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誰離開了誰都能活,只是偶爾想起來還是很難過

2020-12-13 書影生香

《七月與安生》是根據安妮寶貝的小說拍攝的同名電影,七月由馬思純飾演,安生由周冬雨飾演,影片上映於2016年。

記得四年前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給我的整體感覺是朦朧而模糊的,我想那時我沒看懂七月,也不能理解安生。

如今再看,我才發現影片講述的並不只是「二女一男」的狗血愛情,而是借著愛情這條線,將兩個女孩的成長和人生足跡串連起來,影片所要表達的更多的是關於人性和人生的思考。

01說過要一輩子在一起的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你的生命中有沒有過這樣的人?

你們形影不離,關係好到可以互換衣服穿,同喝一杯果汁,同吃一碗麵,不管你是開心還是不開心,總是想要第一個和她分享。

你們一起哭過、笑過、鬧過,以為可以把這樣的日子過成一生,可是在未來未知的某一天,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兩個人卻漸行漸遠,淡出了彼此的生活。

林七月和李安生就是這樣的人。

林七月溫婉恬靜,在家裡是爸媽捧在手心裡的乖乖女,在學校是師生稱讚的優等生。李安生放蕩不羈,父親早逝,和母親感情淡漠,學習成績很差。

七月和安生就像兩條平行線,在各自的時空生活,但在命運的安排下,她們相遇了,那一年她們13歲。

從13歲到15歲,整個初中時期,她們形影不離。七月喜歡安生身上的肆意和灑脫,安生喜歡七月身上的溫柔和靜好,她們就這樣活成了彼此的影子。

我想,在那個年紀,她們一定把彼此當作了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人。可是,你永遠不知道的是,只要命運的手掌隨意一翻,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七月戀愛了,她的世界不只再有安生一個人,還多了一個家明。她沉醉在美好的初戀裡,卻不知道安生才是最早遇見家明的,而家明的心一直在兩個女孩身上搖擺不定。

家明和七月在一起時,眼神總會有意無意地落在安生身上;他和安生在一起時,又常常想起七月。

安生為了讓家明全心全意地和七月在一起,她離開了;而七月流著眼淚沒有挽留安生,因為她早知道安生也愛上了家明。

七月愛家明勝過愛安生,所以她任安生遠去;安生愛七月勝過愛家明,所以她獨自遠行。

說好一輩子不分離的好姐妹,還是走散在了茫茫人海,天各一方。畢竟,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誰離開了誰,日子還是一樣過。也許,一開始我們會難過,會孤獨寂寞,但時間拉長一點,漸漸地也就習慣了。

02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何必態度曖昧,傷人傷己

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寫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

林七月和李安生就像兩朵綻放的玫瑰,在最美好的年華先後出現在蘇家明的世界裡。在七月與安生之間,蘇家明一直猶疑不定。他兩個都愛,又都不夠愛。

如果蘇家明足夠愛七月,他就不會把婚期推遲到兩年後,一個人奔赴北京;如果他足夠愛安生,當初就不會任安生離開,也不會在和安生同居後,返回鎮江,履行和七月的婚約。

蘇家明是感情世界裡的糊塗蟲,他始終搞不清楚最愛的是哪一個,而這樣做的結果是三個人都很受傷。

慶幸的是,七月足夠勇敢,她愛家明,但她不願意嫁給一個不夠愛自己的男人,所以她要求家明悔婚,並以此為由結束了按部就班的生活。七月剪掉了一頭長髮,離開了家鄉,開始了新的生活。

如果你愛一個人,請堅定去愛;如果你不愛一個人,也請決絕離開。曖昧不決,往往最傷人。

03如果人生可以互換,你願意和別人交換嗎

錢鍾書在《圍城》中寫道,「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其實,這句話不只適用於婚姻,職業、生活也是如此。

我們常常以為別人的生活有千般好萬般好,殊不知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辛酸和無奈,誰的生活都不會永遠光彩奪目,也不會永遠黯淡無光。

七月的人生路線是被父母早早規劃好了的,她的生活按部就班,安安穩穩,可是七月骨子裡有一股叛逆勁兒,她想像一隻飛鳥一樣,去看小城之外的世界。

七月羨慕安生的生活,在七月看來,安生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安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選擇要過的生活,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和誰在一起就和誰在一起,不用顧忌任何別人的態度和想法,在流浪裡享受生活,看遍形形色色的人和各地變換的風景。

可七月不知道的是,安生有多麼羨慕她那樣的人生。安生看起來灑脫不羈,沒心沒肺,可她心裡有多缺乏安全感,她也想像七月一樣,有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有一對疼愛自己的父母,談一場怦然心動的戀愛,然後嫁人生子,過平平淡淡的生活。

可故事的最後,七月沒有成為安生,安生也沒有成為七月,互換的人生只存在於那篇網上連載的小說裡。

鬱達夫在《故鄉之秋》裡寫到,「所謂旅遊,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看別人呆膩的地方」。不論是什麼地方,待的久了都是一樣的。你會發現,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與眾不同,也各有它的平庸無聊。

生活也是如此,過習慣了也沒有什麼不同。不用在自己的小窩裡豔羨別人的生活,每一種生活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往往別人生活裡的滋味和色彩,並沒有你想像中那般豐富絢麗。人生本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高曉松說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事實上,苟且和詩意並不是對立存在的,更多的時候,它們相互滲透,共同勾勒出了生活的圖景。

所以,不論你是七月,還是安生,願你都能在瑣碎的柴米油鹽外,找到眼前的詩意。其實,遠方並不遙遠。

(圖片源於網絡,若侵犯您的權益,請與我聯繫,將立即刪除。原創文章,歡迎閱讀、評論和點讚,嚴禁抄襲或洗稿)

相關焦點

  • 《七月與安生》:我們都想成為七月,最後卻活成了安生
    2016年上映的電影《七月與安生》,講述的是七月和安生兩個女孩從13歲開始相識相知、為一個男人相愛相殺的成長故事。該片的兩位女主角周冬雨和馬思純,雙雙拿下第53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七月安分懂事,是大人眼中的乖乖女,安生放浪不羈,是大人眼中的頭疼女。4年後重溫這部劇發現,我們都想成為七月,最後卻活成 了安生。
  • 《七月與安生》半輩子七月,一輩子安生,最終活成彼此的模樣
    她們在書裡讀到,如果踩住一個人的影子,那個人一輩子不會離開。但是安生說一輩子太長,她只想活到二十七歲。這部叫《七月與安生》的電影是由安妮寶貝的成名作《告別薇安》改編而成。由香港青年導演曾國祥執導。兩位當紅小花旦周冬雨和馬思純主演,在2016年上映的電影。故事以七月和安生的友情戲拉開了帷幕。兩個性格迥異的女孩,在這段友誼裡互相成就,活成彼此的模樣。
  • 《七月與安生》的乖乖女和野孩子,如果是你,會選擇活成誰的樣子
    馬思純而在《七月與安生》中最大的體現便在於我想活成你的樣子,最終她們也都活成了對方的樣子,她們可以是一個人的兩種不同狀態,也可以是兩個完全不相同的人。七月和安生本身就是性格迥異的兩個人,可她們都愛上了同一個男人家明,不同的是,在七月眼裡,友情和愛情之間,她選擇了愛情,而安生在抉擇時,選擇了友情,在安生眼裡,七月更重要,所以當她說,你讓我留下來我就留下來。這是對七月最大的成全。
  • 《七月與安生》:七月與安生,誰才是蘇家明最愛的人?
    今天呢,小編帶大家來看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七月與安生》。它可是曾經獲得過獎項的呢。這部劇是一個雙女主的劇,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向我們闡述了友情和愛情的定義,讓我們的心裡都會有很大的觸動。劇中的兩個女主是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孩子,暫且稱她們為女一和女二吧。她們的第一次相識是在十三歲懵懂青蔥的年紀,兩個人就這麼一直在一起了很多年,成為彼此最好的朋友。
  • 《七月與安生》大揭秘,七月和安生其實是一個人,知道為什麼嗎?
    她決定裝作一切都沒有發生過,在此時,她的心中還是抱著一絲希望的,她認為家明與安生之間只是暫時性的感情。安生要離開家鄉去上海了,七月在火車站送她,當火車啟動時,她突然發現安生的脖子上帶著家明的項鍊,那一刻她的最後一絲希望也破滅了,她傷心欲絕,在火車站哭了起來。而安生此刻只以為七月捨不得她走,大聲喊道:「我還會回來的。」
  • 《七月與安生》誰是主角?為什麼每次都會愛上同一個人?
    《七月與安生》講的是,內向靦腆,成績優秀的七月與活潑張揚,個性獨立的安生相遇,然後相知,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人卻相互嚮往。七月羨慕安生的不安生,安生羨慕七月的安生(家庭和睦)。但兩個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七月名牌大學畢業,安生錯失高考後,直接選擇流浪。
  • 《七月與安生》:如果踩住一個人的影子,那個人一輩子不會離開
    七月對你那麼好,為什麼還要撬她的牆角(儘管後來安生還是離開了,選擇成全七月與蘇家明,可我還是把導致她們倆友情開始出現裂痕的原因歸罪於安生了)19歲的我,是同情七月的……三年過去了,再次去看這部作品,開始學會了從不同視角看問題,腦海中蹦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究竟是安生介入了七月和蘇家明之間,還是蘇家明闖入七月與安生的世界,打破了這份寧靜?
  • 七月與安生,soulmate
    少年時的我們,友誼好像來得更容易一點,也更純粹一點,許多伴隨我們一生的朋友,都是從這個時候甚至更早開始的。拋開外在的差異,七月與安生更像散落在世上的兩半,有著密切的聯繫。七月看似文靜,內心也潛藏著叛逆,安生奔波鬧騰,也希望歸於安寧。七月後來活成了安生,安生最終活成了七月。
  • 你的人生,我奉陪到底,每個人都是《七月與安生》的矛盾體
    七月與家明的愛情沒有那麼順利,他們並沒有因為安生的離開而變得完美,這是一場失敗的交易。安生每次寄回來的信都是在問候家明,她讓七月嫉恨,但漂泊在外的事實又讓七月承認自己的自私與對安生的歉疚。當所有人都以為七月會和家明結婚的時候,七月這次沒有忍氣吞聲,她早已安排了分手。
  • 重溫《七月與安生》:如果家明沒有出現,七月和安生還會分開嗎?
    二、兩人矛盾激化後各自離去在七月坦白後的一段時間內她們漸漸變成了三人行。從那個時候開始一切都不一樣了。佛像前安生躲開家明的目光時,安生想要離開這個地方尋求自由時,安生寄給七月的信中漸漸出現「問候家明」時。
  • 二刷《七月與安生》:家明最渣也最慘,他其實誰也不愛
    再看這部電影,還是被馬思純和周冬雨的演技折服,但是著重看了三個人的性格以及他們的心理歷程,內心有說不出的感覺,七月和安生誰更可悲,家明是不是那個罪魁禍首,其實這些我一概不能深刻地下定論。然而卻又在婚禮前,讓家明故意逃婚,七月的這個行為真的讓人費解,但其實仔細想想,她是在折磨自己,她想擁有家明,也想擁有安生,但是還想擁有家明唯一的愛。突然想起《我的前半生》當中的唐晶,同樣是閨蜜和男友的戲碼,唐晶可以做到不顧一切,瀟灑地轉身,愛情不要了,友情不要了,毫無牽掛,並且更加獨立的生活。這種魄力,七月永遠都達不到。
  • 七月與安生,你可以不乖
    在那個廟宇,當家明抓住安生,七月明白這個自己愛著的男人可能沒那麼喜歡自己,她把自己偽裝起來,裝作一切都沒發生的樣子。安生選擇了離開,而七月為自己不夠愛安生而哭泣。之後的很多年,安生不在七月身邊,七月也就隱藏起自己的叛逆。考大學的時候,本來想學中文的七月聽從了父母的選擇,學了金融。
  • 七月與安生是好閨蜜,家明最後和誰在一起,最後結局你想不到
    她們以為會永遠陪伴在彼此的生命裡,然而青春的陣痛帶來的不是別的,而是對同一個男生愛,18歲那年她們遇見了蘇家明,同時家明也喜歡上了安生,但是安生由於閨蜜七月,而選擇離開,在上山許願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家明想要追求安生的舉動,開始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在安生乘坐的火車開動離開時看到了家明隨身攜帶的菩薩吊墜送給了安生。
  • 《七月與安生》:它將告訴你什麼是活著
    在電影中七月的從小到大的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全部包攬了,可以說是全部由父母做主的那種,她生活在一個溫馨的父母健全的家庭。而我們的安生可就沒那麼幸運了。安生的家庭情況真的是十分的悲慘,她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也不怎麼管她,只是偶爾過問一下她的生活。看到這裡,小編不由自主地開始心疼起安生來,到底安生做錯了什麼,她的母親可以這樣對待她?
  • 《七月與安生》裡的這個「第三者」安生,讓人可憐讓人愛
    安生身雖離開,但是心裡卻一直掛念著家明,單純的她每次給七月寫信,控制不住都要問候家明。十幾歲的女孩是透明的,沒有什麼心機,她遠走他鄉,是不願意破壞七月和家明的關係,她希望七月永遠幸福。安生的「愛情」是不幸的,男朋友不是背叛她,就是被撞死。她違背道德,和有夫之婦談戀愛,過著遊戲人生的生活。
  • 《七月與安生》影評
    她當然想知道7月份男孩喜歡什麼樣的樣子。她也很模糊,因為她不想讓任何人抓住他自己的七月。所以,她以特殊的方式看到了家明,而家明絕對不會對安生產生牴觸。因為在他眼裡,安生並沒有設計出來,它與學校裡的妓女和外面的奢侈品不同。因此,他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向他的同伴俞觀印發送安生,七月與安生好過普通的青春片,是把女人當成角色刻畫,而不是簡化成男人眼中的標籤。
  • 《七月與安生》:周冬雨馬思純演繹一個女孩的AB面,誰演得更好?
    給我一剎那被你寵愛,給我一輩子送你離開。因為已經有過一剎那,感受到深情和寵愛,就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送你離開。這是安妮的書大多數的主題。主角多帶有安字,在這裡喚作安生。因為經常漂泊,所以渴望安穩地生活。《七月與安生》。2016年被搬上了大屏幕。由陳可辛監製,曾國祥執導,周冬雨,馬思純主演。
  • 在你眼裡《七月與安生》是什麼關係?
    在《七月與安生》中,七月與安生從一塊上小學到以後結婚生子,經歷了各種愛恨情仇,最終七月生命停止在二十七歲,曲終人散。她們倆的關係是髮小,是戀人,是情敵,是知己。正如劇中說的——每當七月回頭的時候,踩著自己影子的人,是那個已經過上幸福生活的安生。
  • 《七月與安生》:狗血劇情披著人性的外衣,才是電影的高級之處
    原創王子涓涓電影《七月與安生》是由陳可辛監製、曾國祥執導的現代愛情電影,由周冬雨、馬思純主演,根據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所改編,小說是短篇,電影篇幅比較長,電影和小說的情節並不一樣。周冬雨和馬思純也憑這部電影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兩個人在電影中的演技也是可圈可點。看完這部電影,我時常分不清誰是安生?誰是七月?這可能就是這部電影給我們傳遞的雙人合一的主題思想吧。
  • 七月與安生,安穩與真我
    安生也知道,七月對蘇家明的愛,所以她選擇逃離,去了遠方,去找那個為她唱了一個月歌的歌手。七月和安生,她們兩個都了解對方。她們兩個也都深愛著蘇家明。蘇家明表面上愛著七月,內心裡卻惦記著安生。他哪裡是愛別人,明明是愛那個更真實的自我。當然,他也渴望著安穩,所以最後他選擇回老家和七月結婚。但在結婚前的晚上,七月對蘇家明說:你走吧,我不想和一個不愛自己的人過既定的人生,一輩子就看到頭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