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同樣也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同時期的美洲還處於部落形式,美洲的本土居民印第安人是以部落形式生活,還沒有產生國家,也就談不上有皇帝了。同時期日本處於彌生時代,使用彌生式陶器的時代。其文化還是受到中國以及朝鮮半島文化的影響而產生的,稱為彌生文化,還屬於原始氏族社會。
日本此時的社會正在發生極大的改變,從原來的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的時期,在當時世界各地文明也算較為落後。同時期的朝鮮半島和中原大地的形式相差不多,其政權為箕子朝鮮,體系是君主制,因建立者是商紂王帝辛的叔父箕子建立的政權,也稱為「殷氏箕子王朝」,(商朝也稱「殷商」,因商朝在殷建長達近300年)。
箕子是中國商朝末年遺臣,可能我們對箕子這位歷史人物並不了解,但是說到商朝時期的宗室大臣比幹,可以說是位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箕子與比幹、微子並稱為商紂王時期的「三賢」,三人都是商朝的王室之人,箕子是商朝紂王帝辛的前任君主帝乙的弟弟,商王文丁的兒子,也就是紂王的叔叔,在孔子的《論語》中稱讚為「三仁」。
孔子《論語·微子》中曰:「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幹諫而死,殷有三仁焉。」
在商朝覆滅後,箕子在箕山過起了隱居生活,之後被周武王找到並向箕子請教治國之道,武王聽後感到欽佩,就想請箕子出山,但是箕子是商朝的臣子,商朝滅亡了,也不會作新王朝的臣僕,之後東走朝鮮,創立了箕氏侯國。之後周武王得知後,便派人到朝鮮,將朝鮮封給了箕子,封箕子為朝鮮侯,秦始皇稱帝的時候,箕子朝鮮是宗統王箕否統治,也還是一個侯國。箕子朝鮮一直延續到西漢時期,最終被被燕國人衛滿所滅。
秦始皇首稱「皇帝」時,同時期的非洲處於孔雀王朝時期,孔雀王朝著名的國王有阿育王,阿育王幾乎統治印度了所有的次大陸,阿育王統治時期,孔雀王朝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阿育王堪稱印度史上最偉大的國王。阿育王在公元前232年去世死後,孔雀王朝就開始迅速敗落、四分五裂,半個世紀後,孔雀王朝結束了統治,開始進入混亂時期。
非洲北部此時還有一個由腓尼基人建立的古國迦太基,迦太基趁著孔雀王朝的衰敗,迦太基開始向非洲內陸發展,控制了北非的殖民地,同時迦太基還向地中海進發,佔領了西班牙的附近島嶼,並開始稱霸西地中海,迦太基因為其強大的海軍控制西地中海。在公元前308年,古迦太基廢除君主制,改為共和制,秦始皇稱帝時,迦太基此時的統帥、行政官是漢尼拔·巴卡。
古迦太基此時正和古羅馬發生戰爭,從公元264年起,兩國為爭奪地中海沿岸霸權發生了三次戰爭,稱為布匿戰爭。此時歐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已經逐漸被羅馬共和國及一些城邦組成的希臘國家所取代,之後古羅馬就古迦太基發生了布匿戰爭,少年時的漢尼拔便立下誓言終身與羅馬為敵,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漢尼拔多次以少勝多重創羅馬軍隊。
但是在布匿戰爭中,羅馬和迦太基的損失都極為慘重,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羅馬出兵切斷漢尼拔的補給,加上迦太基國內並不穩定,漢尼拔在回國內穩定政局的時候,羅馬乘機進攻迦太基本土,最終迦太基戰敗,向羅馬賠款。之後又發生了第三次布匿戰爭,最終以古羅馬的勝利告終,古迦太基失去了除北非領土之外的所有領土。
歐洲的古羅馬直到愷撒大帝的養子屋大維擊敗安東尼,開創了羅馬帝國,正式成為第一位帝國皇帝,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古羅馬文明由此進入帝國時代。但此時已經是公元前28年,而秦始皇在公元221年已經始稱「皇帝」,比羅馬帝國的君主首稱皇帝早了將近200年。
秦始皇在13歲繼承王位,22歲舉行加冠禮正式親政,之後開始推行統一戰略,之後用了十年時間吞併六國,建立秦朝。因單純的稱王不能顯示其功績,嬴政認為自己的功績勝過三皇五帝,便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這是秦始皇在世界範圍的直接影響。
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因存在時間太短,其影響範圍只有中原大地,以及周邊的一些國家、部落,其直接影響還沒有輻射到當時世界範圍內的其它國家。秦始皇建立強大的大秦帝國後,僅僅在位十一年就在東巡途中駕崩,之後趙高篡改詔書,賜死秦始皇長子扶蘇,扶持秦始皇小兒子胡亥上位,史稱「秦二世」,秦朝開啟的殘暴的統治,僅僅三年後便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覆滅。
秦朝的短暫的統治,並沒有直接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但秦朝間接地對世界影響是相當大的。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在制度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地方上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也從秦朝開始,中央集權制度開始建立,這種政體在早期往往是延續王朝的基石。
秦朝的中央集權的建立,奠定了中國2000餘年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也因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為秦朝之後大一統王朝奠定了統治基礎,故有「百代都行秦政法」的稱法,才有了今天的「東方雄獅」。今天的中國在世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政治大國,也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並且是發展中國家唯一的常任理事國。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工業產值穩居世界第一,經濟世界第二,基礎設施世界第一,也是最受信任大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始終奉行獨立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地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走改革開放的道路,成為世界上極具特色和影響力的國家。
秦始皇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奠定了中國本土的疆域,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也才有有了現今強大的中國,今天的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對世界有著重大的影響。秦朝促進了中華大地的統一,才有了今天屹立在中原大地上讓我們引以為豪的祖國。
秦始皇統一六國不只是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幾百年的亂世,在大一統中央集權制的秦朝之前,中華大地自誕生人類以來就處於亂世,早之前是部落和部落之間的不斷爭鬥,之後隨著發展,產生了國家,開始了國家和國家的不斷爭鬥,即使夏商周時期中原大地上並不只有一個國家,周朝建立之後,中原大地上周朝的分封國、附屬國、部落等就有上千個。
周朝雖然是天下共主,但是各國之間仍然有爭鬥,在西周結束,周朝開始衰敗,開啟了戰國時期,周天子對各諸侯國的制約減弱,各國之間的爭鬥更為明顯,也不再聽從周天子的號召,各國紛爭不斷,總之秦朝之前中原大地處於和平時間的時期很是短暫,處於亂世,秦始皇統一六國,加上一系列的開拓結束了這一切,中國開始進入和平發展時期。
秦始皇建立起第一個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國家,可能大家對於中央集權理解有點模糊,中央集權就是國內沒有擁有封地的諸侯或是貴族等人,理論上國家的一切都歸皇帝本人,或是皇權、中央所有。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天下沒有任何人可以和皇帝平起平坐,皇帝凌駕於「國家機器」之上。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取代了之前的分封制,這種制度一直被沿用,不斷優化改進,一直到清朝末年,為中華文明、文化延續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唯有中華文明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秦朝雖然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如同「曇花一現」,但是後世的王朝以及世界都享受秦朝的種種「成果」,中央集權集權制度在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到亞歐大陸,比如漢朝開通的絲綢之路就是一個傳播途徑。
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國,中華民族初步形成,秦朝之後的漢朝繼秦朝成為又一個大一統王朝,漢朝經過400多年的統治,開始有了漢族、漢人之稱,漢族最終成為世界第一大民族,漢朝是在秦朝的基礎上經過改革成為了一個興盛強大的國家,秦始皇之前,雖然中原大地上的各國子民都是華夏人,但是力量太過於分散,是秦始皇統一了各國,讓各諸侯國的子民,以及少數民族變成「一家人」。
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實行的各種制度創新,對於人類整體的意義是有劃時代的意義,對後世開創了新的紀元,秦朝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秦始皇寧為中國之雄,求諸世界,見亦罕矣!」。「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今天中國的統一和穩定也是建立在歷朝歷代的統一經驗之上,今天的中國在世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大家認為秦始皇對後世影響有多大,對世界的影響有多大?下方留言交流。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讚,謝謝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