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愛的父母又請來一位學霸!
先普及一下千分之一的概念:就是指在中考中,單科成績排名佔總人數的比例,排名在前1‰!
這一次,我們將看到的是中考斬獲語文千分之一的學霸李昌浩同學!
三年前,他還是一個非常稚嫩的小男孩,但是早已看出:他的學習習慣很好,而且非常自律。
學霸之所以為之學霸,是因為他把努力和自律融進了自己的學習中,找對了方法,才能獲得成功。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這位語文學霸的學習心得吧!!
學弟學妹們好:
我是上一屆的1707班李昌浩,僥倖得了一個語文千一。下面是我對於語文學習的一些心得:
那些套話也沒什麼好說的,那些套路總結我個人也不太喜歡記,就說一點我的特別的感受吧。語文,究其根本還是一種玄學,三年學習我都在追求一種冥冥中的一種感覺,如李白筆下,「煙波微茫信難求」。愚以為這種感覺是極為重要的。我們的語文老師王老師在我們初一剛入學時即言,語文者,小學為文字,初中為文學,高中為文化。語文,承載中國歷史,若是細細沉心品味,行列之間有無窮的韻味可嘗。那種感覺,一部分便蘊藏在其中。
那種感覺,最主要的還是在一種思考。不論生活學習,一枝一葉,總能牽動無窮的思考與聯想。魯迅先生說:「心事浩茫連廣宇」,那種感覺真的很美妙,很充實。這其實也可以說是一種習慣,但是又極難養成。我說說我個人的經歷吧。
在初二的運動會時,同學們在操場上揮灑汗水,而我卻在一旁默默觀看。我仰首烈陽當空,微雲縹緲,腦中突然想起孔夫子的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又想起我們的青春啊,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彈指一揮間,又能有幾次機會展現個人的風姿呢?瞬間有種虛度光陰的感覺,方感知到青春的珍貴,時光的短暫。這就是一些引發的思考,若是沒有這種思考,也許語文會枯燥許多,生活也無味許多。這種思考的習慣,在我的初中生活裡沉澱了兩年,蘊養出一種深沉的氣質,對語文學習應有極大的裨益。
初二下,班級裡曾籌劃要舉辦一次詩詞大會。因此,我買來了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兩本書,竭盡一切時間去背,幾乎將裡面出現的一半的詩給背了下來。雖然後來沒有辦成,但是對於我來說卻是收穫極大。靜心試想,自先秦詩三百,從蒹葭鹿鳴中走來的伊人,又到五代十國李煜回首明月,大唐衍生「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豪情,亦有「塵埃不見鹹陽橋」的厚重,兩宋的豪放婉約兩詞派,東坡,稼軒,景莊,易安,長短句的韻味綿長。每一次,翻閱詩卷,總有無盡的美感蓬勃而生,穿越了千古時光與我相會。當湘江上生出一輪皎月,如水清輝灑滿長沙,張若虛的「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便浮現出來;當青山四布,雲煙繚繞,溪聲清越,李白的「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也橫亙千古而來。這時,美感的種子便布滿了所有細胞,終會開出芳馥的繁花。這種美感,是人心底裡最深的東西,可以祛除生活中累積的毒素。我最喜歡讀的就是詩詞與散文,因為那中間總是蘊雜著無窮的美感與詩意,將心帶往遠方。
當然必備的基礎知識儲備還是必不可少的,一套試卷也不可能僅靠著這些做題。當思想活躍了,深刻了,美感豐富了,躍進了,語文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練字,都說見字如人,雋美的字體總是良好的語文素養的反映,且能給閱卷老師留下好的印象,加分不少。還有一點是文筆。多讀散文,多讀詩,多做摘抄,多寫隨筆,發自內心地去記憶,感受文字的美,久而久之,文筆自然提升。不用刻意地模仿別人的文筆,自己的文筆風格才是最好的。另外,文筆好不代表語言華麗,辭藻堆積,而是生動形象,直擊人心。空有華麗外表的文章是空洞而十分惹人厭煩的,文章的核心是它的思想,而不是華美的外殼,優秀的文筆只是思想的修飾。
王老師曾對我們說過四個字:「知悟行堅」,意思是知道其存在,感悟其意義,付諸於行動,並一直堅持下去。三年,我將其牢記於心,想必對你們也應該很有用。
好了,有點話嘮,就說這麼多吧。同時也祝你們中考大捷,我們在長郡等你們!
你們的學長 李昌浩
2020長沙中考作文真題回顧
學校廣播站有一個「心靈驛站」欄目,經常收到同學們訴說內心困惑的來信,例如「我和父母產生了矛盾,該怎麼辦? 」 「學習這麼緊張,我該怎麼處理興趣愛好與學習之間的關係?」 「老師要我們制定好生涯規劃,可我真的不知道我將來適合做什麼。」……欄目組覺得應該倡導大家都來思考自己的困惑,分享自己的感受或體會,所以,決定在全校範圍內舉辦一次以「成長有困惑,愛思才會明」為主題的徵文活動。
徵文的要求為:①寫出自己的困惑,同時也要寫出自己的思考,力爭給人以啟迪;②可以寫自己的經歷、感受,可以講述身邊的故事,也可以發表議論;③題目自擬,文體為記敘文或議論文,不少於600字;④不得抄襲和套作。
請你寫一篇文章參加這次徵文活動,注意在文中不要出現自己的真實姓名、校名等。
夜雨燈長明
文/李昌浩
一次偷得半日閒,讀了蘇東坡的《前赤壁賦》。友人說:「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讀著讀著,我忽的顫然:既然我個人渺小而短暫,那我又有什麼意義呢?苦苦思索,卻得不出一個答案來。這便成為我成長中的困惑。這困惑就如同淅瀝夜雨,其答案就如夜雨中燈,忽明忽滅,搖曳不定。
直到十四歲夏,那燈才明亮起來,長明於夜雨之中。
入夏,一次行在街上,忽的樸樹低沉的歌聲轉進心扉:「我在這裡啊,就在這裡啊,驚鴻一般短暫,像夏花一樣絢爛。」如同李白筆下蜀道激出的萬壑雷聲,激蕩在我的內心。是啊,縱然生命短暫,我可不也像夏花一樣嗎,絢爛於生命的夏季,展現生命的無限美好!
以手長撫胸,一顆心臟在不住地跳動,如同灼熱的地核,將普身熱血送往六十萬億個細胞。我腳踏四十億年的大地,而生命已存在了三十五億年,時空蒼茫,生命噴薄出它強大的力量,生生不息。
而我正作為生命的一員,從中便可窺得我個人意義的一角奧義。
那夜雨中的燈,開始散出光來,不再搖曳。
盛夏,夜深燈闌,如浪的蟬鳴席捲了天際,門口傳來一陣敲門聲。開門,父親疲憊的臉龐映進來,鬢角已星星,風塵與汗水夾雜在一起,顯得滄桑而僕僕。
父親洗了臉,在沙發上坐下,我倒了杯水,遞給父親,坐在父親背後,輕輕地錘著他佝僂的背。忽然父親轉頭一笑,透露出不盡的欣慰與滿足。剎時,我顫然。
父親應是漫漫長路上風塵僕僕的旅人,任黃沙飛揚,卻為了家一直向前,扛下生活與歲月的重量,無怨無悔。我就如綠洲中的一泓清泉,可以滋潤父親乾涸的心靈,驅去一些疲憊與枯燥。
而我為人子,可以慰風塵,亦是我意義所在。那夜雨中的燈,愈發明亮起來。
夏末,去國遠行,前往太平洋彼岸的船破開波浪。我倚闌遠眺海天一色,忽然船艙內傳出一片喧囂。我進艙一看,一位黑人老奶奶暈倒在地上,旁邊一圈的白人卻冷眼旁觀。我沒加思索,想了想學過的急救措施,便走上前去進行施救。
片刻後,老奶奶醒過來,周圍響起一片喝彩,老奶奶似未見地對我笑笑:「謝謝你,中國朋友!」霎那,心底翻騰。
身懷五千年炎黃子孫之血脈,腳下是十四億同胞生存的神州大地。當我去國至異地,中國人的熱情與優秀便化為一聲清遠的龍吟,激蕩在五大洲的上空,久久不絕。
而我為中國人,當顯華夏之風,是我意義所在。那夜雨中的燈,長明不滅。
為生命,為人子,為中國人,我的意義傾灌於其中,散發出璀璨而溫暖的光芒。於此,那困惑便解開了。
縱夜雨,燈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