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鴻年:他愛音樂更愛孩子

2020-08-05 中國青年報

他愛音樂更愛孩子

——追記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楊鴻年

也許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你或許在電視上、廣播裡或者是劇場中,感受過那仿若天籟的童聲對你耳朵的洗禮、心靈的滌蕩。那些熟悉美妙的歌聲背後,是他,一位名叫楊鴻年的老人。

7月26日,這位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因病於北京逝世,他的音樂事業就此畫上了終止符。

他的名字和指揮、合唱緊緊聯繫在一起。無論是愛樂合唱團,還是楊鴻年童聲合唱團,無不浸染著他的心血。

楊鴻年:他愛音樂更愛孩子

楊鴻年 資料照片

作為中央音樂學院知名教授,他完成教學工作之餘,把心血都投入到少年兒童身上。「越是知名教授,越應該從孩子教起,這對他們一生都是很重要的。」2018年,愛樂合唱團(原中央交響樂團附屬少年及女子合唱團)成立35周年的時候,他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我愛孩子。」

8月2日,這些採訪的資料和視頻在中央音樂學院「小白樓」的排練室中循環播放著,供學生們前來憑弔。

一枝花,一盞蠟燭,三鞠躬之後把花放在他生前常用的鋼琴之上,靜靜找一個椅子坐下,看著楊鴻年老師生前的影像。屏幕裡,他正在教一些剛上小學的小朋友,大家唱《聖誕歌》,越唱越快,他忍不住叫停:「孩子們,唱歌不是趕路,幹嗎這麼著急呢?穩一點。」一位一身黑衣的女學生撲哧一聲笑了,回過頭,卻發現她正擦去眼角的淚花。

他的學生陸續趕來,有的兩鬢已有風霜,有的還牽著媽媽的手。大家坐在一起,如同當年在合唱團中排練一樣。從1983年愛樂合唱團創建開始,30多年薪火相傳,這裡的音樂未曾停過,楊鴻年辦公室的燈光未曾熄滅過。即使這些孩子離開了,他們還是會時不時回到合唱團,聽老師講講音樂理論,正如他的學生李小滿說:「沒有一所學校是不畢業的,只有這裡,我們從未畢業,從未離開。」

愛樂合唱團的宗旨是「愛與奉獻」,這被楊鴻年視為座右銘,一生珍之重之,一生按照這幾個字規範自己,也深深改變了他的學生。楊思力是一位電影作曲工作者,他記得楊鴻年不僅教人音樂,還教人如何「愛人」,注重學生的人格培養。他是在合唱團才堅定自己未來的音樂道路的,他記得有一個夜晚,大家如常在小白樓排練,忽然停電了。楊鴻年靜了一會兒,去戶外點燃一支煙,隨著菸頭火花閃爍,大家在黑暗中接著演奏。「感覺這首歌像是從我們心裡流淌出來的」。楊思力說,此後,他立志成為楊鴻年一樣的音樂家。「他有數以萬計的學生,每一個學生他都記得,都叫得出名字,他為我們打開了全新的世界,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人生。」

李小滿從事的是市場工作,她少年時期加入合唱團,到今天已有20多年了。每到開會,市場指數瞬息萬變,她的同事總會立下目標,在多少領域都要有斬獲。「我總是說,我只做好一件事,我願意用一生去做一件事,我願意為理想奉獻青春,這是楊老師教會我的。」李小滿說。

佟鑫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的工程師,他還記得自己在合唱團時唱的是「1B」位置,有一次,楊鴻年老師帶隊去國外比賽,彼時,他剛從演出預備隊升入二隊,就接受了這個任務。那次的曲目是《野蜂飛舞》,曲子的最後,會有一聲清脆的「啊!」他們都很想要喊出這一聲,終於演出前,楊老師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然而另一位同學卻覺得,按照慣例應該是自己喊。他們都覺得有對方,自己可以放心。在演出結束的時刻,楊鴻年朝他示意,他和另一位同學對視一下,都沉默了。楊鴻年嘆口氣,向觀眾鞠躬致歉。佟鑫說,這是他一生最為遺憾的一件事,從那之後,他知道音樂十分嚴謹,來不得一絲僥倖。

曾經的愛樂合唱團成員趙曉彤記得,1996年自己跟楊鴻年去義大利演出前的情景。那時他上中學,是學校足球隊的,無論是奔跑還是運球,都或多或少影響體態。有一天,楊鴻年給他的媽媽打電話,讓他去家裡一趟。趙曉彤以為是唱歌考試,等到楊鴻年家卻發現,楊鴻年要為他矯正體態。「每個合唱團裡的夥伴看到的都是楊老師的片段,但我們從中都理解了音樂的意義,生活的意義。我們比賽前,楊老師胃病發作了,但是他忍著劇痛還在看譜子,精益求精。排練完之後,最後離開『小白樓』的永遠是楊老師,楊老師的精神永存。」趙曉彤說。

回到排練室,屏幕上還在播放楊鴻年的生前影像。他正說到自己小時候學音樂的艱難時刻,「那時候家裡窮,音樂老師喜歡的都是乾乾淨淨的孩子,我總是髒兮兮的,是班裡的反面教材。老師說,你的聲音就像是有人拿著竹刀破毛竹。我喜歡音樂,就要堅持下去,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屏幕上,楊鴻年笑著說要抓緊每一分鐘,「活著幹,死了算」。

他真的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音樂教育。(光明日報北京8月2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姚曉丹)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他愛音樂更愛孩子——追記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楊鴻年
    楊鴻年資料照片7月26日,這位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因病於北京逝世,他的音樂事業就此畫上了終止符。他的名字和指揮、合唱緊緊聯繫在一起。無論是愛樂合唱團,還是楊鴻年童聲合唱團,無不浸染著他的心血。作為中央音樂學院知名教授,他完成教學工作之餘,把心血都投入到少年兒童身上。「越是知名教授,越應該從孩子教起,這對他們一生都是很重要的。」
  • 他愛音樂更愛孩子
    那些熟悉美妙的歌聲背後,是他,一位名叫楊鴻年的老人。7月26日,這位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因病於北京逝世,他的音樂事業就此畫上了終止符。他的名字和指揮、合唱緊緊聯繫在一起。無論是愛樂合唱團,還是楊鴻年童聲合唱團,無不浸染著他的心血。作為中央音樂學院知名教授,他完成教學工作之餘,把心血都投入到少年兒童身上。
  • 「合唱爺爺」楊鴻年:音樂中的神,美育中的愛
    包恩珠被聘請到南京師範學院教育系任教,吳立和楊鴻年成了同學,而且都愛吹口琴。家中孩子多,包恩珠是鋼琴高手,所以在家中孩子們將鍋碗瓢盆敲打起來,一起快樂地玩兒是經常的事情。這就是楊鴻年所謂「家庭音樂會」。楊鴻年音樂天賦很高,包恩珠以教育家的慧眼和「厚生」的情懷,將楊鴻年認了「乾兒子」,義務教楊鴻年彈鋼琴。包恩珠的女兒吳元記得,楊鴻年經常會在家裡吃飯,和家裡成員一樣。
  • 北京愛樂合唱團創始人楊鴻年逝世 享年86歲
    北京愛樂合唱團創始人楊鴻年逝世 享年86歲 北京愛樂合唱團發布訃告稱,北京愛樂合唱團創始人,中國 指揮家、音樂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終身學術委員、指揮系教授楊鴻年,因病醫治無效,於7月26日13時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楊鴻年出生於1   原標題:又一噩耗傳來!
  • 世界合唱大家庭痛失導師,楊鴻年精神理想成為永恆的和聲
    楊先生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合唱文化事業發展中最堅定的支持者、推動者、耕耘者和見證人,他以畢生的精力和全心全意的愛,參與並帶領扶持著這個崇高並朝氣蓬勃的事業不斷地進步向前!我們對楊先生充滿著深深的敬意和無限的感激。世界合唱文化發展的歷史中將永遠銘記楊鴻年教授不朽的功績和卓越的貢獻。今天,我們心痛不舍地在此送別楊先生,中國和世界合唱界為失去楊鴻年教授這位德高望重的先師前輩而深感痛惜!
  • 北京愛樂合唱團創始人、著名指揮家楊鴻年因病去世 享年86歲
    楊鴻年的去世驚動了整個音樂界,大家紛紛發文悼念,深切緬懷。著名歌唱家龔琳娜發文追憶:「我小時候在貴陽,楊鴻年老師給我們講過課。幾十年後在北京,楊老師親自來聽我講課,當時我特別特別感動。一直有好多問題想請教他,還惦記著何時去拜訪,現在已經沒有機會了,但是楊老師奉獻一生為合唱事業的精神永遠令人尊敬、學習並傳承。」
  • 楊鴻年:合唱團分為多個梯隊循序漸進 需磨練數年
    直播間請到的嘉賓是這個合唱團的創辦人,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楊鴻年教授,還有坐在他身邊是他的老伴,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的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鋼琴教育家唐重慶教授。  30年來,楊鴻年培養了一群熱愛的音樂的孩子。楊鴻年說,合唱團有好幾個班,梯隊。
  • 感恩有您,楊鴻年老師
    文 | 王琴7月26日周六,原本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這一天,身在德國的我按計劃出行,突然收到國內同事和友人發來的信息:楊鴻年老師病逝!突來的噩耗,讓我不能繼續凝神前行,緩緩扶動手中的方向盤,讓汽車停靠在途中的小教堂前,走進去,點亮一縷燭光寄託哀思,淚目遙送老師的遠行……1985年的一天,貴州省文聯四樓禮堂中此起彼伏地傳來男女混聲合唱的歌聲,時而清亮,時而明快,時而飛流直下,時而戛然而止,抑揚頓挫、高低起伏、起承轉合,歌聲在一雙神奇的手中變幻著奇妙的色彩,初識楊鴻年老師就是在這裡。
  • 恩師的精神,永恆的懷念——回憶跟隨恩師楊鴻年先生學習的日子
    這所集教學、科研、藝術實踐、社會服務為一體的小白樓,不僅是中央音樂學院合唱與指揮學科的學術高地,也是先生一生用「愛和奉獻」澆灌的愛樂童聲合唱團一代代孩子成長的合唱殿堂,是先生用合唱音樂聚合社會力量、實施美育教育的美好地標,是先生終生實踐合唱音樂與文化、哲學、信仰融會貫通的精神燈塔,是中國合唱愛樂人嚮往的合唱聖地。
  • 劉曉耕教授做客「成童音樂大講堂」播放《回家》致敬恩師楊鴻年
    課堂開篇,劉曉耕強調了他的創作思考:「守住傳統之根,發展民族音樂」,指出21世紀合唱發展的新趨勢,表示有越來越多中國民族風格的合唱創作與表演開始走出國門,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有趣的是,講堂上,劉曉耕還用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唱給大家聽或唱出曲中的「母語元素」,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他還與學員們進行互動,並邀請他們用四川話進行演唱,讓學員直觀感受「母語」在音樂中的魅力表達。
  • 楊鴻年老師聖誕夜給觀眾奉獻中國的童聲合唱
    新年將至,除了各類獨奏音樂會,中外交響音樂會,北京中山音樂堂在06年末也將為廣大聽眾們獻上豐厚的合唱音樂厚禮。合唱藝術是聲樂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最善於表達人們複雜細膩的思想感情,而合唱音樂會也是中山音樂堂節日舞臺上的傳統演出內容之一。
  • 用音樂說愛你:周杰倫簡單愛,林俊傑期待愛,他為愛停留
    在這個浪漫七夕日,一起用音樂唱出或表達出心中的愛。周杰倫說起情歌,不得不說咱們周董的歌曲,縱觀他的音樂作品,很大一部分都是以愛情為主的。而水木年華這群出了名的大男孩,他們的情歌也是很吸引人的,在他們的歌曲中不僅有綿綿的情意,更有戀愛時的羞澀,他們的情歌可以說也是深得人心的。在他們的情歌中,你最愛哪一首呢?張信哲提起情歌,怎麼能夠少得了情歌王子張信哲呢?
  • 86歲楊鴻年教授因病去世,享年86歲,系北京愛樂合唱團創始人
    7月26日晚,北京愛樂合唱團創始人楊鴻年教授被確認已離世。他於26日13時55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6歲。北京愛樂合唱團發布訃告,沉痛悼念楊鴻年教授,稱"他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是為中國合唱事業奮鬥的一生",自從1983年創辦愛樂合唱團後,他率領這支團隊唱遍世界各地,獲得了幾十項大獎。聽到這一悲傷的消息,網友紛紛悼念,稱楊鴻年教授是乘著歌聲的翅膀飛走了:"他走了,讓我們用歌聲與微笑為他送別"。
  • 被罵仍要媽媽抱,你以為你很愛孩子,但其實孩子比你愛他更愛你
    寶媽心裡不禁泛起了嘀咕:為什麼我剛剛那麼嚴厲地罵了他,他卻還是會立刻問我要抱抱呢?而如果我不願去抱,他竟一直伸手堅持著不放棄?其實答案很簡單,這種越被罵越求抱的行為,都是因為孩子對媽媽無條件的愛!孩子對媽媽的愛是本能且無條件的,但很多父母卻依然習慣於將壞脾氣一股腦傾倒於孩子,大吼大叫歇斯底裡,你可知道這樣的情緒暴力可能真的會傷害到孩子,而且是難以彌補的。
  • 教孩子讀繪本,讓他更懂得愛媽媽
    繪本裡有很多描述日常生活的片段,另外繪本會從這些生活片段中添加一些父母孩子之間有愛的話語,讓寶寶懂得表達愛意,或者懂得父母的愛意。也因為如此,我每天晚上睡覺前都給寶寶讀一會繪本。剛開始時寶寶並不懂,一直喜歡撕書,記得我第一本給他讀的繪本是《媽媽上班去》,這本繪本描述的是媽媽上班了寶寶與自己玩具再家裡玩耍的情景,它主要表達出媽媽即使上班了也會想著、愛著小朋友,當然的媽媽回來後還會跟小朋友好好玩耍,繪本讓小孩子對於分離焦慮有一定緩解。
  • 致家長:「比愛孩子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愛的能力」
    而比愛孩子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愛的能力。我們普遍認為,愛孩子,就是關心孩子。高爾基說,愛孩子,是老母雞就會的事情。孩子成長的每一天都在接受愛:父母的愛,親友的愛,老師的愛,甚至陌生人的愛。但愛是相互的,要接受也要給予,一味地接受只會讓孩子變得貪婪自私。所以父母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更應該讓孩子學會給予愛,學會關愛身邊的人。對父母來說,比愛孩子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愛的能力。
  • 愛孩子,就讓他愛更多人
    愛孩子,就讓他愛更多人原創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作為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就是指給孩子一片藍天。讓他愛更多人,就是這片藍天。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可以教會孩子無所畏懼地去愛,這是他天生的稟賦。愛,是每個人的旺盛生命力的表達。你或許會觀察到:凡是生活中能夠毫無障礙地表達出愛的孩子,他的生命狀態都會相對舒展、熱烈、真誠。而那些不會主動去愛他人的孩子,往往會感到壓抑,與之相應,自卑、消沉、自閉等負面狀態接踵而來。為什麼?
  • 七夕會養育 | 孩子的愛,是更無私的愛
    拉著他終於擠上地鐵,艱難地往裡走,站定後,我低下頭看著他小小的身體夾在大人的縫隙之中,想起在哪裡聽過,一個孩子畫了一幅畫,畫裡全是腿。老師們在一起琢磨了很久才明白,因為孩子平視過去,看到的都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的腿。這幅作品告訴我們,蹲下來跟孩子平等的交流。
  • 培養孩子愛音樂、愛閱讀、愛運動,用積極心靈能量造就陽光心態
    培養孩子愛音樂、愛閱讀、愛運動,用積極心靈能量造就陽光心態愛上這三樣,就能讓孩子心態陽光耐挫力強,戰鬥指數爆表每個人都在追求簡單的快樂和長久的幸福,我們希望孩子能快樂幸福一輩子,但我們無法護衛兒女一生,僅僅能和他們平行生活一些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