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們看見視頻老手相機上的那一堆輔助設備時,往往會驚豔不已,恍然大悟:「難怪他們拍的視頻看起來那麼棒呢!原來都是靠這些輔助設備呀!」輔助設備對於拍好視頻是不是真的有作用呢?當然有用,不過至於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還得看使用者的能力和水平。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講講關於輔助設備的那點事兒。輔助設備主要有三個作用。第一:穩定機身。第二:提高畫面質量。第三:裝門面。如果您對拍攝視頻時相機參數的設置有一些疑問,請參照之前的文章《拿起相機拍視頻(上) 開拍前如何設參數》。
視頻輔助設備,你了解多少?
很多新手拿起相機就像以前拍DV一樣的拍攝,結果是畫面晃動得很厲害,讓你的影片顯得非常的業餘,讓你的觀眾感覺像是暈船。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相機是為了拍照而設計的,它的樣子長得就和攝像機不一樣,你很難像DV一樣以舒服的姿勢來長時間手持它。而且,它也沒有大多數DV攝像機都自帶的防抖動的功能。更重要的一點是,相機的大畫幅與淺景深會放大這種不穩定感,讓晃動變得更加的明顯。即使你在拍照時,已經練成了著名的鐵手功,但在拍視頻時一樣無效。
看看老手們拍的片子吧,你會發現大多數的鏡頭都是穩定的。這裡的穩定不是說機身一動不動,而是說機身大多數時候都保持在平穩的狀態下,即使有運動也會保證觀眾能夠看清畫面的主體,讓觀眾的眼睛能很快的自我調節,適應這種運動。
穩定你的機器
老手們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他們使用了輔助設備!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用哪些輔助設備可以幫助我們迅速提升穩定性。
·穩定畫面的秘訣:三腳架與選購技巧
三腳架是視頻拍攝中最重要的輔助設備,是必備的輔助設備,是你必須放在第一位置購買的輔助設備。在我看來,它甚至比你的鏡頭還要重要。不要以為你剛開始就能像杜可風那樣拍出晃動而又富有美感的鏡頭,還是把你的相機放到三腳架上吧,那會讓你的畫面出現質的飛躍(從沒法看到可以看的飛躍)。
好吧,好吧!在我的苦口婆心下,你決定買一支三腳架。當你走進攝影器材城或是打開淘寶一搜索,頓時傻眼了:三腳架的種類和樣子也太多了!而且價錢差得這麼遠!那該怎麼選?
首先,你要分清視頻三腳架與圖片攝影三腳架的區別。圖片攝影用的三腳架通常沒有手柄,自重較輕,承重也較輕,雲臺可以翻轉,讓我們可以把相機豎起來拍攝。而視頻三腳架通常自重都較大,承重也較大,備有手柄,讓相機可以做出上下左右平滑的轉動。另外,好一點的視頻三腳架通常採用的是雲臺和腳架可分離式的設計,以便我們可以在三腳架上使用不同的雲臺,小型搖臂或是其它設備。
拍視頻不能沒有三腳架
現在你已經知道了什麼是用於視頻的三腳架,但不同的視頻三腳架之間仍然有很大的價格差,從一百多元到幾萬元的都有,到底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好的液壓雲臺具有可調節的阻尼和可調節的平衡裝置,它會讓我們在進行上下左右的搖動時,覺得非常舒服,相機運動得心應手。該停的時間它會穩穩地停住,不會發生輕微的晃動;而運動的起勢也會平穩自然,運動的過程不會出現忽快忽慢的情況。總之,好雲臺的強大作用和美好的使用體驗,只有使用過的人才能感受到,正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誰用誰知道!」
我們拍攝視頻時會在相機身上加上很多的附件,這也會增加重量,所以堅固穩定和承重是我們挑選腳架時要主要考慮的。腳架的材質目前最主要的是鋁合金和碳纖維,其中,碳纖維更輕更結實,更好但也更貴。
碳纖維的腳管輕便堅固
腳架的碗口有多種尺寸如:65mm、75mm等等,如果你是分開購買雲臺和腳架的,要確定兩者的碗口尺寸是否匹配,只有匹配一致的,才能裝上。
選擇腳架時,需要注意碗口的尺寸
挑腳架時,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是高度。這裡的高度包含兩個因素:腳架的最高高度和最低高度。最高高度越高,我們在使用中就越容易得到高機位,但腳架的攜帶長度和重量也會相應增加;而最低高度越低,越方便我們進行低角度的拍攝。
要確定腳架的最高和最低高度
三腳架的選購原則:「買好的,買貴的,買你買得起的最好最貴的。」因為與機身不同,一個好的三腳架,只要正常使用,保養得當,是可以用很多很多年的。而它對於視頻拍攝的作用又是那麼那麼的重要,所以在三腳架上多花一點錢是非常值得的。比如,我在購買三腳架上的花費就比相機更高,因為我知道,若干年後,當我換了N部機身之後,這支三腳架還會踏踏實實地為我工作!
·獨腳架的那些事兒
使用獨腳架來進行視頻拍攝,是手持拍攝和三腳架拍攝之間的一個折中方案。原來的電視攝像機和電影攝影機因為自重太大,所以是無法使用獨腳架的。而現在我們用的是相機,所以獨腳架也開始出現在視頻拍攝中了。獨腳架的穩定性不如三腳架,操控的時候也不如三腳架方便,通常我們只是把它作為三腳架的補充設備,在特殊的條件下臨時替代三腳架使用。獨腳架最大的好處在於便攜,所以挑選時,要注意選擇自重輕、承重力好、收縮後長度較短的。
帶有爪子的三腳架可以提供更好的穩定性
很多時候我會帶著兩部相機出門拍攝,如果沒有助手幫忙,自己是無法再背上兩個三腳架的。這對於任何一個單兵作戰的攝影師來說都是很大困難。帶一個三腳架,再帶一個獨腳架做為補充和備用,這會為我們節省出很多體力來用於拍攝。
在固定機位的拍攝中,最主要的穩定輔助設備就是三腳架和獨腳架了。至於在運動機位的拍攝過程中,該使用何種穩定設備,來幫助我們實現穩定的拍攝呢?這個……這個又是洋洋灑灑的一大篇,我們下次再談。
·提升畫面質量的絕學:遮光鬥
遮光鬥本身的遮光能力有限,但可以在它上面附加幾片旗板。這樣一來遮光的能力就大大加強了。如果是自然環境光拍攝時,大部分的光線都來自於相機上方,所以只使用一片上旗板就可以了。如果是在演播室錄影棚或是布光複雜的環境中拍攝時,可以再加上側旗板甚至是下旗板來控制光線,不讓不必要的光線進入鏡頭。
自然光拍攝時,一塊上旗板就完全夠用了
大多數的遮光鬥都支持安裝兩片方形濾鏡。遮光鬥的大小尺寸不同,支持的濾鏡尺寸也不同。有的遮光鬥的濾鏡插槽還可以旋轉,方便使用漸變、偏振等類型的濾鏡。
將濾鏡插入遮光鬥,安裝在鏡頭前面
大型的遮光鬥通常是安裝在支撐系統上的,而有些小型的遮光鬥則可以像我們常見的鏡頭遮光罩一樣安裝在鏡頭上使用。大多數的相機鏡頭在使用中(變焦鏡頭在變焦時,定焦鏡頭在對焦時),鏡頭都會發生一定程度的伸縮。這時,如果我們使用的是安裝在支撐系統上的遮光鬥就要注意了,因為鏡頭很可能會撞到濾鏡上。而如果使用的是安裝在鏡頭上的遮光鬥,那麼遮光鬥就會隨著鏡頭一起伸縮,就不會出現這種意外情況。
遮光鬥在電影拍攝中的作用很大,是必備的輔助設備之一。但要知道,大型的遮光鬥主要是配合電影鏡頭使用的,對於我們新手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新手幾乎不可能支買支電影鏡頭來玩吧)。另外,大多數的遮光鬥的價錢都很貴,而且分量都很重,非常不利於手持或肩抗的拍攝方式,也很不方便攜帶。如果想要購買遮光鬥的話,一定要選小型輕便的產品,這會比較適合相機使用。
如果更進一步考慮,其實,對於我們來說遮光鬥根本不是必須的附件。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來看遮光的功能。對於新手來說,我們可能很少會有使用複雜燈光設備的情況,更多的情況是在自然環境光或簡單的燈光條件下拍攝。這種時候我們只要安排一個工作人員舉一塊紙板,就可以搞出一個人肉遮光板來。或者我們也可以買一塊法國旗(這是一種遮光板,不是國旗),來作為備用的遮光設備,當需要時拿出來使用即可。
自製「法國國旗」
遮光我們可以使用替代物,那麼安裝濾鏡的功能呢?玩過單反的朋友都知道,在平面攝影中,我們可以使用方形的濾鏡,但應用更廣泛的是圓形濾鏡。這種濾鏡按照鏡頭的口徑分成不同的尺寸,可以通過螺紋直接擰到相機鏡頭前的螺口上。圓形濾鏡有各種類型的,比如:ND、偏振、偏色、星光、UV等等,基本上我們需要的都有,所以可以很方便地根據需要來選購。如果手裡有多支不同口徑的鏡頭,我們也可以安裝最大口徑的鏡頭來購買濾鏡,然後通過轉接環,讓小口徑的鏡頭也可以使用這同一片濾鏡。不過要注意,如果你使用的是安裝在鏡頭上的小型遮光鬥,就不能使用這種螺口濾鏡了。
螺口的濾鏡直接安裝在鏡頭上
遮光鬥的兩大功能我們都找到了替代辦法,所以它就不是必須的了。一個人肉遮光板,或是一塊法國旗,甚至我們還可以自己DIY一個塑料遮光鬥,輕便、便宜又好帶好用。省下遮光鬥的這筆費用,可以買一個好鏡頭了。
·常見卻叫不上名字的配件:支撐系統
支撐系統本身並不能改變畫質,但它可以把相機和其它輔助設備連接到一起,更便於操作。
管式的支撐系統可以把相機、鏡頭和輔助設備連接到一起
配相機的大多是15mm標準的管式支撐系統,管子直徑為15mm,兩個管心的間距為60mm。採用了這個標準的其它附件都可以自由方便地添加到這個系統中。
這個東西沒什麼技術含量,大多數就是幾塊鋁合金塊,加上兩根管。購買時主要考慮的是設計的合理性,整體質量,重量,以及和你手中其它輔助設備的匹配程度。比如:設計好的支撐系統,相機可以方便地前後或上下左右移動位置,以配合其它附件的位置,調整重心等;不用取下相機就可以方便地打開電池倉和存儲卡倉,進行更換;重量輕,便於拍攝和攜帶;外觀加工精細美觀,螺絲接口等部件牢固安全;鎖緊裝置方便可靠等等。支撐系統可以單獨購買,但通常會跟遮光鬥或跟焦器一起作為套裝購買,同一品牌可以保證較高的匹配度。
·解決單反視頻對焦難問題:跟焦器
和遮光鬥一樣,跟焦器也是來源於傳統的電影拍攝中的輔助設備。雖然我們現在是用相機在拍攝視頻,但跟焦器一樣非常有用。目前的相機在視頻拍攝中自動對焦的能力還不能夠讓人滿意,並不能達到實際應用的效果,所以我們最好使用跟焦器來提高在拍攝時的焦點控制的精度。
跟焦器
跟焦器是一種符合人體力學的設計,它改變了人手放在鏡頭上調焦時的運動方向,讓我們更方便操作,也減少了人手直接操作鏡頭時引起的畫面晃動。同時,使用跟焦器與跟焦環還可以增加鏡頭的對焦行程(相對於電影鏡頭來說,絕大多數的相機鏡頭的對焦行程都太短了),有利於精確地控制畫面焦點。
做標記點,進行準確的跟焦
跟焦器的結構與設計也很簡單,核心部件是一個轉角的齒輪箱。好的跟焦器曠量小,阻尼適中,讓各種不同的鏡頭的跟焦手感變得比較一致,方便使用者的操作。
在電影拍攝中,通常由攝影師控制攝影機,而由一個專門的助手來負責跟焦。有時候在一些狹小的空間或特別的角度時,為了方便跟焦員操作,我們會使用一種跟焦鞭來延長跟焦器的控制。
無線跟焦器是一種比較新的技術,跟焦員可以遠離攝影師,通過無線的方式來控制畫面焦點。這種方式大大方便了攝影的操作,當然成本也會較高一些,這是一種正在高端的製作中迅速發展和普及的技術。同時,現在也有多種技術可以讓我們通過智慧型手機、電腦等終端來作為無線跟焦器,無線控制鏡頭的焦點控制。
USB跟焦器是一種相機視頻出現後所特有的產品,目前只能應用在佳能單眼相機中。這種跟焦器與以前的跟焦器產品都不同,它通過USB線與佳能單眼相機連接,直接通過內部程序來控制鏡頭的焦點。不過到目前為止,這種跟焦器只對部分能與佳能機身通訊的自動鏡頭有效,也只能用於佳能相機。
USB跟焦器
USB跟焦器
關於購買跟焦器,我的建議是:買一支好一點的手動跟焦器,可以適應絕大多數的鏡頭,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的拍攝需求,也可以使用很多年。對於拍攝質量的提升,也有明顯的作用。另外,跟焦環也有很多種,不同種類也有各自優缺點。
·為什麼我們需要監看輔助設備?
在拍攝電影時,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監看。攝影師需要通過監看來確定畫面的曝光、構圖、運動的位置和速度等等;而導演也需要通過監看來確定畫面內的調度和演員的表演等。
外接專業監視器
現在我們拿起相機來拍電影,監看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同樣重要的。不過,相機的機身上只為我們提供了一個3英寸的小小的液晶顯示屏,似乎很難滿足我們的使用要求。
情況1:雖然現在的相機上都配備了高亮度與高精度的液晶顯示屏,但在戶外拍攝時,如果陽光直射到機身的液晶顯示屏上,那麼我們基本上還是啥也看不清的。相信我,這種情況是常常會出現的。如果是固定機位的拍攝,那麼我們可以用一件衣服把自己的腦袋和機身一齊蒙住;但如果是在運動中拍攝的時候怎麼辦?
情況2:在標清拍攝的時代,由於大多數的攝像機的畫幅都很小,畫面的景深很深,極小出現焦點不實的情況,所以有個小液晶屏來看看構圖和曝光就可以了。但現在我們拍的可是高清視頻,用的又是5D2之類的全畫幅設備,稍有不慎就會拍虛了。有時候我們在拍攝中已經很仔細的確認了焦點,但回到工作室,在大屏幕上回放時,還是會出現虛焦的情況。出現了這種情況怎麼辦?
情況3:有一些相機採用的是翻轉的屏幕設計,但更多的相機還是採用的固定在機身上的液晶屏。如果我們手中的相機的液晶屏不能翻轉,當高機位或低機位讓拍攝時,我們就很難看清液晶屏上顯示的畫面,怎麼辦?
固定的液晶屏讓高角度和低角度拍攝時的監看非常困難
情況4:在影片拍攝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導演和攝影師是需要同時監看拍攝的畫面的。就算在固定機位拍攝時,我們可以因陋就簡,讓導演和攝影師把臉貼在一起,同時湊到機身背後的這個3寸的小屏前一起觀看,但運動拍攝時怎麼辦?
遇到這上這些情況時,就需要使用監看輔助設備來幫助我們完成極為重要的拍攝監看。
·取景眼罩、外部監視器以及EVF
取景眼罩:
在相機的液晶顯示屏上增加一個取景眼罩,它就可以像一個正規的攝像機取景器那樣來工作了。取景眼罩隔斷了外部的光線,在外景拍攝時非常的有用,而且大多數取景眼罩都內置了放大鏡片,可以將相機的液晶顯示屏放大兩倍到三倍,使我們很容易在拍攝的過程中判斷焦點。好的取景眼罩會採用較好的鍍膜,有更高的清晰度和防霧效果(在寒冷的條件下拍攝時,你就知道這有多麼重要了)。有的取景眼罩還可以調節屈光度,適應不同視力狀況的攝影師使用。除此之外,在手持或肩抗拍攝時取景眼罩還可以讓攝影師把眼部緊貼上去,做為支撐和平衡相機的一個支點。總的來說取景眼罩是一個非常有用的附件,不過絕大多數的眼罩只能用於固定的液晶屏,不能用於翻轉屏,即使有些產品可以安裝到翻轉屏上,也無法將它當做平衡支點來使用(翻轉屏脆弱的轉接關節承擔不了這個重量)。所以取景眼罩的一個重要的缺點就是它只能在正常人眼角度拍攝時使用,如果你需要進行高角度或低角度的拍攝,它就無法正常使用了。
好的取景眼罩需要數千元,而山寨的一般只需要幾十元
我們之前有一篇文章,揭秘了1D X視頻短片《破碎》的幕後花絮,其中攝影師就採用了取景眼罩。
點擊查看《頂級單反與「食人峰」 揭秘1D X短片-破碎》
外部監視器:
大多數的相機都可以輸出HDMI和複合視頻信號,所以我們可以將校準後的電腦液晶顯示器(必須具備HDMI輸入接口)來作為監視器使用。電腦液晶顯示器價格便宜,但足夠我們作為現場監看。大部分24寸以上的電腦液晶顯示器都支持1080P的全高清顯示,通過它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判斷焦點,而且足夠導演和攝影師一起看的。
外部監視器的作用很大
外景拍攝時,電腦液晶顯示器就有點過大了,不利用攜帶。最重要的是,外景時電腦顯示器的供電問題會比較麻煩。所以在外景拍攝中,我們通常會使用5-10寸的小型液晶顯示器作為外景監視器。小型液晶顯示器中,解析度越高,畫面就越清晰,支持HDMI接口的,色彩與曝光就比複合視頻更準確一點。國產的小型液晶顯示器大約在一兩千元左右,而一些國外產的專業監視器價格會高很多,但功能也會強大很多。比如有的6寸監視器就提供了高清的原始解析度;有的監視器加入了黑白顯示,峰值顯示等等多種功能;還有的內置了示波器,讓我們可以從專業數值上對畫面進行判斷。不過對於新手來說,我覺得七、八千甚至一、兩萬元的專業監視器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專業級的外部監視器功能強大,但是價格昂貴
小型外景監視器通過球檯或萬向手臂的連接,安裝在相機的熱靴座或是支持系統上,使它可以上下左右的翻轉,調整為最適合我們監看的角度。我們也可以為外景監視器加上遮光罩,以解決戶外的強光問題,不過效果不如取景眼罩好。小型外景監視器最大的缺點在於它需要大容量的電池供電,所以體積較大,會增加相機的重量和體積,不利於手持拍攝。
EVF:
EVF就像是外部監視器與取景眼罩的一個結合體,它大多採用HDMI輸入的3.5——5寸的小型高解析度液晶屏,然後在外面再加上一個取景眼罩。大多數的EVF還內置了電池或允許使用相機電池做為外接電池,而且內置了HDMI的輸出接口,可以從EVF再環出一路HDMI信號給導演監視器。EVF體積小重量輕,很好地解決了上面提到的各種監看情況,集合了取景眼罩和外部監視器的優點,同時避免了前兩者的問題,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監看方式。
EVF
其他監看方式:
佳能相機允許通過EOS Utility軟體和USB連接,用電腦和機身液晶屏同時進行拍攝監看,雖然這種監看由於幀速較低,會顯得不太流暢,但對於新手來說,仍然是一種低成本的解決外部監看與多路監看的好辦法。
通過USB連接,電腦與相機可以同時監看
智慧型手機的用戶也可以通過USB連接在大屏手機上對佳能相機進行操控和監看,另外,目前也有一些可以實現無線視頻監看的產品。
·DIY:低成本的輔助設備
我只是一個新手,我只是一個剛入門的愛好者,好的輔助設備買不起,差的又覺得不值,我該怎麼辦?記住,輔助設備只是輔助你的,並不是沒有它們你就不能拍了。只要有相機、鏡頭、電池和存儲卡,你就可以拍!所以,並不必太糾結於輔助設備,除了三腳架之外,其它的都可以以後再說。三腳架買不起好的,一百多元的也可以湊合用,總比沒有強。如果你有一定的預算,或是你已經拍了一陣子,確定想把視頻拍攝作為你的發展方向,或是可以以此掙錢,想要做一點投資,那麼,先買一支好三腳架。至於其它的輔助設備,大多數是可以想辦法DIY的。下面是一位國外論壇上的網友DIY的全套輔助設備,在網絡上很火,供大家參考。
DIY單反輔助設備
在拍攝記錄性質的影片時,GH2是我的首先機器,景深合適,焦點更易控制。但加上套件後,GH2就失去了它小巧靈活的優勢。於是我為我的GH2,DIY了這套手持的裝備,把不需要的都去掉了,主要的目的就是輕便和易於手持。包括:樂扣樂扣飯盒製作的遮光鬥,DIY的跟焦器以及用一些其它套件的零件改造後組裝的支持系統。現在,我的大多數項目都是用這套裝備拍攝的,而整個套裝的製作成本只有幾百元。
DIY配件可以保證單反的體積優勢
DIY配件可以保證單反的體積優勢
輔助設備很重要,但不要讓它成為你進步的絆腳石,它能提高你的拍攝質量,但並不能幫助你成為一個出色攝影師。只有拿起相機多多的拍,才是你進步最快的方法。
·我們再來聊聊「裝門面」
國外知名品牌的相機輔助設備廠商都是根據用戶體驗和需求來自主設計的,所以產品都有很好的實用性,加工工藝與整體品質都較高。雖然價格貴,但是物有所值。而國內的產品則有很大的品質差異。由於多數輔助設備主要是設計困難,製造加工比較簡單(其實很多國外品牌的產品都是在中國大陸加工生產的),所以山寨風也毫不遲疑地刮遍了神州大地。在相機拍視頻在一夜之間風行起來後,也幾乎在一夜之間國內冒出十幾個輔助設備的品牌。這些品牌中有的是靠山寨起家,然後逐步開始自主研發,有的就是一個手工作坊,還有的品牌就是一兩個相機用戶照著國外的產品的樣子畫了張圖紙,找個工廠加工出來,貼上牌子就上淘寶賣了。對於這些產品的品質就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了(不客氣地說,有的就是一堆廢銅爛鐵,根本沒法用),它們唯一的優勢就是價格。以國外品牌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價格(其實相對於品質來說,性價比更低),通常以整套的套裝形式來銷售,撈一筆算一筆。
沒法用的產品本來應該根本就不會有市場,但在國內,有些其實賣的還不錯呢!很奇怪嗎?不奇怪!因為很多人買這些輔助設備套裝根本就不是為了用的。他們是為了裝門面!
相機拍攝視頻的能力超過前一代的主流有高清攝像機,但價格又很便宜,所以從婚慶、會議到宣傳片、廣告再到數字電影等等各級市場都開始大量使用相機作為主要的製作生產工具。但大多數客戶並不了解專業發展的情況,他們依然迷信於傳統的大型攝像機,因為他們覺得只有那樣才是專業的。你拿著個相機去拍攝,他會覺得這個相機我也有,我為什麼還要付錢讓你拍(富有中國特色,即不承認腦力與技能勞動的價值,只願意為使用了的東西付費)?所以在這個領域工作的很多影視製作公司都必須將相機武裝起來,搞成一個攝像機的樣子,最起碼也要讓客戶覺得很牛逼。於是便宜低質的國產套裝成了最好的選擇(因為反正只是裝樣子,也不是真的要用)。想起幾年前,小日本的幾個品牌都曾經把DV和HDV的產品裝到一個大大的機身裡,搞成肩抗的樣子,但只賣DV的價格,當時還真的很火了一把,深受婚慶、會議和低端宣傳片市場的歡迎呢!想想人家的營銷人員還真是火眼金睛,深刻地洞查了客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