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宋婕 陳鋒 北京報導
一紙規劃,四川長虹(600839.SH)天降驚喜,只需要繳納27億元的土地出讓金,位於綿陽市高新區約616畝工業用地將轉變用途,其中467畝調整為商業、居住用地,合每平米6000多元。
四川長虹曾一度稱霸電視機市場,但隨著信息家電行業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以及國內市場的低迷,公司也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和魔咒。儘管公司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近年來已經啟動基於網際網路面向物聯網的轉型,滿足消費者物聯網時代一站式智能家居整體解決方案的需求。但體現在財報中,並未明顯刺激到市場表現及利潤。
確保利益最大化
四川長虹12月18日的公告顯示,這616畝地由九宗土地組成,包括高新區新四廠區、商貿中心及技術中心。其中高新區新四廠區主要為四川長虹下屬部分產業單元,多媒體公司、技佳精工、模塑公司、包裝公司、精密公司等生產經營場所;商貿中心及技術中心主要為公司平臺部門及研發部門等的辦公場所。
根據綿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出具的宗地規劃條件,上述約616畝土地中約467畝土地用途將調整為商業用地(容積率3.5)、居住用地(容積率分別為2.6、2.8與3.0)及居住兼容商業用地(容積率3.0),剩餘土地均調整為道路、綠化、中小學用地、服務設施用地等。
目前,綿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已按照土地轉變用途相關政策完成土地評估工作,預計四川長虹還需要補繳約27.20億元的土地出讓金。公告寫明,這27億元可分期繳納,通過公司自籌及融資解決。
記者計算發現,每畝地價400多萬元,每平方米不足7000元。在綿陽市高新區,這樣的價格並不高,再加上確定為3左右的容積率,未來若發展房地產利潤可期。長虹是否會自主開發呢?
公司在公告中稱,上述土地所涉及的相關產業將分別逐步搬遷,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運營,不會對公司當期損益造成重大影響。同時,616畝土地轉變用途後,為應對國家房地產市場的政策變化,公司擬採取自主開發、聯合開發等多種方式加快實施土地開發,縮短變現周期,實現資源開發利益最大化。
四川長虹董秘辦工作人員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此次調整土地性質是政府規劃,公司只是配合。公司最早是在綿陽市的主城區,屬於工業劃撥地,伴隨著城市規劃,土地性質發生改變,長虹才會自主開發房地產。目前所在的高新區,馬上又要因城市發展轉變土地性質,公司也會搬到更遠的地方。但她表示,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要確保利益最大化,不一定會自主開發。
增收不增利
官網顯示,四川長虹創建於1958年,從期初立業、彩電興業,到如今的信息電子相關多元拓展,已成為集消費電子、核心器件研發與製造為一體的綜合型跨國企業集團,並正向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信息家電內容與服務提供商挺進。
四川長虹三季報顯示,前9個月實現營收6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56%;淨利潤為0.3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81.23%,扣非後淨利潤虧損1.1億元,同比降低343.8%。
從數據來看,長虹的增收不增利體現的較為明顯。四川長虹企劃部在接受《華夏時報》採訪時稱,今年以來,國內彩電零售市場加劇了疲軟態勢,量、額均同比下滑明顯。根據第三方諮詢機構中怡康推總數據,2019年前三季度彩電全渠道銷量同比下滑3.7%,銷售額同比下滑12.1%,價格戰已成為行業常態,嚴重擠壓了彩電行業的利潤空間,這是造成前三季度業績變化的主要原因。
其實,wind數據顯示,自2014年起至今,公司已連續陷入增收不增利怪圈6年,營業總收入一直呈持續上漲的趨勢,同期公司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卻一直處於跌宕起伏的階段。
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司方面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啟動基於網際網路面向物聯網的轉型,以轉型促發展,以滿足消費者物聯網時代一站式智能家居整體解決方案的需求。
去年年底以來,公司加強國內外營銷整合。在國內,公司組建長虹美菱中國區營銷總部,統籌負責長虹電視、空調、廚電業務,及美菱冰箱、洗衣機等家電消費業務在中國市場營銷工作,推進實現營銷扁平化以及產品一體化。在海外,公司組建長虹美菱國際區營銷總部,統一海外營銷服務平臺、推動海外營銷體系轉型,提升產品線的協同發展,釋放全球各產品線的客戶資源,實現組織和營銷最大化整合。
資料顯示,2013年,長虹便發布智能轉型戰略,首推「家庭網際網路」概念,並於2016年發布全球首款人工智慧電視。
2014年啟動「智能戰略」,率先推出智能電視CHiQ,當時宣稱為電視行業帶來了顛覆性變革。
今年5月,為加快智能製造布局,四川長虹曾宣布斥資19.03億元投資建設智能製造產業園智慧顯示終端項目,構建智能製造系統,建立數位化示範工廠。
在今年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長虹又推出了CHiQ極致屏。通過強大的物聯兼容協議,四川長虹成為率先將「AI+IoT」技術應用於家電的企業。
但體現在財報中,公司目前正在推進的多元化轉型,並未明顯刺激到市場表現及利潤。
編輯:高豔雲 主編: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