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母嬰店向寶爸寶媽推薦奶粉時,總有很多寶爸寶媽趾高氣揚不屑一顧地說,自己的小孩吃的奶粉都是國外帶回來的。你可知道,你盲目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用,讓你的孩子吃著不符合自己身體發育的奶粉!你是拿著自己小孩一生的健康,來滿足你這小小的虛榮心。坑娃的父母要謹慎啊!
你們說你們在哪裡買的全英文版的!你們說誰給你們帶回來的全英文版的!你們說你們店裡怎麼沒有全英文版奶粉賣!為什麼不能賣全英文版,為什麼店裡全部都是中文標籤的進口奶粉!CCTV為你解答!
年輕媽媽熱衷於海淘洋奶粉,認為這又便宜又安全。但是,央視的一份調查,真相讓人大吃一驚。近期,央視《消費主張》欄目在京東、天貓等購買了19款熱銷奶粉,有8個樣品的鐵、錳、碘、硒實測值不符合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樣品的不合格率高達42.1%,長期食用危害寶寶健康。
假如粗看這一調查結論,而不進行深入分析,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認為洋奶粉廣泛存在質量問題,或者認為海淘奶粉缺乏監管,致使大量劣質奶粉流入。其實從此次調查結果來看,應該受到質疑的或許並非洋奶粉質量,而是「海淘奶粉」這一銷售模式。
因為各國執行的奶粉質量標準不同,所以拿其他國家的奶粉按照我國的標準檢測,便很可能出現不合格現象,有些指標甚至存在嚴重缺陷。換言之,就是導致奶粉不合格的,不一定是質量問題,也可能是因為標準。正規渠道的進口奶粉之所以符合我國標準,是因為此類奶粉是按中國標準生產的,而海淘洋奶粉則直接來源於海外市場,不是專門針對中國國內兒童。
譬如,日本是個島國,國內海產品豐富,碘缺乏疾病極低,不必在奶粉中專門添加一定量的碘。但我國碘缺乏地區較多,這些地區的孩子若長期食用日本的無碘或低碘奶粉,就極易出現碘缺乏疾病。
所以,選購兒童奶粉不宜盲目迷信海淘,再好的洋奶粉,海淘回來也可能出現「水土不服」。當然也要明白,洋奶粉並非不能喝,關鍵是家長一定要給自己的孩子選擇符合中國國家標準的進口奶粉。目前我國也有很多正規渠道進口的嬰兒奶粉,其標準與配方更符合我國兒童的需要。對此,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奶粉包裝上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含量,看上去數值差距不大,但日積月累,將會對孩子成長發育產生很大影響。
「洋奶粉」未必適合中國寶寶
配方是父母為孩子選擇奶粉時的一個重要指標,但中國消費者需要注意的是,「洋奶粉」的配方是依據本國嬰幼兒具體情況確定的,中國寶寶未必適合。此次檢測的結果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以鐵為例,檢驗檢疫人員介紹說,歐美國家膳食中肉類比較多,鐵攝入量充足,在實際檢驗中,歐美嬰幼兒配方奶粉鐵含量達不到我國標準要求的情況很常見。今年4月,天津東疆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就對一批鐵含量明顯低於我國相關標準的澳大利亞產奶粉作出不合格判定,予以退運處理。
洋品牌出口到我國須調整配方
除了直接「海淘」的洋奶粉,國內市場也有不少國外品牌的奶粉,這些奶粉的配方也會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嗎?對此消費者不必過於擔憂。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國外品牌在國內合法生產或銷售的奶粉,配方均按照我國嬰幼兒奶粉的國家標準進行了調整,是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
而且,正規渠道進口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必須在入境前印刷中文標籤,標註商品名、生產日期、保質期、原產國或地區、在中國依法登記註冊的代理商等信息,便於消費者選購。從企業資質到產品質量,國家有關部門都已經層層把關。
友情提醒
「洋奶粉」代購有風險,維權「無門」
目前,很多人購買「洋奶粉」是通過「海淘」或找網絡代購。檢驗檢疫工作人員表示,大部分網絡代購商既沒有衛生證書,也沒有營業執照,已經成為假貨流通的主要渠道;還有貿易商在國外註冊一個品牌,然後找當地小企業代工貼牌生產,產品不一定符合國內的產品標準,甚至使用偽劣原料,經非正規渠道進口到國內再通過網絡銷售,產品存在質量安全風險。
需要提醒消費者的是,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出臺的《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飼料用乳品、其他非食用乳品以及以快件、郵寄或者旅客攜帶方式進出口的乳品不適用本法,這也意味著代購的洋奶粉不在國家乳品質量監督範圍之內。一旦代購「洋奶粉」發生質量問題,消費者維權的難度可想而知。
來源: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