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青島文化符號介紹之三 青島民俗文化及節慶

2020-12-22 青島新聞網

由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青島市文化研究院、智慧青島承辦的最青島文化符號評選已經結束。經過半個多月的網友投票與專家評審,最終確定了50個最代表青島的文化符號。我們將會通過連續五期的專題報導,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些最能代表青島的文化符號!

第一期已經為大家介紹了青島自然風光及自然植物類文化符號,第二期介紹了青島古代文化遺址類符號,本期將介紹第三類文化符號:青島民俗文化及節慶類。

本次評選出的青島民俗文化及節慶類文化符號共有十三個,分別是田橫島及田橫祭海節、海雲庵糖球會、胡嶧陽傳說、膠州秧歌、高鳳翰、柳腔、茂腔、石老人的傳說、青島國際啤酒節、「五王」大賽、夠級、李村大集、嶗山道士。

田橫島及田橫祭海節:田橫島,位於青島市即墨東部海域的橫門灣中,中心位置在北緯36°25′08",東經120°57′32",總面積1.46平方公裡,海岸線長8公裡,距青島碼頭68公裡。據史書記載,秦末漢初,群雄並起,逐鹿中原,劉邦手下大將韓信帶兵攻打齊國,齊王田廣被殺,齊相田橫率五百將士退據此島。劉邦稱帝後,遣使詔田橫降,田橫不從,稱「死不下鞍」,於赴洛陽途中自刎。島上五百將士聞此噩耗,集體揮刀殉節。世人驚感田橫五百將士之忠烈,遂命名此島為田橫島。田橫島上已建成旅遊度假區,島上食宿方便,旅客都可在島上找到自己喜愛的娛樂活動。海島南岸礁巖林立,驚濤拍岸,與北坡鍺落的田疇、優美的房舍和寧靜的港灣剛柔相濟,充滿自然、古樸的神韻。

海雲庵糖球會:海雲庵位於山東青島市四方區海雲街,始建於明代。舊時,農曆正月十六是該庵廟會,香火頗盛,是市區內三大傳統廟會之一。因廟會上賣山楂糖球的特別多,久而久之,便習稱為"海雲庵糖球會"。1986年,青島市恢復了這一深受群眾歡迎的民俗節日,會期定為3天。1990年,四方區恢復了民間的傳統廟會活動,舉辦了首屆糖球會和糖球藝術大賽。廟會之日,茂腔、柳腔、皮影、雜耍、剪紙、年畫、秧歌大賽、鑼鼓大賽等民間藝術活動豐富多彩,造型各異的糖球琳琅滿目,各種風味小吃和手工藝品應有盡有,每年前來趕會的中外遊客有100萬人之多。自1990年起,海雲庵糖球會被列為國家重點旅遊項目。海雲庵蘿蔔·元宵·糖球會每年農曆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六舉行,歷時8天。主會場設在海雲庵區域,以海雲廣場、糖球廣場、嘉禾路為中心,輻射周邊道路和區域。在節會舉辦期間,將組織開展蘿蔔雕刻大賽、元宵製作大賽、花樣糖球製作大賽、獅王爭霸賽以及國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等各類文體、經貿、專題活動。

胡嶧陽傳說:胡嶧陽傳說產生於清康熙年間,其傳說主體是清初著名《周易》研究家、理學家胡嶧陽。胡嶧陽精研《周易》,以《易經》理論推演天道人事,預示吉兇,推知前後,料事如神,三百年來盛傳不衰,其「千難萬難,不離嶗山」的喻世明言,為古往今來的人們所推崇。他在世時被人們稱為「活神仙」,死後被神化,成為一方的神祉。 胡嶧陽傳說集中流傳於城陽區及青島市區和膠東半島,山東省境內皆有流傳,河北、山西、江蘇、安徽、陝西、遼寧、上海、北京等省市,香港、臺灣、澳門、韓國、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國等地區和國家也有傳播。胡嶧陽傳說自清康熙中期傳承至今,代代相沿,並時有文字記載傳播。清《即墨縣誌》、《靈山衛志》、《潭略》及後來的許多史書志乘皆有載錄。清《萊州府志》、《即墨縣誌》、《即墨縣鄉土志》,民國《膠澳志》,今《嶗山縣誌》、《青島市志·嶗山志》、《城陽區志》等均載錄胡嶧陽的著述和行狀。胡嶧陽傳說具有極高的民俗學和鄉土文化、鄉賢文化價值,三百年來,已成為人們的一種文化理念。胡嶧陽被廣泛地認同為中華民族善良、正直、堅強的人格化身,其影響宇括二千裡,宙貫三百年。

膠州秧歌:膠州秧歌又稱地秧歌、跑秧歌,當地民間稱扭斷腰、三道彎,是山東省的傳統民俗舞蹈之一,屬於三大秧歌之一。膠州秧歌有230多年的歷史,清代膠州包煙屯趙姓、馬姓兩家於1764年逃荒關東,沿途乞討賣唱,逐漸形成一種邊舞邊唱的形式。返回故鄉後,多年相傳改進,到1863年成型,舞蹈、唱腔、伴奏均有一定形式。「膠州秧歌」以其輝煌的藝術魅力蜚聲全國,並在2006年成功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高鳳翰:高鳳翰(1683~1749),又名翰,字西園,號南村,又號南阜,清代畫家、書法家、篆刻家,揚州八怪之一,漢族,山東膠州三裡河村人。雍正初,以諸生薦得官,為歙縣縣丞,署績溪知縣,罷歸。性豪邁不羈,精藝術,畫山水花鳥俱工,工詩,尤嗜硯,藏硯千,皆自為銘詞手鐫之。有《硯史》,《南阜集》。其書畫以清雅乖拙蜚聲宇內,更以其左手奇才彪炳藝林。現膠州市建有高鳳翰紀念館。

柳腔:柳腔是山東省青島地區的傳統地方戲劇劇種,別名溜腔、老拐調、哦嗬唵,產生於清代中期的即墨西部,由民間說唱「本肘鼓」演變而成。代表曲目《四大京》、《八大記》。2008年6月7日,柳腔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柳腔的形成,對江蘇、河南省北部和山東省境內梆子系統地方戲的產生、傳播和支派的繁衍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茂腔:茂腔是流行於膠東半島的一種傳統戲曲形式,最早起源於19世紀60年代,它紮根於農村,與勞動人民的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強烈地反映出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並以其字正腔圓的優美曲調和通俗易懂的民俗唱腔加之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鬱的地方特色,深得廣大農民群眾所喜愛,素有「膠東之花」之美譽。茂腔的傳統劇目計有100多出,最流行的是「四大京」、「八大記」。2006年6月,茂腔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有曾金鳳、張梅香、匡國棟、範興武等。2015年,大型茂腔現代戲《秧歌鄉的故事》獲評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2017年,大型茂腔現代戲《秧歌鄉的故事》入選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作為山東省唯一入選劇目,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演出。

石老人的傳說:相傳,石老人原是居住在午山腳下的一個勤勞善良的漁民,與聰明美麗的女兒相依為命。不料一天女兒被龍太子搶進龍宮,可憐的老公公日夜在海邊呼喚,望眼欲穿,不顧海水沒膝,直盼得兩鬢全白,腰弓背駝,仍執著地守候在海邊。後來趁老人坐在水中拄腮凝神之際,龍王施展魔法,使老人身體漸漸僵化成石。姑娘得知父親的消息,痛不欲生,拼死衝出龍宮,向已變作石頭的父親奔去。她頭上插戴的鮮花被海風吹落到島上,紮根生長,從而使長門巖、大管島長滿野生耐冬花。當姑娘走近嶗山時,龍王又施魔法,把姑娘化作一巨礁,孤零零地定在海上。從此父女倆只能隔海相望,永難相聚,後來人們把這塊巨礁稱為「女兒島」。人間自有真情在,石老人一家父慈女孝之情無不引起遊人的同情與感嘆。人世滄桑,世事全非,如今已不再有為非作歹的海龍王,昔日的荒灘也已變成舉世聞名的海上樂園,石老人若心有靈犀,也該舒展愁眉,重新面對美好的未來。

青島國際啤酒節:青島國際啤酒節始創於1991年,在每年8月的第二個周末開幕,為期16天。節日由國家有關部委和青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是融旅遊、文化、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國家級節慶活動。青島國際啤酒節始創於1991年,每年在青島的黃金旅遊季節8月的第二個周末開幕,為期16天。節日由國家有關部委和青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是融旅遊、文化、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國家級大型節慶活動。是亞洲的啤酒盛會。如今,啤酒節已經成為彰顯青島城市個性優勢與魅力的盛大節日,以啤酒為媒介,展現了青島啤酒公司和城市。

「五王」大賽:青島市民「五王」大賽是青島市民文化藝術節的主要活動之一。以海選全市「歌王、舞王、戲王、琴王、秀王」為載體,引領人民群眾「唱響中國好歌曲,舞出中華好風採,演繹經典好戲曲,琴頌古今好樂章,展現傳統好技藝」,充分發揮群眾文化活動的傳承教化和公共服務功能,傳播中華文化經典,培育核心價值觀,彰顯青島文化特色,提升群眾文化生活水平,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提高群眾文化生活滿意度。

夠級:夠級是青島市井文化休閒的棋牌類代表項目,產生於上世紀60年代初期的滄口廣場。滄口夠級是一種高智能、強競爭性、特別強調數學計算、特別重視聯邦配合的一種百玩不厭的撲克娛樂活動。夠級的趣味性在於其特殊規則的複雜性、嚴謹性。由6個人用4副撲克進行,講究聯邦之間的配合,要求參與者有很強的團隊精神和清醒的判斷能力。

李村大集:李村大集始於1892年,距今約有110多年的歷史,每逢農曆二、七大集,大集一派繁榮熱鬧的景象。根據記載,早在明代後期李村就是聲名遠播的集市重鎮。它位居青島建制之初時的大陸中心點,雄居李村河中段。1872年版的《即墨縣誌》曾記載李村大集為當時青島地區24鄉集之一。建國前,躋身山東省4大集市之一。進入20世紀三四十年代,更是盛況空前。進入現代,李村大集已發展成為綜合性市場,交易的商品主要有本地產或外地產糧食、海產品、手工製品、木材、禽蛋、蔬菜、水果等。集市參與或交易群眾近三萬人次,巨大的消費群帶動了李村商業的發展,為繁榮李滄經濟,方便居民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2008年,李村大集入選青島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李村大集搬遷工程啟動,目前,大集業戶已在新址經營。

嶗山道士:嶗山道教歷經2000多年,嶗山道士通過舉辦法事、傳教布道、行醫診病等方式與周圍的世俗世界發生密切的關係,對嶗山地區群眾的社會生活以及傳統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歷史上,嶗山究竟有過多少道士,由於缺乏記載,現在已經無法考證。唐代,嶗山道教逐漸受到統治者重視,影響日益擴大。唐玄宗時期便吸引了姜撫、王旻、孫曇等術士前來煉製丹藥。到唐末,第一位見諸史籍的道士李哲玄將內丹術傳播到嶗山。宋初,華蓋真人劉若拙得到宋太祖的賞識。金元時期,嶗山道派逐漸歸依全真門下,丘處機、劉處玄等相繼傳教嶗山。明朝嘉靖、萬曆年間,嶗山新創立了三個龍門岔派,嶗山的全真道派達十個之多。清代,隨著交通的發達,前來嶗山修道者空前繁盛。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嶗山道教步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的黃金時期。嶗山現有道眾近100人,其中近70人在太清宮,其餘居住在華樓宮等處。其中蒲松齡《嶗山道士》中穿牆的傳說,更是給嶗山道士塗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點擊圖片查看詳細結果


相關焦點

  • 最青島文化符號介紹(二) 青島古代文化遺址
    由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青島市文化研究院、智慧青島承辦的最青島文化符號評選已經結束。經過半個多月的網友投票與專家評審,最終確定了50個最代表青島的文化符號。我們將會通過連續五期的專題報導,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些最能代表青島的文化符號!
  • 哪些文化符號「最青島」?
    哪些文化符號「最青島」?,將在7區3市範圍內評選出50個「最青島」文化符號,編纂入《50個青島文化項目名錄》。活動分網上投票和專家評審兩部分,對各區市提交的文化符號,先由市民進行網上票選,活動組委會將會對票選結果進行統計,最後由專家評審組進行終評,選出50項「最青島文化符號」 ,編纂入《50個青島文化項目名錄》,並舉辦相應的圖文展、特色文化活動展等。    目前,「最青島」文化符號評選已經在智慧青島手機客戶端上開設投票入口。
  • 最青島文化符號介紹之五 青島近現代建築
    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青島市文化研究院、智慧青島承辦的最青島文化符號評選已經結束。經過半個多月的網友投票與專家評審,最終確定了50個最代表青島的文化符號。接下來,我們將會通過連續五期的專題報導,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些最能代表青島的文化符號!本期為最後一期,我們將會為大家介紹青島的近現代建築。
  • 最青島文化符號介紹之四 青島地方特產類
    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青島市文化研究院、智慧青島承辦的最青島文化符號評選已經結束。經過半個多月的網友投票與專家評審,最終確定了50個最代表青島的文化符號。接下來,我們將會通過連續五期的專題報導,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些最能代表青島的文化符號!本期我們將會為大家介紹青島的地方特產類文化符號。
  • 遊出新花樣:青島「民俗節慶、鄉村自駕、特色美食」六大線路推薦
    民俗節慶01 桃花笑春風賞花節慶2日遊線路青島十梅庵——入住紅島休閒漁村——膠北桃花節02 民俗文化體驗1日遊>來一頓青島特色夜宵舒緩一夜的困頓組圖|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線路海景花園大酒店自助餐——大學路——青島之窗——百鬼夜行和風威士忌吧——情人壩——洲際頂樓維紐海景酒廊
  • 時尚青島 伴你過冬 「嗨遊青島 享悅冬季」青島文化旅遊惠民季啟動
    針對青島冬季旅遊資源特點,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整合全市旅遊景區、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節會活動等各類資源,突出海洋、時尚、研學、美食、民俗等主題,推出具有青島特色的冬季特色旅遊產品和活動。今年的文化旅遊惠民季重點推出「嗨遊時尚城」「嗨遊山海島」「嗨遊研學季」「嗨遊俏民俗」「嗨遊新康養」5大類別產品及歐陸風情之旅、山海奇觀之旅、尋跡名人之旅、魅力夜遊之旅、品質會獎之旅、時尚電影之旅、科創海洋之旅、博物探索之旅、新年祈福之旅
  • 青島節慶蒸磕花和棗餑餑的習俗
    在青島各地設立的胡三太爺廟就是供奉他的神靈,現在,他的廟堂只有在嶗山尚存。而節慶吃磕花饅頭的風俗卻長期在四方的民間流傳保存下來!  因此,挽救民俗文化,是我們每一個老人的責任。      看到青島民俗館擺放的磕花模具,我不由的想起了我的媽媽,想起當年的磕花,我想:「如果青島民俗館根據四方的許多民間小吃的記憶,開辦民俗作坊,現場銷售品嘗,肯定也是一個很好的創意,促進青島民俗文化的發展
  • 即墨試水非遺 青島第一個民俗文化產業園啟動(圖)
    沿煙青一級路北行,臨近鶴山路,在正在建設的即墨藍色新區內,青島第一個民俗文化產業園、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6月7日啟動。  這個建築面積6000餘平方米的園區,是按照3A級景區、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的標準,由民間融資1000多萬元承建的。「建成後的博覽園是一處集成式的平臺,一處融非物質遺產的文化博覽、旅遊觀光、產業服務為一體的多元文化服務平臺,」民俗文化產業園負責人卜曉宇如是介紹。
  • 傳播傳統民俗文化 青島公交線打造「七夕」主題公交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宇昕 青島報導為迎接即將到來的七夕節,以公交車這一流動的宣傳載體傳播傳統民俗文化,青島369路、371路兩條公交線打造「七夕」主題公交,車內張貼主題圖片、布置民俗文化知識和主題詩詞展板,並設置猜謎遊戲,營造濃厚的傳統節日氛圍
  • 2015東亞文化之都·青島活動年揭幕
    3月29日晚,2015東亞文化之都·青島活動年開幕式暨文藝演出在山東青島大劇院舉行。文化部副部長丁偉、青島市市長張新起出席開幕式並共同為2015東亞文化之都·青島活動年揭幕。  當晚,開幕式文藝演出《東方韻》在寓意吉祥、紅火的開場序曲《火把節》中拉開帷幕,開幕式主題歌曲《愛的地址》是為2015東亞文化之都·青島活動年專門創作的一首主題歌曲,將青島的城市元素、人文風貌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娓娓道來。從青島走出的國際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與青島交響樂團演繹了寓意美好愛情的《化蝶》選段。膠州秧歌《又見豔陽天》則是一段地道的青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舞蹈。
  • 青島天后宮與媽祖文化旅遊開發的思考
    青島的歷史悠久,在青島有很多名勝古蹟,其中,天后宮就是青島一個重要的城市文化資源。天后宮作為青島媽祖文化的主要載體,承載著青島的民俗文化精神,開發天后宮的旅遊資源,能夠充分體現媽祖文化的深刻內涵,有助於提升青島城市文化的含金量,擴大青島的影響力。
  • 青島文化旅遊惠民季...
    全新升級的青島文化旅遊惠民季,不僅有豐富的文化活動助陣,舉辦時間更從2020年11月延續至2021年2月,門票減免、文化旅遊產品特惠等系列優惠措施,將讓更多市民和遊客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便民惠民活動中,承包市民遊客的整個冬天!
  • 探尋"青島文化之根" 即墨打造5條精品旅遊線路
    A 五條精品旅遊線亮點眾多  1、休閒養生遊  線路:即墨古城——中國即墨服裝市場——海洋溫泉小鎮  旅行亮點:穿越千年古都,探尋「青島文化之根」——購置最全最新最美的時裝——體驗國內唯一溴鹽溫泉,修身養性 。
  • 音樂會讀書會非遺展 元旦青島"文化大餐"精彩紛呈
    1月1日,青島市文旅局發布《2020年元旦假期青島市文化和旅遊綜合情況》,對青島元旦假期文旅活動進行盤點。  記者了解到,今年元旦假期,青島市文化和旅遊部門組織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  各文化場館送上新年「文化大餐」  青島市文化館籌備了一系列時尚、好玩的新年文化「套餐」,主要包括微演藝快閃「走下去」、綜藝演出「請上來」、群星書場「等您來」、公益展覽「有特色」和非遺巡展「很青島」等多項文藝活動;市博物館開展「永恆的祝福」押花賀卡手作活動,30組家庭體驗了押花藝術,並在賀卡上寫下了新一年給最愛的人的美好祝福;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舉辦海上絲綢之路與青島專題展
  • 青島城市傳媒廣場16日將舉辦文化嘉年華
    12月16日,由青島出版集團歷時2年精心鍛造的大型文化綜合體「青島城市傳媒廣場」,即將與大家開卷相見。城市傳媒廣場總建築面積約15.4萬㎡,包含地下2層、地上6層。   青島傳媒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楷在發布會中提到:2017年,是新華書店成立80周年。80年來,閱讀作為傳播文化最直接的手段,新華書店的圖書銷售對文化的傳播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新華書店」也成為了市民心目中最醒目的文化符號。
  • 節慶活動走向市場化 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雖然方法、途徑和節慶活動的文化內涵有所差異,但歸根結底來說,主要就是要處理好發展經濟社會「硬實力」、提升節慶活動文化內涵和節慶活動市場化運作三個層面的關係。如何實現經濟社會有效發展,方法和渠道是多種多樣的,從最根本上來講,就是要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最佳途徑,正所謂:打蛇要打七寸。
  • 啤酒和海鮮,青島,體驗這個城市的文化特色
    對於青島這座城市,人們會喜歡它的美食或者是城市裡的那些國外風情的建築,又或者是它海濱風光的美景,還有豪爽的啤酒。然而對它的歷史卻又不甚了解,在這片齊魯大地上,其實從來不缺乏足夠出彩的歷史和文化。在體驗和遊覽過青島的其他美景之後,不如再開啟一場文化的旅行。體驗這個城市的文化特色,你會發現這個城市不同的文化。一、康有為故居。他的故居位於福山支路,這是一棟在1899年建成的住宅。是一幢三層的樓房,也是最早出現的德國人的庭院別墅。
  • 青島市北區延安路街道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系列民俗文化活動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5日訊 為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七夕節」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青島市北區延安路街道在「七夕節」來臨之際,舉辦了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動,與轄區居民們過一個有意義的「七夕節」。
  • 靈機文化易學老師易烊楓燧受邀出席平安青島財富管理論壇
    、投資置業的風水顧問,乃全國最受歡迎的風水堪輿學家之一。這次的青島VIP客戶財富管理論壇活動是「易學探秘之旅」靈機文化&平安人壽民俗文化季系列活動的首站,也是靈機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一記重拳,靈機文化希望以平安客戶為核心,通過民俗文化季系列活動拉近易學與大眾的心理距離
  • 為青島美好生活城市放歌 第二十九屆青島國際沙灘節隆重開幕
    魯網10月11日訊(特約記者 張帆)十月的青島,金秋送爽,微風不燥,色彩濃鬱,景色宜人。青島海邊的浪漫沙灘,是大自然給予青島寶貴的饋贈,藍天、紅瓦、大海、棧道,是青島特有的時尚元素符號,是青島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