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國際學校學費不菲,一方面是傳統學校教學模式受到質疑,不少家長都在糾結到底讓孩子就讀國際學校還是本地學校?其實在香港,還有不少介於國際學校和公立學校之間的選擇,這就是直資學校和私立學校。很多本地精英家長會選擇直資學校,因為直資學校資源充足,學費合理,最重要是課程編制,教學語言以及資源運用都較有彈性。男拔、聖保羅男女等都是直資名校。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主要介紹香港的直資學校,從教育專家、學生家長等多方面幫助家長全面了解直資名校。
請點擊標題右下方,關注香港第一教育教養平臺——「教養女王」,提供給你原創優質的資訊。直資學校由法團校董會或校董會自行管理,並享有一筆按學校合資格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津貼。
收生方法:學生不論居住校網,都可自行報名。學校可自訂收生日期,及設立面試,相關的收生準則,唯不能設筆試。
課程:直資小學與官丶津小學一樣,為學生提供本地課程,不過在課程編制,教學語言,以及資源運用上,多方面都較有彈性。但當然這並不代表直資小學的教學模式一定比官丶津小學更靈活多變,因不少傳統官津小學都已實行多元化教學,所以最重要還是應就個別心儀的學校作比較,絕不能粗疏地單以學校的類別作定論。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是直資學校,小六生多能一條龍升讀拔萃男書院。學生在音樂和運動的表現同樣出色,每年在學界賽事中屢獲殊榮。音樂方面,學校設有管弦樂團丶弦樂團丶中樂團丶合唱團等。運動方面由遊泳丶田徑丶羽毛球丶網球至劍擊丶高爾夫球等都有。除核心課程外,學生可修讀跨年級課程的選修科,如法語丶天文學等。外界以為男拔在音樂和運動方面都很突出,校方應該比較喜歡富自信丶活躍進取的學生,這個想法已過時,近年男拔的《教育質素保證視學報告》反映,該校學生太自我,為了一改這個形象,校方希望揀選一些有禮貌丶顧及別人感受丶有同理心的小朋友。家長要留意除了學術丶音樂及運動成績,小朋友的教養也對入學有影響。小學功課壓力大,平均每日四五樣作業,默寫測驗算多,程度也比較深。不過選國際學校讀,主要是因為有國際文憑課程(IBDP),覺得對孩子將來出國讀書會比較有用。
有「貴族學校」之稱的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因是全港學費最高的直資小學之一,但其實相比國際學校學費而言,只是「小巫」。但學術氣氛一流,狀元誕生地,加上學生家長背景非富即貴,是非常熱門直資學校,去年的簡介會就有超過3,000位家長參加。由於學校重視培養學生在音樂和藝術的發展,運動項目相對較弱,彬彬有禮丶有教養丶具文化氣質丶守規矩的小朋友最受學校歡迎。尤其學校積極推動音樂教育,設有合唱團丶管弦樂團丶弦樂團丶敲擊樂隊丶管樂團等,既是音樂比賽的常客,也多次奪得音樂殊榮,若小朋友熟悉音樂又會樂器,自然會加分。有家長指面試時會問,小朋友會不會某種樂器,建議小朋友即使不會那種樂器,也可以向主考者提出講自己擅長的樂器,令小朋友可以繼續話題,又顯示他們識得變通。學校的英文程度較深,小一至三用廣東話教中文,之後全用普通話。功課量不多,一年有一兩份專題報告,每兩個星期有一個評估。學校會參考第一次測驗成績用顏色分組,到高年紀老師會特地幫成績較差的學生補課。平時功課量不多,長假期沒有功課。2002年創校的東區直資名校港大同學會小學 ,與港大同學會書院結龍,在辦學理念、課程發展、教學方法等各方面得以銜接。
港同的口碑與日俱增,校方推行校本中、英文課程,務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初小推行拼音教學及識字教學,提升學生運用普通話溝通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小一和小二不設考試,老師會設計多元化進展性評估,如工作紙習作、口頭報告、專題研習等來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減輕初小學生的壓力。
港同之所以近年口碑上升,還與港同書院今年在中學文憑試(DSE)考試中,一下誕生兩名狀元。這讓家長更加關注這次新派直資學校。「學校採用探究式學習模式,鼓勵學生走出課室作體驗學習,又安排學生到外國考察,以專題研習代替功課,目的是豐富學生的眼界。他們除了選用本地出版社的課本,也會選用外國課本。如果家長想開拓小朋友的國際視野,不妨考慮港大同學會小學。」
班級教師比例是 1 : 2 .5,比一般官津小學的比例為高。所有班級均設雙班主任,能全面地關顧學生成長,更有效地照顧學生的個別需要及發掘他們的潛能,加以培養和發揮,提高學習效能。
開設一至六年級,每級四班,全校共二十四班。沒有推行精英班。
教學語言
老師會根據學習重點,設計適合的多元化進展性評估,比如:工作紙習作、口頭報告、朗讀、海報設計、畫圖、專題研習等,用以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家長也可留意老師在習作上的評語,了解孩子學習進度。
老師在課堂外主要以授課語言與學生交流,營造有利語言環境。小孩進入港同後,小一中文每課都會有默寫詞語,作句子、第二學期都已經詩歌仿作。英文課會利用主題教小朋友語法。中、英約3星期默寫1次。常識課和視藝科(小5)都會給予小朋友材料去做手作,只為讓小孩發揮了創意和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
林文燦除收本地學生外,亦有來自不同國籍的非華裔學生,比例大約為50:50。很多家長都誤以為學校取錄非華裔學生,是基於收生不足。這個謬誤,林文燦已用持續遞增及超額報讀人數的事實排除掉;07年開始招生,由於升中校網位處全港最多Band 1名校的九龍城區,加上學費較一般直資學校便宜,又實行全英語教學,報讀人數逐年倍增,由最初百多人報名爭奪60學額,至近年的900多人爭奪140個學額,成為家長熱捧新貴。
雖有農圃道及上鄉道兩個校舍,不過升中校網亦同處Band 1名校集中地(九龍城區),欲報考直資中學的話,選擇有拔萃男丶女書院丶協恩中學,以及屬林文燦聯繫的Band 1中學保良局顏寶鈴書院。津校則有喇沙書院丶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丶民生書院丶香港培正中學等,就算萬一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稍有失手,經統一派位入 Band 1名校的機會亦大大提高。過去3年不少畢業生都順利升讀以上學校「學生老師來自不同國藉,如同小聯合國。小二至小四英文會用高一級教材,小五以上則高半級,英文程度很不錯。不過家長要衡量子女是否可以適應,如果英文程度足夠,應該會讀得幾開心。屬於少數著重藝術創作的學校,有校本視藝課程,如果小朋友在藝術方便有天份,可作考慮。」
林文燦小學有部分南亞裔的學生, 和其他國際的學生,家長擔心這點,具遠見的家長,視這個國際化環境為優勢。我希望兒子可多跟不同種族的朋友相處,可學習不同地方的文化,開闊眼界,學會包容和尊重。而且學校有開設各種語言基礎班,有德語丶法語,以及印度語,印度和中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孩子學會印度語,可提升將來的競爭力。並且每級分四班,中外混合一班,中文分開上,並實行雙班主任制,一位外籍老師配一位本地老師。
基本資料
地址:土瓜灣上鄉道24號及農圃道2號
電話:2712 1270
網址:www .plk lmcep s.edu.hk
宗教:不適用
學生性別:男女
關連中學:保良局顏寶鈴書院
每年學費:$12 ,800
浸大王錦輝中小學於2006年創校,是香港首間由大學開辦的一條龍直資學校,憑大學的專業支援,為中小學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學校雙班主任制,重視人文教育,率先在小學及初中推行「人文素質」課程,除了中丶英語,學校也注重訓練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更在全校鋪設光纖網絡及無線上網系統,以提高學習效率。
王錦輝口碑佳,每年報名人數都有上升趨勢,去年有逾4,200人報讀,約28人爭一個學位。不少家長為免子女應付功課壓力,想他們享受學習生活,而選擇報讀功課量較官津校少的直資小學,在網上親子討論區,有家長反映王錦輝的功課主要是專題研習。「學校注重家長教育,提供課程給家長,令家校緊密合作幫助孩子成長。不過,家長要留意王錦輝的辦學團體雖然是香港浸會大學,但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幼稚園的畢業生未必有優先入讀條件,但前校長羅美寶曾表示,如浸幼學生和其他人表現均等,有機會優先取錄。」
學校沒有設缺點、小過、大過等懲罰,讓小孩能愉快無壓力學習。以活動教學為主,鼓勵小朋友愛寫作,不會偏重於改語法 ,小朋友愛寫作,小一已可謝出近300字文章(考試)。此外教導小朋友用 Project 去學習。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任校監的培僑書院(下稱培僑)創立於2005年,致力培養學生的中華文化涵養和中國情懷,以國際學校模式進行教學,設中英數統整課程,每星期2/5時間學習英語為主的統整課程,2/5時間為中文統整課程,其餘1/5是數學; 下午設聯課活動,包括體育、音樂、藝術等。而學校的中文課程主要根據內地的篇章授課,也有邀請內地的老師擔任教學顧問。「培僑書院雖是愛國學校,但頗為注重英語,學生在藝術方面的表現不俗,沙田區的家長也可作考慮。」
活動教學為主,專題習作代替功課, 大約2星期左右一次中文和英文默寫, 數學小測 (每課教完後)全年兩測兩考, 但事前老師會派重點溫習紙,學校只有中英數,科學丶常識等融入這三科內。中文和數學用普通話教,英文用英語教。網址:www.puikiucollege.edu.hk每年學費: 本地學生$22,400、外籍學生$66,150位於元朗區的宏信書院成立於2010 年, 早前獲國際文憑組織準許可辦IB(國際文憑)預科課程,去年已正式開課。宏信亦同時申請了開辦IB的MYP(中學項目)和PYP(小學項目)課程,兩個課程亦將獲授權開辦。「宏信推行『全球視角』課程,以本地課程內容配以國際課程框架。辦IB課程的直資學校多位於港島、九龍及新界東,是新界西家長的另一選擇。」
宏信的音樂和藝術都是用英文教學,學校本身很重視音樂,並會根據英文程度,每天安排不同的英文圖書回家讀。學校沒有考試和測驗,功課也很少,所以進去後很難轉校,因為沒有呈分試。但大多數就讀的都打算以後孩子出國讀書。學校在升中時,會根據學生的各項能力去重新編排DSE和IB的分班。每年學費: 本地學生$$52,080、外籍學生$95,830直資學校保良局陳守仁小學取錄華語及非華語學生,營造多元文化學習環境,學好英語不在話下,更將日語、法語及西班牙語納入常規課程。
2014年,陳守仁小學有逾6,000人報名,爭奪165個學額,即平均36人爭一個學位,較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英華小學等傳統名校競爭更大。
陳守仁小學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學生來自約20個國家,包括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印度、克羅埃西亞等,他們與本地學生一同上課,自然營造良好的英語語境。
楊永明校長表示:「除了中文科用普通話教授,其它學科均以英語授課,因此英語環境很強。」教學環境及設施是家長選擇學校的其中一個因素,陳守仁小學設施齊備,包括校園電視臺、多媒體語言室、音樂綜合大樓、劇院、中西樂練習室、全天候暖水泳池及迷你高爾夫球場,天台有機園圃更成為本地首間取得認證的學校。「以學校的規模,能有此等齊全的硬體設備,已屬超水平。而且學校集合不同國藉學生,教學以英文為主,又著重課外活動,都算系一間happy school。學費平民化,不過收生門坎就不夠親民,入學試曾考英文造句,對準小一生來說甚為艱難;又試過以i-pad作為入學試應用媒體,不過i-pad並非普及用品,此舉對一般基層學生有欠公平。」
回復「69」看: 一文看懂香港幼升小體系|港校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他如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