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大熊,你為什麼傷心?」海豹拍著北極熊的肩膀問。
北極熊哭泣道:「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要出事了……」
海豹若有所思:「你是擔心冰川減少?陽光輻射?還是魚類深遊,飯不夠吃?」
北極熊抹著眼淚說:「都不是,今天媳婦突然問我,冰川化了的話,我和你媽同時掉水裡,你先救誰?」
要說上面是一個幽默的小故事,那麼真實的氣候變暖就是嚴峻冷酷的現實困境。也許現今世界範圍的合法捕獵是直接威脅海豹生存的最大因素,但氣候變化變暖就是即將導致海豹乃至整個海洋生物物種滅絕的不定時炸彈。
提起海豹,大家一定會想起它滾圓的身材和趴在浮冰上的呆萌模樣,但是海豹為什麼那麼喜歡待在浮冰上呢?
碎冰上的斑海豹(源/中華斑海豹保護地·盤錦田繼光主任)
浮冰對於許多生活在兩極附近的海洋哺乳動物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浮冰不僅是海豹的庇護所,還可以供它們休息和在附近捕食。如果某個區域沒有浮冰,海豹必須長途跋涉地到其他海岸尋找浮冰。這一過程將會是對海豹體能的極大挑戰,同時也降低了它們在嚴酷環境下生存下來的可能。
浮冰對海豹來說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可以讓它們遠離捕食者,尤其是在海豹的繁殖季節。許多海豹都會在浮冰上分娩並養育自己的幼崽,小海豹長大一點後,也會獨自待在浮冰上,而媽媽則會到附近去覓食。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指出:海冰的減少意味著環斑海豹棲息地的減少。冰層的破裂可能會導致海豹媽媽早產,新生幼崽的死亡率也會增加。如果當年的秋天和冬天都相當溫暖,冰層就會變得軟而薄,如果小海豹出生在這樣的浮冰上,很可能沒有充足的時間斷奶,進而導致無法生存下去。
成年海豹也需要待在浮冰上,免受食肉動物的攻擊,同時,也方便自己覓食。小型甲殼動物和魚經常會在浮冰邊緣穿梭,而這些都是豎琴海豹的食物來源。這些「糯米餈」待在浮冰上,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捕食。不過,如果海冰的數量減少也就意味著食物的匱乏。
北極有6種海豹,南極有4種。其中,環斑海豹、髯海豹和威德爾海豹都特別依賴浮冰,它們一生幾乎都生活在浮冰上和浮冰的周圍。
正因為這種對浮冰的依賴,人們加大了對髯海豹的保護力度。儘管目前髯海豹的數量還相對較多,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浮冰的數量必定會驟減,保護這些依賴浮冰生存的海豹也迫在眉睫。
一項研究顯示,在約8000年前的一次氣候變化過程中,南極象海豹獲得了一塊新的棲息地,而約1000年前氣候再次變化時,這一大型棲息地上的象海豹幾乎完全滅絕。
英國達勒姆大學發布新聞公報說,由該校研究人員領頭的一個國際科研小組利用基因技術,分析了在南極維多利亞沿岸發現的一些象海豹殘餘物。結果發現,樣本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具有高度多樣性,說明這一地區曾是一個相當大規模的象海豹棲息地。但現在這一地區並沒有象海豹生存,最近的象海豹棲息地離這裡足有2500公裡。
進一步分析顯示,這是因為約8000年前的一次氣候變化使得南極冰蓋縮小,形成了這塊棲息地。由於環境良好、食物充足,象海豹很快遷徙到這裡並形成一個大規模種群。但是,約1000年前,氣候再次變化,冰蓋「捲土重來」,除少數象海豹回到原有家園外,這一地區的大多數象海豹都隨環境變化而滅絕。
格陵蘭海豹通常在每年春天來到加拿大東海岸以外的海冰上交配、繁衍後代,並在氣溫逐漸升高時向北遷徙。但是越來越多的海豹目前開始來到並滯留在美國的東海岸,向南可達到卡羅來納州,這比他們應到的目的地向南延伸了很遠。研究顯示,隨著北大西洋海冰面積的不斷縮減,滯留在美國東海岸線上的海豹數目激增,大部分海豹不是死亡就是處於非常不好的健康狀態。
這項研究目前發表在了學術刊物《PLOSONE》上面。該論文的作者之一,北德克薩斯大學生物學家Brianne Soulen稱,海冰面積的減少應為海豹的滯留承擔大部分責任。據統計數據表明,大部分滯留海豹為年幼海豹,其中主要為雄性,大概佔到總數的62%。之所以雄性海豹更容易滯留,主要是由於他們更傾向於獨自遊比較遠距離覓食。
白色格陵蘭海豹一般在海冰上交配繁衍,雌海豹隨後會哺育幼崽並呆在他們身邊。隨後,幼崽慢慢獨立生存。研究人員推測,隨著海冰面積與數目的不斷減少,冰面會變得越來越擁擠,於是許多年幼的海豹在還沒有學會如何在海中航行和捕食時就會被迫進入海中,這導致這些小海豹喪失方向感,而隨著海中魚群遷徙到南方,Soulen解釋說。這種海冰面積縮減帶來的威脅已經在阿拉斯加導致兩種海豹:環斑海豹和鬣海豹進入了瀕危動物名單。
生活在波羅的海的斑紋海豹在冰穴之中養育它們的後代。但是現在能夠找到的冰穴越來越少了,全球不斷升溫造成了這個問題,接下來就會使得以這種海豹為食的北極熊無食可覓。
斑紋海豹的棲息地從北極圈一直延伸到波羅的海。但是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最新報告,波羅的海的很多地方,尤其是在芬蘭和瑞典之間的波的尼亞灣和拉脫維亞的裡加海灣,還有芬蘭的奧蘭府群島,幾乎全部冰蓋都已經融化了,這已經威脅到了新生海豹的生存。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波羅的海生物多樣性專家凱薩琳·明斯特說:「斑紋海豹一般在二月中旬產崽,在幼崽出生後的頭七個或者八個禮拜裡面,海豹都會呆在浮冰上的冰穴裡餵養幼崽,使它們獲得足夠的脂肪以便在冰冷的海水中生存下去。」
但是她說:「在奧蘭府群島以及裡加海灣周圍缺乏冰凍,這意味著這個冬天出生的海豹沒有棲身之所的保護,這樣它們很難存活下來。」沒有堅實的或者足夠的冰原來維持起居,海豹幼崽只好在身體缺乏重要的脂肪層保護之下就在冰冷的海水中遊泳,這樣它們就會因為體溫過低以及營養不良而夭亡。
在奧蘭府群島和裡加海灣估計生活著1700隻海豹,這意味著冰蓋融化威脅著波羅的海幾乎四分之一海豹種群的生存。近來已經有報告說,由於海面冰凍不足,今年北半球已經連續第二個冬天發生了斑紋海豹高死亡率。明斯特認為,波羅的海海域發生海豹的大批量死亡,這既是氣候變化的結果,也宣示了該地區的氣候變化狀況。
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曾提到,「海豹的生存危機很大程度來源於人類,正是人類社會過度工業化和利己化,給生態系統和氣候環境帶來了巨大問題。氣候變化不僅僅威脅海豹的生存,同樣也將是其他物種難以逾越的難題。2018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卡託維茲大會已明確強調了氣候威脅的嚴重性,並呼籲全社會採取緊急行動,以達到1.5℃控制目標。在這種嚴峻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由於「合法狩獵許可」和「非法盜獵行為」,將使拯救斑海豹任務變得更加困難,但這不是無所作為的藉口。」周晉峰博士說:「每個人都應為此努力,應該承擔責任;有關部門也應集中配合起來,以防止斑海豹瀕臨滅絕,共同奉獻最大程度的努力」。
本文參考:少年科學畫報、中國氣象局、中青在線、人民網
整理/Talina 審/tammy 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