過這座博物館,徹底打破了小方對博物館的刻板印象,竟有沒有圍牆柵欄,展品也沒有玻璃櫥窗,遊客可以觸摸展品的全露天博物館,簡直太讓人驚喜與意外了。這座博物館名為思南露天博物館,具體地點是在思南路與復興中路交匯處,而「思南路」也很好找,在地圖上搜索「上海最美的馬路」,就能找到。這條建於百餘年前的馬路,最初的名字並非如此,後經幾次改名成為如今的思南路。
  • 江蘇實力強的5所高校,高分考生聚集地,就業前景未來可期
    一直以來,江蘇省的教育水平,可以排得上全國第三位,在各省市高等學校數量上,江蘇也是遙遙領先,目前,江蘇省一共有11所211大學,僅次於首都北京,有2所985大學,可以看得出江蘇省在高等教育資源豐富,那麼,在名校眾多的江蘇省,實力強的高校都有哪一些呢?下面就來和大家聊一聊,江蘇實力最強的5所高校,高分考生聚集地,就業前景未來可期,在此提醒,排名不分先後,歡迎大家一起合理探討。
  • 高校博物館的路怎麼走——從復旦大學博物館說開去
    2019年教育部辦公廳的《關於加強高校博物館管理工作的意見》,以及2011年教育部、國家文物局的《關於加強高校博物館建設與發展的通知》,都是此領域的頂層設計。高校博物館無論是作為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加強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還是作為博物館踐行公共文化服務的一分子,都關乎場館「專業性」與「公共性」的平衡,以及未來發展路徑。
  • 「新國標」背景下民族高校博物館教育實踐探索
    明確要求將高校博物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2012年,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成立,對高校博物館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期待,進一步明確了高校博物館文化育人的功能定位和重要性。
  • 高校封閉後的圍牆 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高校封閉後的圍牆 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 《自私的巨人》:拆掉圍牆,讓春天進來;打開心扉,讓快樂進來
    當他發現有孩子們在,春天才會進來時,他決定拆掉圍牆,讓孩子們進來,也讓春天進來。巨人在花園裡跟孩子們一起玩耍嬉鬧,他打開了心扉,也收穫了快樂。只有當你打開心扉,你才能感受到快樂,以及生活的五彩斑斕。可若從廣義的概念來理解,這不是自私又是什麼?當你只為自己著想,而且只顧著眼前的利益,那就是一種自私。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是在不斷地付出與回報之間建立平衡,感受溫暖和快樂的。你若不想為別人有任何一點的付出,那你必然也享受不到別人對你的付出,長此以往,你的心就成了一座孤島,你就會失去快樂的能力。
  • 北大清華課程互選 打破大學「圍牆」還需幾步
    另一方面,傅綏燕表示,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氣質,讓學生在大學期間體驗不同的大學傳統,擴大他們的交友面,對學生的未來人生發展也很有好處。如今,一些如北大、清華這樣地理位置相近、辦學水平相當的「CP高校」都開展了課程共享、學分互認等方面的舉措。例如,華中科技大學與武漢大學在2011年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兩校每年互派本科生、研究生到對方學校學習,開放課程,互認學分。
  • 有夢可依 未來可期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30日訊(記者 耿玥 通訊員 沈捷妤 林露燕 朱星依)隨著新學期的開始,浙江海洋大學東海科學技術學院又迎來了一批充滿青春氣息的新生。為了讓同學們在學校裡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更為了學生社團聯合會工作更好的展開,同時保證學生社團聯合會不斷有新鮮血液注入。
  • 武漢高校開學砌圍牆,掩耳盜鈴式的「封閉式管理」
    近日,武漢漢口學院砌圍牆封校的視頻引發熱議。而這也只不過是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形式主義的一個縮影。眼下正是新學期開學,武漢漢口學院一面緊鑼密鼓的迎新,一面在大學和周圍社區交口處砌起了圍牆。據介紹,砌牆處原先是一個通道,有幾個石墩,防止車輛進入;如今石墩被移除,被一道長約8米,高約2米的圍牆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