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盤錦
中
醫
王嘉利簡介:
盤錦市中醫醫院副院長、主任中醫師、省康復醫學會中西醫結合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擅長:
治療面癱、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重症肌無力(眼型)、強直性脊柱炎、帶狀皰疹等疾病。自行研製的「消淤止痛膏」、「伸筋止痛湯」中藥製劑已在臨床應用十多年。
科普1
什麼是三伏貼?
王嘉利:中醫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通過夏天三伏天最熱的時候用一些中藥貼在相應的穴位上,達到宣肺、健脾、溫腎的功能。早在清朝《張氏醫通》中就提出用白芥子和生薑和在一起貼在百勞穴、肺俞穴和風門穴等穴位上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近幾年,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和遼寧中醫藥大學的一些專業教授在這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和創新,通過這些方法使人體正氣逐漸強壯起來,以達到治療一些慢性病的作用。例如:慢性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虛寒性胃疼、風溼關節疼痛等疾病在冬天天氣寒冷時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夏天用這些藥貼在相應的穴位上,如:肺俞、脾俞、腎俞、羶中、風門、膏肓、定喘這些穴位達到了良好的治療目的,虛邪外出,有利於機體逐漸恢復健康,這就是三伏天貼藥的一個主要機理。
科普2
有哪些人適合三伏貼?
王嘉利:在這方面我們通過將近二十年的臨床經驗,得出主要是虛寒性疼痛,這裡面講的就是慢性的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咳嗽、關節疼痛、虛寒性胃疼、虛寒性腸炎這一類都適合穴位貼敷。現在小孩容易發燒、感冒這些也適合穴位貼敷,但必須在三周歲以上才適合貼敷。
科普3
哪些人不適合三伏貼?
王嘉利:三伏貼主要針對的是虛寒性體質,陰虛體熱的不適合貼敷。
例如:手腳心發熱、盜汗、心煩意亂、口渴等不適合,還有發燒、皮膚比較嬌嫩貼藥以後容易起泡、皮膚容易過敏、心肺功能特別不好的心衰、肺氣腫很嚴重、孕婦等都不適合。
科普4
今年的三伏貼什麼時候貼?
王嘉利:今年從7月16日就進入頭伏第一天,中醫在時間治療上非常講究,要求在三個「庚金日」貼敷。今年7月16日、7月26日、8月15日是三個「庚金日」,這個時間正好是肺經當令,通過適當的穴位貼敷以後,具有清肺、宣降、健脾、溫腎等作用,所以要選擇這個日子來貼。同時在一伏和二伏沒有及時貼敷的情況,可以在二伏加強,也就是8月5日來進行加貼。
科普5
貼三伏貼的注意事項?
王嘉利: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去進行貼敷。
正規的醫療機構在生產、配製、儲存方面都有嚴格的規範,而且在尋找穴位的時候都是非常準確的。
三伏貼一是要求藥物組成,二是穴位要非常精準。
所說的穴位比如像肺俞就是肺臟和肺氣聚集的場所,如果貼的準確,藥物適當,具有明顯的宣肺疏降功能,達到止咳定喘的作用。在貼敷過程中出現皮膚特別灼熱、疼痛感覺應該迅速把三伏貼拿掉(部分患者可能皮膚會產生過敏反應)。
在貼敷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寒涼,避免在空調、風扇或者對流風直接吹拂,因為貼這個藥的目的就是溫陽作用,使人體正氣充分,寒氣逐漸逼出於體外。貼敷後最好喝些熱水、熱粥以利於藥物充分發揮作用,還有在貼敷過程中避免吃些發物,吃發物容易起泡比較厲害。但在臨床中也發現一個現象,有一些病程比較長、比較頑固的通過貼敷起泡後效果比較明顯,但起泡較多容易引發感染,所以正規醫療機構在用藥調製過程當中,使用藥物劑量不像古人那麼強,把它改制一下,就避免出現大泡。在貼敷時要有充足的睡眠、愉悅的心情,在三伏天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使身體逐漸達到陰平陽秘,達到一種健康狀態。