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瑩婷
本科:中南大學
報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交叉學科(交互方向)
初試總成績:413分(專業方向第一)
手繪|138分
上機|129分
政治|70分
英語|76分
我本科所學的專業是冶金工程,研究生階段的研究方向我個人不是很感興趣,對於這個專業未來的職業規劃也不是特別理想,在面臨畢業的時候內心很迷茫恐慌。偶然知道交叉學科這個項目後,被他的培養方式所吸引,學姐也為我分析了我考研的優勢,綜合考量自己的能力之後,我就踏上了考研之路。
選擇考研,選擇清華,註定是一場不平凡的修煉。最初2018年決定報考交叉學科時,也很明確這場選拔充滿著不確定性,考題永遠沒有標準的答案。在備考的每個階段,都會不斷地質疑自己的能力,打破自己的方案,陷入情緒的低谷。就我自己來說,我時常會想自己從來沒系統地學過設計,我拿什麼和別人競爭?現在再去回想這些時刻,覺得其實很沒有必要,希望屏幕前的學弟學妹們能夠打消相似的困惑,因為交叉學科是一個包容度很高的專業,你只要抓住機會讓老師發現你獨一無二的亮點,就會成功。
part 1
第一年考研整個過程還是比較慌張的,5-6月份的時候對專業課的認識還非常淺,僅僅是停留在閱讀了一些交互相關的書籍這個層面上。7月份參加了夢清的暑期集訓課程,那段時間經歷了第一次上機、手繪練習,其實結果都挺慘不忍睹的,看看周圍同學的學習成果自己也備受打擊。但是在MC學長和JJQ學姐的指導下我逐漸明白交互是怎麼一回事以及老師想在你的答卷中看到哪些閃光點。零基礎/專業跨度較大的同學,一定要利用好暑期的時間把專業課的基礎打好。
夢清互動設計暑假一班
課程結束後我選擇了和朋友在北京進行備考,11月的時候又參加了夢清的提高班,那個時候教室的氛圍已經比較緊張了,身邊的同學們都能夠快速的完成考題,我也算勉強能夠做完但是效果都不理想,不過線下課程的一個優勢就是能夠有很多直接交流的機會,我在那段時間學習到了很多新穎的表達方式,之後的一個月卷面又有了一些優化的空間。第一年以政治64,英語60,上機117,手繪111的成績收場,只能說準備的還是不夠充分。出成績後我低迷了一個月,不停地問自己去工作還是再考一次?可能還是不甘心一年的付出沒有結果吧,我決定再試一次。
清華官微記錄下了在考場外等候我的室友
第二年我沒有很快就進入備考狀態,我找了一份UI設計工作,一方面想鞏固自己上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想更加完成地參與到一款產品的研發中,從概念、原型、高保真設計到實現的這個過程,學習到一款產品是如何真正落地的,我想這樣對我的上機考試也有一定的幫助。到7月份的時候,我辭職開始專心備考。
由於第一年的上機成績還算過得去,再加上工作的過程中也保持著對上機的學習,第二年7月份開始我都將重點放在手繪的準備和練習上。第二年的備考相對來說輕鬆了很多,自己也更加明確哪些方面是重點,制定的個人學習計劃也更加有針對性。
我每天的安排大概是這樣的:
8:30-10:00 過一過自己不熟悉的英語單詞+回顧政治考點,後期刷題
10:00-11:30 瀏覽各類科技,設計網站積累素材,臨摹1-2組界面
12:00-2:00 午休
2:00-3:30 刷英語閱讀題,做完以後聽一遍唐遲老師的視頻解析,理解文章的段落和語句之間的邏輯關係,遇到不會的單詞單獨摘抄出來記憶。
3:30-22:00 這個時間段基本都是在間歇地練習手繪,從標題、人物建模、產品造型、交互手勢、到場景表達等,或是將一些靈感想法畫在A3紙上。
備考交叉學科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我們需要攝入各個領域的知識,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但是保持適當的投入產出比是很重要的,根據自己的狀態,有節奏地進行完整地上機和手繪練習並給學長學姐進行評估,這樣既能定期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也能根據他們的反饋及時調整下一步計劃。
part 2
第一年64,第二年70
政治的客觀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最終的得分,而客觀題中的多選又是得分的關鍵所在,我總體的複習都是圍繞著客觀題展開的。由於我是理工科學生,在政治方面思路不夠,所以我開始準備的時間大概是7月中旬。
7-10月份,跟隨徐濤老師的網課,梳理各個考點。每聽完一章節的課程,就搭配肖秀榮老師的1000題進行檢測、查缺補漏。
10-11月份,二刷肖秀榮1000題,標記出自己的錯題,再去尋找錯誤的根源;一刷徐濤老師的習題集,充實自己的題量,明白客觀題的考查形式;不斷地刷歷年真題(時政部分除外),去理解出題人的套路和常見的陷阱,對於排除錯誤選項很有幫助。
11月,建立自己的錯題本,每道題目不要盲目追求正確率而去蒙答案,四個選項都要能夠清楚對應的的知識點,正確選項我會當成一個考點去記憶,錯誤的選項旁邊我會寫上正確表述對比著進行複習;開始購買一些模擬題來做,每道題目的學習方法如上,不會的題目要重新翻書回顧知識點,大意做錯的題目要引起重視記住自己為什麼錯。
12月份,大量刷市面上的各種模擬題,基本上每個考研政治老師的題我都買來做了。主觀題相對來說大家的分差都不會太大,平均在30左右,我最後只熟背了肖四,考場上靈活運用了一下題目材料,最後得了31分,大家不用太擔心主觀題。
第一年60,第二年76
單詞:第一年開始準備的比較早,4-5月把紅寶書背完了,介紹大家使用一個背單詞的方法(百度搜索17天搞定gre單詞),可以制定出每天要背和要複習的內容,我個人還是認為使用紙質版書籍背誦更容易記憶,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下載一些背單詞的APP。
閱讀:從8月份開始基本上每天做1-2篇,反覆使用97-19年的真題,第一遍做完之後無論對錯都去看新東方唐遲老師的講解,理解文章的邏輯關係。其次是閱讀中不會的單詞以及一詞多義的單詞要單獨進行記憶,因為這類詞很可能重複出現在今年的考題中。最後建議大家預留出1套真題最後階段模擬。
翻譯:11月份開始,我聽的是新東方唐靜老師的翻譯課程,掌握長難句劃分的方法和翻譯的順序,對閱讀理解也有一定的幫助。
作文:我花的時間不多,考前背了十篇王江濤的大小作文也看了劉曉豔老師的作文課,最後用真題試寫了幾篇,大概歸納出自己的一個寫作模版。
第一年117,第二年129
第二年在上機的準備上相對放鬆了一些,保持每天臨摹界面+每兩周以考試的要求完成一份完整的練習這樣的模式進行。
高瑩婷作品:結合實事,設計的一組
新冠肺炎感染趨勢信息圖
界面臨摹:前期儘量選擇市面上各類交互流程比較成熟的APP進行臨摹,學習他們對信息的排布,對圖標和控制項的設計,對字體字號的把控以及關鍵功能的交互流程,臨摹的時候努力做到1:1。時常瀏覽Pinterest、Behance、Dribble、花瓣、UI中國等設計網站,可以搜集到各種類型的界面設計。
上機練習:每次選定一個當前較為熱門的社會話題,比如人工智慧醫療、共享經濟、安全出行等,分析各類用戶的需求進行具體功能的設計,每做一個界面都要體現出功能點,不斷詢問自己這個部分是否能夠解決用戶的需求,每完成一份上機,我都會給學長學姐評估,及時改正方案上的不合理之處。對於PPT版式風格的選擇,建議大家多嘗試,尋找一種簡單又美觀的版式能夠事半功倍,我大概到12月初確定自己能在考場上快速繪製的風格,也把具體的參數背下來直接運用。
最終採用的PPT風格
第一年111,第二年138
第一年準備的時候我的馬克筆手繪基礎為零,所以第二年4-5月我都在進行一些基礎學習,主要是利用b站學習一些透視原理,馬克筆使用方法,產品設計手繪。之後每天都保持練習人物,動作,手勢等,多積累一些素材上考場就不會沒有可畫的。
第一年的考題,視覺有一些混亂也不夠美觀,反面教材
第二年的平時練習,參考了Pinterest上的手繪風格
下面為大家強烈推薦這幾個網站:
Pinterest:搜索visual note/graphic note等關鍵詞,會有很多優秀的視覺表達手法,很值得學習,我最終手繪的風格和配色就是在臨摹這些作品的過程中形成的。
kickstarter/indiegogo:定期瀏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點子可以幫助思維發散
https://sigchi.org/ ACM人機互動頂會:搜索interaction design可以了解到人機互動最前沿的一些科技,例如最新的交互方式,交互裝置,AR/VR的應用等等。交叉學科的一些老師也經常在這個會議中發表論文,多花一些時間了解他們正在研究的項目,思考如何將這些技術運用到自己的手繪設計裡並在平時的手繪練習中儘量將這些技術表現出來,是自己的方案更具有前瞻性。
同樣地,我會在每周根據一個題目按考試要求完成一次手繪練習進行方案積累,今年考試比較特殊,臨考時改變了考試用紙要求,畫紙變小而內容不變,我認為更加考驗手繪細節和方案的創新性。學弟學妹們要注重平時對方案、交互方式和素材的積累,在考場上遇到沒想法的題目不要太慌張,你們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思考,可以多從自己準備過的方案中發散。
part 3
2018年第一次參加考試,整個備考的過程我都非常緊張,一直擔心自己學習的時間不夠,從早到晚都安排得滿滿當當,盲目地去追求學習時長而忽略了效率,最後兩個月讓自己的心態很不穩定。
第二年我吸取了經驗教訓,勞逸結合,每周都會抽出一天充分的休息調整身心狀態。我沒有像第一年那樣以結果為導向,分散了對於考研結果的注意力,把整個備考的過程當作自我提高的一個機會,無論是對於知識的學習還是意志力的鍛鍊,這可能都我難得的經歷。
學弟學妹們在備考過程中,要學會暗示自己鼓勵自己,消除焦慮保持一個積極平穩的心態,無最終結果怎樣,這段時間的學習都不會是浪費時間,偶爾有心態炸裂的時候,可以出門走一走和朋友聊聊天,不要被考試所束縛。
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大家可以積累一些想法創意,初試後再進行完善形成一個完整的項目。由於我是跨專業考研,在此之前沒有項目作品,一開始走了很多彎路,經常陷入一個點就停滯不前浪費了很多時間,後來發現一邊做一邊修改才是設計一本作品集最好的方式,建議大家有想法就立刻行動。
作品集的項目內容要豐富,可以從服務設計、交互裝置等方面擴充;展現自己的本科背景與交叉學科能夠如何更好地結合,各種技能愛好,讓老師發現你的可塑性。
高瑩婷作品集預覽
今年的考察形式比較簡單,要求在十分鐘之內將作品集的某個項目復畫出來,應該是檢驗快速手繪能力和作品集項目的真實性。我當時重新繪製了我作品集中的一個手繪產品圖,對著攝像頭展示後老師說沒問題差不多,就進入下一個環節了。
高瑩婷作品集部分頁面
今年的面試採用的是網絡面試,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陌生。臨近複試,夢清的老師又為我們組織了一場模擬面試,嚴格參考清華的複試流程,學長學姐對我的作品集修改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準備過程中,大家可以和相鄰專業的同學互相面試,從項目描述文案、肢體語言的表達、專業問題回答思路等方面準備,這樣既可以消除一些緊張感也可以互相進步。
part 4
最後,感謝夢清的各位老師在我備考過程中給予我的幫助,感謝家人的無條件支持,感謝室友兩年的陪伴和鼓勵你們永遠是最相信我的人。
願每一個偏執的你,都能圓夢清華!
寫在最後
高瑩婷初來夢清是2018年的7月暑假集訓營
當時的她
在手繪基礎和上機設計的表現上
都是比較稚嫩的
和班裡的其他同學相比也存在一定的的差距
課下總能看見「著急」的她
追著老師們問問題
改畫稿
可以說一戰時的高瑩婷
還在急切的趕路
急切的成長
也正如她自己對自己的描述
「偏執」
第二年的她
不變的還是她的「偏執」和堅定
變化的是她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狀態
她學會慢下來思考細節
學會停下來反思自己
練習不追求多
和追求精
慢慢地去鞏固和紮實基本功
慢慢地積累和沉澱自己的知識和思維
再此祝賀高瑩婷同學圓夢清華!
設計這件事
其核心還是在設計思想
「怎麼畫」只是基礎
「畫什麼」才是最終奧義
欲速則不達
需要在練習中去慢慢體會
所蘊含的思想
所傳達的意旨
所透露的關切
「匠心」
才能
「比心」
那么正在急切趕路的同學們
也不妨停下來想一想
走的太急
往往錯過了沿途的風景
而這風景
也恰恰正是你趕路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