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晴底和藍水是我們常常聽說的詞彙,也是經常在商場被提到的。究竟什麼是晴水和藍水,這需要我們深入討論一下。
因為晴水和藍水都是在講「水」,而晴和藍相對,接下來我們就分三個維度去一一分析,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水」:之前我們也有講過,翡翠的「水」指的是翡翠的透明度,水頭的優劣通常以長/短來表達,如「水頭長」,就是因為光線透過翡翠更容易,這樣的翡翠結構更加緊密細緻。而「水頭短」的翡翠,則是由於翡翠質地鬆散,光線不容易透射出去,從而水頭變短。

接下來我們再了解一下「晴」,實際上「晴」指的是翡翠的「晴底」。翡翠的底子有很多種特性,不同翡翠的底子特徵可以根據種質不同、水頭不同、顏色不同等反映出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以種質特徵命名的,例如冰種底子,則稱之為「冰底」。而晴底,其實就是以顏色特徵命名的。晴的由來,追溯到《形象翡翠學》一書中,馬崇仁老師以「苘底」命名。「苘」指的是一種叫做「苘麻」的植物,這種植物的自然顏色色調與我們所述的「晴水」顏色相似,所以以這種植物形象的比喻便出現了後來的「晴水底」。

翡翠並不是由一種單一礦物質組成的,而是由多種例如硬玉、鈉鉻輝石、綠輝石及少量角閃石、鈉長石等礦物的集合形成的。而藍水翡翠則屬於綠輝石翡翠,這種翡翠的次要礦物綠輝石含量超過50%。顏色帶灰或偏藍色或深綠色,質地通常細膩,有足夠的水頭,所以一般把顏色偏藍,水頭較好的綠輝石翡翠稱之為「藍水翡翠」。

以上就是關於「晴水」和「藍水」的區別與特徵,但這裡也要提醒大家,在選購翡翠時,不論是藍水還是晴水翡翠,都一定注意不要選擇灰度過大的或者雜質過多的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