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童鞋們都遇到過手機突然沒有信號的問題吧?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個問題是因為咱們身處位置的信號覆蓋不好(比如身處電梯、偏僻山區或新建樓宇內部),不用管它,也許過一會兒就有信號了。
手機突然沒信號,你會怎麼辦?
比較敏感的童鞋呢,則會嘗試切換到飛行模式再退出,有時就能重新找到信號。還有一些童鞋則會選擇重啟關機,非要讓信號條變正常不可。
可能有童鞋會覺得上面這些操作純屬沒事找事,如果是信號覆蓋問題走兩步也許就好了,再說就算手機沒信號錯過了重要電話,對方肯定還會再打過來的,耽誤不了什麼事兒。
然而,如果你始終持有這種無所謂的態度,說不定哪一天就會陰溝裡翻船,後悔不及。
一個引發深思的案例
中國青年網早前曾報導過一個案例:武漢居民鄭女士2015年6月在廣西北海出差期間,突然出現手機沒信號,無法通話或收發簡訊,以為是手機存在故障。兩天後她回到武漢修理手機時,發現手機卡已被他人補辦,且綁定銀行卡的支付寶帳號被轉走24萬多元!
經調查,鄭女士手機突然沒信號當天,嫌疑人謝某持本人身份證及偽造的鄭女士臨時身份證,在中國移動一家營業廳辦理鄭女士手機卡補卡業務,並隨即在兩天內陸續登陸鄭某支付寶帳號轉帳24萬多元。
而鄭女士以營業廳未盡職核實相關信息情況下,補辦手機卡導致支付寶被轉帳,應承擔賠償責任為由,起訴通信運營商。
武漢市中院審理認為,營業廳在為偽造鄭女士臨時身份證的謝某辦理補卡業務中,對臨時身份證是否為有效證件防範不到位,導致謝某補辦手機卡進而找到鄭女士的支付寶登錄密碼造成損失,運營商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但是,法院同時審理認為鄭女士在發現手機無信號後,並未及時通過電腦登錄其支付寶將其帳戶凍結或掛失,未採取防範措施導致損失的進一步擴大,且其個人安全信息保管不善,身份證信息洩露、手機號服務密碼洩露等也是導致手機卡被冒名補辦、存款被盜刷的因素。
因此,法院結合雙方在履行合同過程中過錯程度等綜合情況,酌定通信運營商承擔40%的責任,鄭女士承擔60%責任。
手機信號消失的隱患
如今手機支付越來越普及,無論是支付寶、微信、銀行客戶端,幾乎所有的APP我們都會和自己的手機號碼綁定,用於找回密碼和各種驗證。
這一點大家不否認吧?
所以,智趣狗也不止一次強調過一旦手機丟失,就要第一時間補辦手機卡,趕緊在新手機上登錄各種具備支付功能的帳號,避免撿到/偷到手機的人轉帳。
而手機突然沒信號,其實和你丟了手機的原理差不多。
簡單來說,在網絡和大數據普及的大環境下,我們的個人隱私早就不是什麼秘密。很多犯罪分子也會從各種渠道購買大量的支付寶帳號信息,圈定有價值下手的帳號。
接下來,犯罪分子就會根據這些帳號對應用戶的信息製作假身份證,並利用運營商的漏洞補辦和帳號對應手機卡,再通過手機找回密碼等功能重置支付寶帳號密碼,最終實現盜刷套現的犯罪行為。
即使不是本人操作,但重置密碼只要有對應的手機卡,並知道身份證號基本就能全部搞定
當犯罪分子補辦手機卡成功後,你當前的手機卡自然會自動作廢,信號突然消失,無論你在哪裡、關機重啟無數次也是沒有任何信號。而犯罪分子用補辦的手機卡登錄各種支持支付的客戶端時,各種簡訊提醒或各種驗證也會發送到犯罪分子補辦的手機卡上.......
因此,手機突然沒信號,在排除非信號覆蓋和手機硬體故障後,很有可能就是遭遇到上面這種案例!
如何避免類似案件?
總之,如果你的手機信號莫名消失,一定要打起12分的警惕,儘快排除軟硬體故障。在確定有可能是手機卡被其他人補辦時,請第一時間去附近的營業廳補辦手機卡!
但是,哪怕你保持了足夠的警惕,遭遇類似案件時也很難避免損失。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你隨身沒帶身份證,因此運營商不接受停機或是補卡申請;
2.你在外地出差,當地運營商不支持異地補卡業務;
3.你所在的地方附近根本沒有營業廳,也找不到其他電話;
4.身邊沒有電腦和手機,無法重置各種密碼(即使有,在沒有補辦手機卡前也無法重置,因為收不到驗證碼)
因此,因手機卡被惡意補辦且造成財產損失,還是應該從源頭開始防範,作為普通消費者不應該承擔如此多的責任。
比如,在現在的大環境下,我們的個人信息早就不是秘密,所謂的「人安全信息保管不善,身份證信息洩露」基本是無法避免的。
再比如,非本人補辦手機卡時,運營商應該承擔更多責任,比如直接禁止非直系親屬的補卡業務,是不是安全係數更大?
還有就是,帶有支付類功能的APP,使用找回密碼功能時是否應該加入進一步驗證的機制,不是依靠單純的簡訊驗證碼就能完成?
根據小編的經驗,想避免類似案件,唯一靠譜的就是不在手機上綁定太多銀行卡。比如小編支付寶和微信就僅綁定1張銀行卡,裡面也不放太多錢,需要大額支付前才會去銀行進行轉帳。哪怕帳號丟失,損失的也不過是很小的一部分。
那麼,你還有什麼好的建議嗎?歡迎和大家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