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好記者講新聞好故事」的必要條件

2020-12-12 人民網傳媒

【摘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媒體人的殷切期待,也是記者的光榮職責。講好新聞故事,傳播社會正能量,引領社會價值導向,是作為新聞媒體人的使命。好故事要順應時代要求,響應政策需求;好故事要以真實為底色,以黨性為原則;好故事要以細節感人,以真情動人。新聞記者要增強「四力」,鍛鍊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全面武裝自己,增強講故事的能力。好記者要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把故事講活、講生動,打動受眾,感染受眾,去影響和推動時代進步,產生應有的社會效應。

【關鍵詞】政策;細節;技巧

2018年,《今日消費》周刊記者趙涵清參加了河南省第五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榮獲「最佳選手」稱號,並作為河南省好記者代表參加全國第五屆「好記者講好故事」選拔賽,榮獲「優秀選手」稱號。她演講的內容是《無臂羊倌三退低保》,故事以失去雙臂的曹建新為主線,講述了他三退低保、養羊脫貧,並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故事。好的故事具有靈魂,好的新聞人物具有溫度,挖掘、講述好故事是好記者能力的展現,也是職業的要求。作為一名新聞記者,講好新聞故事的必要條件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圍繞中心講好故事

作為一名記者,要牢牢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要講順應時代要求的好故事,要講為人民服務的好故事。在選擇新聞素材時,要始終做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要把堅持黨性原則和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新聞除了是對新鮮事件的報導,還是為黨和人民服務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在故事的選擇上要把握住時代的脈搏、緊跟新形勢;要與人民息息相關,服務大眾;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俗易懂,講政策下的好故事。2018年是脫貧攻堅質量提升年,更是高質量打好脫貧攻堅「四場硬仗」「八大戰役」,全面落實「十個精準」措施,更加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的關鍵時期。曹建新的故事正是發生在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發生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期,是切合時代需求、滿足人民需要、弘揚榜樣力量的好故事。曹建新自強不息的故事,同時也是在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役裡,千千萬萬中國人民偉大奮鬥的故事。

一個好的新聞故事,既能夠感人至深,也能引領社會導向,弘揚正能量。曹建新的故事被寫成稿件,拍成視頻,在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一經發布,便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不少人被他的堅韌精神所鼓勵,被他的奮鬥故事所感染,讀者紛紛留言表達自己的感想。在互動中,曹建新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媒體的影響力也在進一步加強。

二、增強「四力」,練就過硬業務本領

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新聞工作者提出了「四力」要求。「四力」分別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這是對宣傳思想工作者的本領能力的要求。

(一)深入基層磨鍊腳力,挖掘好故事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新聞人的底色,好記者講好故事,講的是記者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真實故事。全媒體網際網路時代,信息的傳播渠道、傳播方式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獲取信息的成本大幅降低。對於一名新聞記者來說,在信息繁雜的情況下,更應該邁開腿,沉下基層、深入現場,用心去感受、去記錄、去傳揚新時代的感人好故事。對於基層新聞工作者來說,深入一線、深入基層,才能使採訪更加翔實,才能代表基層的聲音,才能更多地反映民意。

曹建新的故事是《今日消費》記者趙涵清多次實地採訪後的成稿。曹建新家住滎陽汜水鎮新溝村,他雙臂殘疾仍靠養羊脫貧。記者趙涵清在得知新聞線索後,立即奔赴新溝村,多方打探下見到了曹建新本人。從初次見面,到最後採訪成稿,從剛開始的不熟悉,到最後可以幫助曹建新放羊,經歷了種種困難,同時也留存了大量的圖片、視頻等一手採訪素材。紮實的採訪使得故事更豐富、更打動人。

(二)學會發現磨鍊眼力,洞察好故事

作為新聞工作者,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能辨是非、分善惡,發現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光輝。要見人之所未見,想人之所未想,要能捕捉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發現基層崗位上的偉大精神。基層是好故事的匯集地,只有將眼光投向基層、善於發現,才能找到最接地氣、最鮮活的新聞故事。基層的故事在不斷發生,記者發掘故事的眼光也要不斷地提升,這就要求新聞記者沉到基層去,通過不斷的看、聽、思去發現和挖掘好故事。好故事要關切需求,要有人性的閃光點,要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這樣的故事才有靈魂和溫度,才能直抵人心,振奮心靈。

曹建新作為一個平凡的新聞人物,他5歲失去雙臂,之後學會自理、學會自強。他自己學會了吃飯、洗衣服、做農活,甚至能用嘴咬著毛筆寫一筆好字;他學會了打掃羊圈、挑水餵羊、翻整草料,靠著養羊實現了脫貧。他還依託自己的養羊技術,成立養殖合作社,新溝村目前已經有5戶村民加入了曹建新的合作社。曹建新的故事發生在農村,發生在不易被察覺的地方。他自己發著光、發著熱,同時也需要被發掘。作為一名記者,只有具備新聞的洞察力,才能發現好故事。曹建新是《今日消費》記者在一次又一次的採訪中挖掘出來的好人物,這是記者對新聞故事的洞察力展現。

(三)多思多想磨鍊腦力,看透好故事

勤想多思是新聞工作者講好新聞故事的必要條件。堅持思考,才能將每一次的新聞採訪做透,才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新聞工作者要多思多想,做到與時俱進,主動適應新聞宣傳的新要求,採用新的形式、方法、載體,使故事更加豐富多彩,引人關注。講好新聞故事還需要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做到全面而真實,避免以偏概全,確保報導的客觀性、真實性、全面性。

曹建新的故事是在多次的採訪過程中慢慢成型的,他代表了一種平凡人物的偉大精神。在平凡的人物身上尋找到閃光點,是一名新聞工作者的基本能力。曹建新的故事說小很小,講述了一個失去雙臂的人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脫離貧困,並幫助他人一起脫貧的故事。曹建新的故事說大也很大,他的故事正是脫貧攻堅戰役裡千千萬萬人努力奮鬥的故事。他是一個縮影,更是一個榜樣,他代表了那些奮鬥在基層,用自己的汗水實現人生價值的人,也代表了那些用自己微小的能力去影響社會的人。

(四)凸顯細節磨鍊筆力,講述好故事

對於新聞工作者來說,筆是手中最重要的工具,也是腳力、眼力、腦力的落腳點。採訪要通過筆力來體現,而稿子既要真實,也要平實,更要凸顯細節。一篇好的新聞稿件,既要有正確的政治立場,也要有感人至深的新聞細節。細節來源於紮實的採訪,來源於善於觀察的雙眼,來源於真實而又鮮活的感悟。寫得好才能講得好,寫得真實感人才能講述得深入人心。

在《今日消費》記者參加「好記者講好故事」比賽時,演講稿歷經數次修改,重點在於對細節的打磨。細節才是故事的靈魂,抓住細節才能使報導更加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從而使故事內化於心,外化於形。如文中描寫記者第一次見到曹建新在放羊的場景:「我第一次見到曹建新是在新溝村的一個半山腰上。他在後面趕著一群羊,只要他『嘿嘿』地吆喝兩聲,四處吃草的羊就好像聽到集結令一樣,乖乖地朝他走來。如果有哪只羊不聽話,他就用腳趾夾起土坷垃扔過去,受訓的羊,立馬就老實了。在我看來,曹建新活脫脫地像一個『羊司令』,而十裡八村的鄉親親切地稱他為『無臂羊倌兒』。」「腳指頭」「土坷垃」這些生動的描寫使得畫面感十足,即刻將觀眾帶入故事中。「嘿嘿」兩聲也即刻將人帶入到場景之中,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已經躍然紙上,一個生活感極強的畫面已經刻畫出來。這種對真實生活場景的還原,讓受眾瞬間產生畫面感,這就是細節的功力和魅力,也是記者文字功底的展現。

三、真情流露,講故事需要好技巧

(一)講故事的方式要接地氣

新媒體時代的新聞記者,講故事的方式一定要接地氣。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講述環境。在「好記者講好故事」的舞臺上,面向的觀眾是多樣的,通過電視、網絡的傳播,所覆蓋的觀眾面是廣闊的,因此故事的講述要簡潔、感動人,要樸實、接地氣。講述新聞故事要語言活潑、形式多樣,要有現場感、趣味性、人情味,要著力於細節,用視頻和文字等多種形式展示故事的原貌。在新媒體環境下,文字、圖片、短視頻、語音等都成了講述故事的載體,把一件作品採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呈現出來,才能使人物更加立體。

曹建新的故事,既有生動的新聞稿件,又精心製作了演示文稿。演示文稿裡呈現了大量的一手現場圖片、短視頻,用具有衝擊力的畫面將觀眾帶入其中。故事要講得生動活潑,除了語言的精妙外,也要有多樣化的展示方式。演示文稿的製作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從選擇講述曹建新開始,演示文稿的製作就開始了。演示文稿不是簡單地呈現幾句話、幾張圖片,它需要與演講稿緊密相扣,需要呈現更精彩的細節、更可視化的場景,增強演講的可觀賞性。演講的次數有多少,演示文稿修改的次數就有多少。從最初簡單的圖片呈現,到加入短視頻,後續進行音樂、配色的修改,這是在多位採編人員的思維碰撞中完成的。除此之外,演講稿需要與演示文稿的每一個細節進行匹配,這就需要演講記者大量練習。多樣化、可視化的展示方式使得曹建新這個人物更加鮮活,增加了新聞講述的可視性,拉近了與社會大眾的距離,獲得了受眾的喜愛。

(二)講故事要能夠真情流露

講述故事要避免模式化、無趣化,就要著力表現細節、用情動人。演講需要記者用真情打動人心,用真實震撼心靈。真情的流露需要記者的切實感受作為支撐。首先,採訪要沉下身心。沉下去才能體會到採訪對象的喜怒哀樂,才能體悟好故事的靈魂。其次,講述要力求真實。好故事要儘可能地還原真實,過分的誇大和歪曲都違背了新聞故事的本質。最後,要掌握演講技巧。演講是一種藝術,是記者展現個人魅力的方式。演講要求記者包裝自己,要包裝自己的語氣、語調、個人形象,要讓講述既不是毫無感情的敘述,也不是矯揉造作的表演,這就對記者的演講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當技巧和真情能恰如其分地結合,好故事的講述就能水到渠成。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社會對好故事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好記者和好故事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好的新聞故事是寶藏,是記者創作的素材來源;另一方面,好故事需要記者的挖掘和傳播,才能引發更多的社會關注,推動社會進步。這就要求新聞記者不斷學習、增強業務能力,緊跟新形勢,講述好故事。

(作者為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今日消費》周刊社總編輯)

(責編:段佩伶(實習)、宋心蕊)

相關焦點

  • 「好記者講好故事」引領新聞價值觀
    12月18日,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第二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演講人在中國記協新聞大廳舉辦首場巡講活動。活動以「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記者代表向聽眾講述了他們親見、親歷、親為的感人故事。(12月19日《光明日報》)  記者是社會新聞事實的傳聲筒,更是以筆承擔新聞道義的無冕之王。由此記者在社會活動中的作用卻是無人能夠替代。
  • 講述來自新聞一線的「好」故事,全國「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
    12月21日,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的2020年「好記者講好故事」全國巡講團在甘肅蘭州進行巡講。13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線記者與大家分享了一個個優秀新聞背後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愛崗敬業、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責任擔當和職業風採。
  • 新聞背後,還有更多好故事——2020年「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報告會...
    「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報告團成員與會場嘉賓合影。 張鐵梁 攝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欣瑤 蘇家英長久以來,被人知曉、廣為流傳的,是新聞記者鏡頭前或筆下的故事。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的2020年「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報告會走進蘭州,來自全國的13名優秀記者匯集於此,講述採訪中經歷的人和事,講述新聞背後的故事。阿依帕夏·圖拉普是新疆疏勒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同時也是一名駐村幹部。她所講述的故事,與她幫扶村的脫貧之路有關。
  • 什麼樣的新聞是好新聞?好新聞重在講故事
    「什麼樣的新聞是好新聞?」工作中大家常常有這樣的疑問。好新聞的標準不好確定,主要是因為新聞作品屬於應用新聞學範疇,是用主觀思維反映客觀事實的物化形式。筆者很認同著名新聞學者李希光眼中的好新聞標準:清澈、簡練、聚焦、有細節、有誘惑力、能喚起人們的好感。用一句話說,好新聞,就是把故事講得精彩。
  • 好新聞背後的好故事,這13位記者講給你聽
    13位巡講團成員和與會代表合影新甘肅客戶端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郭秀睿 鄒明敏)今天,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的全國「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走進甘肅蘭州。來自全國新聞戰線的13位新聞工作者,用生動鮮活的事例、樸實真摯的語言講述了他們的採訪經歷和新聞背後的故事,分享他們深入一線的深刻感悟。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甘肅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郭錦詩,中宣部、中國記協2020年「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團團長,中國記協一級調研員王桂玲出席報告會。
  • 「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走進江蘇,講述新聞背後那些動人的好故事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蘇寧/文 胡楠/攝)好新聞是怎樣產生的?12月24日,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的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走進江蘇。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12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新聞故事,展現了中國速度、中國力量。這場巡講讓現場180多名來自各個新聞單位的工作者備受觸動。
  • 陝西「好記者講好故事」宣講團走進西北大學
    原標題:陝西「好記者講好故事」宣講團走進西北大學   12月10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新聞
  • 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全國直播 「雲開講」
    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全國直播「雲開講」深入踐行「四力」講好「中國故事」本報海口6月23日訊(記者 昂穎)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戰線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重要指示精神,6月23日下午,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組織開展的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
  • 好記者,好故事,見證好時代丨湖南「好記者講好故事」掠影
    2020年9月11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湖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承辦的湖南省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決賽,在湖南紅網演播中心舉行。▲全省新聞戰線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決賽在紅網演播中心舉行。經過多輪角逐,15名優秀新聞工作者從全省40多名「好記者講好故事」的複賽中脫穎而出,開啟了決賽之旅。
  • 「好記者講好故事」記者節特別節目11月8日播出
    11月2日下午,《好記者講好故事——2020年中國記者節特別節目》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復興路辦公區完成錄製。「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主辦,是全國新聞界每年一度的盛典,截至今年已經舉辦七屆。
  • 「好記者講好故事」媒體宣講報告會走進西北大學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好記者講好故事」媒體宣講報告會。西部網訊(記者 凌旎)12月10日,由陝西省委宣傳部和省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好記者講好故事』媒體宣講報告會」在西北大學長安校區舉行,300餘名師生代表參加活動。
  • 2020年「好記者講好故事」全國巡講活動走進重慶:好新聞是這樣出爐的
    重新穿上它,就會想起我的前線經歷和三次印象深刻的落淚」……12月23日,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的2020年「好記者講好故事」全國巡講活動走進重慶,來自全國各地的12名優秀記者,分享了一個個新聞背後感人至深的故事。她用一年寫了一組報導河北日報記者白雲用一年的時間寫了一組報導。
  • 陝西「好記者講好故事」宣講團走進長安大學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文晨 實習生 王超傑)12月4日,陝西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好記者講好故事」媒體宣講報告會第二場在長安大學渭水校區舉行。長安大學200多名師生代表聆聽了報告。
  • 2020年「好記者講好故事」首場巡講走進人民公安報社
    2020年「好記者講好故事」首場巡講走進人民公安報社 2020-12-17 2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好記者講好故事 用新聞人的故事傳遞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用新聞人的故事傳遞核心價值觀 「我是一名攝影記者,工作28年,走過許多路,拍攝過許多風景,最美的風景永遠在新聞的路上。」 「常有人問我,和平年代軍人的價值在哪裡?作為軍事記者,就是要用手中的筆、紙和鏡頭,講好中國軍人的故事,傳遞中國軍隊的聲音。『什麼也不說,祖國知道我』,這是我的職責,更是我的使命。」
  • 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網絡直播巡講活動反響熱烈
    吉安新聞網訊(記者劉嬌)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戰線不斷增強「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6月23日,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舉辦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巡講活動以網絡直播形式「全國開講」。
  • 王國慶:講好中國故事是做好新聞傳播工作的旗幟
    中國網 李智/攝中國網6月24日訊 (記者 李智)6月23日,由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CIPRA)主辦的「2016年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大會」在京舉行。本屆大會主題是「公共關係:變革中前行」, CIPRA副會長、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王國慶發表題為《新聞發布與講好中國故事》的講話。
  • 2020年全國「好記者講好故事」鄭州開講 他們帶來了哪些動人故事?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抗擊疫情、脫貧攻堅、科技強國……12月21日,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的2020年全國「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走進鄭州,12位巡講人走上演講臺,講述他們一線採訪的動人故事。
  • 聆聽「好記者」的「好故事」——寫在第二十個記者節到來之際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題:聆聽「好記者」的「好故事」——寫在第二十個記者節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王思北飽含堅定新聞理想,奔赴新聞現場,記錄偉大時代;肩負強烈社會責任,始終心繫人民,推動社會進步;緊跟時代前進步伐,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強音。
  • 講述中國故事,傳遞新時代正能量——「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側記
    12月16日,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首場巡講活動在新華社禮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2名記者深情講述了各自的採訪歷程,分享了他們的內心感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湖北日報社記者柯皓。當然,也看見了中國記者的擔當:面對千難萬險,槍林彈雨,我們義無返顧,勇往直前!」讓我內心最感動的是綏芬河市融媒體記者李揚。疫情期間她的父親突然去世,她用不到半天的時間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擦乾眼淚毅然決然地穿上了防護服,繼續走上報導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