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育兒路上的11個謠言,你被「坑」過幾次?

2020-12-23 欣媽育兒經

育兒路上什麼最多?答案是——謠言!

初為人母,很多東西都是第一次經歷。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母,這堂課沒有老師教,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學習。新手爸媽每天面對各種育兒信息,實在無法分辨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很容易被謠言給「坑」了。

今天是3·15,欣媽藉此機會給大家盤一盤,育兒路上的各種謠言和誤區,幫媽媽們「打假」!

01媽媽最關心之:我家寶寶是不是缺鈣?

謠言一、出牙晚,得補鈣

別人家的寶寶,4個月就出牙了,我家寶寶8個月了還沒出牙,這可怎麼辦?很多媽媽為此特別著急……於是,聽隔壁大嬸說,寶寶出牙晚,說明缺鈣,得趕緊給寶寶補鈣。

真相:正常情況下,寶寶會在4~7個月出牙。但是,出牙時間跟遺傳因素、後天餵養方式有一定關係,比如寶寶的牙齦沒有受到足夠的刺激,通常跟是否缺鈣沒有直接關係。10個月左右出牙的寶寶,也大有人在,所以不必擔心,與其補鈣,不如讓寶寶多「動嘴」,刺激牙齦。

謠言二、走路晚,得補鈣

看到別人家的寶寶不滿一周歲就會走路了,而自己家寶寶一歲多了還不會走,肯定該著急了吧?第一時間肯定會認為寶寶腿軟,是缺鈣的關係,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真相:大多數寶寶真正會走路,是在13~15個月時,走路和腿部力量有關,和缺鈣沒有直接關係。只要寶寶發育正常,連續三個月身高、體重、頭圍等數據達標,是不用擔心的,寶寶只是晚了幾天學會走路而已。

謠言三、愛出汗,得補鈣

寶寶稍微運動一會兒就滿頭大汗,或者是睡覺後滿頭大汗,然後就懷疑寶寶有病?結果聽說缺鈣的寶寶會經常出汗,所以趕緊給寶寶買鈣片,結果吃完也沒什麼效果。

真相:寶寶處於生長發育期,新陳代謝旺盛,而且孩子本身就活潑好動,出汗比成年人明顯。另外,出汗多也是因為個人體質關係,這並不代表寶寶生病了,更不代表寶寶缺鈣,只要寶寶生長發育正常,是不需要治療的。

敲黑板劃重點:只要寶寶喝奶正常,一般是不會缺鈣的。寶寶最需要補充的是維生素D,每天400IU,用來促進鈣吸收。

02媽媽最發愁之:寶寶是不是上火了?

謠言四、吃奶粉的寶寶很容易上火

上火,是中醫的說法,在西醫裡面,是沒有上火這種說法的。寶寶上火,通常情況下指的是便秘。

真相:引起寶寶便秘的原因,不是奶粉本身,而是:衝調奶粉比例不對,比如過濃;盲目的補充鈣鐵鋅,與脂肪酸結合成鈣皂,引起便秘;只吃細糧、膳食纖維攝入不足。

另外,便秘的定義不是幾天一次,而是不規律、乾結、排便困難,這才是真正的便秘。

謠言五、把奶粉衝稀點,加上「清火寶」能預防上火

真相:擅自改變奶粉衝調濃度,會導致寶寶營養不良,而清火寶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奶粉一起衝調,會破壞奶粉的營養成分,不利於吸收。另外,經常喝清火寶,容易引起齲齒、肥胖等問題。

謠言六、吃香蕉能治療便秘

真相:完全成熟的香蕉,確實可以改善便秘,但未成熟的香蕉中,會含有較多的鞣酸,會抑制胃腸液的分泌,反而會加重便秘。相比之下,像西梅、火龍果、蘋果、梨等水果,會有更好的通便效果。還有高纖維的蔬菜,比如西藍花、南瓜、紅薯等。

03媽媽最困惑之:輔食,到底該聽誰的?

謠言七、不吃鹽、沒力氣

經常有老人說「不吃鹽,寶寶沒力氣」,想讓寶寶長得壯,就得在輔食中加鹽,不然輔食那麼淡,寶寶肯定沒胃口。

真相:鹽的成分是鈉,一歲前的寶寶,身體所需的鈉,完全可以從母乳、奶粉、輔食中獲取。過早添加鹽,會影響寶寶的口味,造成挑食的壞習慣,還會加重腎臟負擔。

謠言八、輔食越軟,越好消化

寶寶還小,得把輔食做的軟一些,不然不好消化……這句話相比你也聽到過,或者自己也這麼認為吧?

真相:這句話只適合剛添加輔食的寶寶,隨著寶寶月齡增加,應該從糊狀轉變到小碎末,再到小碎塊,上寶寶的咀嚼能力得到充分訓練。過於軟爛的食物,會影響寶寶牙齒的萌出、發育,還會影響顏值和語言發育。

04媽媽最著急之:我家寶寶,是不是發育晚?

謠言九、寶寶長得白白胖胖,才說明發育的好

看到別人家寶寶白白胖胖,而自己家寶寶瘦瘦的,是不是特別羨慕別人?總想找到什麼秘方,能把自家寶寶趕緊養胖。

真相:寶寶的發育水平,要參考身高、體重比例,而且不能超過特定年齡段的發育範圍,否則就是營養過剩、體重超標。生長過快並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是不健康的表現,在孩子長大後可能會面臨很多健康問題。

謠言十、寶寶站立,得早早訓練

為了讓寶寶儘早學會走路,很多寶媽早早的就開始訓練寶寶站立,希望能贏在別人前面。

真相:十個月之前的寶寶,下肢和脊柱是不足以支撐自身重力的,膝關節還沒有做好站立的準備。過早訓練站立,會導致寶寶腿骨發育畸形,比如常見的O型腿和X型腿,甚至影響下肢和脊柱的發育。

謠言十一、用學步車,方便寶寶學走路

學步車一直很受寶媽們的青睞,不僅能幫助寶寶學走路,還能解放自己的雙手,可謂一舉兩得。

真相:寶寶在圈式學步車裡,無法聯繫平衡能力,反而會造成學步延遲,更容易導致腿部異常或足尖點地。另外,圈式學步車容易翻倒,發生意外,已經被很多歐美國家禁止使用。

最後,我只想說:謠言止於智者。在育兒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只要能及時糾正,你就是一個好媽媽!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

相關焦點

  • 最坑娃的12條育兒謠言,你信過幾個?
    育兒路上什麼最多?答案是—一坑!新手爸媽,每天面對各種信息,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更加迷茫和焦慮......今天就來和大家盤一盤:各種育兒謠言和誤區,幫寶媽們「打假」常被各商家和隔壁大嬸「洗腦″的媽媽們,總會聽到:「你家孩子得補鈣」!謠言1:出牙晚,得補鈣出牙時間與遺傳、牙齦是否受到足夠刺激有關,和缺鈣無關。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速度不同,1歲前萌出牙齒都算正常。與其補鈣,不如讓寶寶多"動嘴」,刺激牙齦。
  • 育兒路上你踩過哪些坑?二胎寶媽總結經驗幫你避坑。
    沒事就刷手機,幾大購物網站輪流看,查看育兒指南,和親戚朋友寶媽們聊天,聽她們的經驗之談。唯恐漏掉哪樣東西,寶寶出生後要用上自己沒準備。然後就是買買買,快遞每天有,有空還得逛逛孕嬰店,導購員一推銷覺得什麼都有用,恨不得把所有寶寶用品搬回家。
  • 2016年育兒謠言大盤點(下),安撫奶嘴問題多?
    昨天,Mommy為大家盤點了本年度流傳最廣的育兒謠言,直到今天還有無數麻麻表示膝蓋中箭不能自拔。「word天,原來便秘吃香蕉沒用,坑兩代人啊~根本沒懷疑過,寶寶哪天沒拉第一反應就是給吃香蕉」。「9月開始上幼兒園,病了5場,2次住院。各種被說免疫力低,七大姑八大姨安利各種偏方,自己還擔心得不行」。
  • 育兒路上的那些坑
    從育兒路上一路跌跌撞撞走來,萬種艱辛、還有婆婆在育兒路上的神助攻,真是箇中滋味,酸爽至極,心理強大的媽媽會披荊斬棘一路走過來,心理弱的媽媽會經過抑鬱期,需要自我調整,調整的過程也是痛苦並重生的過程,現在披荊斬棘一路走過來的二寶媽媽來嘮叨嘮叨育兒路上那些走過的重要的坑。
  • 10大不靠譜育兒方法,你被坑過幾次?
    寶寶出生後,爸爸媽媽可謂是時常都糾結在怎麼給與寶寶更好的養育和愛護,除了學習育兒知識,經驗也是一大來源,可不管是老一輩的經驗,還是現代「新發明」,總是要掉進去了,才知道原來是坑。今天拾媽就來盤點那些不靠譜的育兒方法,各位父母快點從「坑」裡爬出來吧。這些育兒建議不靠譜,治不了病可能還致命!
  • 育兒老手都會踩坑的4大謠言,個個都與寶寶顏值有關
    育兒道路上到處都是坑,一不小心就掉坑裡去了。一些坑不僅新手父母容易掉下去?老手也容易翻車?這幾個謠言,你都聽過哪些?給剛出生的寶寶擠奶頭,防止乳頭凹陷!接下來,我們來聊聊這些新生兒寶寶最容易踩坑的4大謠言,個個都與寶寶的顏值有關。這些謠言是每位新手爸媽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最容易踩的坑!謠言1:給剛出生的寶寶擠奶頭,防止乳頭凹陷!
  • 育兒路上的「坑」你踩過幾個?那些花哨的「育兒經驗」管用嗎?
    把孩子養好是一門學問,所以現在很多家長都會通過看書、看講座來增加自己的育兒知識。育兒這條路上有很多有名的育兒經驗,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虎媽"教育、"鷹爸"教育,但很多家長發現,自己這麼教孩子,效果卻達不到預期。
  • 育兒道路上謠言多,不想中招只能這樣,2020年育兒謠言大盤點
    導語:沒有網絡的時候,很多新手媽媽的養娃招數,就是靠親戚朋友你一言我一語,各種所謂的育兒經驗傳授。現在藉助網絡,很多寶媽學會了科學育兒。育兒道路上謠言多,不想中招只能這樣做,2020年育兒謠言大盤點。小區的育兒群是寶媽們分享育兒經驗育兒心得的地方,寶媽在這裡交流各種育兒經驗。
  • 擊破六大育兒謠言,育兒路上不踩雷,成為新時代媽媽
    育兒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一不小心就會掉進謠言的陷阱。那謠言的坑作為家長的我們究竟有沒有踩過呢?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新生兒的胎髮一般到3-4個月左右會逐漸進行自然替換。如果夏季較熱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給孩子理髮,但一定切記不要給寶寶剃光頭,剃光頭容易損傷寶寶的毛囊,有出現暫時性不生發的可能。
  • 育兒路上的這些坑,新手麻麻一定要避過
    我想在這裡說說我入的各種坑,希望給新手爸媽們一個參考。1、嬰兒期衣服少買點。這時你要用鼓勵的眼神看著著,要笑著看著孩子,讓孩子感覺這是一次嘗試,有些失敗,但是沒關係,媽媽溫暖的目光鼓勵我可以繼續嘗試。如果孩子走路跌跤了,你要做的就是抱起孩子安慰,然後再次鼓勵他。因為我在這方面吃過很大的虧。寶寶一歲多學走路,難免有摔跤磕碰。
  • 育兒路上,一定別踩這些坑
    育兒路上的坑,終將鍛鍊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這個小生命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天大的幸福和無盡的困惑,無盡的熬夜,填補完的坑……陪伴兒子的兩年裡,我也是踩了大大小小的坑,今天拿來做個小分享。幾分鐘就變身的寶寶記得在我的兒子小魚七個月大的時候,第一次吃雞蛋,我們餵了他半個雞蛋。
  • 細數育兒路上踩的那些坑,尤其這9個,看看你都踩了哪幾個?
    新手爸媽在選擇育兒用品時難免會踩坑,包括我本人在育兒道路上也踩了很多坑,特別是以下這些常用的育兒用品,今天給大家整理了下,希望對寶媽們有所幫助。1.學步車 嬰兒學步車的安全問題由來已久,長期使用會造成嬰兒骨骼發育異常,形成O型腿或X型腿;過早的使用學步車還會導致寶寶養成走路踮腳習慣;最重要的是還加大了寶寶意外傷害的概率。
  • 寶寶輔食「謠言」滿天飛,對照這五個巨坑,你掉進了哪一個?
    尤其是現在育兒知識龍魚混雜的資訊時代,這避免不了會給家長帶來一些「坑」。,比如對於寶寶輔食就存在誤區,讓不少父母育兒的路上踩雷。謠言四吃豆製品會導致性早熟你是否也聽過一些關於豆製品的驚悚新聞?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你的寶寶確診對大豆過敏,這時候,任何含有大豆成分,甚至曾經製作過豆製品的生產線所生產的食物,都應該果斷拒絕。
  • 育兒路上這些坑大家千萬別踩
    自從有了孩子,就收到周圍人各式各樣的育兒建議。有的說坐月子要多吃肉多喝湯才有奶,有的說新生兒要綁腿腿才直......雖然這些觀點都是錯的,但還是有很多新手爸媽中招,今天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在育兒路上大多數人都會遇到的坑。
  • 育兒謠言大盤點,第3個你肯定做過,有娃家庭必看
    帶娃路漫漫,途中還經常被各種謠言絆住手腳。以下20個謠言,你躲掉了幾個?又中招了幾個?快來自查一下吧。11.天熱,剃光頭才涼快?家家月嫂回答:你自己剃個試試?剃光頭並不會讓寶寶更涼快,反而危害更多。陽光直射頭皮,一方面易導致頭部皮膚吸收熱量增加,易長痱子;另一方麵皮膚中的水分更容易被蒸發掉,引發中暑。
  • 育兒路上經歷的那些「坑」
    如何避開育兒誤區,學習避「坑」攻略從職場打拼的女白領到全職帶娃的新手媽媽,可以說伴隨著孩子的每一天成長同樣在慢慢摸索著一起長大的還有我這個新手媽媽,而一個人一手帶娃的經歷也讓我從沒有準備的四處尋找方法和經驗時,一邊踩著「坑」一邊總結著事實真相的育兒經驗,提到了育兒過程踩過的「坑」也是意味深長的需要總結下分享給大家,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我這個新手媽媽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和聽到的那些
  • 惡魔寶寶是如何煉成的--盤點育兒過程中踩過的那些坑
    寶寶出生之前就看了很多育兒知識,以為自己準備的很充分了,然而到了實際操作的時候,還是踩了不少的坑,下面就來盤點一下我踩過的坑。一號坑位:寶寶睡著了就放棄餵奶。吸媽媽的奶是一件很費力的事情,新生兒因為體力不夠,再加上母乳裡面有安眠成分,小寶寶很多時候都是吃著吃著就睡著了。
  • 4個最容易上當的育兒謠言,你信了幾個
    昨天遇到琳琳,看她一臉不高興的在逛超市,就過去找她搭訕「今天你怎麼一個人出來了?不用帶寶寶嗎?」聽完之後,我就明白了,就是那些育兒謠言害了人,其實老人也是為了孩子好,只不過信了那些不科學的做法,才會造成這種情況。其實還有很多這樣的育兒謠言,快看看你入了幾個坑。
  • 育兒路上,照書養的坑你踩過多少
    事情是這樣的:閨蜜懷孕時,買了不少育兒類書籍,其中有一本,她覺得特別好,尊之為「聖旨」。閨蜜孩子出生的頭兩年裡,她完全不給孩子沾辣,因為「聖旨」上說辣椒味道辛辣,有刺激性,對孩子腸胃不好。但閨蜜自己是個無辣不歡的人,這段時間老公出差了,就想跟孩子一起吃個小龍蝦而已,但五歲兒子一聽說有辣椒,那整個身體透露出的拒絕氣息,讓她鬱悶不已。
  • N條育兒謠言,一次全闢掉
    育兒路上,媽媽過關斬將,衝破層層阻礙,闖過一關又一關。媽媽們在闖關的過程中一些關卡很容易通過,但是一些關卡可就沒有那麼容易通過,因為這些關卡帶有「迷惑性」,讓媽媽們感到非常的困惑,一部分媽媽甚至被這些關卡「迷惑」,已經成功「入坑」,這些迷惑性的關卡就是媽媽在育兒路上常常會遇到的謠言,或者是錯誤的傳統育兒觀,這些育兒的謠言你中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